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怔怔地站在山上,看着那一片巍峨的山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虽然还差几天,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了。魔都的天气还有些炎热,空调要一天连开24小时;
但是,这狼居胥山的山巅上,已经覆盖了薄薄的积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当年霍去病带兵马踏匈奴,封狼居胥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天气?
沈乐不知道。他只知道,前方那壮丽的,凛冽的,锐不可当的光芒,可能,也许,大概,就是他要找的对象?
“不能太激动……不能太想当然……”巨大的喜悦让他头晕目眩。沈乐不得不用右手拇指抠住左手虎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还不确定……还不一定是……要再靠近看一看,多取得一些证据才行……毕竟……”
毕竟,肯特山脉,大概是汉代记述中的狼居胥山,蒙古人口中的“不儿罕合勒敦山”。这座山脉的南麓,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地方:
“古连勒古”,又称“起辇谷”,是成吉思汗首次称大汗并建立牙帐的地方,也是成吉思汗的葬地。
如果是起辇谷,大概,也许,可能,也会在灵力的注视中,散发出这样锐利的光芒?
沈乐甚至不敢用法术在泥土中遁行,只把热流运转到双腿上,顶着凄厉的冰风,顶着狂乱的雪花,奋力前行。
越往前走,越是艰难:
这蜿蜒起伏的山峦,这脚下的山峰,这片天地,似乎被一股极大的力量镇住。
就像在磁铁矿边上举起罗盘,磁针会团团乱转,而不能精确地指向北方;
这片天地,也是越往前走,越不肯响应他的呼唤。地脉被镇住,或者被死死钉住,不能温柔地包裹他,也不能承托着他向前走;
所有的寒冷,所有的狂风,甚至所有的崎岖和险峻,沈乐都要靠自己的肉身来扛……
但是沈乐越走越是兴奋。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不管是起辇谷,还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方,肯定都存在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能挡住他,能让他释放不了法术、调不动天地元气的,肯定是二者之一,绝不会有别的!
这一波,找不到封狼居胥的所在,找到成吉思汗葬地也不亏啊!嗯,当然,能不能让他们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先是拉上了拉链,再是拽上了兜帽,没多久,又套上了防寒面罩。
幸亏在青藏高原上走过一路,那五千米的雪域高原,无论是酷寒、狂风还是山坡的险峻,都不是区区两千多米的肯特山可比。
这种程度的劳累艰辛,比起边防战士们,连他们日常巡逻的一个小指头都比不上——都是血肉之躯,他自己的血肉之躯,还被修行加强过呢!
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能够吃苦,他为了寻找大汉的光荣与历史,吃点苦怎么了?加油,努力!
沈乐高一脚,低一脚,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终于爬到了他看见的绚丽光芒所在。
西斜的太阳照在岩壁上,这日照金山的景色因为距离太近,反而感觉不到多少壮观,只让沈乐不得不闭了下眼睛。
然后,他仰起头,仔仔细细搜索那片崖壁,甚至竭尽全力顶着巨大的压制飞起来,伸手去摸表面的石头:
……没有。
确定没有。
这暴露在外的石壁,很遗憾,是层层迭迭的页岩。身为古建筑修复方向的学生,沈乐虽然不是地质系,好歹也能辨认常见的一些岩石:
一般来说,摩崖石刻,都是落在花岗岩上,它的硬度极高,结构致密,耐磨、耐风化能力极强,能历经千年而保存较好。
实在不行,没有花岗岩,也可以选择石灰岩或者砂岩,前者颗粒细腻,易于雕刻,后者至少能刻个大件,比如乐山大佛什么的。
但是页岩是真的不行,这种石头,硬度太低,质地脆弱。你敢刻,它就敢塌给你看——
哪怕当场不塌,隔上几十年、一百年,它都能沿着一层一层的片状结构,哗啦啦塌个无影无踪!
“所以不是这里吗……可是,我感觉到的,光芒最强,排斥力量最强的地方,就是这里啊!”
沈乐整个人往下一沉,落在陡峭的山坡上。他展开精神力,极力和这片天地交感,极力尝试和这锐利恢弘的光芒共鸣。
一次,不成,两次,不成,三次,仍然不成。这里的奇异力量实在太强,他的精神力被压制得厉害,完全没有办法肆意展开。
难道他要找的目标不在这里?难道,石刻在另外一片崖壁,或者在比较低的地方?
