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冽的茶香在简陋的石桌旁萦绕,山风穿过篱笆,带来草木的气息。
短暂的宁静之后,杨不拙放下了手中的粗陶茶杯,目光如深潭般投向武阳,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
“这次下山,卷入的漩涡,不小吧?”
武阳握着温热的茶杯,指节微微泛白。
他没有回避,坦然地点了点头,声音低沉。
“是,师傅。弟子如今处境…如履薄冰,步步艰难。”
杨不拙微微颔首,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刘蜀大王刘煜,丞相谢飞…这两位,怕是从未真正信任过你。此番派你出兵,与楚烈合纵伐魏阳,可曾予你刘蜀一兵一卒?一粮一饷?”
武阳苦笑摇头。
“名义上是两国联军,实则…靖乱军是孤军奋战。刘蜀…未出一兵一卒,粮秣军械,皆需自筹,甚至还需向楚烈国借道、交涉。”
“不出力,却要分利。”
杨不拙的声音平静无波,却一针见血。
“三郡之约,化州已在你手。伐魏无论成败,刘煜都稳赚不赔。胜,他得利;败,损耗的是你靖乱军,是楚烈的力量。而他刘蜀,坐山观虎斗,毫发无损。好算计。”
武阳心中一震,师傅虽隐居深山,对天下格局的洞察却如此清晰。
他接着道:“不仅如此,在楚烈国内部,弟子与掌权的二公子熊亮、三公子熊炎,关系亦是水火不容。此次伐魏阳之路,楚烈是主力,若这两位公子处处掣肘,甚至暗中作梗…前路必是荆棘遍布,寸步难行。”
说到这里,武阳略作停顿,抬眼看了看杨不拙和一旁凝神倾听的杨元昊,决定坦诚相告。
“弟子不敢隐瞒师傅和元昊先生。正因局势凶险,为靖乱军数千兄弟寻一条活路,弟子…已与二公子熊亮冰释前嫌,秘密结盟。”
“哦?”
杨不拙的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这讶异化作一丝了然和淡淡的赞许。
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与熊亮结盟…好,好!看来这些年,你不仅枪法精进,这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本事,更是长进了不少!懂得借力打力,在夹缝中求存。如此,后续的联合之路,虽依旧艰难,但总算多了几分腾挪的余地,不至于处处被动挨打。”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如同要看进武阳心底。
“那么,武阳,你且告诉为师。如今这天下大势,在你眼中,是何光景?而你…对你自身,对靖乱军,今后欲行何路?”
这一问,如同重锤敲在武阳心上。
他端着茶杯的手顿在半空,眼神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院中一片寂静,只有山风拂过松林的呜咽和远处隐约的鸟鸣。
苏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武阳。
杨元昊也收起了惯常的豪爽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时间仿佛凝固。
武阳的眉头紧锁,眼神飘向远处翻涌的云海,那里仿佛映照着天下纷乱的棋局。
过往的经历,现实的困境,未来的迷茫…种种思绪在脑海中激烈碰撞。
良久,他才缓缓放下茶杯,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声音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疲惫和清醒的痛楚。
“师傅,弟子…看得分明。”
武阳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仿佛从心底艰难地挤出。
“刘蜀大王刘煜,丞相谢飞…早已视弟子和靖乱军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弟子当初剿灭叛军,立下战功,彼时诸葛先生与赵甲等兄弟皆劝我…当有所保留,不可尽交兵权。是弟子…愚忠!以为交出兵权,作为刘蜀特使远赴乾元龙皇城为那乾元皇帝贺寿,便能表明心迹,消除君忌…”
他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至极的弧度,眼中是深切的悔恨。
“可结果如何?待弟子自龙皇城归来,兵权早已被架空!靖乱军被拆分,调防,精锐被抽调,补给被克扣…徒留一个虚名!若非此次伐魏阳需一柄利刃在前,恐怕…弟子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武阳握紧了拳头,指节捏得发白。
“刘煜此人,绝非昏庸无能之辈。然其心胸…实难容人!尤其容不下一个在军中威望日隆、又非其嫡系的我!弟子当初一念之差,未听良言,才致使靖乱军由盛转衰,令众兄弟跟着我受此折辱与委屈!此乃弟子之过!”
