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握着吴宝林的手,笑笑:“小傻瓜,至尊夫妻关系复杂,各自心中的考量太多了。不然,这么多出身好又年轻聪慧的美女,朕为什么要选个年龄偏大的皇后?”
吴宝林问:“皇后娘娘很好,又威严又妩媚,妾看她一眼,就充满了敬重。妾觉得她比妾的父母都大方仁慈,有好吃的,好用的,都舍得赐给后宫的姐妹。”
皇帝点头:“因为她跟朕是同一类,就像是两条喜欢盘在黄金宝座上面的龙。黄金虽然贵重耀眼,可是太冰冷,太坚硬,盘着并不舒服。只有同类,才能享受到那种富有、霸气、高高在上、唯吾独尊的感觉。其他的品类,只会觉得硌得慌,觉得冰冷,觉得害怕。”
吴宝林似懂非懂,她年龄还小,脑容量也小,想不明白。不过,她也有明哲保身的智慧,自己该得到的得到了,别人怎么样她也无所谓。她爱吃、爱玩,皇帝与皇后也都满足她了,比在后娘跟前强多了。
说实在的,她心里是把皇后当长辈的,只要不招惹人家,她就能混吃混喝,还能时不时得些赏赐。
皇帝怎么突然说起梁王这事来,还不是因为龙州的眼线上报,近来梁王身体不好,成日咳血,眼看是寿数不长了。
梁王的儿女只要放了学,就躲在梁王妃卢氏的屋里,对梁王妃献上十二分的殷勤。孩子根本不敢去梁王跟前,就怕父王一时兴起杀掉他们,天天如惊弓之鸟。
冬月初九是皇帝的生日,去年没有皇后,是江贵妃领头给办。今年有了皇后,还是皇后亲手办合适,皇后也不推辞,张罗了一场寿宴。
一进冬月,就有各地封疆大吏的礼物送到都城,礼单呈上,帝后让内侍省监收礼物。然后把礼物送到皇帝的私库,给送礼者写了回函。朝里的文臣武将也都有眼水,纷纷送上各色各样的奇珍异宝,把皇帝乐得手舞足蹈,这是个典型的财迷,皇后心里有些瞧不上。
宗室成员的寿礼,由宗正寺按单监收,没有太过份的,就归入皇帝的私库。
腊月初九一早,帝后领着后妃、皇子、皇女去太庙祭祀,安排人去皇陵给先皇和两位皇后扫墓、献奠,感谢父恩母爱。
随后,皇帝召见宗室成员,五品以上文臣武将,接受众人的朝贺。随后,让这些人在宫中赴宴。皇后大方,全都招待,不像之前,实际能吃到酒席的只是三品以上官员。酒席都是一样的菜式,每席两人,如果带孩子的添副碗筷,临时安置在亲人身边。
肉菜准备了八个,天气冷,有羊肉炖萝卜锅、排骨炖洋芋锅两个热的,配了小炭炉。另有下酒的烤鸭子、卤鸡、红烧鱼、烤羊肉串、蒸五花肉片、烧牛肉丸子;素菜有凉拌菠菜、炝拌藕片、炒胡萝卜丝、浇汁白菘;还有四样点心、四样水果、四样干果、两样热饮。
给皇帝办寿宴,皇后准备在寿康宫开席招待女宾,尤其是宗室的女性,和一些地位重要的外命妇,安排了猜谜、对诗、投壶、酒令之类的游戏,设了不少彩头。
在大明宫设宴,招待男宾,皇帝跟年长些的宗室成员一起,安排了贺寿歌舞。几位宰相在左边偏殿陪着文臣,安排了文人歌舞;六部尚书在右边偏殿陪着武将,安排了剑舞和武术表演。
众人都吃美了,也玩高兴了,个个称赞帝后这寿宴办得丰盛。二皇子李藻还在皇帝面前舞了一套剑法,引来宗室老人的赞叹。皇帝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勉强夸了几句,赏了东西。
皇帝想着:老二啊,你大哥练废了,皇后的嫡子还小,长成道路上有许多不确定,你将来也有希望挑大梁的。一天天的,光知道练武,也不知道多读点书,把脑子变得机灵一点。打仗自有武将士兵帮你打,你得有大局观才行。
过完皇帝寿宴,就该过年了。从冬至进九起,皇后让人在一面影壁墙上画了消寒图,每天加画一朵梅花,开始数九。
宫园里种的腊梅都开了,金黄的腊梅很香,有妃嫔让人采了制香。也有人收集腊梅上的落雪,说那雪水化了泡茶喝,味道是一绝。还有人采了腊梅花,说要炖牛肉吃。管园子的宫人通过马总管向皇后告状,说了一些不满。
皇后微微一笑:“无妨,那么大一片腊梅林子,采花就采呗,不采也会自然败落。要是能吃能喝有用处,倒是物尽其用呢。”
