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影都没有-《下嫁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你这说得挺好,但现在都没见影呢,说再多有什么用!”栢婆子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也听得进去话,所以语气也缓了下来。

  想象的前景是挺好的,但现实可不一定。

  她刚都瞧见了,那孩子的衣服袖子都短一截了。

  可见她在杨家过得并不好。

  这么想着,心里又有些不得劲,她家的孩子她自己能打能说,但轮不到外人欺负了去。

  那孩子也真是的,平时瞧着鬼机灵,怎么就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呢。

  “等见影了你在凑上去,别人可就不稀罕了,你不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道理吗?”王寡妇劝。

  都几十年的邻居了,老姐姐丧夫丧子又丧女,这些年过得不容易,她也是由衷希望对方以后能安享晚年的。

  就是性子太犟,想不通和杨家处好关系的好处,也不愿意说软话。

  听了那么一大串,栢婆子有些心烦意乱,将哭得满眼通红小孙女拉到自己身后,摆摆手:“行了,你说的我都听进去了,你让我好好想想,现在你先回去吧!”

  “那你好好想啊,我就想回去了。”王寡妇见她将话听进去了,也就没打算在这儿待下去,家里杂七杂八的活儿多着呢。

  而且她也想趁着自己现在还能干,多帮衬帮衬儿子儿媳,这样夫妻俩也能轻松些。

  但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叮嘱。

  从栢家离开后,杨如烟并没有回杨家,而是去肥皂作坊找栢安康。

  在干着活儿,就听到人喊自己,出去一看,是自己妹妹,栢安康有些开心,他好久没见到自己妹妹了:“妹妹,你回来了,你等会儿,我去和管事的叔伯说一声再出来和你聊天。”

  说着,又跑进去,但没一会儿又出来了。

  拉着她到人少的地方,笑着问:“妹妹,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还好吗?”

  杨如烟嘟嘴,面上都是委屈:“不好,在县城,家里所有的活儿都是我干。”

  “我们娘不在了,”栢安康有些笨拙地安慰着,“没有人会惯着我们,要慢慢学着干,你在县城要干活,我在村里也是要干的。”

  道理她都懂,但杨如烟就是不想听他说这些,于是转移话题:“哥,你有没有银子,给些我,我想买身新衣裳。”

  衣服寒暄,不合身,条件好些的人家都不会正眼瞧她,毕竟人靠衣装马靠鞍。

  听到她开口要银子,还是买衣服,栢安康没犹豫,将身上所有的铜板都掏出来:“这是我身上所有的了,你想拿去用。”

  买一身好些的成衣可能还不够,但他也没办法了。

  栢如烟看他没怎么犹豫就掏银子给她,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数过后,发现只有五十多文,脸色瞬间僵了僵:“大哥,你在作坊干活的时间也不短了,怎么可能身上只有这么一点儿银子!”

  她有些怀疑对方藏私了。

  栢安康解释:“虽然我在作坊里干活,有月钱拿,但那些都是要交到奶奶手里的,她每个月只给我十五个铜板,有货郎来,我花了一些,给你的那些是我现在身上仅有的了。”

  “你干活得来的月钱,凭啥她拿着。”杨如烟有些不满。

  “奶说我现在年纪还小,不能拿那么多银钱在手里。”栢安康挠头憨笑。

  他在村里有吃有喝,也没那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不拿就不拿吧。

  而且,栢家现在就他一个男娃,将来的东西肯定都是要留给他的,迟一点晚一点也没什么区别。

  他也怕自己手上有了钱就沾染上不好的行为。

  “那这点钱也不够买成衣呀!”杨如烟懊恼跺脚。

  “要不我回去问问奶奶,看看她还不会给钱。”栢安康建议。

  “不行。”杨如烟猛的摇头拒绝,刚才她回去,姥姥见到自己心里不痛快,都打小妹出气了,大哥回去开口,她肯定知道背后的人是自己。

  大哥早不开口晚不开口,就在自己回来的当天开口,只要不傻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那你就再将就一段时间,后面我的银子都攒下来,等你下次回来,我再给你,到了那个时候,应该就能买得起一身衣裳了。”

  “行吧,只能这样了。”杨如烟点头,然后环顾一眼四周 ,小声问:“大哥,作坊每个月给多少银子你们。”

  栢安康眼神有些飘忽,很快反应过来,自己表现得如此心虚,别人一看就知道撒谎了。

  于是立马坚定眼神,话语一板一眼:“我不知道,奶没跟我说。”

  杨如烟认为栢婆子会因为以前她和哥哥都想回杨家的行为而防着她们。

  所以此时听了栢安康的话也没有丝毫怀疑。

  “哥,那我先走了,不然赵姨会抛下我自己回县城,下会我再回来的时候,如果有银子的话,我给你买些好吃的。”虽然没有从他手里要到许多银子,但是也有一点,不算是空手而归。

  所以她不吝啬说些好话哄哄他。

  “嗯。”栢安康有点不舍,但为了妹妹好,还是将这点不舍的情绪埋藏在心里,“你回去的时候小心点。”

  ……

  赵翠在家待了不少的时间,仍然没见公公婆婆回来,有点纳闷。

  以往公婆知道自己回来,不论在干什么,都会赶回来给她做些好吃的,最后再给她收拾粮食和菜,让她带回去的。

  怎么今天一反常态了。

  被赵翠挂念着的杨老头和杨老太,起初听到大儿媳回来的时候,确实是想收拾收拾回家的,但后面知道只有母女三人回来的,顿时歇了心思。

  都是赔钱货,不值得她如此大费周章。

  要是她儿子孙子回来了还差不多。

  杨老头喝了口水,转头看她:“就算你对大儿媳心里有意见,也收着些,虽然现在我们没有和他们一起住,但以后我们养老还是要靠老大的。

  你不怕以后没人给你端屎端尿,你就使劲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