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仿佛因白天波传来的消息而骤然凝固。宋江靠在椅背上,闭目不过数秒,再睁开时,眼底的疲惫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临战前的锐利与冷静。
“小葛,将此事通报给秘书长,让他通知市政府,”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立刻通知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所有区、县、市党政一把手,明天上午九点,紧急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专题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迎检中央环保督查,全面自查,立即整改!”
这道指令迅速通过电话传遍阳城的权力网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所有接到通知的人都立刻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了。
宋江的思绪飞速运转。前段时间邻省被央媒点名批评、河流污染触目惊心的画面他还记忆犹新。
那不仅是一次曝光,更是一次严厉的警示。他深知,发展是硬道理,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百姓健康为代价。这是他踏入仕途以来就坚守的底线。
“GDP论英雄”,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它真正的内涵常常被曲解。经济的增长、财政的充盈固然重要,但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过得更好。
如果经济发展带来了污水横流、雾霾锁城,那这样的“发展”又有何意义?
不过是饮鸩止渴,透支子孙后代的未来。宋江始终认为,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对得起百姓期待的健康发展。
他不敢保证,在阳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每一个角落都完美无瑕。
会不会有些区县,为了漂亮的GDP数据,对辖区内的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会不会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偷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排放?这次中央环保督查,就是一把高悬的利剑,就是要揭开这些盖子。
第二天上午的会议,气氛空前严肃。没有寒暄,没有废话,宋江开门见山,通报了中央即将开展环保督查的严峻形势。
“同志们,”宋江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位干部,“环保问题,是政治问题,是民生问题,更是底线问题!谁碰了这条红线,那就是砸阳城千万人民的饭碗,砸我们‘万亿目标’的锅!过去,我们可能强调发展多了些,检查松了些。但从今天起,一切必须改变!”
他部署了三条铁律:
第一,立即开展全域自查自纠。各县区市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一周内,对辖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矿山、养殖场、建筑工地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第二,实施最严厉的惩戒。对于环保不达标、偷排漏排的企业,无论规模多大、产值多高,一律先停产后整治!达标一家,复工一家。绝不搞下不为例,绝不搞情有可原。
第三,成立市级环保督查小组。由高成飞市长亲自挂帅,从环保、纪委、公安、媒体抽调精干力量,即日起下沉各县区,进行明察暗访。对自查不力、隐瞒不报、整改敷衍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问责!
会议的效率极高,任务清晰,责任到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市委书记话语中的千钧分量。
散会后,各级官员行色匆匆,立即返回部署,阳城上下瞬间掀起了一场环保整治风暴。
就在这场风暴如火如荼进行时,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初步统计结果也送到了宋江的案头。
市政府召开的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统计局的汇报带来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全市上下冲刺“万亿目标”的带动下,第二季度GDP增速预计将达到17.5%,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华桥重工、源清医药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效应开始初步显现,医药产业园集聚势头良好。照此趋势,全年目标有望超额完成。
这份初步数据,犹如一剂强心针,让与会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发展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
然而,宋江在高兴之余,显得更为冷静。他提醒大家:“数据向好,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我们现在的增长,有多少是建立在环保达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中央督查组下来,发现我们一边是高增长的数据,一边是触目惊心的污染,那我们所有的成绩都会被打上问号,甚至归零!”
他再次强调:“我们既要金色的GDP,也要绿色的GDP。 这次的环保整治,不是要给经济发展踩刹车,而是要换挡提质,是要剔除带毒的增长,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会后,高成飞立刻率领市级督查组奔赴各地。督查过程雷厉风行,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
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乡镇的塑料加工厂污水直排,一些矿山的扬尘治理不到位,部分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滞后……督查组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约谈警示。
高压之下,各县区的自查自纠也不敢怠慢,一批环保不达标的小作坊、小企业被果断关停。
也正是在这时,省政府转发了国家关于环保督查的正式文件,要求各地市高度重视,做好迎检准备。
文件的到来,印证了宋江之前部署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也让阳城的各级干部更加绷紧了神经。
办公室中宋江认真的看着手上的数据,一边是描绘着经济上扬曲线的报表,闪烁着“万亿目标”逼近的曙光;
另一边,则是记录着各类环境隐患和整改清单的报告,关乎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根基与未来。
这两份报告,重量相当。经济数据衡量的是当下的发展速度,而环保问题决定的则是未来的发展长度和质量。
他深知,作为一名主政者,绝不能有任何短视行为。他的决策,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拷问和人民的审视。
环保风暴仍在持续,经济引擎也在全速运转。阳城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必须精准地把握节奏,确保阳城这辆战车既能高速驰骋,又能行稳致远。
第二季度的经济进步令人鼓舞,但真正的考验——如何在高强度环保压力下,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
“小葛,将此事通报给秘书长,让他通知市政府,”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立刻通知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所有区、县、市党政一把手,明天上午九点,紧急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专题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迎检中央环保督查,全面自查,立即整改!”