沉重的自责弥漫在空气中。
杨元昊看着武阳痛苦的神色,忍不住一拍大腿,瓮声瓮气地插话道。
“嗨!既然那刘蜀小肚鸡肠,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干脆就别回去了!带着你的靖乱军,投了楚烈国便是!以你的本事,在楚烈混个将军当当,总比回去受那鸟气强!”
他话音刚落,杨不拙的目光便如两道冰冷的寒芒,倏地扫了过来,带着一种无声的斥责。
杨元昊被自家老哥看得脖子一缩,讪讪地嘿嘿笑了两声,抓了抓头发,不再言语,显然也意识到自己这话说得过于轻率。
武阳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元昊,随即苦笑着摇头。
“元昊先生好意,弟子心领。只是…投靠楚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清醒的审慎。
“弟子与二公子熊亮虽暂时结盟,不过是权宜之计,互相利用罢了。熊亮此人,心机深沉,手段狠辣。至于三公子熊炎,更是视弟子为仇雠。楚烈王年事已高…将来无论哪位公子继位,弟子这等手握重兵、根基不稳的外来将领,处境只会比在刘蜀更加凶险。”
武阳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冷峻,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俗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弟子如今尚有利用价值,尚能在这夹缝中求存。可一旦伐魏功成,或局势有变…弟子在楚烈,只怕落得个比在刘蜀更惨的下场!身死族灭,亦未可知!”
这番话,冷静而残酷,将投靠楚烈的巨大风险赤裸裸地剖开。
苏落听得心惊肉跳,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杨元昊也收起了笑容,脸色凝重起来。
武阳说完,目光重新落回杨不拙身上,带着一丝迷茫,也带着一丝寻求答案的期盼。
他将自己的困境、担忧、以及投靠他国的巨大风险都坦诚剖析了出来,却似乎仍未找到那条真正的出路。
杨不拙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直到武阳话音落下,小院再次陷入一片沉默。
他深邃的目光如同古井无波,直直地锁定武阳的眼睛,仿佛要穿透他所有的伪装与犹豫,看到那灵魂最深处的悸动。
他没有评价武阳对刘煜、谢飞的分析,没有评判他与熊亮结盟的对错,也没有就投靠楚烈的风险再多言一字。
他只是平静地,用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看着武阳,缓缓地、清晰地吐出两个简短却重逾千钧的字:
“所以呢?”
这三个字,像无形的巨石投入武阳心湖,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没有答案,却比任何答案都更具力量!这句话逼问着武阳,在否定了两条看似可行的道路(愚忠刘蜀、依附楚烈)之后,你武阳,究竟意欲何为?
武阳的身体猛地一僵,仿佛被无形的闪电击中。
他眼中的迷茫瞬间被巨大的冲击所取代,随即是更深的思索和挣扎。
他之前所有的陈述,都是在诉说困境,是在解释“不能如何”。
而杨不拙这轻飘飘的三个字,却是在逼他回答——“那你要如何?”
空气仿佛凝固了。
山风似乎也屏住了呼吸。
苏落紧张得手心冒汗,连杨元昊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呼吸,看着陷入巨大思索风暴中的武阳。
石桌上的茶汤,热气似乎都凝滞了。
武阳的眉头拧成了死结,额角青筋微微跳动。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无意识地握紧又松开,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过往的经历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飞速闪现:从潘峰、傅恒盘款,到幽岷山草庐中的勤学苦练;从初入军阵的懵懂,到血火战场上的搏杀;从手握重兵的意气风发,到被架空兵权后的屈辱与不甘;从龙皇城的繁华虚影,到化州郡的如履薄冰…还有靖乱军兄弟们一张张或期待、或忧虑、或忠诚的脸庞。
悔恨、不甘、愤怒、责任、迷茫…种种情绪如同沸腾的岩浆在他胸中翻滚、冲撞!