沈乐只恨自己没有带个无人机出来,能绕着悬崖上下飞一圈儿,仔仔细细拍个视频,再找地方坐下来慢慢看。
他带出来的小家伙们,也并没有谁擅长飞翔,或者,就算有能飞的,他也绝不会放心它们去飞——
比如罗裙,能低空飞行一下,能飘起来肆意舞蹈,但是,在这山峰周围飞空搜索?
她们自己愿意,沈乐还怕她们被山风吹走了呢!
没办法,只好辛苦辛苦自己。沈乐叹一口气,坐下来翻开背包,摸了几个灵果、一盒老板娘准备的烤羊排,对付着塞饱肚子。
再摸出头灯,扣到脑门上,顶着越来越凌厉的寒风,在一点点暗下来的天色中,爬上爬下,一圈圈绕着山峰搜索:
如果要勒石记功,肯定不会找个山洞啥的隐蔽地方,刻一块石头罢了,必定是特别醒目的位置,让人老远老远就能看到。
那么,最显著,最醒目的位置,应该是……
他从傍晚找到深夜,又从深夜找到第二天正午,差不多把光芒最亮的位置全都搜遍了,啥都没找出来。
虽然这山上好歹也有些植被,有些苔藓,有些山风吹来的雪粉,但是,摩崖石刻,绝不应该在容易被遮住的地方……
沈乐越找越是泄气。背包里,手串上,小家伙们嘀嘀咕咕,不停劝说:
【休息一下吧!休息一下吧!老板,你找一块稍微平整点儿的地方,把我展开,到房子里睡一觉再找!】
【老板我给你放音乐!我给你跳个舞,让你放松一下精神!】
【老板你休息休息,我来找!我把这片山头用雷劈一遍,就不信劈不出东西来!——对了,我上去一趟,把这些下雪的云劈开!】
“别了啊……青灯,你休息休息,找东西不是你这样找的……”沈乐也只能苦笑。
他不是不想休息,只不过,冥冥中有一种感觉:如果在这里休息了,在这里退缩了,就啥都找不着了!
这里的发现,和他无缘,不会对他展开真面目!
所以……当初霍去病留下的印记,应该是怎样的呢……
来来去去,光芒最强的地方都在山峰上,而不是平地,不符合蒙古墓葬习俗。
这里肯定不是起辇谷,绝对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方!
当初,那位锋芒绝世的少年将军,他是怎么做的?
不知不觉间,沈乐搜索着记忆,开始轻声背诵:
“票骑将军去病……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等等!”
勒石燕然,那是东汉大将军窦宪干的事儿,是在燕然山上找了块石头刻石铭功。
2017年,中蒙联合考察队在燕然山(杭爱山)支脉发现摩崖石刻,经考证确认为班固所书铭文,现存220余字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但是,霍去病干的可不是勒石,他做的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把这两句话捏在一起,能整合成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
封禅!
封禅是怎么干的?
沈乐用力锤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开动脑筋。封禅的礼仪非常繁琐,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规定,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细节;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原则是不变的:
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是为封;
在山脚下找个小山,按照祭后土的礼仪祭祀,报地之功,是为禅。
不管是封还是禅,都要筑坛、上祭品、焚烧,刻玉牒,然后把玉牒挖个坑埋了。
当然,事后也可以刻碑记功,或者弄个摩崖石刻记功,但是,刻碑或者刻山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筑坛、宣读祭文和埋玉牒啊!
他找摩崖石刻,找几百圈,都是找错了方向!
所以……我要把埋在地下的玉牒……或者,如果当时条件不够的话,石牒……找出来吗?
沈乐返回山顶,左右张望一圈,非常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么大的山头,让我拿铲子挖,把它整个儿挖下去几米?
这个我真的做不到啊!
算了算了,还是尝试地遁吧。只要确定那玩意儿存在,我回头带考古队来挖就是了——
沈乐深深吸一口气,在山顶上盘膝坐定,沟通铜片,再借助铜片和这片山川沟通。拜托拜托,允许我下去,我就看一眼,我啥都不动……
铜片轻轻震动,发出无声的鸣啸。沈乐等待了好长一会儿,这才沟通周围的土壤,慢慢向下沉去。下沉不到半米,“哎哟”一声,直接蹦了起来:
“不让我下,你也别打人啊!”
