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先发展、后治理-《重生之退伍从政》

  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紧急会议通知时,宋江刚刚部署完阳城市的自查自纠工作。他立刻意识到,省里的动作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坚决。

  他没有选择更方便的专车,而是轻车简从,坐上了通往省城的火车,利用这段时间在脑海中梳理着阳城环保的薄弱环节和应对策略。

  火车抵达省城,白天波早已在站台等候。车上,白天波简要汇报了会议筹备情况和省领导,尤其是省委范志国书记对此事的极高关注度。

  “书记,这次风声很紧,文件措辞之严厉,近年罕见。听说范书记在会上拍了桌子,要求必须动真格。”白天波压低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紧张。

  宋江默默点头,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他深知环保问题的复杂性,对于许多地方官员而言,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

  发展是显绩,污染有时是隐形成本;尤其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关停一家支柱企业可能意味着财政收入锐减、失业率上升,那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但中央这次的态度,显然是要彻底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有模式。

  回到省委分配的办公室,宋江拿起那份中央下发的红头文件,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

  与以往的原则性要求不同,这次文件附件里明确列出了分行业、分区域的最新排放标准,堪称史上最严。

  更关键的是,督查方式明确为“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查处”的暗访模式,这几乎断绝了地方临时抱佛脚、搞形式主义应对的可能。

  正当他陷入沉思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省委秘书长王乾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热情笑容:“宋书记,刚到吧?路上辛苦了。”

  宋江连忙起身回应:“秘书长,刚到一会儿,正抓紧熟悉文件,争取会上能说到点子上。”他扬了扬手中的文件。

  王乾摆摆手,切入正题:“就不多打扰你了。范书记和王省长都在办公室,听说你到了,让我请你过去一趟,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好,我们这就过去。”宋江心知这是一次非正式的“小范围通气会”,可能比正式的常委会更能影响最终的决策基调。

  走进范志国书记宽敞的办公室,只见范书记和王维波省长正坐在沙发上交谈,气氛似乎有些凝重。

  见到宋江进来,范志国脸上露出一丝缓和,招手示意他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王乾秘书长则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记录。

  “宋江同志来了,”范志国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刚和维波省长正在讨论这次环保督查的部署问题。你在基层主政一方,对下面的情况最了解,想先听听你的意见,看看我们省该如何把握这个度。”

  宋江没有立刻回答,他在快速思考如何措辞。这时,省长王维波开口了,他的观点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的考量:“宋江同志,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毋庸置疑。有时候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带动老百姓就业增收,在环保方面稍微放松一点,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不是鼓励污染,而是采取一种更灵活的策略——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足够的财力,再回过头来集中治理环境问题,这叫‘先发展,后治理’。很多地方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现在就一刀切,对我们省,尤其是一些刚刚有点起色的欠发达地区,打击会非常大。”

  王维波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派官员的想法:政绩看GDP,环保可以缓行。

  范志国书记则眉头微蹙,没有表态,他的风格更倾向于稳妥执行上级指示,但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显然也在权衡。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宋江身上。他感觉肩上的压力不小,需要给出一个既能符合中央精神、又能兼顾省情,还能让两位主要领导都能接受的思路。

  “呵呵,书记、省长,您二位都这么盯着我,我这压力顿时比山还大呀。”宋江先是用一句轻松的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随即脸色变得认真起来。

  “维波省长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也是我们很多基层同志内心的困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先是肯定了王维波关切的核心,然后话锋一转,用了一个朴素的比喻: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三年后,家里确实攒下了一笔钱,吃穿不愁了。可他自己呢?累出了一身病,医生说他可能只剩五年寿命。书记、省长,您二位觉得,这笔账,划算吗?”

  这个比喻形象而尖锐,让范志国和王维波都陷入了沉思。宋江继续说道:“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谁都可以轻松地说‘值得’。可真正到了那一天,躺在病床上,才会发现,用健康和生命换来的财富,是多么的苍白无力。环境破坏也是一样,它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等到问题全面爆发,河流黑了,空气脏了,老百姓的健康出问题了,那时再想治理,代价将是现在的十倍、百倍,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挽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看向范志国和王维波,语气诚恳而坚定:“书记、省长,中央这次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正是因为看到了‘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路走不通的惨痛教训。我们荆楚省地处中部,生态环境本底不错,但并非没有隐患。如果我们现在不狠下决心,等成了反面典型,被中央督查组揪住,那就不只是经济下滑的问题,更是政治责任问题!到时候,我们如何向中央交代?如何向全省人民交代?”

  范志国书记听完,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宋江同志这个比喻,振聋发聩啊!看来,是到了必须下定决心的时候了。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

  王维波省长沉吟片刻,也缓缓点头,但他的考量更具体:“书记,宋江同志说得有道理。彻底整治的决心必须有。但我担心的是方法。如果全省范围内搞‘一刀切’,立即无条件关停所有不达标企业,恐怕会引发较大的经济震荡和社会风险。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循序渐进、分类施策’的方案?

  比如,对严重污染、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对有一定基础、通过技术改造可以达标的企业,给出一个合理的缓冲期,限期整改;

  同时,省里加大对绿色产业、环保技术的扶持力度,帮助地方实现平稳过渡。这样既表明了态度,落实了中央要求,又不至于让经济一下子失速。”

  宋江立刻接话道:“省长这个‘分类施策、给出路’的思路非常好!我完全赞同。环保整治不是要把企业逼死,而是要逼它们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阳城前期已经做了一些摸排,愿意配合省里的统一部署,坚决执行!”

  范志国最终拍板:“好!那就按这个思路来。维波同志牵头,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全省环保整治行动方案,既要体现中央的严格要求,又要结合我省实际,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在明天的常委会上正式讨论通过后,立即部署下去!这次,我们必须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这场小范围的高层沟通,为荆楚省应对此次中央环保督查定下了“坚决整治、但不搞一刀切、力求平稳过渡”的总基调。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