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在山洞岩壁上跳跃,像无数只猩红的眼睛窥视着这场生死逃亡。
信号香燃尽的最后一缕青烟飘散在风中,余烬未冷,而杀机已至。
韩烈那一剑,终究没有落下。
就在剑锋距离牛俊逸咽喉不过寸许之际,他竟如遭雷击般僵住身形,黑袍下的手指微微颤抖,目光死死锁在麴云凰的侧脸上——火光映照下,她眉梢微挑,唇角紧抿,那轮廓仿佛穿透了十年血雨腥风,直刺入他早已封存的记忆深处。
“……云儿?”
这一声轻唤极轻,几近呢喃,却如一根细针,刺破了厮杀的喧嚣。
牛俊逸瞳孔一缩,敏锐地捕捉到那瞬间的破绽。
他没有迟疑,左掌骤然推出,内力如潮奔涌,轰然撞在韩烈胸口。
韩烈闷哼一声,踉跄后退,长剑斜劈入地,碎石四溅。
“走!”牛俊逸低喝,一把拽住麴云凰手腕,身形如鹰掠起,疾退入身后幽深的密道。
李昭紧随其后,反手拉动石壁暗扣,沉重的机关“咔”地一声闭合,巨石轰然落下,将追击之路彻底封死。
密道内漆黑如墨,唯有远处一点微弱萤光摇曳。
三人伏在岔口暗室中,呼吸粗重,心跳如鼓。
“他认得我。”麴云凰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震颤。
她指尖不自觉抚上耳后那道旧疤——那是抄家那夜,韩伯为护她,将她推入地窖时被流箭所伤留下的痕迹。
记忆如潮水翻涌。
她记得那个总穿着铁甲、满脸虬髯的护卫统领,每逢她练剑失误,便会板着脸说:“小姐,剑是杀人的,不是舞花架子。”她记得母亲病重时,是他跪在雪地里守了一夜,只为等大夫送来一味药。
她更记得那一夜,火光冲天,韩伯手持断刀,浑身浴血,将她与妹妹死死护在身后,直到最后一口气仍在嘶吼:“走!快走!”
后来,族谱焚毁,旧部四散,有人说韩伯战死,其子韩烈也死于乱军之中。
她曾亲自派人查访多年,却始终杳无音讯。
可如今,那个本该死去的人,却披着幽冥阁的黑袍,手持利剑,站在她的对立面。
“若真是他……”麴云凰声音微哑,“为何要投敌?又为何在火光下失神?”
牛俊逸靠在冰冷石壁上,指节轻轻敲击刀柄,眸色沉如深潭。
他缓缓道:“一个真正的敌人,不会在出手时迟疑。那一瞬,他不是被招式所破,而是心神被撼动。若他真是你口中的韩烈,那他便不是纯粹的敌人。”
李昭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块半枚断裂的虎头兵符。
铜质斑驳,边缘已被磨得光滑,显然常被人摩挲。
“这是我前日潜入幽冥阁北营时,亲眼所见。”他声音低沉,“深夜,韩烈独自一人坐在废弃祠堂里,面前摆着这半枚兵符,点香,叩首,一拜再拜。我没敢靠近,但看得清楚——他眼里有泪。”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他嘴上效忠幽冥阁,可每逢提及麴家旧事,眼神总会动摇。有一次,一名副将当众嘲笑‘麴家狗贼,死绝了才干净’,他当场拔剑,几乎杀了那人。”
牛俊逸眸光一闪:“他在压抑情绪,在忍。”
“所以……他是诈降?”麴云凰心头一震,指尖微微发紧。
“或许最初是为活命。”李昭摇头,“但幽冥阁岂是容人虚与委蛇之地?他若表露半分动摇,立刻就会被清洗。他只能越陷越深,以敌之名行忠之事,步步如履薄冰。”
密道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远处风声呜咽,似亡魂低语。
牛俊逸忽然抬眼,看向麴云凰:“他唤你‘云儿’,那是旧时家中亲信才有的称呼。若他真是韩烈,那他从未忘记你是谁。”
麴云凰闭了闭眼。
那一声“云儿”,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轻轻插进了她尘封十年的心锁。
她不是没想过复仇路上会遇见故人,但她从未想过,会是以这种方式——对方手持利剑,而她却要提防他曾是忠仆之子。
“他若尚存一丝旧念……”她睁开眼,目光如刃,“我们就有机会撬动幽冥阁的根基。”
牛俊逸盯着她,忽然察觉她指尖微微发白,呼吸略显急促。
他心头一紧:“你又强行运功了?”