下方的气息如剑如戟,如枪如刀,总之,就是把他拒绝在外。
沈乐转着圈子,以峰顶最高处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试了十七八次,居然没有一次成功。直到离开这座山峰,来到光芒笼罩的圈子之外,他才第一次沉到了山脚下:
“这是什么?一个箭镞?还是矛头?还是……”
沈乐双手捧着土里扒拉出来的东西,颠来倒去,反复探查。除了这是某件兵器的一部分,他完全看不出别的所以然来。
没办法,只好沿着可能是路的地方,不断向前遁行,不断展开精神力在土里翻找:
“这肯定是一个矛头……这是……一块碎陶片?碗,或者壶,或者别的什么?这是,盔甲残片?这个实在看不出来了……”
天可怜见,蒙古高原虽然干旱,比起塔里木盆地那种极端气候还是湿润得多,各种文物的保存状况也差得多。
沈乐刨了足足一天,沿着山谷刨出去三五十里,收集到一大堆各种兵器盔甲的残件,各种用品的残片,甚至包括人骨、兽骨的残骸。
有些是随意弃置,有些是刻意堆放,还有一些,显然看得出是好好安葬,骨头上还有刀兵的痕迹……
他挑选了几件最完整、最有特征的,打包塞进随身实验室的储藏箱里,其他发现原样送回地底,只是标记了发现的具体位置。
然后,背包一甩,赶紧杀奔京城:
再不去没得看了!
10年一次的大场面,绝对不能错过,再说了,据说今年有很多新东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亮相!
他满怀激动,看完了这一场浩荡的典礼,就连凌晨3:00被拎起来排队,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挨到9点,然后才有得看现场,都想不起来抱怨了。
散场之后,沈乐背着双肩包冲进学校,找到导师,又拽着导师找到了隔壁考古系的系主任:
“什么?你说……你可能找到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点?!”
五十来岁,头发已经半秃的系主任双手按着桌面,整个人都在颤抖。
沈乐拉开背包,一样一样,往外倒腾东西:
“这是我在山峰附近发现的文物……这是我在通向山峰的那条路上发现的……这是我拍的照片……这是我用探测仪探测到的……”
一个个密封袋,密封盒,还有打印出来的照片,七零八落摆了一桌子。
论起鉴定这些东西,系主任可比沈乐强多了,一眼就认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你自己没把它挖出来?”
沈乐当然不会说实话。他双手一摊,理直气壮:
“我当然不能挖了!这种东西,肯定要国家考古队出面,众目睽睽之下挖出来鉴定,全世界才信服啊!我挖的东西,是我埋的,还是我造假的?”
但是,这狼居胥山的山巅上,已经覆盖了薄薄的积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当年霍去病带兵马踏匈奴,封狼居胥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天气?
沈乐不知道。他只知道,前方那壮丽的,凛冽的,锐不可当的光芒,可能,也许,大概,就是他要找的对象?
“不能太激动……不能太想当然……”巨大的喜悦让他头晕目眩。沈乐不得不用右手拇指抠住左手虎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还不确定……还不一定是……要再靠近看一看,多取得一些证据才行……毕竟……”
毕竟,肯特山脉,大概是汉代记述中的狼居胥山,蒙古人口中的“不儿罕合勒敦山”。这座山脉的南麓,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地方:
“古连勒古”,又称“起辇谷”,是成吉思汗首次称大汗并建立牙帐的地方,也是成吉思汗的葬地。
如果是起辇谷,大概,也许,可能,也会在灵力的注视中,散发出这样锐利的光芒?
沈乐甚至不敢用法术在泥土中遁行,只把热流运转到双腿上,顶着凄厉的冰风,顶着狂乱的雪花,奋力前行。
越往前走,越是艰难:
这蜿蜒起伏的山峦,这脚下的山峰,这片天地,似乎被一股极大的力量镇住。
就像在磁铁矿边上举起罗盘,磁针会团团乱转,而不能精确地指向北方;
这片天地,也是越往前走,越不肯响应他的呼唤。地脉被镇住,或者被死死钉住,不能温柔地包裹他,也不能承托着他向前走;
所有的寒冷,所有的狂风,甚至所有的崎岖和险峻,沈乐都要靠自己的肉身来扛……
但是沈乐越走越是兴奋。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不管是起辇谷,还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方,肯定都存在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能挡住他,能让他释放不了法术、调不动天地元气的,肯定是二者之一,绝不会有别的!
这一波,找不到封狼居胥的所在,找到成吉思汗葬地也不亏啊!嗯,当然,能不能让他们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先是拉上了拉链,再是拽上了兜帽,没多久,又套上了防寒面罩。
幸亏在青藏高原上走过一路,那五千米的雪域高原,无论是酷寒、狂风还是山坡的险峻,都不是区区两千多米的肯特山可比。
这种程度的劳累艰辛,比起边防战士们,连他们日常巡逻的一个小指头都比不上——都是血肉之躯,他自己的血肉之躯,还被修行加强过呢!
