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熊孩子的下场-《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皇帝皱眉:“张侍讲,长平公主不听话,你为什么不来告诉朕或皇后呢?”

  张大人豁出去了:“陛下,臣找您不易,即便找到,公主定以为臣告状,要记恨臣。端午宴上,长平公主当众顶撞皇后,还要谋害皇后腹中的胎儿,依律应该重处,可是您也没有处罚呀。对皇后尚且不能公平,何况对微臣这样的侍讲,告诉您有什么用呢?”

  皇帝气坏了,这叫什么话?这不是公然说自己处事不公,包庇女儿,所以才不敢及时反应问题。

  皇后心里倒是乐了,挺好,老实人讲实话最气人。你当皇帝干的事,公不公道的,众臣心里都有数。只不过平常一个个事不关己,不愿意直言,现在有个愣头青的臣子直接说了,怪解气的。

  皇帝吩咐:“马忠,让人把这个张秋恒给朕打出去,以后就回家种地吧。他对朕和皇后都没放到眼里,哪有尊卑的意识?这样的人,怎么配当老师?还不把孩子们都教坏了。”

  皇后劝道:“这帮子儒生,忠信礼义被他们学到了嘴上,其实骨子里欺软怕硬。太宗有言,三镜自照,魏大人去后,太宗感叹亡一镜矣。现在有人敢顶撞陛下说出心里话,也算是有几分胆量。陛下贬职归贬职,万不可太过重责,伤了臣子们直言进谏的勇气。”

  皇后目前有八个皇子,六位公主。这会儿借着这个事,让人把几个皇子皇女都叫过来,想了解一下他们读书的情况。

  皇长子李蕴,以前的太子妃杨氏所出,因为犯了大错,本该重处。皇帝不忍心要了儿子的性命,便封了安定郡王,此时已经遣去了封地。

  皇次子李藻,十六岁,江贵妃所出。人长得五大三粗,身高八尺多,体重近二百斤。读书不怎么样,喜欢练武。跟几个弟弟关系一般,对几个妹妹还算和善,有点大男子英雄主义的意思。

  这是个顺毛驴,只要顺着毛扒拉,还挺讲义气的。皇帝喜欢老二,虽然还未成年,就封了魏王。魏王府已经在建了,等过三两年,就要分府别娶妻了。

  其他的皇子年龄都不到十五呢,暂时没有封号,在宫里随母亲或养母生活。

  皇三子李藉十二岁,刘淑妃所出。长得腼腆秀气,身高不足六尺,细细瘦瘦的。胆子也小,不怎么敢说话,可眼神坚定,透着不服。

  皇四子李范十二岁,崔贤妃所出。长得尖头细尾,眼睛小又不聚光,跟没睡醒似的。

  皇五子李着十一岁,纪德妃所出。长得面黄肌瘦的,眼中没有光彩,身材矮小,像根大豆芽菜。

  皇六子李苍才八岁,卢修仪所出。长得圆润可爱,皮肤白嫩,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

  皇七子李蒙才两岁,柴充华所出。此时还小,母亲难产过世,暂时由华美人养着。还未入学,本来没有叫他来,华美人自作主张地抱过来。估计是想在帝后面前露露脸,有什么好事别错过了。

  再说几位公主,皇帝觉得公主们也不争储君之位,将来都要嫁人,早早都给了封号。

  广平公主最年长,是皇帝第一个孩子,皇帝心中很偏爱。早年还是郡主时就招了王雷为婿,如今都有两个儿子了。皇帝一登基,就给大公主晋封公主,还给了胶东四州为封地。郡主府也扩建了一倍大,成了广平公主府。