两条看似可行的路都被他自己无情地堵死了!
刘蜀是死路!楚烈也是死路!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等着被刘煜彻底抛弃?等着被熊亮榨干价值后无情抛弃?等着被熊炎寻机报复?
“不!”
一个低沉而压抑的声音从武阳紧咬的牙关中挤出。
这声音不大,却充满了火山爆发前压抑的狂暴力量!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不再是迷茫和痛苦,而是被逼到绝境后,一种近乎野兽般的凶狠与前所未有的清醒!那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劈开眼前所有的迷雾!
他不再回避杨不拙那穿透灵魂的目光,而是死死地迎了上去,胸膛剧烈起伏,声音因为巨大的决心而带着一丝嘶哑,却字字如铁:
“所以…弟子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将靖乱军数千兄弟的身家性命,寄托于刘煜的仁慈,或是熊亮那随时可能反噬的‘盟友情谊’之上!更不能等到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一天!”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破釜沉舟、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
“弟子当初愚忠,交出利爪,换来的是猜忌与架空!此路不通!依附熊亮,看似权宜之计,实则饮鸩止渴,终将被楚烈王庭的倾轧所吞噬!此路…亦是死路!”
武阳“唰”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杨不拙、杨元昊,最后落在苏落年轻而震惊的脸上,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砸在石板上,铿锵作响:
“师傅问弟子,路在何方?”他猛地攥紧拳头,一股从未有过的、属于乱世枭雄的霸烈气势,第一次毫无保留地从他身上升腾而起,竟隐隐与这幽岷山巅的苍茫云海相呼应:
“路,只在弟子自己的脚下!只在靖乱军数千把刀枪之上!只在…力量二字!”
“力量?”杨不拙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依旧平静,听不出喜怒,仿佛在确认。
“是!力量!”武阳斩钉截铁,声音如同金铁交鸣,“足以自保的力量!足以让刘煜、谢飞不敢再轻易算计的力量!足以让熊亮、熊炎之流不敢轻易翻脸的力量!甚至…足以在伐魏之后,在这乱世棋局之中,为弟子和靖乱军的兄弟们,挣出一片立足之地的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着杨不拙,仿佛在宣告一个重大的决定:
“师傅,弟子明白了!过去的错,在于弟子手中无足够的筹码,只能任人拿捏!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终究是镜花水月!唯有将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那不可轻侮的一方,才有资格谈生存,谈未来!否则,无论投靠谁,都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只待时机成熟,便任人宰割!”
“好!”
杨不拙猛地一拍石桌,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晃了几晃。
他眼中精光四射,满是激赏。
“有此心志,方不枉费为师当年授你枪法,教你明理!”
杨不拙站起身,负手走到崖边,望向脚下翻腾的云海,声音变得悠远而深邃:
“力量…是乱世立足之本!但武阳,你要记住!”
他倏然转身,目光如电,直刺武阳心底,
“力量本身无分善恶,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你今日所求之力,是为守护?还是为掠夺?是为践行你心中之‘正’,还是只为满足一己之野心?”
这灵魂拷问,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武阳沸腾的热血冷静了几分。
武阳迎上杨不拙的目光,神情无比郑重,一字一句,如同宣誓:
“弟子所求之力,只为守护!护佑靖乱军兄弟性命无虞,护佑跟随我的百姓不被战火荼毒!在这乱世之中,争一方净土,行弟子心中所持之‘正’!若有违此心,天地共诛,人神共弃!”
杨不拙看着武阳眼中那坚定而清澈的光芒,终于露出了真正欣慰的笑容。
他走回石桌旁,提起茶壶,为武阳续上了茶。
“记住你今日之言。”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平和,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化州郡是你的起点,伐魏阳之战是你的磨刀石。如何在漩涡中攫取力量,如何在夹缝中壮大自身,如何持心守正…前路漫漫,好自为之。”
武阳端起那杯温热的茶,一饮而尽。
苦涩与回甘交织,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方向已明,前路凶险依旧,但他眼中再无迷茫,只剩下锐利如枪尖的决意。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真正踏上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布满荆棘却也充满可能的道路。
短暂的宁静之后,杨不拙放下了手中的粗陶茶杯,目光如深潭般投向武阳,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
“这次下山,卷入的漩涡,不小吧?”