麴云凰没答,只是轻轻摇头。
但牛俊逸知道,她刚才在石室中已因灵犀幻音诀损耗过度,此刻强行支撑,已是强弩之末。
可她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亮。
火光早已远去,可她仿佛仍看见韩烈站在烈焰中,那一瞬的迟疑,那一声轻唤,那一道深埋于仇恨之下的裂痕。
若那是真的……若那不是伪装……
那么,或许有一条路,不必以命相搏,也能揭开真相。
她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按在心口,感受着体内残存的真气流转。
灵犀幻音诀,能引动人心最深处的记忆与情绪,却也最是凶险。
一旦施展,轻则昏厥,重则经脉逆行,终生废武。
但她知道,有些真相,必须用命去换。
暗室中,三人沉默对望,谁都没有说话。
唯有那半枚虎头兵符,在幽光下泛着冷铜色的光,像一段不肯沉没的过往。
而远处,风声渐紧,仿佛有无数脚步正悄然逼近。
火光早已被厚重的岩壁隔绝,密道深处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都仿佛被黑暗吞噬。
麴云凰盘膝而坐,指尖轻抚那把随身多年的短琴——琴身斑驳,弦丝微颤,是当年父亲亲手所赠,也是唯一幸存的麴家旧物。
她闭目,心神沉入丹田,体内残存的真气如游丝般缓缓汇聚。
牛俊逸见状,眉峰骤紧,低声阻道:“你已强撑至此,再动灵犀幻音诀,轻则昏死,重则……”
“我知道代价。”她打断他,声音极轻,却如刀锋出鞘,“但那一声‘云儿’,不是演的。若韩烈心中尚存一丝旧念,这曲子,他一定记得。”
那是她幼时在军营里常唱的童谣——《铁甲行》。
调子粗犷,词句简单,却是麴家亲兵子弟传唱的暗语歌谣,唯有血脉至亲与贴身护卫才知其意。
若韩烈真是韩伯之子,那这首歌,便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的一道烙印。
她指尖轻拨,第一缕音波如细针般渗出,无声无息,顺着通风石隙悄然蔓延。
这不是攻击,不是操控,而是唤醒——用最柔软的音律,刺入最坚硬的仇恨外壳。
牛俊逸屏息凝神,耳力全开。
李昭则紧握刀柄,目光死死盯着密道尽头的黑暗。
一息,两息……时间仿佛凝固。
忽然——
“当啷。”
一声极轻的金属坠地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像是长剑脱手,又似魂魄骤离。
牛俊逸眼神一凛,缓缓起身,借着石壁缝隙向外窥探。
火把摇曳,映出一道孤影——韩烈独自立于空地中央,黑袍猎猎,手中长剑已斜插入地,肩头微微颤动,仿佛承受着某种无形的重压。
他没有呼喊,没有召集人手,甚至没有回头。
牛俊逸眸光微闪,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牌——边缘残缺,纹样古朴,正面刻着“麴”字篆印,背面是一只展翅雄鹰。
那是当年麴云凰被押赴刑场时遗落的贴身信物,他曾冒死潜入刑场废墟,从血泥中将其挖出。
他指尖一弹,铜牌如落叶般轻飘飘飞出,落在韩烈脚边,发出一声清脆的“叮”。
韩烈身躯一震,缓缓低头。
火光下,他盯着那枚铜牌,良久未动。
终于,他弯腰,动作迟缓得仿佛背负千钧,指尖触碰到铜牌的瞬间,指节猛然收紧,几乎要将其捏碎。
可他终究没有喊人,没有拔剑,更没有追来。
只是静静地站着,像一尊被风霜蚀尽的石像。
牛俊逸悄然退回暗处,神色凝重如铁。
麴云凰仍在调息,额角渗出细密冷汗,唇色泛白,显然灵犀幻音诀的反噬已然袭来。
但她嘴角却微微扬起,极轻地吐出两个字:“……是他。”
李昭低声道:“他若上报,我们早已被围。可他沉默……说明他心乱了。”
“不是心乱。”牛俊逸缓缓摇头,眸底寒光微闪,“是心死过的人,突然听见了故园的风。”
他望向麴云凰,声音压得极低:“他认出了你,也认出了过去。可他如今身在敌营,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所以他不敢动,不敢言,只能任那枚铜牌躺在脚下,像一把插进心头的刀。”
密道内再度陷入沉默,唯有风声穿隙,如泣如诉。
而远处,敌营方向,火光渐熄,夜色如墨,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牛俊逸知道——
有些东西,已经悄然裂开。
信号香燃尽的最后一缕青烟飘散在风中,余烬未冷,而杀机已至。
韩烈那一剑,终究没有落下。
就在剑锋距离牛俊逸咽喉不过寸许之际,他竟如遭雷击般僵住身形,黑袍下的手指微微颤抖,目光死死锁在麴云凰的侧脸上——火光映照下,她眉梢微挑,唇角紧抿,那轮廓仿佛穿透了十年血雨腥风,直刺入他早已封存的记忆深处。
“……云儿?”
