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才来投-《三国凭实力截胡》

  这样别人才不好说闲话。

  虽然说自己不搞派系,但事实上,自己有些亲近颍川人了。

  要是他们整个许家来冀州,冀州利益又要分配些出去。

  那自己只有为主公立大功了。

  “某给你两千骑兵,记住,某不求大功,只要你等袭扰公孙瓒即可。牢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方略。如此,可为大功一件。”

  韩明郑重叮嘱道。

  “诺!”许褚一脸严肃的点点头。

  “嗯,仲康,你看,这是易县,易县下方是易水,易水下方这河,名叫泒水,也叫泒河。你们可先过易水袭扰易县,然后再跑去公孙瓒大军后方。只要看见公孙瓒兵马,就跑。不可念战,能不交战,亦不要交战。多在易水泒水周边袭扰他们。切不可走太远,不然粮草不易补足。”

  韩明指着案桌上的地图,对着许褚提示道。

  图案上是河间的地图。

  文安县上面明显画着两条河。

  包括公孙瓒兵马的驻扎范围。

  “诺!”许褚沉声应道。

  仔细地看着案桌上的地图。

  地图上,河间的山川河流标注得很清晰。

  “如此,可还有疑惑?”

  “属下并无疑惑!”

  “嗯!”韩明轻轻点头,对许褚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

  “仲康,我有几句话要对你说。”旁边田丰面色一动,看着许褚说道。

  “先生请说!”许褚看向田丰,应道。

  “面对敌人,你必须记住,趁敌不备,对其实施突然的攻击,然后等敌军反应过来,便速速离开。”

  “袭击前,要秘密隐蔽,突然发起攻击,若有机会,速决歼敌。”

  “以破坏公孙瓒的重要军事目标为目的,如他的粮草路线、后方补给。若遇到他的粮草,可派兵袭击之!”

  “但千万记住,公孙瓒骑兵多,当防备被其夹击。”

  “粮草先备足五日,吃完后,重新来取,或寻近处之粮。”

  “出发后,随时与我军斥候联系。”

  田丰说完目光灼灼的看着许褚。

  这个计谋,用得好,可以剿灭公孙瓒不少兵马,甚至可以让公孙瓒短时间内和右北平失去联系。

  但要是不备,或可能被公孙瓒夹击。

  “谨遵先生之言!”许褚心中一凛,正色道。

  郭嘉见了轻轻点头,公孙瓒骑兵多,他也打算叮嘱一下许褚。

  “仲康,若是我军出现在公孙瓒后方,公孙瓒必然坐不住。虽有我大军威胁着他,但其也有可能暗中布局你。你只要见到公孙瓒兵马,就跑,这正合敌进我退。”

  “嗯!”许褚对着郭嘉郑重地点点头。

  郭嘉点了点头,又看向韩明,眼中光芒微闪。

  轻声道:“主公,这刘虞不敢出兵公孙瓒,恐是害怕公孙瓒反过来打他。”

  “但嘉以为,若是我军打败公孙瓒,这刘虞必定出兵右北平。”

  “待两人大战时,我军可假装出兵援助他,但实则坐山观虎。”

  “眼下嘛,我军与之结盟,其实还可多派人去渔阳,想必他不会说什么。”

  “正好,让友若多带些人在右北平活动,必可使公孙瓒急切。”

  “他本就不自量力,眼下只要他急了,呵呵,他将速败也!”

  韩明笑吟吟的,认可道:“奉孝此言甚善呐!此事你和友若交接。”

  “诺!”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此何意呢?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此不止要求在行事作风中如此,在战场上,亦如此。”

  “战场上,不能凭空猜测敌人,一定要了解掌控敌人信息,此可谓是知己知彼。”

  “对任何战场上的事,不可绝对肯定。”

  “为一军之首者,主将者,不可固执己见。为人主者,更不可固执己见,需广纳良言。”

  “不可自以为是,你以为对的,别人不一定如此认为。且自以为是者,最终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则诚啊!这四毋,当铭记于心,此可为你一生之良言呐!”

  晚上,田丰在中军大帐中教导着韩明。

  这也是韩明自己的要求。

  他还年轻,自然要勤学好问,防止自己出错。

  多学习总归是没坏处的。

  “好,那我们来说说君子九思。你来告诉为师,何谓君子九思呐?”

  田丰点点头,教导这个喜爱的弟子,他很有动力。

  “君子有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谓君子九思也!”

  韩明回道。

  “嗯~善,君子九思,是为用心去思考,而这......”田丰话还没说完,便被外面沮授的声音打断。

  “主公,大喜,大喜啊!有大才来投啊!”

  “大才来投?”韩明眼中一亮,转头看向帐口。

  “主公,先看是何人来投。”田丰轻声道。

  “嗯!”韩明点点头,心中有些高兴,忙站起身来,朝着帐外走去。

  田丰紧随其后。

  出来帐外,便看到沮授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公与,哪位大才?”韩明一脸好奇。

  要知道,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去找大才,没想到这时候就有大才来投自己。

  本以为要等统一冀州后才会有大才来投,没想到这时候就有了。

  心中不可谓不高兴。

  “拜见主公!”

  “主公,是崔家崔林崔德儒啊!”沮授先是抱拳作揖,然后看着韩明大喜道。

  “崔德儒?清河崔家?”韩明微微一愣,他都不知道崔林。

  “没错,崔德儒是崔季珪从弟,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之人。近几年求学好问,学业突飞猛进,今随同崔季珪之父将崔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颇受人称赞,成为了清河人之美谈。”

  沮授有些激动的说道。

  崔林二十岁之前,直接可以说是一块朽木。

  或者说二十三岁前都是胸无大志只知吃喝玩乐的朽木。

  那些宗族人都看不起崔林。

  只有他的从兄崔琰称赞崔林,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没想到二十三岁后,崔林似乎开始醒悟。

  然后勤学好问,整日以学业为主。

  为人也是变得稳重且成熟。

  崔林之才,稍微培养一番,便能成为郡守之才。

  或者用在主公身边做书佐文士也行。

  “哦?大器晚成?”韩明闻言,眼中一亮。

  大器晚成的人,往往都是脑子很好用且自律性极强的人。

  并且品性都会更加可贵。

  就如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般。

  你一个好人,一直做好事,那就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