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前朝逼迫-《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皇后想了想才道:“情况并不大一样,东陈的公主和亲,是战胜国应战败国请求,上邦大国赐下的和平大使。公主到了外邦,也是要尊重外邦的风俗习惯,能坐上什么位置,都是外邦自己的考量。你是战败国送来和亲的公主,对东陈没没有大功,轻松坐上高位,只怕让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地下难安。”

  福婕妤道:“臣妾不服,皇后是六宫的主人,可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他想封什么人当贵妃,其他人怎可违逆?”

  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刘淑妃笑笑:“福婕妤,你虽巧舌如簧,可是陛下并没有封你当贵妃呀。陛下或许想过封你为贵妃,可是皇后娘娘说得有道理,陛下就息了此心。你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婕妤,在座几位个个比你位份高,你这样的态度就是以下犯上了。”

  福婕妤道:“皇后娘娘觉得妾不配当贵妃,主要在那三条罪状上。妾也是读过一些书的,最重要的在第一条上,夷人女子和亲不能轻易当上贵妃。可妾知道,南北朝并立之时,天下如裂帛,一片混乱。北周武帝娶我突厥的阿史那氏为皇后,才赌赢了北周的天下。”

  皇后听了默然,福婕妤说的事确实有,她再不喜欢福婕妤,也不能睁眼说瞎话。

  纪德妃分辩:“确有其事,不过北周原是鲜卑族人建立的天下,不遵汉俗,与突厥和亲,迎娶为正宫,也是门当户对。本朝建国后,自称为唐叔庾之后,是正统汉人,太宗曾说,自古无天子娶夷狄女者。”

  刘淑妃接着道:“再来,北周武帝当时政权不稳,内忧外患,形势风雨飘摇,需要突厥帮扶,他自己的决定,后人无法评判。时过境迁,你突厥阿史德部落战败,是你们主动和亲,求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皇后听了微笑点头,后宫妃嫔争位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有说辞就好。

  福婕妤冷笑道:“本朝开国高祖皇帝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是鲜卑族,何谈正统的汉人?女皇当政期间,硖石谷之战,十七万东陈大军覆没。女皇向我突厥借兵,也是以送皇子来突厥和亲为代价的。女皇失言,以自己娘家侄子送突厥和亲,突厥大军杀了那人,打到赵州和定州,造成极大的祸事。皇子都可以到异邦和亲,还说什么不娶夷狄女?”

  皇后笑笑:“弱国无外交,败者何言勇?”

  福婕妤又道:“说妾没给皇帝生下子嗣,妾也不服。妾着人打听了,陛下的后宫已经数年未再有子女出生。或许是陛下年龄大了,或许是陛下身体有恙,也或许是后宫有人动了手脚。皇后娘娘既然是后宫之主,动没动手脚,难道这事不该问您吗?”

  皇后心中来气,福婕妤牙尖嘴利的,一时也说不服她。后宫自有规矩,说不服教不听的,也只有刑罚硬压了。说起来,打人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很能解气啊。

  皇后冷笑:“去传司正过来,福婕妤以下犯上,胡搅蛮缠,掌嘴二十。再有不服,等突厥与我军对垒时,杀了祭旗。”

  其他三位也满脸讥笑,一个小小的婕妤,在皇后面前咄咄逼人,这不是自找不痛快。

  福婕妤挨了二十巴掌,小脸红肿,唇角破裂出血。回到自己的百福殿,一头躺到床上,不吃不喝,入夜就发起了高烧。

  第二日,福婕妤烧得迷迷糊糊的,眼看不行了似的。这下子把皇帝心痛够呛,皇后是一宫之主,处罚一个小小的婕妤,也是名正言顺。不能对皇后以牙还牙,皇帝直接下旨,封福婕妤为福贵妃,一点没给皇后留面子。

  皇后心中自然恼恨,一时也拿皇帝没有办法。就跟哥哥说,请他联系一些重臣,请求皇帝立嗣。太子一天不立,以后事情就很难说,做起什么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这是正事,王右相也觉得皇帝年龄不小,确实应该立嗣。私下里跟自己一脉的官员都打了招呼,静待机会,好推进这个事。