腊月十六这天大雪,到中午了天空中还是搓棉扯絮一般,地面上厚厚一层。皇后让人在坤宁宫大殿里弄了羊汤火锅,备了韭菜花酱,准备涮羊肉吃。就有侍女搀扶安平公主韩志逸来见皇后娘娘,小姑娘一边哭一边嚷头痛恶心。
皇后跟韩五娘交好,平常盼盼也对她很亲热,见孩子不舒服,就让太医过来诊治。太医问了情况,诊治半天才得出结论:安平公主这是中了炭毒。
皇后大惊失色,她知道炭毒的厉害。皇后小时候很怕冷,到了冬天就会门窗紧闭,在屋内使用炭盆。大约十来岁的时候,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各家都囤柴囤炭,炭成了抢手货,有点不好买。
府里买到的炭良莠不齐,上好的银霜炭无烟少尘,当然是供陈老夫人和王尚书夫妇使用。王善一不怎么受宠,库房给些中等的柴炭凑乎。刚开始,王善一时常感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没有食欲,有时还恶心想吐。
直到病倒了,请了大夫来,那大夫医术不错,判断王小姐是中了炭毒。给开了一个方子:人参、白术、陈皮、菖蒲、远志、泽泻,各二钱,茯苓、何首乌,各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日两次,连服十天。之后,每天吃三个生核桃仁,喝些豆浆,慢慢恢复。
当时因为这药方中有几味珍贵的药材,陈老夫人还罗里吧嗦的嫌贵,不想给治。好在长孙氏虽不喜欢女儿,生死面前还是愿意花钱,骂骂咧咧地让人抓了药。
王皇后摇摇头,陈老夫人和长孙夫人都没了,人死如灯灭,又如汤浇雪,还想她们干什么呢?只是,这中炭毒非比寻常,英英说过,炭毒能要命,什么一氧化碳中毒,作用于中枢神经之类的。关键要是严重中毒了,一旦昏迷很可能一命呜呼,即使好了也容易有后遗症。
王皇后让太医开药方,一边又回想当年自己吃的药方,记不大清楚了。不过,有几味贵重的药材还有点印象,看了太医的药方,又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与当年用的药方类似。好像这太医有点真材实料,让宫人赶紧熬药。
自己跟韩五娘相好,暗中有不少生意往来,要是她唯一的女儿在宫里出了事,帝后都不好再见韩五娘面了。又问了太医几句,另外让人煮了白萝卜绿豆汤,准备些核桃仁,拿些酸枣糕,再来几块蜜饯。
一会汤药来了,晾得不热不凉,让安平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了下去。宫女赶紧放一颗蜜饯塞到公主嘴里,让她含着压压药味。盼盼很乖,等恶心劲下去后,喝了一小碗白萝卜绿豆汤,吃了两块酸枣糕,才在皇后屋里的小床上睡下。
王皇后面色不好,让人调查事情的经过,原来盼盼是在崇文馆中的毒。
皇子皇女都到东宫的崇文馆跟大儒读书,韩志逸是皇帝的亲闺女,不敢明说,认了干亲也封了公主,自然跟着一起读书,每九天接回去跟母亲团聚一日。
盼盼身份尴尬,那些皇子公主也没把她当回事,时常在言语上挤兑她。盼盼很聪明,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的身世也猜出六七成,尽量忍着,不跟别人起冲突。
今年冬天比较冷,在崇文馆读书的皇子公主们嫌冷,让人在教室燃起炭盆,又紧闭门窗。没多久,就有几个人感觉不舒服了,偏头痛,有恶心感。
有懂事的人悄悄说,燃烧炭盆可产生炭毒,可能是屋内不通风,炭毒散不出去,会让人慢性中毒。可长平公主李仙惠根本不相信,非让人增加炭盆,还说不愿意在这里就滚蛋。
几个老师也知道不妥,可是身为臣子,拗不过公主,反正他们上半个时辰课就会换人讲其他课程,爱咋咋的。其他皇子公主都有各自的母妃撑腰,撑不住就找个借口回去了,盼盼不敢走,时间长了就中了炭毒。
皇后让人把几位老师都请过来,就让他们跪在坤宁宫大殿上,不说话也不叫起。
就有一位女教席刘自持不服气了,她直起上半身:“皇后娘娘,您是一国之后,想来也知道尊师重教的道理,臣是当老师的,您是当家长的,臣在您面前低三下四,也等于在学子面前没有了尊严,以后如何教育学生?”
