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东北孩子王 朱棣:上任太医院。赵匡胤:你去当倭天佛祖-《刷视频:震惊古人》

  【#东北孩子王#】

  【东北一位三十九岁的大哥,经常和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

  大哥家就像孩子们的活动中心一样,提供喝水、玩具、修车等服务。

  大哥还经常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饭做客。

  小朋友们也喜欢和大哥一起玩。

  一来二去,两年时间,大哥的小弟们从一开始三、四人,到最后几乎整个小区的小孩们都成了大哥的小弟、小妹,大约有八十多人。

  因为名字有些难记,所以大哥给每个小朋友都排了号,几十个人之间互相都用数字称呼。

  诸如:“五十六妹、七十妹、二十九妹、十七弟、七十五弟、五十一弟。”

  大哥和小孩哥、小孩姐,全都处成了忘年交。

  隔三差五的互相送东西,大哥过生日的时候有送粮食的、还有送武器模型的。

  还有一个小孩哥掏出珍藏的几十块钱给大哥。

  “你愿意买啥,就买点啥。”

  逢年过节大哥还自费把小弟和家长聚集起来搞团建。

  连带着,大哥跟家长们交情也变深了。

  小区内有一家小孩离家出走找不到,大哥一声令下,几十个弟弟妹妹全部出动。

  而小弟、小妹们也经常透露给大哥养老的情感。

  七十四弟送给大哥一个汽车模型,并对他说:“等我长大了,给你买法拉利。”】

  评论区:

  〖大哥是格鲁吗?居然能记住每个小黄人。〗

  〖大哥百年的时候,整个东北得降半旗。〗

  〖何止,还要放假三天,因为各个行业没人干了,都去送葬了。〗

  〖我记得有一家父母为了孩子能和这个大哥玩,专门在他们小区买了套房子。〗

  〖七十四弟,外号18捆,过年压岁钱18个。〗

  〖所以74弟说长大给他买个法拉利,这事假不了。〗

  〖二十年后,北地领导:这事我办不了,不行找大哥吧。〗

  〖大哥:稍等,我给五十六妹打个电话。〗

  〖看起来只是七八十个小孩,其实是七八十个家庭话语权的掌管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起来最少得四五百人了。〗

  〖这人脉宽的不敢想。〗

  〖二十年后,无名老者六十岁生日宴 ,屋外寒风萧瑟,突然,路虎、保时捷、法拉利、阿斯顿马丁、迈巴赫齐聚门口。〗

  〖这边建议:少看短剧。〗

  〖大哥的儿女以后上了社会,惊讶的发现山海关以北,到处都是父亲的人脉。〗

  〖大哥以后要是有孩子了,这就是少主啊。〗

  〖大哥有孩子,并且也有排行。〗

  〖大哥孩子排行老五。〗

  〖他的孩子叫五嘚儿。〗

  〖大哥生日的时候,五der放学回来说大哥生日快乐,大哥说你今天得叫爸。〗

  〖听说是大哥排号的时候忘了是自己儿子,结果把自己儿子排在了第五。〗

  〖上一次有这种情况还是在水泊梁山。〗

  〖还差八九十个,得密切关注。〗

  〖二十年后:我一个老头子不懂什么,你和我那几十个兄弟姐妹说去吧。〗

  〖大哥的生日聚会,应该安排去吃自助餐啊,因为一米二以下的免费 。〗

  〖你要吃垮商家?〗

  〖小区名:娥家大院。〗

  〖而且大哥还带着许多弟弟妹妹,把网络账号都做起来了,少的几万,多的几十万上百万。〗

  〖本地人,经常刷到这类账号,我还以为是什么秘密组织。 笑哭·jpg。〗

  〖大哥还带着弟弟妹妹上过电视,好像是二三年的事。〗

  〖信息茧房啊,二三年的事,我现在才知道。〗

  〖准确来说是二二年的事。〗

  〖严查大哥二二年的经历,我怀疑他得到了系统。〗

  〖我怀疑大哥家里藏着传国玉玺和皇袍。〗

  〖刘邦称帝是多少岁来着?〗

  〖五十四岁。〗

  〖对上了,大哥是在组建自己班底。〗

  〖你们不去写小说太可惜了,网文界的一大损失。〗

  〖要密切注意老四和十七弟。〗

  〖哈哈,夺嫡开始了?〗

  〖我知道老四是朱棣,这十七弟指的是谁?〗

  〖果郡王,爱新觉罗·胤礼,雍正的十七弟。〗

  〖果郡王好像没有参与夺嫡,也没有争皇位的心思。〗

  〖但他秘密帮助雍正,最后更是旗帜鲜明的站在四爷身旁,不然你以为四爷登基之后,为什么对果郡王那么好?〗

  〖懂了,五der要提防四哥,和十七弟打好关系。〗

  〖狗血宫廷剧啊,快写出来,找个人拍,我想看。〗

  大明,应天府,李庄。

  “这不就是养死士吗?”

