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不可能让他早早亡故。
周瑜的病主要是因为赤壁战时右肋中流矢,征南郡时伤口迸裂,危在旦夕,再加上赤壁之战尸体遍地,当时爆发了一种瘴疠病。
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完全不会发生,就算不小心中箭了,华佗董奉等,也有能力将其治愈。
这个时代的顶尖医生,不至于连个箭伤都不会治,人家可是神医。
刘辩在这一刻,心里已经拟定好大将军人选。
唯有周瑜,适合当汉之大将军。
至于另外两位王佐,如果非要有一个丞相,他会毫不犹豫选诸葛亮。
尚书令的话,他心里永远只有一位,那就是荀令君。
殿内,戏志才和杨修,见刘辩一会笑一会激动的面色涨红,一会站起一会又坐下,两个人都摸不着头脑。
许久过后,刘辩才大笑两声开了口:
“周瑜,一甲,状元!”
戏志才小声提醒道:“陛下,还未看完呢。”
“不会再有比这份卷子更好的了。”刘辩非常笃定。
王佐之才写的东西,别说现在了,未来几十年内都很难有人企及。
除非让荀彧来参加考试。
杨修果断记下,刘辩又看了几份,终于全看完全分完了。
让他意外的是还有熟人,简雍的名字映入眼帘,还有两个,一个叫华歆,另一个叫薛综。
董昭是曹魏司徒,华歆担任过太尉,简雍为昭德将军,地位仅次于糜竺,薛综担任过太子少傅。
接下来排具体三甲名次,刘辩已经了然于胸,宣布道:
“一甲,状元周瑜周公瑾、榜眼蒋琬蒋公琰、探花董昭董公仁。”
“授状元太学博士祭酒,榜眼探花,五经博士,将状元卷纳入兰台。”
“二甲七人,进士王朗、进士华歆、进士简雍、进士薛综……授太学学令史、典学从事、律博士等职。”
“三甲二十人,同进士出身,你们排吧,授太学博士弟子。”
“乙科同为朕之门生,各授官职前往各郡县任职。”
“明日辰时放榜,未时宣所有考生入宫,朕在崇德殿召见他们。”
戏志才杨修同时躬身,“臣遵旨。”
第一届殿试圆满结束,取得了刘辩难以想象的成果。
他可以放心大胆的赏赐状元,为科举制造势,之前还担心好东西喂了狗,怕自己捧出来的状元是个废物,还不如征辟制。
但现在不同了,他要留下一句历史。
昭宁三年历史首次恩科,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周瑜,官至大将军,在职期间,汉军无往不利,万国来朝。
……
刘辩确定了名字,剩下的人事情还多,当天尚书台官吏加班加点将其他名字排出来,并且拟定了榜文。
同时,殿试的所有名单被送到章德殿,刘辩挑了几个出来留中不发,一切准备就绪。
距离殿试刚好过去十日,太阳刚刚升起,一队羽林郎全副武装,小跑着出宫。
刚来到街上就引起惊呼,毕竟羽林军是天子亲卫。
越来越多百姓跟上看热闹,也有知道内情的人交谈着放榜的消息,更引起城中轩然大波。
这批人可都是天子的门生。
公车署的举人们,全都出来了,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的名次。
领头的羽林郎来到位置站立,手下人立刻围出一小片空档。
接着榜文被树立起来,其他羽林军将士收缩回来,与榜文并排而站。
人群一下子热闹起来,全部往里挤,现场各种嘈杂的声音。
“卧槽,别挤啊。”
“景兴兄快来,这有位置。”
“公瑾你往后站站,瞧我的,野牛冲撞!”
蒋琬拉着周瑜的手,顶着脑袋往里钻,终于挤到了最里面。
“让我看看。”蒋琬眼珠子立刻被榜文吸引,榜文以紫檀木框黄绫裱,高九尺五寸,他往下看。
排头第一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以御笔朱砂题头,接着是两尊玉玺印。
龙玺及尚书令玺,一上一下排列。
然后就是榜文正文。
蒋琬下意识的念了出来:“朕绍休圣绪,开科取士。
闻经纬天地曰文,勘定祸乱曰武。
盖取士之道,文武兼重。
今察庐江周瑜,对策恢弘,洞明边务,通晓文武,为状元。
零陵蒋琬,精筹国计,吏治斐然,为榜眼。
济阴董昭,深通经义,翰墨华章,为探花。
并列鼎甲,昭示天下。”
蒋琬看完,整个人傻在了原地,周瑜来到他旁边,看到自己的名字位居榜首,惊诧了一会后,嘴角勾起笑容。
唯一没想到的是,蒋琬这家伙,居然也位列一甲。
蒋琬脑子还在宕机,拉着周瑜问:“公瑾,这周瑜蒋琬是何人?为何我感觉好像在哪听过。”
“你我。”
“啥?”