  众臣早知道皇帝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在现存的几位皇子中找合适的。其实,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八皇子最合适。一个嫡出名分,在遵从儒教的东陈,就是最有利的条件。既然目标明显,有些臣子早暗暗倒向了八皇子。

  皇帝冷眼看了一眼大殿上慷慨陈词,逼着自己立嗣的王右相,心中很是恼恨。长孙家、袁家、林家、曲家几派的官员都是赞成的,直说陛下年过六旬,确实应该立太子。太子正位东宫,国本更加坚固。

  当时就有与王相不对付的几派官员,心中很是不爽。皇帝年过六旬,是该立嗣,但也不是非得八皇子不可。八皇子虽是嫡出,皇后太过娇惯儿子,文武皆寻常。且王皇后为人强势,她儿子登上高位,难保她不干政,跟王家不对付的几派官员肯定要倒霉。

  其中博陵崔氏成员崔湛为人强势,最看不上王皇后的出身,又怕王皇后的儿子当上太子,对他这种经常口吐不满之言的异己大力排斥,当时出列上奏:“陛下可以考虑立嗣,但要以国以民为重,并不一定非要嫡子继位。可对几位皇子进行考查,选出贤者为嗣。”

  庆王李长德也出列奏道:“陛下,汉代武帝因其皇祖母和母后干政,一直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后来武帝采取了子贵母死的法子,虽然有些残酷,却不失为一个好用的方法。陛下可以效仿一下,想立谁为太子,就赐死其母。”

  王右相大怒:“陛下,本朝一直提倡孝道,子贵母死最是无理。妇女生子如进鬼门关一次,生养儿子一场,非但得不到儿子的孝敬,反而要惨死,如此,谁还愿嫁人生子?儿子登上高位,想起子欲养而亲不在,心中会是如何难受?”

  皇帝眼珠子一转,这倒是个好的推托之法,于是笑了:“母亲不想死,儿子就别想上位。朕觉得庆王这个提议不错,省得以后朕的儿子被后宫势力影响。朕还想看看,有没有肯为儿子牺牲的妇人,要是后宫有子妃嫔敢毛遂自荐,慷慨赴死,朕或许会成全她们母子。”

  崔湛道:“陛下,杀母立子确实过于残忍,易为史家诟病。不过,陛下的皇子中,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七皇子,恰好母妃已逝。如立其中一位,既不用杀其母,又不会有母家干政之嫌,岂不是两全其美?”

  皇帝捋捋胡子点头:“崔爱卿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东陈立国以来,都是立嫡,无嫡立长,嫡长有疵才会考虑立贤。皇后有嫡子,自然优先考虑,就是不知道皇后肯不肯为了儿子,舍掉性命?”

  庆王皮笑肉不笑:“王右相,你是皇后的兄长,你去劝劝皇后吧,只要她肯舍命,陛下或许会立八皇子为太子。毕竟是嫡子,优先考虑应该的,否则,就要考虑其他皇子了。”

  长孙远出列奏道:“陛下慎言,汉武帝把跟他一场的妻妾弄得非死即残,最后落得什么下场?自己身死无人陪葬,只得把早逝的李夫人草草同葬。儿子没有母族帮扶,地位不稳,最后没了后人。要不是前废太子还有后人,从监狱中迎回,岂不是绝户了吗?”

  皇帝冷冷道:“那也比让吕后当政强,有些女人狠毒得连自己的儿子也逼死了。朕后宫有不少妃嫔,也有其他子女,可不想再出现人彘的悲剧。”

  王右相自然进宫向皇后把皇帝的话转达了,皇后脸色惨白,看来事情陷入了僵局。皇帝对自己起了杀心,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总不能坐以待毙吧。皇后想着,本宫有异能,有神奇空间,英英又有许多工具,想收拾几个人还不是手拿把掐。

  皇后盘算着,现阶段还不能杀皇帝,不过,那个居心叵测的李长德,还有那个不知无谓的崔湛,一不知进退,二不知死活,还留着他们做甚?

