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鹿青瞅准了个空当,赶忙凑到刘正茂跟前,一脸认真地反映起一件事儿来:“刘哥,许丙其的车得帮刘敏去送货。这春节期间,刘敏负责区域内的各个供销社销售情况那叫一个火爆,简直是供不应求。这不,这次有好几家单位都通过刘敏要货,这一趟出去,黄河卡车估计得跑好多天。这么一来,我这边可就没车进货了,您看这咋办呐?”眉头微皱,眼神里满是担忧 .
刘正茂听了,微微沉吟片刻,心中迅速盘算起来,运力不足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啊,看来只能先采取个权宜之计了。
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鹿青 ;“青哥,现在咱们手头总共就两台车,一台要跑沪市拉货,另一台在省内送货,实在抽不出多余的车来。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先骑自行车在市内跑,先到厂家把提货单开好。不管哪台车回来,咱们就优先安排把市内厂家的货拉回来。”
鹿青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试探性地问道:“刘哥,您看能不能再想法子弄一台旧车啊?这样咱们这运力也能稍微宽裕些。”眼中带着一丝期许 。
刘正茂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青哥啊,只要有这方面的消息,我肯定愿意买啊,谁不想把这事儿办得更顺溜些呢。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人给我提供这方面的消息啊,我也着急呢。”
鹿青点了点头,他性格本就随和,不喜欢与人争执,便说道:“行,那我就先按你说的试试吧。”
下午也没其他啥特别的安排,刘正茂便和赵明慧一起,仔仔细细地把江麓商店开业以来所有的单据全部核对了一遍。这单据堆积如山,两人核对起来那叫一个认真,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两人低着头,专注地看着单据,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勾勾画画 。核对完后,刘正茂便带上这些单据,准备去找毛奇结算。
刘正茂之所以不找刘阳云,而是直接选择和毛奇对接,这里面可是有他的一番考量。心中暗自思忖,亲姐弟对账结算,难免会给人一种手续不清不楚的错觉,还是避嫌为好。毕竟,在这生意场上,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不严谨,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从江麓商店开业铺货开始,一直到昨天,这几日积累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如今商店从开业期过渡到正常营业期,刘正茂寻思着,这次得和毛奇好好商量一下双方的结账流程,以后就按流程走,做到正规化操作,这样大家都省心。
毛奇接过刘正茂递来的提货单,眼睛刚扫到最前面一页纸上写的数字,顿时心疼得五官都快皱到一块儿去了,忍不住对刘正茂叫苦道:“哎哟,刘正茂啊,咱们辛辛苦苦卖东西赚来的现金,转手又得交给你,感觉这忙活半天都白搭了呀。”苦着脸,一副肉疼的模样 。
刘正茂听了,不禁调侃起来:“毛处,您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你们可是有二成利润的,就这么轻轻松松,空手套白狼,赚了那么多货,晚上睡觉都能笑醒了吧?”
毛奇笑骂了一句,然后说道:“行啦,别贫嘴了。走,我带你去找商店会计,由她来核对提货单。等她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你就可以找出纳领钱了。”说着,便给刘正茂解释起江麓商店的结算流程来。
刘正茂听了,故意试探道:“毛处,今天结算完后,后面你们再到八号仓提货,是不是就得一次对一次,用现金提货了呀?”
毛奇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那肯定做不到啊!总厂给的开办资金,我全部拿去进市里批条的货物了,资金紧张着呢。你还得继续支持我啊,刘正茂。”
刘正茂一脸诚恳地继续说道:“毛处,您也知道,就照现在这规模垫资金,我这边也实在是吃不消啊,真的。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毛奇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这回是开业,占用资金确实多。这样吧,我给商店会计打个招呼,以后每十天给你结算一次,你看咋样?”
