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启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 1662 年 5 月中旬的时候,沙斯塔汗为了追回那些被浪费掉的宝贵时间,竟然完全不顾及刚刚结束松迪布之战所带来的极度疲劳。他不仅如此,甚至连阵亡将士的尸体都直接扔进了海里,连最基本的草草掩埋都懒得去做。
这种毫无人权可言、愚昧无知的行为,在莫卧儿帝国的将士们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河葬才是最高规格的葬礼,而海葬则是他们这些低等人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当沙斯塔汗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原本刚刚战后有些萎靡不振的士气,反而因为这一系列的“骚操作”而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这一幕要是让朱由校看到,他肯定会忍不住感叹,“阿三就是阿三啊,他们的脑细胞构造果然和常人不一样!”
士气大振的莫卧儿军,在战舰、船只的帮助下,快速渡过了松迪布水道,仅仅用时不到三天时间,便出现在了吉大港外。
城中守军主将为206师师长南部重直少将,他的206师半数人已经损失在了松迪布岛。此刻城中七千守军,有两千多人是从其他地区紧急增援而来。作为印度洋颇为繁忙的港口城市,明人对其的重视程度,自然是不会如此轻易的丢给莫卧儿人。
除了已经到达的两千多援军,还有数支人数达到1万多的援军还在增援的路上。
南部重直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援军抵达之前,死死的将吉大港握在手中。
虽然攻城部队仅有人的有限兵力,却在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由法尔哈德率领的主力分队,首先以围城壕沟和炮兵阵地堵住城市的陆上部分,彻底堵死城中部队突围的可能性,也尽可能的堵住援军入城助战的可能性。随后用密集的炮兵摧残着城市外城墙。伊本-侯赛因的辅助部队则从水面协助封锁,包括载有各类轻重火炮的288艘战舰。由于己方海军已在先前遭受重创,此刻暂时无法为吉大港提供足够的海上支援。
公元1662年5月17日,攻城战正式打响。
城中的守军自然也非等闲之辈,这些经历过十多年战事的老兵,一人带着三个新兵蛋子,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战场的氛围。
所以,206师并非没有守城战心得。城防设施都是近年来刚刚修建的,依山而建的城池,城墙的高度,让攻方的战船火炮根本打不着。他们唯一能够借助的,通常是沿着水系铺开的农垦区,而这让防御者不容易在短期内遭遇后勤灾难。
建在高处的宫殿、庙宇和清真寺,则充当堡垒与卫城职能,并存放有应对不时之需的额外储备。明人建造的贸易仓库与原先遗留下来的天主教教堂同样具备守备功能。外敌若是万一失守,守城官兵,足以在墙内让莫卧儿人见识到明军各类巷战手段。
由于莫卧儿人同样拥有着数量惊人的重型火炮,尽管舰载的它们因为射界的关系,无法直接轰击城墙,可为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这点他们还是能够做到的。为了弥补攻城火炮火力不足的麻烦,海军只能将部分火炮拆卸下来,供给了陆军使用。
就这样,莫卧儿人陆军士兵们在守军的射程之外从容登陆,然后有条不紊地将重型火炮搬运到指定位置。这些火炮一旦就位,就会释放出守军无法承受的巨大冲击力。当然,这是莫卧儿人心里的想法。
结果,让莫卧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生了。那看似脆弱的灰色泥浆城墙,竟然在连续数日的猛烈炮击中,几乎毫发无损。不仅如此,就连城墙的外立面都没有出现一丝裂痕。
面对这种情况,莫卧儿人开始感到束手无策。既然炮击无效,那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思考,沙斯塔汗决定采取传统的攻城战术——派人强攻!毕竟,他们之前就是用这种方法攻下了松迪布城。