  “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你要造反啊?”

  “王瘸子,管好你那张破嘴,否则我把你另一条腿也打瘸!”

  王瘸子,嘴贱,三年前贵人家女子踏青。

  他仗着腿脚利索,吹了口哨拔腿就跑。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家丁将他按在地上,本想把他满嘴牙拔了。

  贵女心善,见不得血,只打断了他的右脚。

  “许做还不许说了,你学后人,找几十个孩子当小弟,不是想造反,还能是干嘛?”

  王瘸子靠在树上,左高右低。

  “别看我瘸了,你也打不过我。”

  “造个屁的反,找人养老而已。”

  王瘸子闻言,连忙请罪。

  “好哥哥,给我讲讲。”

  王瘸子这辈子找媳妇有些难,怕是无人送自己入土为安了。

  听得此话,连忙央求着小伙讲讲。

  小伙身上汗毛竖起,直起鸡皮疙瘩。

  “你把手撒开,我给你讲还不成吗?”

  “你想啊,和小孩玩在一起,等他们长大了,十个里就算只有一个有出息,出息的里面只有一个给你养老,你也不亏啊。”

  “多谢,某这就去。”

  “你不怕另一条腿也断,你就去。”

  “???”

  “带孩子玩,你有零食吗?”

  “谁家大人敢放心女孩和你一起玩?”

  “男孩就更不放心了,你万一把孩子拐去卖了,人家咋办?”

  “……”

  “我的品行有这么差吗?”

  “你觉得呢?”

  王瘸子无言以对,沿着土路往应天府而去,脚印一深一浅。

  “你干啥去?”

  “去应天府找个活做。”

  “你没手艺,身体还不好,谁要你啊?”

  “我特么去皇宫里当太监成不成?”

  大明,应天府。

  “……”

  俺真没预谋造反。

  年轻的朱棣一脸苦涩。

  你们后人怎么就爱阴谋论呢?

  大侄儿和大哥死后,我或许有些不该有的心思。

  但现在,大哥活的好好的。

  我有那心,也没那胆。

  呸,不对,我就没那心。

  老朱见朱棣眼珠乱转,举起棍子一扬,朱棣伸手一挡。

  棍子在空中转了一圈,老朱把他收回腰间。

  “没出息的样,咱谅你也没那个胆。”

  虽然老朱没说朱棣有胆会做什么。

  但朱棣知道老朱是在说什么。

  “爹,俺不是没胆,俺连一丢丢……”朱棣伸出小拇指,大拇指扣在小拇指指甲盖上,嘿嘿一笑皆是道:“连这么小的心思都没有。”

  “呵,人心易变。”

  “沧海桑田。”

  “海枯石烂。”

  朱棣:“滥竽充数。”

  “啪。”

  明天子一鞭腿踢过去,骂道:“咱是在陪你玩成语接龙吗?”

  朱棣揉着屁股,想要解释一番。

  但洪武帝已扭头看向正在和娘亲说笑的大哥,朱棣小心翼翼的打量着父亲,只见他眼底满是忧愁。

  “娘,这套怎么有点像爹收义子?”

  “五代十国遗风。”

  “……”

  母子二人小声交谈,朱元璋听不见。

  只见妹子一笑,标儿一愣,又笑容满面。

  “唉。”

  老朱回过神来,长叹一口气。

  归根到底,还是标儿的身体为重。

  标儿若是不早早离世,何来建文?

  没有建文,又何来靖难?

  标儿不死,便不用清理勋贵。

  标儿若继位,咱的皇明祖训,他想改就改,哪像老四,就为了正统继承之名,被文官掣肘。

  若是标儿继位,大明是否会更长久一些?

  至少,不会灭在鞑子之手。

  而历史没有或许,后人未曾言明标儿为何而死,是病乎?是毒乎?

  太医亦是不中用,查来查去,查不出个所以然,只说或许是积劳成疾。

  念及此处,老朱回过头,细细打量着朱棣。

  “爹……我又咋了?”

  “想当官不?”

  “打北元还是打倭寇?”

  “不是将军,算是文官吧。”

  “可我是燕王。”

  “谁规定的藩王不能当官?”

