行省衙门的大堂之上,设置了个简单的灵位。数条白幡垂落,案上两根忽闪忽灭的白烛。
甘麻剌孤坐案边,两眼呆滞,鬓间徒增无数白发。
“叫外公。”甄鑫将朵二推到甘麻剌身前。
已经四岁的小闺女,怯怯地喊道:“外公,朵二看您来了……”
甘麻剌双目之中,终于有了焦距,看着粉雕玉琢的外孙女,泪如雨下。
与泪流满面的高宁祭拜完松山之后,甄鑫转身看向老态毕显的甘麻剌,只能在心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无论如何,松山之死也有自己的一些责任。
若是李二牛没有怂恿松山换粮,若是能警醒一些让松山早些撤离,松山也不至于惨死在完泽刀下。
甘麻剌对着朵二努出一点笑意,朵二便挨进他怀里,扭动着小身板寻找一个让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势。
“父王……”高宁以袖掩脸,痛哭失声。
甘麻剌却似乎没有听到,只是抬起胳膊圈住怀里的朵二。
朵二却一挣而出,张开双臂扑向高宁,脆声叫道:“娘,你为什么哭了?是不是临走时,三姨又欺负你了?”
高宁哭声一顿,脸上露出尴尬神色,轻声斥道:“别乱说,你三姨啥时敢欺负我?”
“那是老爸欺负你了?别怕,回头我跟二朵一起收拾老爸!”
甄鑫抬手便给了女儿后脑勺一巴掌,虎着脸说道:“带你娘出去转转,再胡说我晚上往你被窝里塞一只大老鼠!”
朵二双肩一抖,随即咧开嘴龇出两颗大乳牙,“哼”了一声,便牵着高宁的手,往门外走去。
甘麻剌看着母女俩的身影,两眼中流露出羡慕而怀念的目光。
甄鑫拉了把椅子,离甘麻剌五尺之远处坐下。
“你是来接、接收河、河南……行、行省的?”甘麻剌收回目光,淡淡地问道。
“河南行省,不需要我接收……”
“你、你……”
瞧着老丈人面红耳赤的说话模样,甄鑫不忍心跟他再绕圈子,坦然说道:“我过来,是答应与朝廷进行谈判。”
“谈……谁、谁……”
显然,甘麻剌并没有收到关于谈判的任何旨意。
“应该是安童。”
自姚燧死后,朝廷上下已经没有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汉臣。而安童毕竟与甘麻剌合作过一段时间,也算没有直接得罪过日月岛军,是最适合代表朝廷前来谈判的官员。
甘麻剌默然。
甄鑫犹豫数息,还是开口说道:“我会向朝廷索要完泽的人头。”
甘麻剌两眼一亮,随即黯然。
松山被完泽所杀,此仇他不是不能报,而是不能去报。完泽再蛮,他所有的行动都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帝的脸面。自己若是起兵复仇,便意味着公然的造反。
是否要走上这一步,甘麻剌根本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且,起兵之后,又当如何?