沙斯塔汗的令旗在硝烟中猛地劈下,两万余名莫卧儿士兵扛着云梯如褐色潮水般漫向城墙,弯刀在阳光下织成闪烁的网。城头上,206 师残存的士兵正用破布擦拭炮管,炮弹和弹药在他们脚下堆成小山。
“放!” 炮兵指挥官嘶哑的吼声刚落,数十门火炮同时喷吐火舌。十二磅重的实心弹呼啸着撞进人潮,瞬间撕开一道血路,断肢与烟尘混在一起腾空而起。莫卧儿人前排的士兵还没来得及举起盾牌,就被冲击波掀得像断线的风筝,后续部队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却在距离城墙百米处被迫击炮组成的火网拦住 —— 这些从明军主力部队退下来的迫击炮可是炮击步兵的利器,士兵们就跪在碎石堆上架炮,滚烫的炮管烫焦了袖口也浑然不觉。
沙斯塔汗在后方高地上攥紧了缰绳,他原本以为凭借兵力优势能像剥洋葱般逐层撕开防线,此刻却看见自己的士兵像被镰刀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一名穿着华丽铠甲的贵族军官挥舞着镶嵌宝石的弯刀带头冲锋,刚爬上高坡还没喘口气,就被一发迫击炮弹精准命中,爆炸的火光中,身躯残肢与血肉一起溅在坡上的草丛中。
城头上,一名断了胳膊的年轻士兵正用牙齿撕扯炮弹引信,他身旁的老兵举着望远镜大笑:“看见没?那些家伙都吓得跪了!” 果然,莫卧儿军队因为害怕随处可见的炮弹,纷纷趴倒在地,无论指挥官如何拉拽,就是不起来。
当暮色开始吞噬战场时,莫卧儿人的潮水般的攻势终于退去。城墙下的尸体堆叠如山,十二磅炮的炮口还在冒着青烟,206 师的士兵们瘫坐在地上。沙斯塔汗望着城头上飘扬的残破军旗,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疲惫不堪的明军,骨子里还藏着能把钢铁烧化的烈焰 —— 那是用火炮与血性浇筑的防线,比任何城墙都更难撼动。
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不光明军疲惫,他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更加疲惫。连续作战,加上攻城战的不利,好不容易因为一场海葬鼓舞起来的士气,此刻在不断的消散。
随后的几日攻击,莫卧儿人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喜欢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这种毫无人权可言、愚昧无知的行为,在莫卧儿帝国的将士们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河葬才是最高规格的葬礼,而海葬则是他们这些低等人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当沙斯塔汗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原本刚刚战后有些萎靡不振的士气,反而因为这一系列的“骚操作”而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这一幕要是让朱由校看到,他肯定会忍不住感叹,“阿三就是阿三啊,他们的脑细胞构造果然和常人不一样!”
士气大振的莫卧儿军,在战舰、船只的帮助下,快速渡过了松迪布水道,仅仅用时不到三天时间,便出现在了吉大港外。
城中守军主将为206师师长南部重直少将,他的206师半数人已经损失在了松迪布岛。此刻城中七千守军,有两千多人是从其他地区紧急增援而来。作为印度洋颇为繁忙的港口城市,明人对其的重视程度,自然是不会如此轻易的丢给莫卧儿人。
除了已经到达的两千多援军,还有数支人数达到1万多的援军还在增援的路上。
南部重直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援军抵达之前,死死的将吉大港握在手中。
虽然攻城部队仅有人的有限兵力,却在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由法尔哈德率领的主力分队,首先以围城壕沟和炮兵阵地堵住城市的陆上部分,彻底堵死城中部队突围的可能性,也尽可能的堵住援军入城助战的可能性。随后用密集的炮兵摧残着城市外城墙。伊本-侯赛因的辅助部队则从水面协助封锁,包括载有各类轻重火炮的288艘战舰。由于己方海军已在先前遭受重创,此刻暂时无法为吉大港提供足够的海上支援。