  安平公主韩志逸十四岁,韩五娘所生,名义上是皇帝的干女儿。安平公主跟在宫里读书,平时借住坤宁宫旁边的桃花小筑。

  长平公主李仙惠十三岁,杨婕妤所出,长得不差,就是态度比较骄横。

  永平公主李仙娥十一岁,韦充仪所生,长得圆乎乎的,不管是脸蛋还是身材,都丰满圆润。此时天冷,穿得厚,像个圆球一样,怪好玩的。

  荣平公主李仙蓉才七岁,陈充容所生,身材矮小,五官长得挺好,看上去不讨人厌。

  兴平公主李仙萍才六岁,张修华所生,也是年岁尚小,白净一张脸,胖乎乎的,看上去很乖很萌。

  几个孩子给父皇母后行大礼,称呼一声,皇帝忙不迭地让孩子们免礼,赐了座。皇帝让安平公主上前来,用手摸摸她的额头,并不烫,脸色看上去还行,才放下心来。

  皇后招手,让盼盼坐在她身边,给她递过来一粒药片,又给她一杯水,让她服用。盼盼很信任皇后,听话的喝了。

  皇帝问长平公主:“长平,你很怕冷吗?怎么在教室点那么多的炭盆?害你姐姐差点中了炭毒,对你自己的身体也没什么好处啊。”

  长平公主脸色黑沉:“父皇,韩志逸不过是一个商人的女儿,算什么姐姐?腊月的天,不让升炭盆,手都冻僵了,怎么写字啊?她要是不习惯,就呆在自己家,别来宫里。不过是个贱人,贱人就是矫情,没事找事。”

  皇帝气得倒仰,皇后冷冷道:“长平,你不过是一个婕妤生的庶出公主,有什么可嚣张的?你母妃犯了大罪,畏罪自裁,你当公主还是当庶人,不过你父皇一句话的事,韩志逸是你父皇亲封的安平公主,难道你不服气?”

  长平公主道:“你胡说,世人都知道,本殿下的母妃是弘农杨氏的贵女,是太子妃,本殿下应该是嫡公主。韩志逸算个什么东西,一个父不详、母经商的下贱胚子。在东陈,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商人地位最低。”

  皇后看着长平,神情厌恶,斥道:“什么嫡公主?先皇有遗昭,你母亲不配为正妻,故不能封皇后,宗室族谱上只记载为杨婕妤。本宫看她除了出身好些,无德无能,怎么贪婪,与国无功,还死得极不光彩。”

  皇后转向安平公主,表情慈祥:“盼盼的母亲虽是商人,每年都做善事,冬日施粥、施柴,春日无偿借粮种、树苗给农人,是与民有利之人,与民有利等同于与国有功。”

  皇后说完,还看了一眼皇帝,满脸讥笑,那意思是:韩志逸是不是父不详,本宫也不好说,皇帝既然认人家当闺女,就看这个当爹的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了。

  皇帝咳嗽一声:“长平不可胡言乱语,第一,皇后说得不错,你出生时,母妃是亲王妃,你最多可封为县主。你母亲做上太子妃,你最多也只能封为郡主。父皇登基,因先皇的遗命,你母妃只获得了婕妤的封号,所以你不能算是嫡出公主。”

  长平公主气得直流眼泪,父皇太可恨了,帮着皇后和干女儿欺负她这个亲生女儿。

  皇帝又道:“第二,你母妃并不比韩五娘高贵到哪里去。弘农杨氏虽有虚名,时过境迁,倚仗的不过是前朝皇族,只因与本朝有些姻亲关系,改朝换代时未受牵连。东陈也很对得住他们家了,爵位世袭,富贵顶天,他们啃着老本,与国没有新功。”

  长平公主这下子受不了,她心里的两座高山都崩塌了。父皇亲口说,她不是嫡公主,她百年世家的外祖家也不过如此,她还有何面目立足于世上呢?

  这样想着,哇哇大哭,忽然一头朝皇后撞了过去,就想跟她同归于尽。

  皇后大叫:“长平公主要弑君,快来护驾!”

  皇帝也有些呆愣,长平这是恼羞成怒,要撞死自己吗?还是说要撞皇后?撞谁都不行啊,这么多皇子、皇女还有崇文馆的老师在场,一会儿不得上纲上线啊?