刘正茂一听,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毛处都开了口,我肯定得应承啊。行,就按您说的,从今天起,以后每十天结账。”他心里明白,现在是卖方市场,商店肯定不愿意积压货物,大家有了这份默契,以后办事也就顺畅多了。
刘正茂接着又说道:“毛处,我派出去进货的人,对生产厂家都是用江麓的名义。以后万一有个别单位找您核实情况,还请毛处您给予确认啊。”
毛奇拍着胸脯保证道:“只要能给我们江麓商店搞来好卖的货,你放心,这方面我肯定会给你们配合的。”
这开业以来,商店会计还是头一回和供货单位对账结算,她深知责任重大,为了避免出错,那真是小心翼翼,一张一张地仔细核对提货单。
眼睛紧紧盯着单据,嘴里还念念有词,手中的笔不时在上面做着标记 。这过程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核对无误后,才把提货单转给商店出纳。出纳从保险柜里算出提货单总额对应的现金,递给刘正茂让他复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毛奇和会计、出纳都不太懂商业上的门道,刘正茂才能仅凭提货单去结算。要是按照正规的商业规则,那可必须得有正式发票才能拿到钱呢。
刘正茂身上揣着这么一大笔现金,心里头就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哪还敢在外面多停留片刻。他脚步匆匆,宛如一阵风般迅速回到了八号仓。一进仓,他便火急火燎地把赵明慧叫进了仓库小办公室。神色紧张,眼神警惕地环顾四周,仿佛生怕有人盯上了他身上的钱 。
进了办公室,刘正茂二话不说,当着赵明慧的面,将今天结算得来的现金一股脑儿地摆在了桌上。那一堆堆码放整齐的现金,在灯光下反射出诱人的光泽。
现金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气 。
耿丽萍,这位平日里少见这般大场面的出纳,此刻完全不知所措。她瞪大了眼睛,傻傻地看着刘正茂和赵明慧,仿佛在看两个天外来客,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哪来这么多钱呐,都让我保管?”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惶恐,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
赵明慧见状,赶忙拿起一扎崭新的大团结,笑着对耿丽萍说道:“小声点呀,傻姑娘,别愣着啦。你瞧,这一扎就是一千块钱呢。你先点清楚一共有多少扎,心里有数后,再慢慢仔细点检,看看每扎是不是实打实的一百张。点清楚了,就赶紧放进保险柜里。”
一边说着,一边耐心地示范,眼神里满是关切与教导 。
紧接着,赵明慧又叮嘱道:“还有啊,每次进出款,都得在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可千万别出岔子。”
看到赵明慧正悉心地教耿丽萍做事,刘正茂便把收款单轻轻放在桌子上,开口说道:“你们俩慢慢点,我还有急事,得出去一下。”
赵明慧一听,哪肯轻易放过他,连忙说道:“别走啊,你不在这儿,万一哪扎少了几张,我们可赔不起呀!”双手叉腰,佯装生气地看着刘正茂 。
刘正茂一脸无奈,赶忙解释道:“我在对方那儿都数过一遍的,你们复核就行,我真的有事儿!”
然而,赵明慧可不吃他这一套,依旧不依不饶。但刘正茂此刻心急如焚,也顾不上赵明慧的态度了,径直走出了小办公室,顺手还拉下了那扇遮人眼目的灰布门帘,仿佛这样就能把所有的麻烦都挡在门外。动作迅速,脚步匆匆,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办公室 。
此时,刘敏、鹿青他们还沉浸在打牌的乐趣中,压根没关注办公室这边的动静。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牌,时而兴奋地叫嚷,时而皱眉沉思 。
刘正茂本就对看别人打牌没啥兴趣,此刻更是归心似箭,打算出了仓库就赶紧回家。
话说昨天,老婆带队下农村去帮儿子建房了,家里就只剩下刘圭仁一个人。家里冷冷清清,只有刘圭仁形单影只,略显孤单 。除了早晚要去喂家里养的鹅和鸡,顺便打扫打扫家禽的窝,刘圭仁这一天倒也没什么其他事儿。
这刘圭仁啊,昨天又重操旧业,跑去番后街邮票黑市晃悠了一整天。不过他也就是只看不买,美其名曰积累集邮经验,实则就是过过眼瘾。在邮票黑市中穿梭,眼睛紧紧盯着一张张邮票,眼神里满是喜爱与不舍,但又不熟悉行情,只能望票兴叹 。
晚上回到家,他才突然想起刘正茂之前说过,让他去市内废品店里收集书刊杂志,等樟木学校建成后,好成立个图书室。
于是,今天他便试着去了离家最近的春桥废品店。一进店,他就满脸堆笑地给店里做事的人递上两包烟,然后和人家套近乎,说道:“兄弟啊,家里需要旧书报糊楼顶,您看能不能在您这儿买点废纸啊?”点头哈腰,一副讨好的模样 。
废品站的工作人员收了刘圭仁的烟,倒也客气,大手一挥,说道:“行嘞,您自己去废纸堆里找吧。”
就这样,刘圭仁在那堆得像小山似的废纸堆里翻找起来。最后,他花了一块钱,从废品店里买了两捆1960年代初期的教材,满心欢喜地回了家。
正在家里专心致志地清理图书时,刘正茂走进了家门。刘圭仁一见到儿子,顿时眼睛一亮,像个孩子般兴奋地报功道:“你回得正好,我今天去了春桥废品店,买到几十本教科书呢!”