公元1662年5月17日,攻城战正式打响。
城中的守军自然也非等闲之辈,这些经历过十多年战事的老兵,一人带着三个新兵蛋子,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战场的氛围。
所以,206师并非没有守城战心得。城防设施都是近年来刚刚修建的,依山而建的城池,城墙的高度,让攻方的战船火炮根本打不着。他们唯一能够借助的,通常是沿着水系铺开的农垦区,而这让防御者不容易在短期内遭遇后勤灾难。
建在高处的宫殿、庙宇和清真寺,则充当堡垒与卫城职能,并存放有应对不时之需的额外储备。明人建造的贸易仓库与原先遗留下来的天主教教堂同样具备守备功能。外敌若是万一失守,守城官兵,足以在墙内让莫卧儿人见识到明军各类巷战手段。
由于莫卧儿人同样拥有着数量惊人的重型火炮,尽管舰载的它们因为射界的关系,无法直接轰击城墙,可为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这点他们还是能够做到的。为了弥补攻城火炮火力不足的麻烦,海军只能将部分火炮拆卸下来,供给了陆军使用。
就这样,莫卧儿人陆军士兵们在守军的射程之外从容登陆,然后有条不紊地将重型火炮搬运到指定位置。这些火炮一旦就位,就会释放出守军无法承受的巨大冲击力。当然,这是莫卧儿人心里的想法。
结果,让莫卧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生了。那看似脆弱的灰色泥浆城墙,竟然在连续数日的猛烈炮击中,几乎毫发无损。不仅如此,就连城墙的外立面都没有出现一丝裂痕。
面对这种情况,莫卧儿人开始感到束手无策。既然炮击无效,那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思考,沙斯塔汗决定采取传统的攻城战术——派人强攻!毕竟,他们之前就是用这种方法攻下了松迪布城。
沙斯塔汗的令旗在硝烟中猛地劈下,两万余名莫卧儿士兵扛着云梯如褐色潮水般漫向城墙,弯刀在阳光下织成闪烁的网。城头上,206 师残存的士兵正用破布擦拭炮管,炮弹和弹药在他们脚下堆成小山。
“放!” 炮兵指挥官嘶哑的吼声刚落,数十门火炮同时喷吐火舌。十二磅重的实心弹呼啸着撞进人潮,瞬间撕开一道血路,断肢与烟尘混在一起腾空而起。莫卧儿人前排的士兵还没来得及举起盾牌,就被冲击波掀得像断线的风筝,后续部队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却在距离城墙百米处被迫击炮组成的火网拦住 —— 这些从明军主力部队退下来的迫击炮可是炮击步兵的利器,士兵们就跪在碎石堆上架炮,滚烫的炮管烫焦了袖口也浑然不觉。
沙斯塔汗在后方高地上攥紧了缰绳,他原本以为凭借兵力优势能像剥洋葱般逐层撕开防线,此刻却看见自己的士兵像被镰刀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一名穿着华丽铠甲的贵族军官挥舞着镶嵌宝石的弯刀带头冲锋,刚爬上高坡还没喘口气,就被一发迫击炮弹精准命中,爆炸的火光中,身躯残肢与血肉一起溅在坡上的草丛中。
城头上,一名断了胳膊的年轻士兵正用牙齿撕扯炮弹引信,他身旁的老兵举着望远镜大笑:“看见没?那些家伙都吓得跪了!” 果然,莫卧儿军队因为害怕随处可见的炮弹,纷纷趴倒在地,无论指挥官如何拉拽,就是不起来。
当暮色开始吞噬战场时,莫卧儿人的潮水般的攻势终于退去。城墙下的尸体堆叠如山,十二磅炮的炮口还在冒着青烟,206 师的士兵们瘫坐在地上。沙斯塔汗望着城头上飘扬的残破军旗,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疲惫不堪的明军,骨子里还藏着能把钢铁烧化的烈焰 —— 那是用火炮与血性浇筑的防线,比任何城墙都更难撼动。
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不光明军疲惫,他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更加疲惫。连续作战,加上攻城战的不利,好不容易因为一场海葬鼓舞起来的士气,此刻在不断的消散。
随后的几日攻击,莫卧儿人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喜欢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