蒋琬双眼瞪的滚圆,难以置信的问道:“是我和你?”
周瑜还算淡定的点头。
“哈哈哈。”蒋琬突然发狂的大笑,上前抱住周瑜,激动道:
“周兄你快看啊,我周瑜是状元,我踏马的要扬名天下了。”
他抱着对方的脸就要亲,周瑜沉着脸推开他的脑袋,他已经察觉到周围好多人在向这里投来异样的目光。
另一侧,董昭还没挤进来,突然一下大伙给他让开一条路,他还懵逼着呢,一群士人涌了上来,拽着他来到榜文前。
“在下是一甲?”
董昭更懵了,他先是在河南尹府考入一甲,当时他还淡定,但天子亲临殿试,他又中一甲,当场有些恍惚。
还没完,王朗还在接着念,
“一甲恩荣,状元周瑜,授太学博士祭酒,赐麟趾金牌、御厩天马、如切如磋铭御刻君子剑、紫檀博山冠。
榜眼蒋琬,授太学《春秋》博士,赐白玉文昌令、得阅兰台秘藏、朱漆鹿皮弁冠、青骢马。
探花董昭,授太学《尚书》博士,赐湘竹御笔、铁画银钩徽笔斗、玄端锦袍、黄檀木镂花进贤冠。”
“二甲擢升,王朗、华歆、简雍、薛综……七人授进士出身,拜太学典官:学令史、典学从事、律博士,皆赐玄端朝服,准未央宫行走……”
“三甲赐名,同进士出身二十人,拜太学博士弟子,受免察举直接候补、《熹平石经》拓本……”
“乙科……”
结尾。
“今岁群彦如云,非惟文章华国,实乃股肱之兆诸生当念朝廷养士之恩,效周公吐哺之心。昔韩信登坛而定三秦,贾生对策而安汉室,诸君其勉之。”
“昭宁三年三月十四日,春。”
周瑜的病主要是因为赤壁战时右肋中流矢,征南郡时伤口迸裂,危在旦夕,再加上赤壁之战尸体遍地,当时爆发了一种瘴疠病。
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完全不会发生,就算不小心中箭了,华佗董奉等,也有能力将其治愈。
这个时代的顶尖医生,不至于连个箭伤都不会治,人家可是神医。
刘辩在这一刻,心里已经拟定好大将军人选。
唯有周瑜,适合当汉之大将军。
至于另外两位王佐,如果非要有一个丞相,他会毫不犹豫选诸葛亮。
尚书令的话,他心里永远只有一位,那就是荀令君。
殿内,戏志才和杨修,见刘辩一会笑一会激动的面色涨红,一会站起一会又坐下,两个人都摸不着头脑。
许久过后,刘辩才大笑两声开了口:
“周瑜,一甲,状元!”