若没有日月岛的支持,凭借一个已经彻底残破的河南,自己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朝廷的反扑。
同样死了个儿子,但与铁穆耳不同的是,甘麻剌不止松山这个儿子。他的其他儿子,以及松山的儿子,如今都好好地在云南活着。
因此对于甘麻剌来说,心痛是难免也是必须,但是为此与皇帝彻底翻脸,似乎也没有必要。
甄鑫见此,不再多说,躬身一拜道:“岳父大人节哀,甄某告退。”
他这一拜,不是因为对松山之死的内疚,而是感谢甘麻剌一句话救了日月岛军数千人的性命。
为此,甄鑫无论如何,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甘麻剌在河南的势力。只是大概连甘麻剌也未曾想过,他在甄鑫在日月岛军的眼中,如今拥有什么样的份量。
甄鑫却不能明说,否则必定会被朝廷肆无忌惮地拿来当作谈判的筹码。
让甄鑫诧异的是,代表朝廷前来开封的不仅有安童,还有新鲜出炉的太子海山。
而让海山与安童都感觉到诧异与恼怒的是,甄鑫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谈判桌前。代表日月岛军与朝廷谈判的两人都是文臣。一个是甄鑫的首席幕僚谢翱,另一个是江南最大的奸臣方回。
谈判进了三天三夜。
甄鑫带着高宁等人,也在城外泥泞的乡野上走了三天三夜。
洪水在黄河南岸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沙,来年这里将会成为一大片极其肥沃的土地。但是今年,却必须面对极其艰难的一个局面。
在全力救灾的前提下,日月岛军别说没办法腾出精力向北攻伐,还得防止朝廷发疯,再寻机会南下。
所以,谈判是绝对必要的。
江南的谈判代表并没有要求朝廷不主动攻击遍布东西南北的日月岛势力,但是率先承诺不会主动挑起战争。
双方息兵三年。在此期间,江南会承担河南境内所有的救灾事宜。无论老弱病残,都会一视同仁予以救助并妥善安置。最低限度保证明年春耕的正常进行,而且在三年之内,会尽可能做到让所有在洪灾中失去房屋的人,居有定所。
为了最快地重修决口的黄河河堤,朝廷会派郭守敬到河南,担任行省丞相,主持善后事宜。
三年之内,江南不会插手河南行省任何的军、政事务,甚至于没有再强制要求驱逐行省之内所有的蒙古人与畏兀儿人。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最大的蒙古人便是如今执掌河南军政的甘麻剌。
以此为条件,朝廷开放太行山南麓通道,允许太行山内的流民通过怀庆路南下河南,允许他们前往河南寻找合适的地方居住,允许河南行省为其分配土地进行耕种。
算下来,河北如今的流民并不比河南的灾民少。朝廷此举,一方面为日月岛解决了太行山的危局,但另一方面也将河北大批流民送入河南,无疑给河南的救灾行动平添了双倍的难度。
谢翱却当场拍板,咬牙接下这批流民。
举江南之力,养河南河北两地数十万百姓一整年的时间,这确实会极大地削弱江南的实力。但是民为国之本,熬过这一年,再淳朴的百姓,也该分得清谁才可能成为他们真正的救世主。
喜欢灭元1399
甘麻剌孤坐案边,两眼呆滞,鬓间徒增无数白发。
“叫外公。”甄鑫将朵二推到甘麻剌身前。
已经四岁的小闺女,怯怯地喊道:“外公,朵二看您来了……”
甘麻剌双目之中,终于有了焦距,看着粉雕玉琢的外孙女,泪如雨下。
与泪流满面的高宁祭拜完松山之后,甄鑫转身看向老态毕显的甘麻剌,只能在心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无论如何,松山之死也有自己的一些责任。
若是李二牛没有怂恿松山换粮,若是能警醒一些让松山早些撤离,松山也不至于惨死在完泽刀下。
甘麻剌对着朵二努出一点笑意,朵二便挨进他怀里,扭动着小身板寻找一个让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势。
“父王……”高宁以袖掩脸,痛哭失声。
甘麻剌却似乎没有听到,只是抬起胳膊圈住怀里的朵二。
朵二却一挣而出,张开双臂扑向高宁,脆声叫道:“娘,你为什么哭了?是不是临走时,三姨又欺负你了?”
高宁哭声一顿,脸上露出尴尬神色,轻声斥道:“别乱说,你三姨啥时敢欺负我?”
“那是老爸欺负你了?别怕,回头我跟二朵一起收拾老爸!”
甄鑫抬手便给了女儿后脑勺一巴掌,虎着脸说道:“带你娘出去转转,再胡说我晚上往你被窝里塞一只大老鼠!”
