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老军长,您听说过从天而降……不对,是自由飘荡嘛?-《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兰田同志。

  堂堂一军之长。

  此刻却像一尊门神似的,固执地守在车间大门外。

  他刻意站得远了些,生怕自己打扰了里面正在埋头工作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但那微微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身姿,以及那时不时望向车间内部、充满了急切与渴望的眼神,却像一根针,轻轻刺了江夏一下。

  让一位功勋卓着的老同志、一军之长这样眼巴巴地守着,江夏那套“最优资源配置”的自我陶醉瞬间消散无踪,只觉简直是罪过。

  江夏的心颤了一颤。他深吸一口气,收起脸上那点不正经,掏出笔记本,迅速的向顺寿老师解释起来。

  “您啊,别老是盯着低速大回流风洞看了。Ф 3 2 参数够干嘛的。没有三分量应变天平,只能测总压分布够干嘛……”

  顺寿老师下意识就想反驳,他本来还在琢磨是不是能把模型缩小到0.3米,凑合用到那台更小的1米教学风洞上去,虽然雷诺数会掉到小于0.3×10?导致流动失真,但总比凭空想象来得安心……

  可他的目光一落到江夏递过来的设计草图上,到了嘴边的话就咽了回去。

  “嗯?可调地板?”顺寿老师扶了扶眼镜,心里嘀咕这小子造挖掘机造得魔怔了,怎么哪儿都想用上液压系统。

  但再往下看理由:洞壁加0.8米高可调地板,模拟地面效应,避免“翼根-地板”二次反射……

  “嘶……有点东西啊。”他不得不承认,江夏这一招,还真是那么回事。

  接着是三分量应变天平的指标要求:升力200 kgf,阻力20 kgf,俯仰力矩50 N·精度0.1%?

  顺寿老师眉头紧锁,刚才没注意,这是个啥玩意儿?

  再细看江夏的草图注解:平杆直径≤40 ,可穿入模型中央机体,避免“翼下撑杆”干扰融合区流场。

  “这不就是高级支架嘛?需要搞这么复杂?”他正疑惑着,江夏又递过来一份打印版文档,标题是:“一种三分量应变天平结构及多天平组装测量方法与流程”。

  “天平”他懂,但“应变”是啥?还“三分量”?

  顺寿老师的专业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也顾不上去管江夏了,一把抓过资料,就近找了个加工台,拧亮那盏有着绿色玻璃罩的旧台灯,全然忘我地沉浸了进去。

  嘿,挖坑年年有,今年到你家。

  有了这个三分量应变天平,顺寿老师,拎着这个改良版的常规回流式低速闭口风洞试验段慢慢玩去吧。

  想来也够这位折腾很久了。

  刚走两步,胳膊又被顺寿老师给拽着了。

  “咋?”

  “你……你这上面写的‘高速摄影同步记录油流、丝线流态’……这……这是不是太超前了点?”

  “你别写了个名字,就说它能用啊!”顺寿老师有些抓狂。

  “你知道我们现在数据采集是啥样吗?是派人瞪大眼睛盯着U型管微压计,手动读液柱高度,然后对着贴了示踪丝线的模型‘咔嚓咔嚓’用普通照相机拍照!回来再一张张照片比对、一个个数据手工录入!

  你这一套‘高速摄影’,咱们上哪弄去?这‘高速摄影’又是个什么鬼?听都没听说过!”

  谁料,江夏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语气轻松得像在说一顿家常便饭:“您就放宽心吧。高速摄影机这事儿,已经解决了。”

  “解……解决了?”顺寿老师更懵了,“啥时候解决的?我怎么不知道?哪来的?”

  江夏挺起胸腔,很想说现在是装B时刻。

  但,看着车间上一行标语:“泄密就是犯罪,卖密就是叛国!”又缩回了脑袋。

  “您别管了,反正除了三分量应变天平,其余的都是真实存在的。您慢慢琢磨吧……”

  啧,还真不能说。

  毕竟高速摄影机那东西的全名其实叫‘核爆火球高速摄影机’,这可是为“大小姐”准备的。具体的作用就是在 60 k外对火球进行微秒级高速拍摄,记录直径-时间曲线,由此推算 TNT 当量。

  这个消息,还是昨天江夏追问熊厂长,他们用无线电三角定位法怎么能得出那么精确的地理坐标时弄明白的。当时熊火焰在电台里吭哧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因为江夏觉得单靠安-2飞机作为测向基准平台,精度理论上达不到汇报出来的那种“度分”级别,总觉得有点不靠谱!

  最后还是伯龙小年轻找江夏汇报激光测距仪实验进度的时候,江夏才恍然大悟,顺便也解开了另一个谜团:为什么之前安排的激光测距仪项目进度比预期要慢一些。

  原来,伯龙联合大珩老师的团队,不仅成功攻关了用于观测“大小姐”火球形态的高速摄影机,他们更是借此契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捣鼓出了集成测角、测距功能于一体的光学电影经纬仪!

  这种设备能够同时对目标进行高速摄影并精确测定其方位角和俯仰角,结合已知的基线长度,就能通过交会测量计算出目标的三维坐标,精度极高!

  江夏瞬间就想通了:那个汇报上来、精确到分的矿坑坐标,根本不仅仅是无线电测向的成果,极大概率是那架安-2飞机上,同时搭载了试验性的光学电影经纬仪,对目标区域进行了精确的光学测绘定位!这才是精度如此之高的真正原因!

  于是,江夏就直接把伺候大小姐的高速摄影仪,用到了风洞上面。

  这个才叫一个成果带动一片嘛!

  要是以前有这种高速摄影机,呆毛崽也不用去上演一出与安-2老大爷的危情时刻了。

  打发完顺寿老师,江夏这才快步走向门口那位真正的“大门神”。

  只见兰田同志不知从哪儿搬来了一个小马扎,固执地坐在车间门口的角落里。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正低头写着什么,只是写不了几笔,就会忍不住抬起头,目光热切地扫过机库里那架正在接受检修的伊尔-28改,以及角落里那几架三座版的“飞天猫猫车”。

  目光触及伊尔-28那修长的机身时,老同志脸上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再瞥见旁边灵巧的“猫猫车”时,那笑容便更盛几分,仿佛看着自家最有出息的孩子。

  然而,看几眼,笑一下,他却又会低下头,眉头渐渐拧成一个沉重的大疙瘩,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似乎遇到了极大的难题。拧成了疙瘩后,他又会忍不住再次抬头,目光寻求安慰似的掠过那些钢铁造物,笑容再次浮现……如此循环往复。

  渐渐西沉的日头,给他那已显花白的鬓角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却也清晰地映照出他眉宇间那份无论如何都化不开的焦虑与期盼。

  江夏轻轻走过去,唤了一声:“赵军长。”

  兰田同志抬起头,见是江夏,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了笔记本,但那动作还是让江夏瞥见了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和许多涂改的痕迹。

  那似乎是一份空降兵训练大纲,上面正根据新装备的性能和出现的新战术,进行着大量的修改和补充。

  江夏心中暗叹:我们队伍里的战士啊,不论是首长还是小兵,目前的他们好像都有一种共同的、刻入骨子里的急迫感。

  急迫地盼望着自己强大起来,急迫地想要掌握更先进的武器,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不负肩上的使命,才能守护好脚下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

  “嘿嘿嘿,老军长。您想要个能让你的兵到处飘的玩意嘛?”

  喜欢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