戏志才小声提醒道:“陛下,还未看完呢。”
“不会再有比这份卷子更好的了。”刘辩非常笃定。
王佐之才写的东西,别说现在了,未来几十年内都很难有人企及。
除非让荀彧来参加考试。
杨修果断记下,刘辩又看了几份,终于全看完全分完了。
让他意外的是还有熟人,简雍的名字映入眼帘,还有两个,一个叫华歆,另一个叫薛综。
董昭是曹魏司徒,华歆担任过太尉,简雍为昭德将军,地位仅次于糜竺,薛综担任过太子少傅。
接下来排具体三甲名次,刘辩已经了然于胸,宣布道:
“一甲,状元周瑜周公瑾、榜眼蒋琬蒋公琰、探花董昭董公仁。”
“授状元太学博士祭酒,榜眼探花,五经博士,将状元卷纳入兰台。”
“二甲七人,进士王朗、进士华歆、进士简雍、进士薛综……授太学学令史、典学从事、律博士等职。”
“三甲二十人,同进士出身,你们排吧,授太学博士弟子。”
“乙科同为朕之门生,各授官职前往各郡县任职。”
“明日辰时放榜,未时宣所有考生入宫,朕在崇德殿召见他们。”
戏志才杨修同时躬身,“臣遵旨。”
第一届殿试圆满结束,取得了刘辩难以想象的成果。
他可以放心大胆的赏赐状元,为科举制造势,之前还担心好东西喂了狗,怕自己捧出来的状元是个废物,还不如征辟制。
但现在不同了,他要留下一句历史。
昭宁三年历史首次恩科,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周瑜,官至大将军,在职期间,汉军无往不利,万国来朝。
……
刘辩确定了名字,剩下的人事情还多,当天尚书台官吏加班加点将其他名字排出来,并且拟定了榜文。
同时,殿试的所有名单被送到章德殿,刘辩挑了几个出来留中不发,一切准备就绪。
距离殿试刚好过去十日,太阳刚刚升起,一队羽林郎全副武装,小跑着出宫。
刚来到街上就引起惊呼,毕竟羽林军是天子亲卫。
越来越多百姓跟上看热闹,也有知道内情的人交谈着放榜的消息,更引起城中轩然大波。
这批人可都是天子的门生。
公车署的举人们,全都出来了,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的名次。
领头的羽林郎来到位置站立,手下人立刻围出一小片空档。
接着榜文被树立起来,其他羽林军将士收缩回来,与榜文并排而站。
人群一下子热闹起来,全部往里挤,现场各种嘈杂的声音。
“卧槽,别挤啊。”
“景兴兄快来,这有位置。”
“公瑾你往后站站,瞧我的,野牛冲撞!”
蒋琬拉着周瑜的手,顶着脑袋往里钻,终于挤到了最里面。
“让我看看。”蒋琬眼珠子立刻被榜文吸引,榜文以紫檀木框黄绫裱,高九尺五寸,他往下看。
排头第一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以御笔朱砂题头,接着是两尊玉玺印。
龙玺及尚书令玺,一上一下排列。
然后就是榜文正文。
蒋琬下意识的念了出来:“朕绍休圣绪,开科取士。
闻经纬天地曰文,勘定祸乱曰武。
盖取士之道,文武兼重。
今察庐江周瑜,对策恢弘,洞明边务,通晓文武,为状元。
零陵蒋琬,精筹国计,吏治斐然,为榜眼。
济阴董昭,深通经义,翰墨华章,为探花。
并列鼎甲,昭示天下。”
蒋琬看完,整个人傻在了原地,周瑜来到他旁边,看到自己的名字位居榜首,惊诧了一会后,嘴角勾起笑容。
唯一没想到的是,蒋琬这家伙,居然也位列一甲。
蒋琬脑子还在宕机,拉着周瑜问:“公瑾,这周瑜蒋琬是何人?为何我感觉好像在哪听过。”
“你我。”
“啥?”
蒋琬双眼瞪的滚圆,难以置信的问道:“是我和你?”
周瑜还算淡定的点头。
“哈哈哈。”蒋琬突然发狂的大笑,上前抱住周瑜,激动道:
“周兄你快看啊,我周瑜是状元,我踏马的要扬名天下了。”
他抱着对方的脸就要亲,周瑜沉着脸推开他的脑袋,他已经察觉到周围好多人在向这里投来异样的目光。
另一侧,董昭还没挤进来,突然一下大伙给他让开一条路,他还懵逼着呢,一群士人涌了上来,拽着他来到榜文前。
“在下是一甲?”
董昭更懵了,他先是在河南尹府考入一甲,当时他还淡定,但天子亲临殿试,他又中一甲,当场有些恍惚。
还没完,王朗还在接着念,
“一甲恩荣,状元周瑜,授太学博士祭酒,赐麟趾金牌、御厩天马、如切如磋铭御刻君子剑、紫檀博山冠。
榜眼蒋琬,授太学《春秋》博士,赐白玉文昌令、得阅兰台秘藏、朱漆鹿皮弁冠、青骢马。
探花董昭,授太学《尚书》博士,赐湘竹御笔、铁画银钩徽笔斗、玄端锦袍、黄檀木镂花进贤冠。”
“二甲擢升,王朗、华歆、简雍、薛综……七人授进士出身,拜太学典官:学令史、典学从事、律博士,皆赐玄端朝服,准未央宫行走……”
“三甲赐名,同进士出身二十人,拜太学博士弟子,受免察举直接候补、《熹平石经》拓本……”
“乙科……”
结尾。
“今岁群彦如云,非惟文章华国,实乃股肱之兆诸生当念朝廷养士之恩,效周公吐哺之心。昔韩信登坛而定三秦,贾生对策而安汉室,诸君其勉之。”
“昭宁三年三月十四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