  东陈朝廷的习惯,每隔五日,是一次大朝会,官员需早早上朝。东陈上早朝是个苦差事,天气好还行,天气不好时真是活受罪。而且起得大早,看不清路况,又没有路灯,三品以上官员才允许点盏灯笼。品级低的官员都须万分小心,要是有个什么意外,也只能自认倒霉。

  崔湛只是正五品的吏部官员,没有资格点灯,每天都是摸黑上朝。这日四更半,他带着两个近侍出了门去上早朝,反正是轻车熟路,就跟着感觉走。没想到暗中有几支牛毛细针射到他的马身上,针上抹了刺激性的药物,那马便惊了,飞窜出去。

  两个近侍是步行跟随,如何追得上疯马呢。崔湛使劲勒缰绳也制不住那马,忽然暗中有人使了绊马索,惯性的作用下,崔大人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地上,不知死活。

  有一黑影近前查看,崔大人好像还有呼吸,带着手套的大手抓住崔大人的幞头,让他的太阳穴对准一块石头,猛力一磕,当时就出了血。

  今日是正月二十六,天气还挺冷的,受了重伤的崔湛躺倒在冰冷的地面,呼吸微弱。天色太暗,没有人发现,不一会就冻僵了。

  那匹马也力歇身亡,几个人用磁石在马身上找寻,共有五支细针,一一找到,知道上面涂的药厉害,用锡纸垫着收走了。

  同一时间,李长德也去上早朝,他职位高,骑了高头大马,前面有两人提着灯笼,后面还有四个骑马的侍卫。忽然,一枚细针破风而来,正刺在庆王的脖子上。他觉得一痛,马上用手去摸,却是冰冷的细针一些的东西。

  庆王赶紧让四个侍卫前后搜查,却没找到什么,心中狐疑,自己也没什么大碍,难道是什么人恶作剧不成?暗处的皇后收了针筒,进了芥子珠,让一只麻雀驮着飞回宫去。

  庆王让人用灯笼照亮,帮他查看伤处,在颈动脉处拔下一只冰针。针太过细小,在他温热的手掌上,一会儿就融化了。他十分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向宫里赶去。

  孰不知,这不是普通的冰针,是青青给的蛇毒。在空间的一个速冻柜中,用零下七十二度的温度,冻凝而成的。冻针接触血液,就开始快速溶解,进入血液循环。因为进入量少,并不会马上死亡。

  早朝开始,皇帝与众臣商量了春耕事宜,科举事宜。又有人提起,应该立嫡出的八皇子为太子。皇帝还是把子贵母死那一套搬出来堵那些人的嘴,他心里不是不想把八皇子立为太子,而是对王皇后非常不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女人八成是进入更年期了,处处跟他对着干,他想封福婕妤为贵妃,皇后竟然让人掌福婕妤的嘴。他强势地加封福婕妤为贵妃,王皇后竟然让人在前朝要求立太子。

  立嗣大事,岂能由一个后宫妇人左右。朕就偏不如她的愿,实在不行了,朕可以废后,没有皇后,还算什么嫡子?皇帝又寻思着,老二勇武,老四孝顺,小七聪慧,小九漂亮,哪个不能培养一下当储君?

  皇帝叹气,当初他刚坐上皇位,后宫急需安稳,需要一位有财有势,却又不能是百年世家的女子当皇后。再加上当时有新科状元孙连智求娶王氏,他一国之君争强好胜的劲儿上来,才聘了出身中等,却有财有势的王元娘为皇后。

  到如今,十几年夫妻,王氏变得越来越强势。别当他是瞎的,皇后私下勾结外臣,重用娘家,暗中培养数百暗卫,想干什么?

  如今,汝南王氏、河南长孙氏、河东袁氏互相勾连,成了铁板一块,间接把持了朝政。皇后又把小八管得服服帖帖,一点没有自己的主见。要是真让小八当太子,那孩子不知道能不能压得住阵脚呢。

  皇帝寻思要找王右相一个不是,把他贬官外放,折去王皇后一条手臂。要是王右相接着上奏,请求封八皇子为太子,皇帝就会以此为由,贬官右相,逼杀皇后。

  可王右相今天分外老实,眼观鼻,鼻观心,什么也没说。

  庆王李长德提出来,二皇子不错,很讲义气,身体强壮,加以教导应该可以胜任。

  喜欢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