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江宜化工的存亡-《重生之退伍从政》

  江宜市委书记江建国和市长蒋标华站在市委书记宋江的办公室中央,如同等待宣判的考生。空气中弥漫着压抑和不安,只有宋江翻阅文件时纸张发出的轻微沙沙声。

  那份来自省里的环保问题清单,就像一份冰冷的判决书,而江宜化工的名字,赫然列在重症名单的首位。

  宋江终于抬起头,目光如手术刀般扫过两人。他没有暴怒,但那种平静中透出的寒意,更让人心惊。

  “文件,早就下发了吧?市里的动员会,你们也参加了吧?”宋江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打在江建国和蒋标华的心上,“三令五申,环保是红线,是底线!你们江宜市是怎么落实的?阳奉阴违?还是觉得山高皇帝远,督查组的眼睛看不到你们江宜?现在好了,被中央督查组抓了现行,丢脸丢到了中央!是我宋江对你们要求太松,还是你们自己根本没把市委的决定当回事?”

  江建国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无法辩解,因为侥幸心理确实存在。

  关停江宜化工,对江宜市而言无异于断腕之痛,他们内心深处一直希望能拖就拖,盼着风头过去。

  “书记,是我们工作失误,麻痹大意,我们向您、向市委深刻检讨……”江建国艰难地开口,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宋江打断了他,单刀直入:“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我就问你们,江宜化工,你们准备怎么处理?”

  蒋标华想说什么,被江建国用眼神制止了。作为一把手,他必须站出来。江建国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尽管内心忐忑,但语气却异常坚定:

  “书记,所有的责任在我。是我们心存侥幸,与省市政策背道而驰,我们接受任何处理。但是,”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执着,“江宜化工走到今天,我们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它毕竟是一个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厂,养活了几代人,是江宜工业的象征。我们恳请市委,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保证,这一次一定进行最彻底的整改,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它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我们希望能保住这个厂,保住几千工人的饭碗!”

  “保住?”宋江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嘲讽,“靠什么保住?靠你们之前投入了十几亿却依然不达标的污水处理设备?还是靠你们这次可能又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整改?我认为,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长痛不如短痛,关停,是最干净利落的选择。”

  “书记!”蒋标华忍不住激动起来,“不能啊!江宜化工不仅仅是纳税大户,它关系到三千多个家庭的生计,关系到江宜的社会稳定!关停容易,可这三千人怎么办?相关的产业链怎么办?江宜的经济会遭受重创!我们恳请您,能不能采取更柔和、更稳妥的方式?我们市委市政府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把污染问题解决好!”

  宋江没有理会蒋标华的激动,而是将目光重新投向江建国:“建国同志,你的意见呢?你也认为,非保不可?”

  江建国迎着宋江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他斩钉截铁地说:“书记,如果今天市委决定关停江宜化工,我们坚决执行!但作为江宜的书记,我必须为这三千职工和五十万江宜百姓说句话。关停是一刀切,是解脱,但也是逃避责任。我们愿意承担最艰难的改革任务,请求市委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尝试给它找一条生路。如果最终还是失败,我江建国第一个引咎辞职!”

  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宋江看着眼前这两位地方大员,他们脸上有惶恐,有自责,但更有一种不愿放弃的担当和一种为治下百姓争取利益的孤勇。

  他们没有推诿塞责,而是选择了共同面对,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政治前途做赌注。这种态度,让宋江原本铁了心要“切掉毒瘤”的想法,产生了细微的动摇。

  他深知,作为市委书记,他不能仅仅从环保数据出发,更要考虑背后的社会成本、稳定大局和干部队伍的士气。

  简单的关停,固然能最快满足环保要求,显示市委的铁腕,但也可能留下失业安置、经济下滑、干部寒心等更复杂的后遗症。

  真正的领导艺术,在于在困境中找出一条可行的出路,而不是简单地二选一。

  宋江脸上的寒霜渐渐融化,他示意两人坐下,自己也从办公桌后走了出来,坐到了他们对面的沙发上。这个细微的动作,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建国同志,标华同志,”宋江的语气平和了下来,“你们有担当,愿意为企业和百姓负责,这很好,比我预想中一味推卸责任要强。但是,光有决心是不够的。你们告诉我,怎么改?钱从哪里来?技术方案是否可行?多久能见效?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你们的决心就是空中楼阁。”

  看到书记态度转变,愿意倾听,江建国和蒋标华立刻看到了希望。江建国赶紧汇报:“书记,我们初步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第一,我们想请国内顶尖的环保设计院,对江宜化工进行全方位的环保诊断,制定最高标准的改造方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修修补补。第二,资金方面,我们打算多方筹措:企业自筹一部分,市财政支持一部分,同时我们希望能申请省里的环保专项扶持资金,甚至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绿色技术改造。第三,在整改期间,我们会妥善安置职工,开展技能培训,确保队伍不散、人心不乱。”

  蒋标华补充道:“书记,我们也知道江宜化工设备老旧、工艺落后是根本问题。我们设想,能不能借这次环保整改的契机,推动其进行产业升级?从传统的化肥生产,逐步向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这样既能解决污染问题,又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宋江认真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他在快速权衡。江宜市领导提出的思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行性。

  这不再是简单的“保”或“关”,而是提出了“治本”和“升级”的方向。

  良久,宋江终于开口,道:

  “好。既然你们有这个决心,也有初步的思路,市委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但是,这不是无条件的。”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第一,江宜化工必须立即全面停产,一天都不能拖!第二,给你们一个月时间,聘请国内最权威的机构,拿出切实可行、能达到最新国标的彻底整改和产业升级方案,以及详细的资金筹措计划,报市委常委会审议。第三,如果方案通不过,或者将来‘回头看’再出问题,你们两个,以及相关责任人,必须承担全部责任,主动辞职!”

  这既是巨大的压力,也是一线生机。江建国和蒋标华几乎同时站起来,激动地表态:“请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绝不给市委、不给您丢脸!”

  宋江放弃了自己最初“一刀切”的简单想法,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具挑战性的路。

  这条路,考验的是江宜市领导的能力和决心,也考验着他自己作为决策者的眼光和担当。

  他知道,这个决定有风险,但相比于冰冷的关停,这条可能让企业涅盘重生、让职工看到希望的路,或许才是真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选择。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