皇后娘娘看她一眼,冷笑道:“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老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若没有父母之心,当什么老师?本宫问你,你有没有常识,懂不懂炭毒的厉害?”
跪在大殿上的诸位都不是蠢人,马上明白皇宫要问什么责了。
有一位大胆辩解:“皇后娘娘,臣跟几位皇子公主说过,在密闭的室内点炭盆不妥,公主不听呀,老臣又有什么办法?微臣教的都是皇子公主,他们身份高贵,臣除了劝解,又不能处罚,实在是没法子。”
另一位张秋恒大人有点愣,他梗着脖子:“皇后只知道责怪臣没有尽到教育之责,帝后作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上次端午节宴,公主公然顶撞您,陛下没有处置,娘娘不是也束手无策?至尊夫妻尚且有所顾及,拿自己的孩子没辙,臣又能如何?”
旁边有人劝解:“老张,你不要在皇后面前大放厥词,不想要命了吗?”
张大人也知道自己今天可能够呛,既然说了,干脆说个痛快,拼着一死,给后人开一条路出来吧。
想到这里他冷笑着道:“皇后娘娘,您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哪有如此窝囊的父亲?面对这些学生,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还没怎么样呢,家长就把老师拘过来跪着。这些学生看老师在其父母面前没有半点尊严,又哪里会有敬畏之心,怎么肯听话?”
皇后气得够呛,这胆子也太大了,公然顶撞指责自己。可是,她知道此时不能动怒,一国之后不是那么好当的。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马明,给各位师长赐座吧,省得他们嫌本宫这个当家长的不给面子。”
众位老师战战兢兢地跪坐在坤宁宫两边的案几后面,不知道接下来皇后要怎么处置。皇后也懒得跟他们废话,看这情形,说了他们也不会服气,自己也未必能说得过这些人。看时间,估计吃皇帝过午饭了,直接让人去请陛下来处理吧。
皇后有请,皇帝来得还算快,他知道皇后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必是有事。很快来到坤宁宫正殿,坐在皇后的左边,威严地扫了下面坐着的臣子。马明赶紧把事情说了一遍,也不敢添枝加叶,就怕激怒了皇帝,处理太重。
皇帝一听说韩志逸出事了,心里憋着一团火,可是又不知道从何发泄。那脸黑的,让人害怕。他看皇后一眼,心说这事你自己处理就好了,非要把朕请来做甚,想来自己不想当坏人,让自己来得罪人。
皇后似笑非笑:“陛下,论公,您是一国之君,论私,您是一家之主。若是后宫妃嫔出了什么事,妾还好调解处置。如今是公主出了意外,妾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才好。叫这些崇文馆的教师过来问责,他们是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直接顶撞臣妾,妾的口才可不如他们。”
皇帝冷冷道:“皇后,你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去惹那个麻烦。到最后,还不是要让朕过来,朕日理万机,哪有许多闲功夫?”
皇后冷冷回:“盼盼是陛下的干闺女,陛下推到妾这里,人都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国之主,眼前的事都不想管,还能万里管治边疆?”