朵二双肩一抖,随即咧开嘴龇出两颗大乳牙,“哼”了一声,便牵着高宁的手,往门外走去。
甘麻剌看着母女俩的身影,两眼中流露出羡慕而怀念的目光。
甄鑫拉了把椅子,离甘麻剌五尺之远处坐下。
“你是来接、接收河、河南……行、行省的?”甘麻剌收回目光,淡淡地问道。
“河南行省,不需要我接收……”
“你、你……”
瞧着老丈人面红耳赤的说话模样,甄鑫不忍心跟他再绕圈子,坦然说道:“我过来,是答应与朝廷进行谈判。”
“谈……谁、谁……”
显然,甘麻剌并没有收到关于谈判的任何旨意。
“应该是安童。”
自姚燧死后,朝廷上下已经没有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汉臣。而安童毕竟与甘麻剌合作过一段时间,也算没有直接得罪过日月岛军,是最适合代表朝廷前来谈判的官员。
甘麻剌默然。
甄鑫犹豫数息,还是开口说道:“我会向朝廷索要完泽的人头。”
甘麻剌两眼一亮,随即黯然。
松山被完泽所杀,此仇他不是不能报,而是不能去报。完泽再蛮,他所有的行动都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帝的脸面。自己若是起兵复仇,便意味着公然的造反。
是否要走上这一步,甘麻剌根本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且,起兵之后,又当如何?
若没有日月岛的支持,凭借一个已经彻底残破的河南,自己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朝廷的反扑。
同样死了个儿子,但与铁穆耳不同的是,甘麻剌不止松山这个儿子。他的其他儿子,以及松山的儿子,如今都好好地在云南活着。
因此对于甘麻剌来说,心痛是难免也是必须,但是为此与皇帝彻底翻脸,似乎也没有必要。
甄鑫见此,不再多说,躬身一拜道:“岳父大人节哀,甄某告退。”
他这一拜,不是因为对松山之死的内疚,而是感谢甘麻剌一句话救了日月岛军数千人的性命。
为此,甄鑫无论如何,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甘麻剌在河南的势力。只是大概连甘麻剌也未曾想过,他在甄鑫在日月岛军的眼中,如今拥有什么样的份量。
甄鑫却不能明说,否则必定会被朝廷肆无忌惮地拿来当作谈判的筹码。
让甄鑫诧异的是,代表朝廷前来开封的不仅有安童,还有新鲜出炉的太子海山。
而让海山与安童都感觉到诧异与恼怒的是,甄鑫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谈判桌前。代表日月岛军与朝廷谈判的两人都是文臣。一个是甄鑫的首席幕僚谢翱,另一个是江南最大的奸臣方回。
谈判进了三天三夜。
甄鑫带着高宁等人,也在城外泥泞的乡野上走了三天三夜。
洪水在黄河南岸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沙,来年这里将会成为一大片极其肥沃的土地。但是今年,却必须面对极其艰难的一个局面。
在全力救灾的前提下,日月岛军别说没办法腾出精力向北攻伐,还得防止朝廷发疯,再寻机会南下。
所以,谈判是绝对必要的。
江南的谈判代表并没有要求朝廷不主动攻击遍布东西南北的日月岛势力,但是率先承诺不会主动挑起战争。
双方息兵三年。在此期间,江南会承担河南境内所有的救灾事宜。无论老弱病残,都会一视同仁予以救助并妥善安置。最低限度保证明年春耕的正常进行,而且在三年之内,会尽可能做到让所有在洪灾中失去房屋的人,居有定所。
为了最快地重修决口的黄河河堤,朝廷会派郭守敬到河南,担任行省丞相,主持善后事宜。
三年之内,江南不会插手河南行省任何的军、政事务,甚至于没有再强制要求驱逐行省之内所有的蒙古人与畏兀儿人。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最大的蒙古人便是如今执掌河南军政的甘麻剌。
以此为条件,朝廷开放太行山南麓通道,允许太行山内的流民通过怀庆路南下河南,允许他们前往河南寻找合适的地方居住,允许河南行省为其分配土地进行耕种。
算下来,河北如今的流民并不比河南的灾民少。朝廷此举,一方面为日月岛解决了太行山的危局,但另一方面也将河北大批流民送入河南,无疑给河南的救灾行动平添了双倍的难度。
谢翱却当场拍板,咬牙接下这批流民。
举江南之力,养河南河北两地数十万百姓一整年的时间,这确实会极大地削弱江南的实力。但是民为国之本,熬过这一年,再淳朴的百姓,也该分得清谁才可能成为他们真正的救世主。
喜欢灭元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