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9章 情淡,或者过于热情-《小财主招上门女婿》

  第二天上午,太阳火辣,晒得人不得不眯起眼睛。

  周叔雇人抬轿子,抬吕贤才上山去看坟。

  他出手大方,自己和韦春喜也乘坐轿子。

  韦春喜受宠若惊,把这待遇看成是吕贤才对自己的尊敬,于是心中窃喜、激动。

  “小少爷,到地方了。”

  在家丁的提醒下,吕贤才懒洋洋地下轿,举起双手,伸懒腰。

  他亲娘韦夏桑的坟墓出现在他眼前,但是他的眼神很冷淡,也没主动下跪祭拜。

  因为他一向瞧不起亲娘,听他祖母说,亲娘就是穷人攀高枝罢了,看谁有钱就缠上谁。

  每次被别人问起亲娘的家世时,他都觉得脸上无光。在学堂里,别人的母亲都是大家闺秀,要么是书香门第,要么是官僚世家,偏偏他母亲来自乡野农户。有些同窗还以此取笑他,他有时候还嘴,骂别人是小妾生的,以此获得短暂的胜利优越感。

  此时,反而是周叔认认真真地在坟前摆祭品,烧纸钱,焚香,还下跪磕头。

  韦春喜一看见妹妹的坟,就悲从中来,忍不住抹眼泪。两个妹妹死得早,一直是她心里的痛。

  她哽咽道:“夏桑,贤才来看你了,你想他,他也想你……”

  “你如果泉下有知,就给他托梦……”

  吕贤才突然转头,对韦春喜怒目而视,嘴里很想骂人,暗忖:胡说八道什么?老子好好的,你为啥咒老子?让死人给你托梦去吧,我可不想要!

  韦春喜的眼睛被泪水弄模糊,丝毫没察觉到吕贤才在瞪她,反而还在絮絮叨叨,跟坟墓里的韦夏桑说话。

  回应她的,只有山林间的风声和鸟叫。

  韦夏桑和韦秋桂的坟墓并排,都沉默,死气沉沉。

  但韦春喜却仿佛听到了韦夏桑的回应,转头对吕贤才说:“好孩子,你娘说,让你在她坟前抓一把土,用瓷罐装着,时时刻刻带在身边,她会时时刻刻保佑你。”

  她说得一本正经,丝毫不像信口胡诌的样子。

  吕贤才吓得后退半步,察言观色,对这话半信半疑,但又不敢完全否定,因为他平时怕鬼,相信鬼是存在于世间的。

  他问:“我怎么没听到?”

  韦春喜淡定地说:“我听到了。”

  吕贤才不敢得罪鬼,无可奈何,又转头与管家周叔对视,用眼神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周叔点点头,说:“小少爷照做即可,亲生骨肉,母子连心,你母亲必定会保佑你。”

  “如果别人看见,也要夸赞你孝顺。”

  他了解吕贤才的脾气,所以每一句话都像拿捏蛇的七寸一样精准。

  吕贤才撅着嘴,动作显得不情不愿,但还是照周叔的话去做,在坟上抓一把土,表情嫌弃,如同抓到烫手山芋。

  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瓷罐存土,周叔便让他用一块布包裹土。

  韦春喜看在眼里,擦一下泪水,感到欣慰,暗忖:夏桑肯定高兴,以后能天天陪在贤才身边。

  然而,吕贤才却暗忖:这个大姨,真多事,给老子添麻烦!

  周叔办事老道,把坟的四周都查看一番,就连被韦春喜怀疑破坏风水的不远处木屋,他也看了看,然后眼睛半眯,思索一番,说:“少夫人的坟丝毫没有遭雷劈迹象,也没有诈尸的嫌疑……”

  “可见,那封信是假的,故意欺骗我家老爷。”

  “造假的人怀着何种目的?咱们目前不清楚,但不得不提防。”

  韦春喜点头赞同:“周管家,您说得对。该怎么办?”

  与此同时,不远处那木屋里的便衣官差正在密切监视他们。

  周叔说:“我来之前,老爷交代我,找个看坟的人,日夜看守少夫人之坟,避免再出现是是非非。”

  韦春喜求之不得,非常欢喜,连忙道谢。

  毕竟,请人日夜看坟,是要花钱的,富贵人家才会这样办。

  吕贤才插话:“周爷爷,咱们已经祭拜过了,是不是该立马回常县去?”

