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查的飓风,席卷了阳城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江宜化工因其规模和历史问题成为了风暴眼,但清单上的其他企业、其他区县,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宋江深知,这场环保风暴,其核心目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关停与处罚,而是要倒逼出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它是一次痛苦的刮骨疗毒,也是一次涅盘重生的机遇。
整改清单如同军令状,下发至各区县市。有的企业被勒令立即停产,生产线沉寂下来,工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参加环保培训,等待着未知的整改结果;
有的企业则加紧升级环保设施,争取早日达标复产。整个阳城的工业脉搏,在环保这根指挥棒下,进行着一次深刻的调整和律动。
市委市政府的口号明确而坚定:“我们既要经济的‘金山银山’,更要百姓的‘绿水青山’!两者并非取舍,而是必须兼得!”
省里给出了两个月的整改期限,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江宜市那边,江建国和蒋标华如同上紧了发条,几乎住在了江宜化工。他们聘请了国家级的环保研究院所专家团队进驻,对工厂进行全方位的“环保体检”,寻找污染根源,设计彻底的改造方案。
资金缺口巨大,他们一方面压缩其他开支,一方面积极向省里申请专项扶持,甚至开始接触一些对绿色化工有兴趣的潜在投资方。
宋江时刻关注着江宜化工的进展。他让秘书收集了江宜化工的详细资料,包括其发展历史、工艺路线、产品结构、市场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他意识到,这个老国企问题虽多,但并非一无是处,其品牌、市场渠道和部分技术仍有价值。
如果能够借助这次环保倒逼,实现技术和产业的彻底升级,或许真能走出一条新路。
他指示市政府和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江宜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前提是方案必须科学、可行,绝不允许“带病”复活。
就在环保整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阳城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城镇一体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副市长骆宇负责的这项民生工程,涉及大量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与阻力在所难免。
有时是村民对补偿方案的争议,有时是规划调整带来的协调难题。骆宇几乎天天泡在基层,开协调会,走家串户做工作。
总体而言,在市委的强力推动和较为公平的政策框架下,项目在平稳中向前迈进。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一条条断头路被打通,教育、医疗资源逐步向郊区和新城倾斜。
宋江定期听取骆宇的汇报,他强调:“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民赶上楼,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让他们有就业、有保障、能融入。进度要服从质量,稳定要压倒一切。”
而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源清医药和华桥重工两大百亿项目,在完成了前期的周密规划和设计后,终于迎来了全面开工的时刻。
巨大的工地上,打桩机轰鸣,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两个项目由市里实力最强的城建公司承建,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然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两位企业老板曾多次找到宋江,希望能在地价上给予一些优惠,这也是各地招商引资的常见做法。但在这个问题上,宋江的态度异常坚决,没有丝毫松口。
在一次非正式的会面中,源清医药的张总委婉地提出:“宋书记,您看我们这么大的投资落在阳城,是不是在地价上可以体现一点诚意?周边几个市给的条件都很有吸引力啊。”
宋江微笑着,但语气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张总,顾总,我非常感谢你们选择阳城。我们会在政策服务、审批效率、配套保障上提供最好的‘软环境’,确保你们的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但是,土地价格,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和市场的评估来,一分钱都不能少。”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两位企业家,语气变得深沉而坚定:“这些土地,是阳城老百姓祖祖辈辈耕种生活的家园。我们征收过来用于建设,本身就已经改变了它的用途。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给农民的补偿是合理、到位的。如果我今天拿着本属于老百姓的利益,作为优惠条件送给企业,那我宋江成什么了?
这是对阳城人民的不负责任,这样的发展,即便GDP上去了,我心里也不踏实。我相信,二位选择阳城,看中的是我们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那一点地价优惠。真正的合作,是共赢,是长久,而不是占一时的便宜。”
这一番话,说得两位老板面面相觑,继而露出了敬佩的神情。他们见过太多为了招商引资而过度让利的地方官,像宋江这样坚守底线、直言不讳的,反而让他们觉得更加可靠。他们知道,与这样的决策者合作,规则清晰,前景可期。
一边是传统重化工业在环保风暴中艰难转型,阵痛难免;
一边是新兴产业和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孕育着未来。
宋江的大局观,体现在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否定过去,而是给有价值的传统企业寻找再生之路;
他的发展眼光,体现在坚定不移地引进培育新动能,同时坚守政策的公平底线,绝不牺牲百姓利益换取短期繁荣。
他深知,城市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速度固然重要,但奔跑的姿态和可持续的耐力更为关键。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
宋江深知,这场环保风暴,其核心目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关停与处罚,而是要倒逼出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它是一次痛苦的刮骨疗毒,也是一次涅盘重生的机遇。
整改清单如同军令状,下发至各区县市。有的企业被勒令立即停产,生产线沉寂下来,工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参加环保培训,等待着未知的整改结果;
有的企业则加紧升级环保设施,争取早日达标复产。整个阳城的工业脉搏,在环保这根指挥棒下,进行着一次深刻的调整和律动。
市委市政府的口号明确而坚定:“我们既要经济的‘金山银山’,更要百姓的‘绿水青山’!两者并非取舍,而是必须兼得!”