这道指令迅速通过电话传遍阳城的权力网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所有接到通知的人都立刻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了。
宋江的思绪飞速运转。前段时间邻省被央媒点名批评、河流污染触目惊心的画面他还记忆犹新。
那不仅是一次曝光,更是一次严厉的警示。他深知,发展是硬道理,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百姓健康为代价。这是他踏入仕途以来就坚守的底线。
“GDP论英雄”,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它真正的内涵常常被曲解。经济的增长、财政的充盈固然重要,但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过得更好。
如果经济发展带来了污水横流、雾霾锁城,那这样的“发展”又有何意义?
不过是饮鸩止渴,透支子孙后代的未来。宋江始终认为,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对得起百姓期待的健康发展。
他不敢保证,在阳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每一个角落都完美无瑕。
会不会有些区县,为了漂亮的GDP数据,对辖区内的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会不会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偷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排放?这次中央环保督查,就是一把高悬的利剑,就是要揭开这些盖子。
第二天上午的会议,气氛空前严肃。没有寒暄,没有废话,宋江开门见山,通报了中央即将开展环保督查的严峻形势。
“同志们,”宋江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位干部,“环保问题,是政治问题,是民生问题,更是底线问题!谁碰了这条红线,那就是砸阳城千万人民的饭碗,砸我们‘万亿目标’的锅!过去,我们可能强调发展多了些,检查松了些。但从今天起,一切必须改变!”
他部署了三条铁律:
第一,立即开展全域自查自纠。各县区市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一周内,对辖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矿山、养殖场、建筑工地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第二,实施最严厉的惩戒。对于环保不达标、偷排漏排的企业,无论规模多大、产值多高,一律先停产后整治!达标一家,复工一家。绝不搞下不为例,绝不搞情有可原。
第三,成立市级环保督查小组。由高成飞市长亲自挂帅,从环保、纪委、公安、媒体抽调精干力量,即日起下沉各县区,进行明察暗访。对自查不力、隐瞒不报、整改敷衍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问责!
会议的效率极高,任务清晰,责任到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市委书记话语中的千钧分量。
散会后,各级官员行色匆匆,立即返回部署,阳城上下瞬间掀起了一场环保整治风暴。
就在这场风暴如火如荼进行时,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初步统计结果也送到了宋江的案头。
市政府召开的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统计局的汇报带来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全市上下冲刺“万亿目标”的带动下,第二季度GDP增速预计将达到17.5%,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华桥重工、源清医药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效应开始初步显现,医药产业园集聚势头良好。照此趋势,全年目标有望超额完成。
这份初步数据,犹如一剂强心针,让与会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发展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
然而,宋江在高兴之余,显得更为冷静。他提醒大家:“数据向好,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我们现在的增长,有多少是建立在环保达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中央督查组下来,发现我们一边是高增长的数据,一边是触目惊心的污染,那我们所有的成绩都会被打上问号,甚至归零!”
他再次强调:“我们既要金色的GDP,也要绿色的GDP。 这次的环保整治,不是要给经济发展踩刹车,而是要换挡提质,是要剔除带毒的增长,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会后,高成飞立刻率领市级督查组奔赴各地。督查过程雷厉风行,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
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乡镇的塑料加工厂污水直排,一些矿山的扬尘治理不到位,部分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滞后……督查组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约谈警示。
高压之下,各县区的自查自纠也不敢怠慢,一批环保不达标的小作坊、小企业被果断关停。
也正是在这时,省政府转发了国家关于环保督查的正式文件,要求各地市高度重视,做好迎检准备。
文件的到来,印证了宋江之前部署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也让阳城的各级干部更加绷紧了神经。
办公室中宋江认真的看着手上的数据,一边是描绘着经济上扬曲线的报表,闪烁着“万亿目标”逼近的曙光;
另一边,则是记录着各类环境隐患和整改清单的报告,关乎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根基与未来。
这两份报告,重量相当。经济数据衡量的是当下的发展速度,而环保问题决定的则是未来的发展长度和质量。
他深知,作为一名主政者,绝不能有任何短视行为。他的决策,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拷问和人民的审视。
环保风暴仍在持续,经济引擎也在全速运转。阳城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必须精准地把握节奏,确保阳城这辆战车既能高速驰骋,又能行稳致远。
第二季度的经济进步令人鼓舞,但真正的考验——如何在高强度环保压力下,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