  他对这里丝毫不留恋。

  韦春喜注视他,眼神很舍不得,说:“贤才,你多陪陪你娘,好不好?别急着走。”

  “大姨也喜欢你,想多看看你,还有你表弟,方哥儿和顺哥儿。”

  “今晚你来我家吃饭,大姨弄烤鸭给你吃。”

  吕贤才翻白眼,暗忖:老子不稀罕。

  他嘴上说:“不用了,我急着回家去。”

  韦春喜连忙劝说:“好孩子,你把大姨家当你家就行。”

  吕贤才暗忖:你烦不烦?啰里啰嗦!

  周叔老谋深算,看出韦春喜身上的利用价值,问:“王娘子,你与李县令一家也是亲戚,经常走动吗?”

  韦春喜爱面子,连忙点头,夸大其词:“可亲了。”

  “姑父和姑母都住在官府后院,我经常去看他们,一起吃饭。”

  事实上,上次一起吃饭是为了给王老太过冥生。所谓经常,不过是爱面子的假话罢了。

  周叔却信以为真,微笑道:“这就好办了。”

  “明日劳烦王娘子引见,带小少爷去拜访李县令。”

  韦春喜爽快答应,没有丝毫犹豫,说:“我帮贤才,是应该的。”

  “居逸虽然是县令,但没有官架子,他喊我舅母,喊得可亲了。”

  听她这样说,周叔更加放心。

  在回去的路上,他对吕贤才说:“小少爷,如果能借助王娘子的关系,与李县令攀交情,咱们不妨在这里多留几天。”

  “等会儿我派人去给老爷送信,老爷肯定不会反对。”

  吕贤才懒懒地答应,显得不太高兴。不知为何,刚才离开亲娘的坟时,他突然生出畏惧,生怕从坟堆里伸出一只指甲很长的手来,来抓自己……

  别人的白日梦是美梦,他的白日梦却是噩梦。

  此时他坐在轿子上,轿子摇摇晃晃,吱嘎吱嘎响,再加上沿途的鸟叫和虫鸣,导致他有些心神不宁。

  走着走着,轿子突然停下,而抬轿子的人屏气凝神,不出声。

  吕贤才感到奇怪,大声问:“怎么不走了?”

  抬轿子的人连忙小心翼翼地回答:“小少爷,前面有条蛇……等蛇爬过去,咱们再走,千万不能惹恼它。”

  “咱们不理它,它就不咬人。”

  吕贤才半信半疑,没好气地掀开轿门的帘子,一下子就看清了那条长长的爬行的蛇,顿时吓得脸煞白,一句话也不敢再说。

  抬轿的人经验丰富,等蛇彻底爬走之后,他们继续赶路。

  吕贤才松一口气,惊魂未定,暗忖:这次回岳县,处处透着倒霉,哎!如果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那坟有啥好看的?还有那个李县令,不结交也罢,恐怕他嫌弃我无官无职,又没有考取功名。他是进士出身,我十有八九跟他玩不到一块儿去……老子这辈子,从没低三下四地讨好过谁。

  越想越郁闷。

  坐轿子回到城内,韦春喜在烤鸭铺门口下轿,感受到难得的优越感,觉得周围有许多双眼睛在看自己。

  她还是她,但今日的她乘坐轿子了,她自认为与众不同了,特别想跟别人聊一聊坐轿子的感受。

  同时,她邀请吕贤才再进铺子里坐坐,一起吃午饭。但吕贤才果断拒绝,乘坐轿子远去。

  韦春喜难掩笑容,依依不舍地目送他。

  这时,对面粮油铺的老板娘笑问:“春喜,你发财了啊,居然出门坐轿子,回来又坐轿子,羡慕哦。”

  韦春喜心里得意,嘴上谦虚,说:“羡慕什么啊?我也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雇人抬轿子可贵了!”

  “我外甥回来看我,我沾他的光罢了。”

  又与别人寒暄几句,然后她心满意足,笑着回铺子去。

  方哥儿一个人照看铺子,王猛在卧房里补觉,打呼噜。

  韦春喜问:“方哥儿,烤鸭怎么还没出炉?”

  方哥儿在剥蒜瓣,转头瞅一眼自制的竹筒滴漏,微笑道:“大姨,再等一会儿就好了。”

  这竹筒滴漏是仿照铜壶滴漏做出来的,方便计时,虽然不太准确,但至少能避免烤鸭在稀里糊涂中烧糊。

  对韦春喜而言,如果烤鸭糊了,无异于眼睁睁看见银子被烧成炭,肯定要怨天怨地的。

  过了一会儿,方哥儿揭开烤炉的盖子,用工具把烤鸭提出来,放眼前旋转一圈,眼看鸭皮烤得漂亮,他终于放心,然后把烤鸭挂到铺子外面的小摊上,一边散热气,一边引诱走过路过的潜在顾客。

  韦春喜今日心情格外好,夸赞:“方哥儿出师了,鸭子烤得比我还好些。”

  方哥儿抿嘴笑,把五只烤鸭都取出来,挂上之后,问:“大姨,吕家表哥这次回来,只为了祭拜坟墓吗?”