武阳握着温热的茶杯,指节微微泛白。
他没有回避,坦然地点了点头,声音低沉。
“是,师傅。弟子如今处境…如履薄冰,步步艰难。”
杨不拙微微颔首,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刘蜀大王刘煜,丞相谢飞…这两位,怕是从未真正信任过你。此番派你出兵,与楚烈合纵伐魏阳,可曾予你刘蜀一兵一卒?一粮一饷?”
武阳苦笑摇头。
“名义上是两国联军,实则…靖乱军是孤军奋战。刘蜀…未出一兵一卒,粮秣军械,皆需自筹,甚至还需向楚烈国借道、交涉。”
“不出力,却要分利。”
杨不拙的声音平静无波,却一针见血。
“三郡之约,化州已在你手。伐魏无论成败,刘煜都稳赚不赔。胜,他得利;败,损耗的是你靖乱军,是楚烈的力量。而他刘蜀,坐山观虎斗,毫发无损。好算计。”
武阳心中一震,师傅虽隐居深山,对天下格局的洞察却如此清晰。
他接着道:“不仅如此,在楚烈国内部,弟子与掌权的二公子熊亮、三公子熊炎,关系亦是水火不容。此次伐魏阳之路,楚烈是主力,若这两位公子处处掣肘,甚至暗中作梗…前路必是荆棘遍布,寸步难行。”
说到这里,武阳略作停顿,抬眼看了看杨不拙和一旁凝神倾听的杨元昊,决定坦诚相告。
“弟子不敢隐瞒师傅和元昊先生。正因局势凶险,为靖乱军数千兄弟寻一条活路,弟子…已与二公子熊亮冰释前嫌,秘密结盟。”
“哦?”
杨不拙的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这讶异化作一丝了然和淡淡的赞许。
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与熊亮结盟…好,好!看来这些年,你不仅枪法精进,这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本事,更是长进了不少!懂得借力打力,在夹缝中求存。如此,后续的联合之路,虽依旧艰难,但总算多了几分腾挪的余地,不至于处处被动挨打。”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如同要看进武阳心底。
“那么,武阳,你且告诉为师。如今这天下大势,在你眼中,是何光景?而你…对你自身,对靖乱军,今后欲行何路?”
这一问,如同重锤敲在武阳心上。
他端着茶杯的手顿在半空,眼神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院中一片寂静,只有山风拂过松林的呜咽和远处隐约的鸟鸣。
苏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武阳。
杨元昊也收起了惯常的豪爽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时间仿佛凝固。
武阳的眉头紧锁,眼神飘向远处翻涌的云海,那里仿佛映照着天下纷乱的棋局。
过往的经历,现实的困境,未来的迷茫…种种思绪在脑海中激烈碰撞。
良久,他才缓缓放下茶杯,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声音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疲惫和清醒的痛楚。
“师傅,弟子…看得分明。”
武阳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仿佛从心底艰难地挤出。
“刘蜀大王刘煜,丞相谢飞…早已视弟子和靖乱军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弟子当初剿灭叛军,立下战功,彼时诸葛先生与赵甲等兄弟皆劝我…当有所保留,不可尽交兵权。是弟子…愚忠!以为交出兵权,作为刘蜀特使远赴乾元龙皇城为那乾元皇帝贺寿,便能表明心迹,消除君忌…”
他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至极的弧度,眼中是深切的悔恨。
“可结果如何?待弟子自龙皇城归来,兵权早已被架空!靖乱军被拆分,调防,精锐被抽调,补给被克扣…徒留一个虚名!若非此次伐魏阳需一柄利刃在前,恐怕…弟子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武阳握紧了拳头,指节捏得发白。
“刘煜此人,绝非昏庸无能之辈。然其心胸…实难容人!尤其容不下一个在军中威望日隆、又非其嫡系的我!弟子当初一念之差,未听良言,才致使靖乱军由盛转衰,令众兄弟跟着我受此折辱与委屈!此乃弟子之过!”
