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朱雄英迈着轻快的步伐前行-《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涵盖搜查、扣押、审问等手段。”

  “必要时可采取武力措施。”

  “嫌疑人若抗拒或阻挠调查,将视为违法。”

  “廉政公署在机构、人事、财政、办案上的 ** 性,切断了与其他可能掣肘部门的联系……”

  “也避免了权力干扰廉政公署的现象。”

  “…… ** 与地方均设立监察机构。”

  “监察范围覆盖 ** 与地方官员。”

  “廉政公署这类监察机构,唯皇上之命是从,有效防止监察官员受其他官员牵制。”

  “其 ** 性还避免了与其他部门勾结,防止官官相护。”

  “在监察机构公正无私的前提下, ** 与地方官员皆受监督。”

  “官员们将不敢妄为。”

  “务必铭记。”

  “监察机构需持零容忍态度。”

  “凡违法必究。”

  “再者,为防官员推诿责任,需为地方官员制定规则。”

  “监察机构负责监督考核百官……”

  叶轩详尽阐述了各方各面。

  随后道:

  “若大明遵循此法,严惩 ** ,假以时日, ** 现象必将减少。”

  他之所以信心满满,源于未来港城廉政公署的成功案例。

  廉政公署成立后,短短数年,港城便成为全球最清廉之地。

  大明若采纳此法,定能再现港城之辉煌。

  皇孙们深受教诲。

  他们愈发崇拜叶轩。

  “叶轩老师真乃高人。”

  “比如针对某事,他竟能提出四条妙计。”

  “若是我们,恐怕一条都想不出来。”

  “老师每节课的见解,都如治国良策。”

  “普通儒学老师,想不出更讲不出这样的策略。”

  “唯有叶轩老师,学识如此渊博。”

  皇孙们盯着叶轩背后贴满墨迹的纸张,眼中闪烁着光芒。

  心中暗自纳闷:

  为何同为老师,叶轩老师如此聪慧?

  其他儒学老师与之相比,仿佛未开化的古人。

  叶轩与皇孙们简短交谈后,回答了他们的疑问。

  随后,钟声响起,课程结束。

  铛!铛铛!

  大本堂内回荡着悠扬的钟声。

  晚霞映红了天边,太阳西沉。

  皇孙们收拾好课本,三五成群,欢声笑语地离去。

  “叶轩老师今天讲的,我有些没明白……”

  “原来要这样做,才能解决那问题……”

  皇孙们边走边讨论。

  稚嫩的声音渐渐远去。

  朱雄英白胖的小脸上洋溢着喜悦,轻快地走出大本堂,内侍紧随其后。

  不久,内侍察觉方向不对。

  这不是回寝宫的路。

  他轻声提醒:“皇长孙殿下,这边才是回寝宫的方向。”

  “我知道,”朱雄英回答,“但我现在不打算回寝宫。”

  朱雄英迈着轻快的步伐前行。

  内侍惊讶地问:“皇长孙殿下,您欲往何处?”

  “我要去找皇爷爷。”

  “皇爷爷此刻应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小团子心中充满期待。

  朱元璋一直希望能清除所有污吏,但他们却如雨后毒菇,层出不穷,令他十分头疼。他曾感叹,这群人像老鼠一样难以根除。

  现在,小团子知道了减少污吏的方法,便兴冲冲地去找朱元璋。

  他心想:“皇爷爷若得知此法,定会高兴。”

  御书房内,朱元璋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坐在官帽椅上批阅奏折。看到一封奏折,他冷笑:“胡惟庸刚任丞相便急于揽权,野心不小啊。我倒要看他能猖狂到何时。”

  “皇爷爷!!”伴随着清脆的孩童声和开门声,御书房的门被推开,夕阳余晖洒在来人身上,再透过门缝,洒在白玉地砖上。

  朱雄英身着赤红袍子,圆滚滚的,看起来极为喜庆。

  朱元璋本欲斥责这大胆闯入之人,眉头紧皱。

  但见那胖乎乎、脸颊红扑扑的小团子,怒气瞬间从他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宠溺的微笑。原本要斥责的话语在嘴边打了个转,最终化为一句:

  “诶呦,乖孙儿,你怎么来了?”

  朱元璋起身,快步上前将朱雄英小团子揽入怀中。

  “乖孙是特意来找皇爷爷的吗?”

  “嗯嗯。”

  小团子乖巧地点了点头,小手拽着朱元璋胸前的衣襟,满脸喜悦地说:

  “皇爷爷,您不是正为如何减少 ** 而烦恼吗?我知道怎么减少 ** !”

  小团子挺起小胸膛,胖嘟嘟的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

  朱元璋见状,不禁哑然失笑,轻轻摇头。

  连他自己都尚无良策,这小团子又能有何办法?

  元朝遗毒,官员 ** 。

  各地官员暗中勾结,虽未亲眼所见,但锦衣卫便是他的耳目,所揭露的不过是冰山一角,那些小鱼小虾不过是诱饵。

  而在这小鱼小虾背后,恐怕牵扯着无数大鱼。

  想到那些 **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出身贫寒,父母兄弟皆因 ** 克扣救济粮而死,这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因此,他对 ** 深恶痛绝。

  目前,锦衣卫仍在深入调查。

  待那些大鱼全部浮出水面,他绝不会手下留情!