那张大人满脸不服,出来跪在皇帝面前,他是豁出命来了,把刚才的意思重新组织了语言,说了一遍。皇帝越听脸色越不好,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知该如何。
张大人又说自己不是故意顶撞皇后,只是此事应该先问责长平公主,因为他之前确实劝过长平公主。长平公主不听,非要在密闭的空间里多燃炭火,自己也没办法。
吴宝林问:“皇后娘娘很好,又威严又妩媚,妾看她一眼,就充满了敬重。妾觉得她比妾的父母都大方仁慈,有好吃的,好用的,都舍得赐给后宫的姐妹。”
皇帝点头:“因为她跟朕是同一类,就像是两条喜欢盘在黄金宝座上面的龙。黄金虽然贵重耀眼,可是太冰冷,太坚硬,盘着并不舒服。只有同类,才能享受到那种富有、霸气、高高在上、唯吾独尊的感觉。其他的品类,只会觉得硌得慌,觉得冰冷,觉得害怕。”
吴宝林似懂非懂,她年龄还小,脑容量也小,想不明白。不过,她也有明哲保身的智慧,自己该得到的得到了,别人怎么样她也无所谓。她爱吃、爱玩,皇帝与皇后也都满足她了,比在后娘跟前强多了。
说实在的,她心里是把皇后当长辈的,只要不招惹人家,她就能混吃混喝,还能时不时得些赏赐。
皇帝怎么突然说起梁王这事来,还不是因为龙州的眼线上报,近来梁王身体不好,成日咳血,眼看是寿数不长了。
梁王的儿女只要放了学,就躲在梁王妃卢氏的屋里,对梁王妃献上十二分的殷勤。孩子根本不敢去梁王跟前,就怕父王一时兴起杀掉他们,天天如惊弓之鸟。
冬月初九是皇帝的生日,去年没有皇后,是江贵妃领头给办。今年有了皇后,还是皇后亲手办合适,皇后也不推辞,张罗了一场寿宴。
一进冬月,就有各地封疆大吏的礼物送到都城,礼单呈上,帝后让内侍省监收礼物。然后把礼物送到皇帝的私库,给送礼者写了回函。朝里的文臣武将也都有眼水,纷纷送上各色各样的奇珍异宝,把皇帝乐得手舞足蹈,这是个典型的财迷,皇后心里有些瞧不上。
宗室成员的寿礼,由宗正寺按单监收,没有太过份的,就归入皇帝的私库。
腊月初九一早,帝后领着后妃、皇子、皇女去太庙祭祀,安排人去皇陵给先皇和两位皇后扫墓、献奠,感谢父恩母爱。
随后,皇帝召见宗室成员,五品以上文臣武将,接受众人的朝贺。随后,让这些人在宫中赴宴。皇后大方,全都招待,不像之前,实际能吃到酒席的只是三品以上官员。酒席都是一样的菜式,每席两人,如果带孩子的添副碗筷,临时安置在亲人身边。
肉菜准备了八个,天气冷,有羊肉炖萝卜锅、排骨炖洋芋锅两个热的,配了小炭炉。另有下酒的烤鸭子、卤鸡、红烧鱼、烤羊肉串、蒸五花肉片、烧牛肉丸子;素菜有凉拌菠菜、炝拌藕片、炒胡萝卜丝、浇汁白菘;还有四样点心、四样水果、四样干果、两样热饮。
给皇帝办寿宴,皇后准备在寿康宫开席招待女宾,尤其是宗室的女性,和一些地位重要的外命妇,安排了猜谜、对诗、投壶、酒令之类的游戏,设了不少彩头。
在大明宫设宴,招待男宾,皇帝跟年长些的宗室成员一起,安排了贺寿歌舞。几位宰相在左边偏殿陪着文臣,安排了文人歌舞;六部尚书在右边偏殿陪着武将,安排了剑舞和武术表演。
众人都吃美了,也玩高兴了,个个称赞帝后这寿宴办得丰盛。二皇子李藻还在皇帝面前舞了一套剑法,引来宗室老人的赞叹。皇帝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勉强夸了几句,赏了东西。
皇帝想着:老二啊,你大哥练废了,皇后的嫡子还小,长成道路上有许多不确定,你将来也有希望挑大梁的。一天天的,光知道练武,也不知道多读点书,把脑子变得机灵一点。打仗自有武将士兵帮你打,你得有大局观才行。
过完皇帝寿宴,就该过年了。从冬至进九起,皇后让人在一面影壁墙上画了消寒图,每天加画一朵梅花,开始数九。
宫园里种的腊梅都开了,金黄的腊梅很香,有妃嫔让人采了制香。也有人收集腊梅上的落雪,说那雪水化了泡茶喝,味道是一绝。还有人采了腊梅花,说要炖牛肉吃。管园子的宫人通过马总管向皇后告状,说了一些不满。
皇后微微一笑:“无妨,那么大一片腊梅林子,采花就采呗,不采也会自然败落。要是能吃能喝有用处,倒是物尽其用呢。”