沉重的自责弥漫在空气中。
杨元昊看着武阳痛苦的神色,忍不住一拍大腿,瓮声瓮气地插话道。
“嗨!既然那刘蜀小肚鸡肠,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干脆就别回去了!带着你的靖乱军,投了楚烈国便是!以你的本事,在楚烈混个将军当当,总比回去受那鸟气强!”
他话音刚落,杨不拙的目光便如两道冰冷的寒芒,倏地扫了过来,带着一种无声的斥责。
杨元昊被自家老哥看得脖子一缩,讪讪地嘿嘿笑了两声,抓了抓头发,不再言语,显然也意识到自己这话说得过于轻率。
武阳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元昊,随即苦笑着摇头。
“元昊先生好意,弟子心领。只是…投靠楚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清醒的审慎。
“弟子与二公子熊亮虽暂时结盟,不过是权宜之计,互相利用罢了。熊亮此人,心机深沉,手段狠辣。至于三公子熊炎,更是视弟子为仇雠。楚烈王年事已高…将来无论哪位公子继位,弟子这等手握重兵、根基不稳的外来将领,处境只会比在刘蜀更加凶险。”
武阳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冷峻,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俗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弟子如今尚有利用价值,尚能在这夹缝中求存。可一旦伐魏功成,或局势有变…弟子在楚烈,只怕落得个比在刘蜀更惨的下场!身死族灭,亦未可知!”
这番话,冷静而残酷,将投靠楚烈的巨大风险赤裸裸地剖开。
苏落听得心惊肉跳,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杨元昊也收起了笑容,脸色凝重起来。
武阳说完,目光重新落回杨不拙身上,带着一丝迷茫,也带着一丝寻求答案的期盼。
他将自己的困境、担忧、以及投靠他国的巨大风险都坦诚剖析了出来,却似乎仍未找到那条真正的出路。
杨不拙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直到武阳话音落下,小院再次陷入一片沉默。
他深邃的目光如同古井无波,直直地锁定武阳的眼睛,仿佛要穿透他所有的伪装与犹豫,看到那灵魂最深处的悸动。
他没有评价武阳对刘煜、谢飞的分析,没有评判他与熊亮结盟的对错,也没有就投靠楚烈的风险再多言一字。
他只是平静地,用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看着武阳,缓缓地、清晰地吐出两个简短却重逾千钧的字:
“所以呢?”
这三个字,像无形的巨石投入武阳心湖,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没有答案,却比任何答案都更具力量!这句话逼问着武阳,在否定了两条看似可行的道路(愚忠刘蜀、依附楚烈)之后,你武阳,究竟意欲何为?
武阳的身体猛地一僵,仿佛被无形的闪电击中。
他眼中的迷茫瞬间被巨大的冲击所取代,随即是更深的思索和挣扎。
他之前所有的陈述,都是在诉说困境,是在解释“不能如何”。
而杨不拙这轻飘飘的三个字,却是在逼他回答——“那你要如何?”
空气仿佛凝固了。
山风似乎也屏住了呼吸。
苏落紧张得手心冒汗,连杨元昊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呼吸,看着陷入巨大思索风暴中的武阳。
石桌上的茶汤,热气似乎都凝滞了。
武阳的眉头拧成了死结,额角青筋微微跳动。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无意识地握紧又松开,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过往的经历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飞速闪现:从潘峰、傅恒盘款,到幽岷山草庐中的勤学苦练;从初入军阵的懵懂,到血火战场上的搏杀;从手握重兵的意气风发,到被架空兵权后的屈辱与不甘;从龙皇城的繁华虚影,到化州郡的如履薄冰…还有靖乱军兄弟们一张张或期待、或忧虑、或忠诚的脸庞。
悔恨、不甘、愤怒、责任、迷茫…种种情绪如同沸腾的岩浆在他胸中翻滚、冲撞!
两条看似可行的路都被他自己无情地堵死了!