  皇帝还在这里胡思乱想呢,就从身后的幕布里滚出几个暗龙卫,其中一位护驾心切,一脚狠狠地踹过去,把如小牛犊子一般冲过来的长平公主踹出去几尺远,倒在地上没了动静。

  皇帝大惊失色,连忙大声喊:“住手,快传太医,给长平看看,千万别出事啊。”

  下边年龄小的皇子皇女吓得腿软,有的哭叫,有的尿了裤子。皇后安抚着:“孩子们不用怕,长平公主是咎由自取,一会儿让太医给她看看就没事了。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肯定死不了。”

  皇后让宫人去尚服局取了给皇子皇女们做的新衣裳,领着到偏殿给尿了裤子的孩子换上。又让人取了一些好吃的点心和水果,还烧了红糖姜水给他们。

  年龄小的荣平公主和兴平公主扑过来,一头扎进皇后怀里,一直发抖不敢露头,皇后也轻抚她们的背安抚。

  皇六子李苍也哭着奔向父皇,钻进父皇怀里,他吓着了。皇帝赶紧安慰,小五也一步一挪地躲到父皇背后,他也害怕了。

  那些教席们更是胆战心惊,他们的座位离得远,刚才又低头思过呢,并没有看清什么情况。不过皇帝的话,他们都听见了,皇帝刚才的话,把一向骄傲蛮横的长平公主打下云端,她怎么受得了啊?

  皇后地叫喊,他们也听见了,长平公主的确有弑君的动机。长平公主杀父弑君,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无可辩驳。

  华美人抱着七皇子上前禀告:“陛下,皇后娘娘,妾出自神医谷,略晓医术,可否给长平公主瞧瞧?”

  皇帝连忙点头:“怎么把你给忘了,把小七给朕抱着,你快去看看,尽力救治长平公主,要是救过来了,重重有赏。”

  华美人把手中的孩子递给皇帝,皇帝只好让小六去皇后那里,他只有两只手,这下子不够用了。

  皇后用手牵着六皇子的小手,对他笑笑:“你父皇儿子多,这会儿忙不过来了,还是上母后这里来,母后给你奶糖吃,好不好?”

  华美人走到长平公主身边,给她检查一下,这倒霉孩子估计够呛了。暗龙卫那一脚正踢在头上,加上她扑过来的惯性,脑子不震荡才怪,没看这会儿都口吐白沫了吗?幸亏遇到自己,能试上一试,治好如初是不大可能了,勉强留下性命还有点希望。

  华美人喜欢长平公主吗?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不可能,长平公主那种眼高于顶,趾高气扬的人,连皇后都没放到眼里,会对父皇后宫一个小小的美人尊重才怪。又有谁会喜欢一个对自己不怎么样的人,这种人巴不得她倒霉才好。

  华美人为什么要自告奋勇救治公主,就两个原因呗:第一,皇帝知道自己是医者,出自神医谷,让自己进宫,恐怕就是相中自己这个身份和能力。不然,实在没办法解释,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一个年龄偏大、容貌中上、又没有家世的女子入宫。你有能力此时不显,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第二,要是侥幸保住公主一条命,自己肯定能得到不少好处。

  皇帝着急地问:“华美人,长平公主的伤势如何?”

  华美人跪下行礼:“回陛下,刚才暗龙卫救驾心切,正好踢到公主的头部,力道已经很大了。再加上公主自己前冲之力,这是典型的脑震荡症状,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引起脑出血?要是脑出血,公主必死无疑。如果运气好,没有出血,可保住性命。”

  皇帝紧张地问:“那,可能恢复原来的健康水平?”

  华美人摇头:“陛下,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只是,这么重的伤势,肯定有后遗症,或半身不遂,或成为痴傻。”

  皇帝听了,如有一根冷水从头上淋下,长平这是要完了吗?作为帝王,他倒不怕跟杨家交待,作为父亲,怎么过得了自己心里这关?

  这时候太医都赶过来了,围着长平公主检查一番,得出的结论跟华美人的差不多。皇帝的心都凉了,只能吩咐尽力抢救。众人有些束手无策,只能继续观察,过了近两刻钟,长平公主哼了一声,慢慢醒了,捂着头,开始呕吐。

  华美人大喜,看这反应还有救,这么长时间了,公主的七窍没有出血,说明没有明显的脑出血,可能有些血肿和损伤,不打紧。刚才摸过头骨,没有骨折症状,这孩子命还挺大呀。

  华美人指挥一个特别擅长针灸的太医,给长平公主扎针,帮她缓解头痛、头晕症状。又给公主服下神医谷秘制的药丸,具有疏通血管、镇静神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