这一声轻唤极轻,几近呢喃,却如一根细针,刺破了厮杀的喧嚣。
牛俊逸瞳孔一缩,敏锐地捕捉到那瞬间的破绽。
他没有迟疑,左掌骤然推出,内力如潮奔涌,轰然撞在韩烈胸口。
韩烈闷哼一声,踉跄后退,长剑斜劈入地,碎石四溅。
“走!”牛俊逸低喝,一把拽住麴云凰手腕,身形如鹰掠起,疾退入身后幽深的密道。
李昭紧随其后,反手拉动石壁暗扣,沉重的机关“咔”地一声闭合,巨石轰然落下,将追击之路彻底封死。
密道内漆黑如墨,唯有远处一点微弱萤光摇曳。
三人伏在岔口暗室中,呼吸粗重,心跳如鼓。
“他认得我。”麴云凰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震颤。
她指尖不自觉抚上耳后那道旧疤——那是抄家那夜,韩伯为护她,将她推入地窖时被流箭所伤留下的痕迹。
记忆如潮水翻涌。
她记得那个总穿着铁甲、满脸虬髯的护卫统领,每逢她练剑失误,便会板着脸说:“小姐,剑是杀人的,不是舞花架子。”她记得母亲病重时,是他跪在雪地里守了一夜,只为等大夫送来一味药。
她更记得那一夜,火光冲天,韩伯手持断刀,浑身浴血,将她与妹妹死死护在身后,直到最后一口气仍在嘶吼:“走!快走!”
后来,族谱焚毁,旧部四散,有人说韩伯战死,其子韩烈也死于乱军之中。
她曾亲自派人查访多年,却始终杳无音讯。
可如今,那个本该死去的人,却披着幽冥阁的黑袍,手持利剑,站在她的对立面。
“若真是他……”麴云凰声音微哑,“为何要投敌?又为何在火光下失神?”
牛俊逸靠在冰冷石壁上,指节轻轻敲击刀柄,眸色沉如深潭。
他缓缓道:“一个真正的敌人,不会在出手时迟疑。那一瞬,他不是被招式所破,而是心神被撼动。若他真是你口中的韩烈,那他便不是纯粹的敌人。”
李昭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块半枚断裂的虎头兵符。
铜质斑驳,边缘已被磨得光滑,显然常被人摩挲。
“这是我前日潜入幽冥阁北营时,亲眼所见。”他声音低沉,“深夜,韩烈独自一人坐在废弃祠堂里,面前摆着这半枚兵符,点香,叩首,一拜再拜。我没敢靠近,但看得清楚——他眼里有泪。”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他嘴上效忠幽冥阁,可每逢提及麴家旧事,眼神总会动摇。有一次,一名副将当众嘲笑‘麴家狗贼,死绝了才干净’,他当场拔剑,几乎杀了那人。”
牛俊逸眸光一闪:“他在压抑情绪,在忍。”
“所以……他是诈降?”麴云凰心头一震,指尖微微发紧。
“或许最初是为活命。”李昭摇头,“但幽冥阁岂是容人虚与委蛇之地?他若表露半分动摇,立刻就会被清洗。他只能越陷越深,以敌之名行忠之事,步步如履薄冰。”
密道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远处风声呜咽,似亡魂低语。
牛俊逸忽然抬眼,看向麴云凰:“他唤你‘云儿’,那是旧时家中亲信才有的称呼。若他真是韩烈,那他从未忘记你是谁。”
麴云凰闭了闭眼。
那一声“云儿”,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轻轻插进了她尘封十年的心锁。
她不是没想过复仇路上会遇见故人,但她从未想过,会是以这种方式——对方手持利剑,而她却要提防他曾是忠仆之子。
“他若尚存一丝旧念……”她睁开眼,目光如刃,“我们就有机会撬动幽冥阁的根基。”
牛俊逸盯着她,忽然察觉她指尖微微发白,呼吸略显急促。
他心头一紧:“你又强行运功了?”