省里给出了两个月的整改期限,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江宜市那边,江建国和蒋标华如同上紧了发条,几乎住在了江宜化工。他们聘请了国家级的环保研究院所专家团队进驻,对工厂进行全方位的“环保体检”,寻找污染根源,设计彻底的改造方案。
资金缺口巨大,他们一方面压缩其他开支,一方面积极向省里申请专项扶持,甚至开始接触一些对绿色化工有兴趣的潜在投资方。
宋江时刻关注着江宜化工的进展。他让秘书收集了江宜化工的详细资料,包括其发展历史、工艺路线、产品结构、市场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他意识到,这个老国企问题虽多,但并非一无是处,其品牌、市场渠道和部分技术仍有价值。
如果能够借助这次环保倒逼,实现技术和产业的彻底升级,或许真能走出一条新路。
他指示市政府和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江宜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前提是方案必须科学、可行,绝不允许“带病”复活。
就在环保整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阳城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城镇一体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副市长骆宇负责的这项民生工程,涉及大量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与阻力在所难免。
有时是村民对补偿方案的争议,有时是规划调整带来的协调难题。骆宇几乎天天泡在基层,开协调会,走家串户做工作。
总体而言,在市委的强力推动和较为公平的政策框架下,项目在平稳中向前迈进。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一条条断头路被打通,教育、医疗资源逐步向郊区和新城倾斜。
宋江定期听取骆宇的汇报,他强调:“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民赶上楼,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让他们有就业、有保障、能融入。进度要服从质量,稳定要压倒一切。”
而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源清医药和华桥重工两大百亿项目,在完成了前期的周密规划和设计后,终于迎来了全面开工的时刻。
巨大的工地上,打桩机轰鸣,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两个项目由市里实力最强的城建公司承建,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然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两位企业老板曾多次找到宋江,希望能在地价上给予一些优惠,这也是各地招商引资的常见做法。但在这个问题上,宋江的态度异常坚决,没有丝毫松口。
在一次非正式的会面中,源清医药的张总委婉地提出:“宋书记,您看我们这么大的投资落在阳城,是不是在地价上可以体现一点诚意?周边几个市给的条件都很有吸引力啊。”
宋江微笑着,但语气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张总,顾总,我非常感谢你们选择阳城。我们会在政策服务、审批效率、配套保障上提供最好的‘软环境’,确保你们的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但是,土地价格,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和市场的评估来,一分钱都不能少。”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两位企业家,语气变得深沉而坚定:“这些土地,是阳城老百姓祖祖辈辈耕种生活的家园。我们征收过来用于建设,本身就已经改变了它的用途。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给农民的补偿是合理、到位的。如果我今天拿着本属于老百姓的利益,作为优惠条件送给企业,那我宋江成什么了?
这是对阳城人民的不负责任,这样的发展,即便GDP上去了,我心里也不踏实。我相信,二位选择阳城,看中的是我们的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那一点地价优惠。真正的合作,是共赢,是长久,而不是占一时的便宜。”
这一番话,说得两位老板面面相觑,继而露出了敬佩的神情。他们见过太多为了招商引资而过度让利的地方官,像宋江这样坚守底线、直言不讳的,反而让他们觉得更加可靠。他们知道,与这样的决策者合作,规则清晰,前景可期。
一边是传统重化工业在环保风暴中艰难转型,阵痛难免;
一边是新兴产业和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孕育着未来。
宋江的大局观,体现在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否定过去,而是给有价值的传统企业寻找再生之路;
他的发展眼光,体现在坚定不移地引进培育新动能,同时坚守政策的公平底线,绝不牺牲百姓利益换取短期繁荣。
他深知,城市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速度固然重要,但奔跑的姿态和可持续的耐力更为关键。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