刘正茂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强打起精神说道:“爸,你行啊!快跟我讲讲,你是怎么和废品站打交道的,让我也学学。”其实刘正茂想要的可不是这些教材,他心心念念的是各科工具书和小说,最好能从废品站淘到那种能升值的古董,那就再好不过了。心里暗自嘀咕,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 。
不过父亲能主动迈出这第一步,刘正茂觉得还是得先给予鼓励,让父亲越干越带劲,以后再慢慢给他灌输自己的理念。
刘圭仁一听儿子夸赞,顿时来了兴致,神采奕奕地解释道:“春桥废品站就三个工人,其中一个是女同志。我就给那两个男工人每人一包建设牌香烟,跟他们说家里需要废纸糊楼板。他们倒也爽快,就让我自己去废品堆里找合适的废纸。我这才挑了这些书,他们人也客气,就收了我一块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正茂听了,思索片刻后提醒道:“爸,给你提个建议,以后遇到女同志,不管她抽不抽烟,你也给她一包。她不抽,她家里人保不准会抽呢。”
刘圭仁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也是,今天那个女的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得到,她心里不太开心。”
刘正茂附和道:“是吧,要是我,我心里也不乐意呀。”
“恩,我记住了。”刘圭仁虚心接受了儿子的意见。
刘正茂接着说道:“爸,学校需要的工具书和小说,不管是国内出版的还是国外出版的都行。你以后把重点就放在这上面。”
刘圭仁一脸茫然,挠挠头问道:“什么是工具书呀?”
刘正茂耐心解释道:“工具书嘛,就是杂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电工入门》、《木工入门》之类的,反正就是教各种技术的书。你看到不同类别的,就都收集点。”
刘圭仁又问道:“那一共要收集多少旧书啊?”他想着问清楚后,出去收书心里也好有个底。
刘正茂想了想,说道:“先收一千本吧。要是遇到有价值的书,多收点也没事儿。”
“这么多!家里哪有地方放啊!”刘圭仁被这个数字惊得瞪大了眼睛。
刘正茂笑着说道:“妈不是买了两栋屋吗?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家里放不下,就搬到那里存着呗。过几个月,樟木学校建好了,这些书不都得搬到学校里去嘛。”
刘圭仁突然想起一件事,不经意地说道:“讲到买屋的事,昨天街对面的老李跟我讲,阴家村那里有栋屋,房主想卖出来,价格开得不高,但是没人愿意接手。”
这阴家村啊,旁边就是江南省城的陵园,还有间火葬场,阴家村的名字便是因此而来。这里的地势有些特别,背后是陵园,大门正对着一条流经省城的大江。
阴家村笼罩在一种神秘而阴森的氛围中,陵园里的墓碑林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
原本村子里还有二十几户人家,可随着陵园里下葬的坟头越来越多,阴家村的人口外迁得也越来越厉害。毕竟每天一开窗就看到大片坟头,任谁心里都会觉得不吉利,膈应得慌。
刘正茂家离阴家村并不远,沿江往上走不到三公里的样子。上学那会儿,年少无知,胆子也大,暑假期间刘正茂就经常和同学去那边江里抓螃蟹和鱼,玩得不亦乐乎。回忆起年少时的欢乐时光,刘正茂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
后来年纪大了,听街坊邻居说那里闹鬼,心里难免有些忌惮,就不怎么往那儿走了。那个地方,连小偷都不愿光顾,住户想卖屋搬迁倒也在情理之中。
刘正茂听父亲这么一说,心中突然有了新想法,赶忙说道:“爸,你问一下李叔,看看阴家村的房屋面积多大,门前能不能停货车。”
刘圭仁一听,不禁打了个寒颤,说道:“你想那个地方的房子?太阴森了吧!”脸上露出一丝恐惧,仿佛阴家村的阴森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
刘正茂解释道:“家里现在有两台货车,停在街边太显眼了。要是那里能停车,买下来倒也可以。现在这风头,太惹眼了可不好。”
刘圭仁是被过去的运动整怕了,一听儿子这么说,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道:“哦!我没想到这一层。明天看到老李,我就问一下。”
喜欢花开春来晚
刘正茂听了,微微沉吟片刻,心中迅速盘算起来,运力不足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啊,看来只能先采取个权宜之计了。