  “那是不是很快就要走?”

  韦春喜眉飞色舞,小声说:“贤才打算多留几天,还要去拜访居逸呢,让我带他去。”

  方哥儿吃惊,暗忖:据我观察,姑奶奶一家并不喜欢吕家,吕家在岳县的口碑也差劲。大姨热心地牵线搭桥,会不会起反效果?

  眼看韦春喜高兴,他不忍心泼冷水,于是用心干活,话变少。

  接着,韦春喜对方哥儿抱怨,说有个无聊的人,假冒她的名义写信给吕家。

  “你说,这事怪不怪?”

  “派人送信还要花钱呢!那人花钱干这种无聊事,我左想右想,都想不通。”

  方哥儿想一想,也想不通,问:“是不是同名同姓,所以搞错了?”

  与此同时,官府后院正飘着排骨汤的香气。

  乖宝看书时,突然打个喷嚏,幸好及时用手绢遮掩住鼻子。

  王玉娥听见她的喷嚏声,生怕她因为打喷嚏而动胎气,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走到书房门口,往里面瞅瞅。

  乖宝从书中抬起头,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奶奶那半白半黑的头发,然后又注意到关心的眼神。

  乖宝眉开眼笑,问:“奶奶,有什么事?”

  王玉娥瞬间放心,问:“打喷嚏,是不是着凉了?”

  乖宝抬起右手,摸自己额头,笑道:“没生病。”

  王玉娥也露出笑容,转身回屋檐下去,继续做针线活。

  小娃娃的衣裳鞋袜特别小,所以她做得快,也不觉得累。

  做着做着,她自言自语:“等孩子生了,一定要把孩子爷爷留家里,让他负责照看孩子,免得他天天去外面闲逛。”

  赵东阳这几天早出晚归,引起王玉娥的不满。

  七宝突然跑来,直接去书房,问:“姐,现在就去抓嫌疑犯吗?”

  他口中的嫌疑犯,是指吕家的管家周叔。

  “他们已经从山上拜坟回来了,没想到这么快。”

  乖宝想一想,问:“他有离开的迹象吗?”

  七宝对答如流:“没有,客栈掌柜说,他们又续房了,还打算多留几天。”

  乖宝微笑,说:“那就不急,等他吃完午饭,再抓。”

  “那人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咱们对他客气点。”

  七宝笑道:“我明白!此案人证缺乏,我一定避免鸡飞蛋打的情况。”

  说完,他转身去办事。

  他之所以跑来问乖宝,是因为李居逸今天不在官府里坐镇。

  李居逸骑着马,带着护卫,去乡野巡视农户去了。

  他一向认为,城内好管,但城外不好管。因为城外地方太大,又有偏僻的山,一旦官府管得太松,恐怕出现流窜作案的土匪。

  马蹄声嘚嘚嘚,许多男女老少正在田地中劳作,不禁抬起头,望着那群骑马的人。

  有个孩子羡慕地说:“骑马好威风!”

  他爷爷咧嘴笑,嘴里明显缺几颗牙,说:“恐怕那不是啥好人,越坏越威风哩!”

  孩子手里抓着连根拔起的草,抬起脑袋,跟爷爷的沧桑老眼对视,天真无邪地说:“爷爷,怎么样才能变坏?我也想骑马!”

  他爷爷瞬间变脸,嗔道:“不许变坏,变坏要杀头!”

  他抬起右手,用手掌比划砍头的动作。

  这时,骑马的李居逸由远及近,恰好在他们面前停下。

  李居逸笑问:“老伯,今年菜长得好不好?”

  孩子爷爷翻白眼,往手心吐一口唾沫,揉一揉手掌,继续挥锄头干活,说:“长得好不好,你自己不会看吗?”

  他暗忖:老子口干舌燥,没空跟你聊天。

  李居逸没有觉得尴尬,反而笑出声,又注意到那个孩子的眼睛亮晶晶。

  小孩子在看马儿,充满好奇和喜爱。

  李居逸从携带的布袋里抓一把糖和果脯,递给他。

  孩子用小手接到东西,瞬间呆愣住,转头看爷爷,感觉像做梦一样。

  他爷爷也大吃一惊,停下锄头,暂时以锄头为手杖,支撑衰老疲惫且流汗的身躯,用浑浊沧桑的眼眸仔细打量李居逸,暗忖:这人是干啥的?是不是人贩子?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他随时打算举起锄头,去跟“人贩子”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