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能够吃苦,他为了寻找大汉的光荣与历史,吃点苦怎么了?加油,努力!
沈乐高一脚,低一脚,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终于爬到了他看见的绚丽光芒所在。
西斜的太阳照在岩壁上,这日照金山的景色因为距离太近,反而感觉不到多少壮观,只让沈乐不得不闭了下眼睛。
然后,他仰起头,仔仔细细搜索那片崖壁,甚至竭尽全力顶着巨大的压制飞起来,伸手去摸表面的石头:
……没有。
确定没有。
这暴露在外的石壁,很遗憾,是层层迭迭的页岩。身为古建筑修复方向的学生,沈乐虽然不是地质系,好歹也能辨认常见的一些岩石:
一般来说,摩崖石刻,都是落在花岗岩上,它的硬度极高,结构致密,耐磨、耐风化能力极强,能历经千年而保存较好。
实在不行,没有花岗岩,也可以选择石灰岩或者砂岩,前者颗粒细腻,易于雕刻,后者至少能刻个大件,比如乐山大佛什么的。
但是页岩是真的不行,这种石头,硬度太低,质地脆弱。你敢刻,它就敢塌给你看——
哪怕当场不塌,隔上几十年、一百年,它都能沿着一层一层的片状结构,哗啦啦塌个无影无踪!
“所以不是这里吗……可是,我感觉到的,光芒最强,排斥力量最强的地方,就是这里啊!”
沈乐整个人往下一沉,落在陡峭的山坡上。他展开精神力,极力和这片天地交感,极力尝试和这锐利恢弘的光芒共鸣。
一次,不成,两次,不成,三次,仍然不成。这里的奇异力量实在太强,他的精神力被压制得厉害,完全没有办法肆意展开。
难道他要找的目标不在这里?难道,石刻在另外一片崖壁,或者在比较低的地方?
沈乐只恨自己没有带个无人机出来,能绕着悬崖上下飞一圈儿,仔仔细细拍个视频,再找地方坐下来慢慢看。
他带出来的小家伙们,也并没有谁擅长飞翔,或者,就算有能飞的,他也绝不会放心它们去飞——
比如罗裙,能低空飞行一下,能飘起来肆意舞蹈,但是,在这山峰周围飞空搜索?
她们自己愿意,沈乐还怕她们被山风吹走了呢!
没办法,只好辛苦辛苦自己。沈乐叹一口气,坐下来翻开背包,摸了几个灵果、一盒老板娘准备的烤羊排,对付着塞饱肚子。
再摸出头灯,扣到脑门上,顶着越来越凌厉的寒风,在一点点暗下来的天色中,爬上爬下,一圈圈绕着山峰搜索:
如果要勒石记功,肯定不会找个山洞啥的隐蔽地方,刻一块石头罢了,必定是特别醒目的位置,让人老远老远就能看到。
那么,最显著,最醒目的位置,应该是……
他从傍晚找到深夜,又从深夜找到第二天正午,差不多把光芒最亮的位置全都搜遍了,啥都没找出来。
虽然这山上好歹也有些植被,有些苔藓,有些山风吹来的雪粉,但是,摩崖石刻,绝不应该在容易被遮住的地方……
沈乐越找越是泄气。背包里,手串上,小家伙们嘀嘀咕咕,不停劝说:
【休息一下吧!休息一下吧!老板,你找一块稍微平整点儿的地方,把我展开,到房子里睡一觉再找!】
【老板我给你放音乐!我给你跳个舞,让你放松一下精神!】
【老板你休息休息,我来找!我把这片山头用雷劈一遍,就不信劈不出东西来!——对了,我上去一趟,把这些下雪的云劈开!】
“别了啊……青灯,你休息休息,找东西不是你这样找的……”沈乐也只能苦笑。
他不是不想休息,只不过,冥冥中有一种感觉:如果在这里休息了,在这里退缩了,就啥都找不着了!
这里的发现,和他无缘,不会对他展开真面目!
所以……当初霍去病留下的印记,应该是怎样的呢……
来来去去,光芒最强的地方都在山峰上,而不是平地,不符合蒙古墓葬习俗。
这里肯定不是起辇谷,绝对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方!
当初,那位锋芒绝世的少年将军,他是怎么做的?