麴云凰没答,只是轻轻摇头。
但牛俊逸知道,她刚才在石室中已因灵犀幻音诀损耗过度,此刻强行支撑,已是强弩之末。
可她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亮。
火光早已远去,可她仿佛仍看见韩烈站在烈焰中,那一瞬的迟疑,那一声轻唤,那一道深埋于仇恨之下的裂痕。
若那是真的……若那不是伪装……
那么,或许有一条路,不必以命相搏,也能揭开真相。
她缓缓抬起手,指尖轻轻按在心口,感受着体内残存的真气流转。
灵犀幻音诀,能引动人心最深处的记忆与情绪,却也最是凶险。
一旦施展,轻则昏厥,重则经脉逆行,终生废武。
但她知道,有些真相,必须用命去换。
暗室中,三人沉默对望,谁都没有说话。
唯有那半枚虎头兵符,在幽光下泛着冷铜色的光,像一段不肯沉没的过往。
而远处,风声渐紧,仿佛有无数脚步正悄然逼近。
火光早已被厚重的岩壁隔绝,密道深处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都仿佛被黑暗吞噬。
麴云凰盘膝而坐,指尖轻抚那把随身多年的短琴——琴身斑驳,弦丝微颤,是当年父亲亲手所赠,也是唯一幸存的麴家旧物。
她闭目,心神沉入丹田,体内残存的真气如游丝般缓缓汇聚。
牛俊逸见状,眉峰骤紧,低声阻道:“你已强撑至此,再动灵犀幻音诀,轻则昏死,重则……”
“我知道代价。”她打断他,声音极轻,却如刀锋出鞘,“但那一声‘云儿’,不是演的。若韩烈心中尚存一丝旧念,这曲子,他一定记得。”
那是她幼时在军营里常唱的童谣——《铁甲行》。
调子粗犷,词句简单,却是麴家亲兵子弟传唱的暗语歌谣,唯有血脉至亲与贴身护卫才知其意。
若韩烈真是韩伯之子,那这首歌,便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的一道烙印。
她指尖轻拨,第一缕音波如细针般渗出,无声无息,顺着通风石隙悄然蔓延。
这不是攻击,不是操控,而是唤醒——用最柔软的音律,刺入最坚硬的仇恨外壳。
牛俊逸屏息凝神,耳力全开。
李昭则紧握刀柄,目光死死盯着密道尽头的黑暗。
一息,两息……时间仿佛凝固。
忽然——
“当啷。”
一声极轻的金属坠地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像是长剑脱手,又似魂魄骤离。
牛俊逸眼神一凛,缓缓起身,借着石壁缝隙向外窥探。
火把摇曳,映出一道孤影——韩烈独自立于空地中央,黑袍猎猎,手中长剑已斜插入地,肩头微微颤动,仿佛承受着某种无形的重压。
他没有呼喊,没有召集人手,甚至没有回头。
牛俊逸眸光微闪,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牌——边缘残缺,纹样古朴,正面刻着“麴”字篆印,背面是一只展翅雄鹰。
那是当年麴云凰被押赴刑场时遗落的贴身信物,他曾冒死潜入刑场废墟,从血泥中将其挖出。
他指尖一弹,铜牌如落叶般轻飘飘飞出,落在韩烈脚边,发出一声清脆的“叮”。
韩烈身躯一震,缓缓低头。
火光下,他盯着那枚铜牌,良久未动。
终于,他弯腰,动作迟缓得仿佛背负千钧,指尖触碰到铜牌的瞬间,指节猛然收紧,几乎要将其捏碎。
可他终究没有喊人,没有拔剑,更没有追来。
只是静静地站着,像一尊被风霜蚀尽的石像。
牛俊逸悄然退回暗处,神色凝重如铁。
麴云凰仍在调息,额角渗出细密冷汗,唇色泛白,显然灵犀幻音诀的反噬已然袭来。
但她嘴角却微微扬起,极轻地吐出两个字:“……是他。”
李昭低声道:“他若上报,我们早已被围。可他沉默……说明他心乱了。”
“不是心乱。”牛俊逸缓缓摇头,眸底寒光微闪,“是心死过的人,突然听见了故园的风。”
他望向麴云凰,声音压得极低:“他认出了你,也认出了过去。可他如今身在敌营,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所以他不敢动,不敢言,只能任那枚铜牌躺在脚下,像一把插进心头的刀。”
密道内再度陷入沉默,唯有风声穿隙,如泣如诉。
而远处,敌营方向,火光渐熄,夜色如墨,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牛俊逸知道——
有些东西,已经悄然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