刘蜀是死路!楚烈也是死路!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等着被刘煜彻底抛弃?等着被熊亮榨干价值后无情抛弃?等着被熊炎寻机报复?
“不!”
一个低沉而压抑的声音从武阳紧咬的牙关中挤出。
这声音不大,却充满了火山爆发前压抑的狂暴力量!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不再是迷茫和痛苦,而是被逼到绝境后,一种近乎野兽般的凶狠与前所未有的清醒!那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劈开眼前所有的迷雾!
他不再回避杨不拙那穿透灵魂的目光,而是死死地迎了上去,胸膛剧烈起伏,声音因为巨大的决心而带着一丝嘶哑,却字字如铁:
“所以…弟子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将靖乱军数千兄弟的身家性命,寄托于刘煜的仁慈,或是熊亮那随时可能反噬的‘盟友情谊’之上!更不能等到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一天!”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破釜沉舟、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
“弟子当初愚忠,交出利爪,换来的是猜忌与架空!此路不通!依附熊亮,看似权宜之计,实则饮鸩止渴,终将被楚烈王庭的倾轧所吞噬!此路…亦是死路!”
武阳“唰”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杨不拙、杨元昊,最后落在苏落年轻而震惊的脸上,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砸在石板上,铿锵作响:
“师傅问弟子,路在何方?”他猛地攥紧拳头,一股从未有过的、属于乱世枭雄的霸烈气势,第一次毫无保留地从他身上升腾而起,竟隐隐与这幽岷山巅的苍茫云海相呼应:
“路,只在弟子自己的脚下!只在靖乱军数千把刀枪之上!只在…力量二字!”
“力量?”杨不拙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依旧平静,听不出喜怒,仿佛在确认。
“是!力量!”武阳斩钉截铁,声音如同金铁交鸣,“足以自保的力量!足以让刘煜、谢飞不敢再轻易算计的力量!足以让熊亮、熊炎之流不敢轻易翻脸的力量!甚至…足以在伐魏之后,在这乱世棋局之中,为弟子和靖乱军的兄弟们,挣出一片立足之地的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着杨不拙,仿佛在宣告一个重大的决定:
“师傅,弟子明白了!过去的错,在于弟子手中无足够的筹码,只能任人拿捏!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终究是镜花水月!唯有将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那不可轻侮的一方,才有资格谈生存,谈未来!否则,无论投靠谁,都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只待时机成熟,便任人宰割!”
“好!”
杨不拙猛地一拍石桌,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晃了几晃。
他眼中精光四射,满是激赏。
“有此心志,方不枉费为师当年授你枪法,教你明理!”
杨不拙站起身,负手走到崖边,望向脚下翻腾的云海,声音变得悠远而深邃:
“力量…是乱世立足之本!但武阳,你要记住!”
他倏然转身,目光如电,直刺武阳心底,
“力量本身无分善恶,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你今日所求之力,是为守护?还是为掠夺?是为践行你心中之‘正’,还是只为满足一己之野心?”
这灵魂拷问,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武阳沸腾的热血冷静了几分。
武阳迎上杨不拙的目光,神情无比郑重,一字一句,如同宣誓:
“弟子所求之力,只为守护!护佑靖乱军兄弟性命无虞,护佑跟随我的百姓不被战火荼毒!在这乱世之中,争一方净土,行弟子心中所持之‘正’!若有违此心,天地共诛,人神共弃!”
杨不拙看着武阳眼中那坚定而清澈的光芒,终于露出了真正欣慰的笑容。
他走回石桌旁,提起茶壶,为武阳续上了茶。
“记住你今日之言。”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平和,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化州郡是你的起点,伐魏阳之战是你的磨刀石。如何在漩涡中攫取力量,如何在夹缝中壮大自身,如何持心守正…前路漫漫,好自为之。”
武阳端起那杯温热的茶,一饮而尽。
苦涩与回甘交织,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方向已明,前路凶险依旧,但他眼中再无迷茫,只剩下锐利如枪尖的决意。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真正踏上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布满荆棘却也充满可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