不知不觉间,沈乐搜索着记忆,开始轻声背诵:
“票骑将军去病……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等等!”
勒石燕然,那是东汉大将军窦宪干的事儿,是在燕然山上找了块石头刻石铭功。
2017年,中蒙联合考察队在燕然山(杭爱山)支脉发现摩崖石刻,经考证确认为班固所书铭文,现存220余字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但是,霍去病干的可不是勒石,他做的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把这两句话捏在一起,能整合成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
封禅!
封禅是怎么干的?
沈乐用力锤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开动脑筋。封禅的礼仪非常繁琐,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规定,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细节;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原则是不变的:
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是为封;
在山脚下找个小山,按照祭后土的礼仪祭祀,报地之功,是为禅。
不管是封还是禅,都要筑坛、上祭品、焚烧,刻玉牒,然后把玉牒挖个坑埋了。
当然,事后也可以刻碑记功,或者弄个摩崖石刻记功,但是,刻碑或者刻山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筑坛、宣读祭文和埋玉牒啊!
他找摩崖石刻,找几百圈,都是找错了方向!
所以……我要把埋在地下的玉牒……或者,如果当时条件不够的话,石牒……找出来吗?
沈乐返回山顶,左右张望一圈,非常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么大的山头,让我拿铲子挖,把它整个儿挖下去几米?
这个我真的做不到啊!
算了算了,还是尝试地遁吧。只要确定那玩意儿存在,我回头带考古队来挖就是了——
沈乐深深吸一口气,在山顶上盘膝坐定,沟通铜片,再借助铜片和这片山川沟通。拜托拜托,允许我下去,我就看一眼,我啥都不动……
铜片轻轻震动,发出无声的鸣啸。沈乐等待了好长一会儿,这才沟通周围的土壤,慢慢向下沉去。下沉不到半米,“哎哟”一声,直接蹦了起来:
“不让我下,你也别打人啊!”
下方的气息如剑如戟,如枪如刀,总之,就是把他拒绝在外。
沈乐转着圈子,以峰顶最高处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试了十七八次,居然没有一次成功。直到离开这座山峰,来到光芒笼罩的圈子之外,他才第一次沉到了山脚下:
“这是什么?一个箭镞?还是矛头?还是……”
沈乐双手捧着土里扒拉出来的东西,颠来倒去,反复探查。除了这是某件兵器的一部分,他完全看不出别的所以然来。
没办法,只好沿着可能是路的地方,不断向前遁行,不断展开精神力在土里翻找:
“这肯定是一个矛头……这是……一块碎陶片?碗,或者壶,或者别的什么?这是,盔甲残片?这个实在看不出来了……”
天可怜见,蒙古高原虽然干旱,比起塔里木盆地那种极端气候还是湿润得多,各种文物的保存状况也差得多。
沈乐刨了足足一天,沿着山谷刨出去三五十里,收集到一大堆各种兵器盔甲的残件,各种用品的残片,甚至包括人骨、兽骨的残骸。
有些是随意弃置,有些是刻意堆放,还有一些,显然看得出是好好安葬,骨头上还有刀兵的痕迹……
他挑选了几件最完整、最有特征的,打包塞进随身实验室的储藏箱里,其他发现原样送回地底,只是标记了发现的具体位置。
然后,背包一甩,赶紧杀奔京城:
再不去没得看了!
10年一次的大场面,绝对不能错过,再说了,据说今年有很多新东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亮相!
他满怀激动,看完了这一场浩荡的典礼,就连凌晨3:00被拎起来排队,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挨到9点,然后才有得看现场,都想不起来抱怨了。
散场之后,沈乐背着双肩包冲进学校,找到导师,又拽着导师找到了隔壁考古系的系主任:
“什么?你说……你可能找到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点?!”
五十来岁,头发已经半秃的系主任双手按着桌面,整个人都在颤抖。
沈乐拉开背包,一样一样,往外倒腾东西:
“这是我在山峰附近发现的文物……这是我在通向山峰的那条路上发现的……这是我拍的照片……这是我用探测仪探测到的……”
一个个密封袋,密封盒,还有打印出来的照片,七零八落摆了一桌子。
论起鉴定这些东西,系主任可比沈乐强多了,一眼就认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你自己没把它挖出来?”
沈乐当然不会说实话。他双手一摊,理直气壮:
“我当然不能挖了!这种东西,肯定要国家考古队出面,众目睽睽之下挖出来鉴定,全世界才信服啊!我挖的东西,是我埋的,还是我造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