腊月十六这天大雪,到中午了天空中还是搓棉扯絮一般,地面上厚厚一层。皇后让人在坤宁宫大殿里弄了羊汤火锅,备了韭菜花酱,准备涮羊肉吃。就有侍女搀扶安平公主韩志逸来见皇后娘娘,小姑娘一边哭一边嚷头痛恶心。
皇后跟韩五娘交好,平常盼盼也对她很亲热,见孩子不舒服,就让太医过来诊治。太医问了情况,诊治半天才得出结论:安平公主这是中了炭毒。
皇后大惊失色,她知道炭毒的厉害。皇后小时候很怕冷,到了冬天就会门窗紧闭,在屋内使用炭盆。大约十来岁的时候,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各家都囤柴囤炭,炭成了抢手货,有点不好买。
府里买到的炭良莠不齐,上好的银霜炭无烟少尘,当然是供陈老夫人和王尚书夫妇使用。王善一不怎么受宠,库房给些中等的柴炭凑乎。刚开始,王善一时常感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没有食欲,有时还恶心想吐。
直到病倒了,请了大夫来,那大夫医术不错,判断王小姐是中了炭毒。给开了一个方子:人参、白术、陈皮、菖蒲、远志、泽泻,各二钱,茯苓、何首乌,各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日两次,连服十天。之后,每天吃三个生核桃仁,喝些豆浆,慢慢恢复。
当时因为这药方中有几味珍贵的药材,陈老夫人还罗里吧嗦的嫌贵,不想给治。好在长孙氏虽不喜欢女儿,生死面前还是愿意花钱,骂骂咧咧地让人抓了药。
王皇后摇摇头,陈老夫人和长孙夫人都没了,人死如灯灭,又如汤浇雪,还想她们干什么呢?只是,这中炭毒非比寻常,英英说过,炭毒能要命,什么一氧化碳中毒,作用于中枢神经之类的。关键要是严重中毒了,一旦昏迷很可能一命呜呼,即使好了也容易有后遗症。
王皇后让太医开药方,一边又回想当年自己吃的药方,记不大清楚了。不过,有几味贵重的药材还有点印象,看了太医的药方,又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与当年用的药方类似。好像这太医有点真材实料,让宫人赶紧熬药。
自己跟韩五娘相好,暗中有不少生意往来,要是她唯一的女儿在宫里出了事,帝后都不好再见韩五娘面了。又问了太医几句,另外让人煮了白萝卜绿豆汤,准备些核桃仁,拿些酸枣糕,再来几块蜜饯。
一会汤药来了,晾得不热不凉,让安平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了下去。宫女赶紧放一颗蜜饯塞到公主嘴里,让她含着压压药味。盼盼很乖,等恶心劲下去后,喝了一小碗白萝卜绿豆汤,吃了两块酸枣糕,才在皇后屋里的小床上睡下。
王皇后面色不好,让人调查事情的经过,原来盼盼是在崇文馆中的毒。
皇子皇女都到东宫的崇文馆跟大儒读书,韩志逸是皇帝的亲闺女,不敢明说,认了干亲也封了公主,自然跟着一起读书,每九天接回去跟母亲团聚一日。
盼盼身份尴尬,那些皇子公主也没把她当回事,时常在言语上挤兑她。盼盼很聪明,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的身世也猜出六七成,尽量忍着,不跟别人起冲突。
今年冬天比较冷,在崇文馆读书的皇子公主们嫌冷,让人在教室燃起炭盆,又紧闭门窗。没多久,就有几个人感觉不舒服了,偏头痛,有恶心感。
有懂事的人悄悄说,燃烧炭盆可产生炭毒,可能是屋内不通风,炭毒散不出去,会让人慢性中毒。可长平公主李仙惠根本不相信,非让人增加炭盆,还说不愿意在这里就滚蛋。
几个老师也知道不妥,可是身为臣子,拗不过公主,反正他们上半个时辰课就会换人讲其他课程,爱咋咋的。其他皇子公主都有各自的母妃撑腰,撑不住就找个借口回去了,盼盼不敢走,时间长了就中了炭毒。
皇后让人把几位老师都请过来,就让他们跪在坤宁宫大殿上,不说话也不叫起。
就有一位女教席刘自持不服气了,她直起上半身:“皇后娘娘,您是一国之后,想来也知道尊师重教的道理,臣是当老师的,您是当家长的,臣在您面前低三下四,也等于在学子面前没有了尊严,以后如何教育学生?”