  扒皮实草、挑筋断骨、五马分尸……

  种种酷刑在他脑海中闪过。

  那些 ** 如同国家的蛀虫,压榨百姓的恶魔,若不铲除,国家将日益衰败,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 ** 绝不能姑息!

  一股阴冷的杀气弥漫开来,使得被抱在怀中的小团子不禁打了个寒颤。

  好冷。

  奇怪,这天气并不寒冷啊。

  小团子胖嘟嘟的小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解。

  朱元璋注意到朱雄英的异常,迅速收敛起周身散发的威严,换上了慈爱的笑容,此刻的他仿佛一位平凡的老祖父,满脸慈祥与和煦。

  “皇爷爷没白疼你。”

  “还知道帮皇爷爷排忧解难。”

  “乖孙儿,快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减少 ** 污吏?”

  朱元璋笑眯眯地问着,心中暗自欣慰:

  还是这乖孙儿贴心。

  小小年纪,就懂得为他分忧解难。

  真是他的好孙子。

  不像他那父亲。

  朱元璋心中满是欣慰。

  虽然他并不认为一个孩子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但他愿意倾听。

  “皇爷爷,这是叶轩老师刚才讲课时教我的。”

  朱雄英用稚嫩的声音回答。

  朱元璋脸色一正,认真起来。

  叶轩的策略,历来都是上乘。

  定能对付那些 ** 污吏!

  朱雄英将叶轩提出的四条建议一一复述:

  “叶轩老师说,要减少 ** 污吏,首先得提 ** 员的俸禄,设立养廉基金。”

  “……”

  “其次,要制定严厉的刑法,用严苛的法律震慑百官。”

  “第三,对举报者给予重赏,甚至让举报者免受刑罚。”

  “……”

  朱雄英小嘴不停地动着,把叶轩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一股脑儿地告诉了朱元璋。

  “第四条建议……”

  “第四条是……”

  朱雄英像是突然忘了,清澈的眼眸中满是迷茫。

  “皇爷爷,你稍等,我先看看我记的东西。”

  小团子伸出胖嘟嘟的小手,从衣服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了几页后继续说道:“第四条是设立监察机构,调查官员受贿……”

  “……”

  第237章 朱元璋成立鉴查院!彻查 ** 污吏,监察百官!

  朱元璋听后,面色愈发严峻。

  他跳过第一条,直接考虑第二条:设立严刑峻法以震慑百官,让那些心怀贪念之官不敢妄动。严苛的法律意在阻断他们的 ** 之路,确保无人胆敢 ** 。

  叶轩的第二个提议与他不谋而合,令他大为赞赏。

  至于第三条,鼓励举报 ** 者,举报者将获得重赏,甚至可免于刑罚。这一策略深得他心。举报 ** ,不论身份,意味着百姓亦能参与,这无疑拓宽了民间申诉的渠道,使朝廷得以洞悉 ** 官员。

  更妙的是,若行贿者举报受贿者,行贿者可无罪,而受贿者将受罚。这样的规定,让官员们在收受钱财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试想,一旦收钱,行贿者即刻举报,受贿者将面临脚链加身、罚银、监禁乃至砍头的严厉惩处,岂不悲哉?

  因此,无人敢轻易受贿。特别是当行贿者可能是对手派来时,更是得不偿失,既失钱财又丧命。此法亦能有效减少官员 ** ,令他们在受贿时心生畏惧。

  朱元璋想到此,不禁笑出声。叶轩这一计,既是阳谋,又极为狠辣,足以让 ** 官员日夜难安,即便受贿也需战战兢兢。加之百姓亦可举报,一旦民众不堪压迫,反手便是一大笔贿银,而 ** 还欣然笑纳,这画面想想便觉讽刺。

  百姓随即举报了此事,更令人惊讶的是,百姓竟无罪脱身。这情形颇为耐人寻味,其中门道众多,操作得当,可谓花样百出。朱元璋甚至萌生了派遣锦衣卫设饵钓鱼的念头,假装行贿,以此试探官员是否清廉。当然,对于那些狡猾的老 ** ,这招未必奏效。

  朱元璋转而思考叶轩的第四条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监察官员 ** 的机构,负责监督 ** 及地方各级官员。他单手抱着朱雄英,眯眼捋须,反复思量,觉得这个办法甚妙,能帮他全面监督大明官员,专查 ** 。

  “乖孙,你觉得这个监察百官、专查 ** 的机构,该取何名好呢?”朱元璋问怀中的小孙子。

  朱雄英歪头皱眉,苦思冥想半天,也没想出合适的名字。

  “乖孙,你觉得‘鉴查院’如何?鉴别清廉官员,查清 ** 之徒。”朱元璋提议。

  “鉴查院?”朱雄英连连点头,“皇爷爷取得真好。”

  “哈哈哈……”朱元璋被孙子夸得开怀大笑,心中暗自高兴:还是乖孙贴心,说话中听,懂得体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