  朱棣瞪大双眼,乖乖,爹该不会真把我当皇帝培养吧?

  这是准备提前让我接触政事,从底层往高层做吗?

  “把大眼珠子收回去,愿不愿意?”

  “愿意,谢父皇……”

  “去太医院当院正。”

  朱棣:“???”

  朱元璋:“!!!”

  “可我不会医术。”

  “要的就是你不会医术,去了按照后人解剖论研究研究。”

  “您直接吩咐太医院的人去做不就行了?”

  “他们食古不化,说有违人道,有伤天道。”

  “难道我亲自动手?”

  “傻,你不知道招揽失地流民、地痞无赖,让他们从头学起吗?”

  “……”

  “做成了,这可是万家生佛的事,千家万户为你立生祠。”

  “我能拒绝吗?”

  “可以,大明朝不缺木棍。”

  朱棣嘴角微垂,用力的咽了咽口水。

  不缺木棍,这是准备把我打到死?

  “我去,明日我就上任太医院。”

  【#国家公祭鼎#】

  【国家公祭鼎在第一次浇筑的时候出现了渗漏现象,于是就紧急叫停。

  经过讨论,次日,决定采用中国传统“敬天告英灵”的方式。

  在浇筑之前将三十张大屠杀遇难者的遗像,和三本印有一万多遇难者同胞的名录一起放了进去。

  应天府的冬天很少打雷和下雨。

  但当浇筑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响起了几声炸雷,接着又下了几分钟的雨。

  短暂的雨水带来了空气中的潮湿度,保证了国家公祭鼎一次性浇筑并完美成型。】

  【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评论区:

  〖天降甘霖,那是无数冤魂的泪水。〗

  〖他们借着雨水,又回到故土看了眼人间。〗

  〖如果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那就交给天意吧。〗

  北宋。

  封建帝王能有多共情后世?

  或多或少或许有点,但不多。

  赵匡胤想起后人所言倭岛之金银存量,呼吸声也粗重了两分。

  所思所想唯有一事:开海路、取金山银山、治民强国,摘掉这‘弱宋’之名。

  然,开海路之事,是一统华夏前,还是一统华夏后,这是个问题。

  赵官家所想之一统,非吴越等地,乃是燕云十六州。

  在赵官家眼中,收复吴越等地无非是以兵还是以礼的区别。

  至于他们负隅顽抗,力战不降?

  呵,疯了都不敢这样想。

  赵官家莫说与唐皇相比,即便与五代十国割据皇帝而言,生活都称得上一句简朴。

  大索天下,取蜀地之财,聚天下之财于汴梁,是真事。

  然赵官家与赵官家亦有区别。

  宋太祖设封桩库,库内财物皆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所准备。

  一曰:赎买。

  赵官家想着若是花钱就能买回来,少了兵戈亦是好事。

  但赵官家亦知此事,为痴人所梦。

  胡人不讲道义,即便真能买回来,土地上包括人在内的活物,房屋、砖石,怕是要一扫而空。

  所以又有了另一曰:强兵。

  以封桩库内的财物打造一支强军,驱胡人出华夏故地,把他们撵到草原上。

  若是事成,即便损伤了天下百姓,逼的各地民乱不止。

  史家只需春秋笔法一句:不得已而为之,便可揭过。

  随后大夸特夸赵官家之深谋远虑,神勇无比,威武不凡。

  可赵宋出了个不太合格的太宗。

  汉唐之太宗,虽有瑕疵,后人皆以夸赞为主。

  唯独宋之太宗,驴车天子……呵呵,不提也罢。

  数年之功,毁于一旦,连累自己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

  抬头仰望天幕的赵光义感觉到一股莫名的杀气,扭头看去:“二哥,想通了,终于准备杀我了吗?”

  赵官家冷笑一声:“朕觉得你当和尚挺好的。”

  见状,赵光义又要说那套:当和尚就能绝了我的皇位吗,之类的话语。

  但赵官家没给他机会:“你去倭国弘扬佛法,说不得亦能有个倭传佛教,你还能称宗做祖。”

  “去那蛮夷之地,当个倭天佛祖。”

  “总好过在大宋,只能当个太宗。”

  “你能教这驴跑的比马还快,说不得你能让牲畜通人性。”

  “加之你这牙尖嘴利,或许不需要坚船利炮……”

  “就凭你这一张嘴,就能让倭国不战而降。”

  “二哥,你是在和我开玩笑,是不是?”

  赵官家缓缓摇头:“皇帝金口玉言。”

  “朕决定了,你去当倭天佛祖。”

  “祭祀之后,朕亲自为你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