皇后娘娘看她一眼,冷笑道:“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老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若没有父母之心,当什么老师?本宫问你,你有没有常识,懂不懂炭毒的厉害?”
跪在大殿上的诸位都不是蠢人,马上明白皇宫要问什么责了。
有一位大胆辩解:“皇后娘娘,臣跟几位皇子公主说过,在密闭的室内点炭盆不妥,公主不听呀,老臣又有什么办法?微臣教的都是皇子公主,他们身份高贵,臣除了劝解,又不能处罚,实在是没法子。”
另一位张秋恒大人有点愣,他梗着脖子:“皇后只知道责怪臣没有尽到教育之责,帝后作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上次端午节宴,公主公然顶撞您,陛下没有处置,娘娘不是也束手无策?至尊夫妻尚且有所顾及,拿自己的孩子没辙,臣又能如何?”
旁边有人劝解:“老张,你不要在皇后面前大放厥词,不想要命了吗?”
张大人也知道自己今天可能够呛,既然说了,干脆说个痛快,拼着一死,给后人开一条路出来吧。
想到这里他冷笑着道:“皇后娘娘,您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哪有如此窝囊的父亲?面对这些学生,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还没怎么样呢,家长就把老师拘过来跪着。这些学生看老师在其父母面前没有半点尊严,又哪里会有敬畏之心,怎么肯听话?”
皇后气得够呛,这胆子也太大了,公然顶撞指责自己。可是,她知道此时不能动怒,一国之后不是那么好当的。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马明,给各位师长赐座吧,省得他们嫌本宫这个当家长的不给面子。”
众位老师战战兢兢地跪坐在坤宁宫两边的案几后面,不知道接下来皇后要怎么处置。皇后也懒得跟他们废话,看这情形,说了他们也不会服气,自己也未必能说得过这些人。看时间,估计吃皇帝过午饭了,直接让人去请陛下来处理吧。
皇后有请,皇帝来得还算快,他知道皇后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必是有事。很快来到坤宁宫正殿,坐在皇后的左边,威严地扫了下面坐着的臣子。马明赶紧把事情说了一遍,也不敢添枝加叶,就怕激怒了皇帝,处理太重。
皇帝一听说韩志逸出事了,心里憋着一团火,可是又不知道从何发泄。那脸黑的,让人害怕。他看皇后一眼,心说这事你自己处理就好了,非要把朕请来做甚,想来自己不想当坏人,让自己来得罪人。
皇后似笑非笑:“陛下,论公,您是一国之君,论私,您是一家之主。若是后宫妃嫔出了什么事,妾还好调解处置。如今是公主出了意外,妾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才好。叫这些崇文馆的教师过来问责,他们是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直接顶撞臣妾,妾的口才可不如他们。”
皇帝冷冷道:“皇后,你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去惹那个麻烦。到最后,还不是要让朕过来,朕日理万机,哪有许多闲功夫?”
皇后冷冷回:“盼盼是陛下的干闺女,陛下推到妾这里,人都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国之主,眼前的事都不想管,还能万里管治边疆?”
那张大人满脸不服,出来跪在皇帝面前,他是豁出命来了,把刚才的意思重新组织了语言,说了一遍。皇帝越听脸色越不好,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知该如何。
张大人又说自己不是故意顶撞皇后,只是此事应该先问责长平公主,因为他之前确实劝过长平公主。长平公主不听,非要在密闭的空间里多燃炭火,自己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