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鹿青 ;“青哥,现在咱们手头总共就两台车,一台要跑沪市拉货,另一台在省内送货,实在抽不出多余的车来。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先骑自行车在市内跑,先到厂家把提货单开好。不管哪台车回来,咱们就优先安排把市内厂家的货拉回来。”
鹿青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试探性地问道:“刘哥,您看能不能再想法子弄一台旧车啊?这样咱们这运力也能稍微宽裕些。”眼中带着一丝期许 。
刘正茂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青哥啊,只要有这方面的消息,我肯定愿意买啊,谁不想把这事儿办得更顺溜些呢。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人给我提供这方面的消息啊,我也着急呢。”
鹿青点了点头,他性格本就随和,不喜欢与人争执,便说道:“行,那我就先按你说的试试吧。”
下午也没其他啥特别的安排,刘正茂便和赵明慧一起,仔仔细细地把江麓商店开业以来所有的单据全部核对了一遍。这单据堆积如山,两人核对起来那叫一个认真,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两人低着头,专注地看着单据,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勾勾画画 。核对完后,刘正茂便带上这些单据,准备去找毛奇结算。
刘正茂之所以不找刘阳云,而是直接选择和毛奇对接,这里面可是有他的一番考量。心中暗自思忖,亲姐弟对账结算,难免会给人一种手续不清不楚的错觉,还是避嫌为好。毕竟,在这生意场上,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不严谨,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从江麓商店开业铺货开始,一直到昨天,这几日积累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如今商店从开业期过渡到正常营业期,刘正茂寻思着,这次得和毛奇好好商量一下双方的结账流程,以后就按流程走,做到正规化操作,这样大家都省心。
毛奇接过刘正茂递来的提货单,眼睛刚扫到最前面一页纸上写的数字,顿时心疼得五官都快皱到一块儿去了,忍不住对刘正茂叫苦道:“哎哟,刘正茂啊,咱们辛辛苦苦卖东西赚来的现金,转手又得交给你,感觉这忙活半天都白搭了呀。”苦着脸,一副肉疼的模样 。
刘正茂听了,不禁调侃起来:“毛处,您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你们可是有二成利润的,就这么轻轻松松,空手套白狼,赚了那么多货,晚上睡觉都能笑醒了吧?”
毛奇笑骂了一句,然后说道:“行啦,别贫嘴了。走,我带你去找商店会计,由她来核对提货单。等她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你就可以找出纳领钱了。”说着,便给刘正茂解释起江麓商店的结算流程来。
刘正茂听了,故意试探道:“毛处,今天结算完后,后面你们再到八号仓提货,是不是就得一次对一次,用现金提货了呀?”
毛奇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那肯定做不到啊!总厂给的开办资金,我全部拿去进市里批条的货物了,资金紧张着呢。你还得继续支持我啊,刘正茂。”
刘正茂一脸诚恳地继续说道:“毛处,您也知道,就照现在这规模垫资金,我这边也实在是吃不消啊,真的。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毛奇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这回是开业,占用资金确实多。这样吧,我给商店会计打个招呼,以后每十天给你结算一次,你看咋样?”
刘正茂一听,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毛处都开了口,我肯定得应承啊。行,就按您说的,从今天起,以后每十天结账。”他心里明白,现在是卖方市场,商店肯定不愿意积压货物,大家有了这份默契,以后办事也就顺畅多了。
刘正茂接着又说道:“毛处,我派出去进货的人,对生产厂家都是用江麓的名义。以后万一有个别单位找您核实情况,还请毛处您给予确认啊。”
毛奇拍着胸脯保证道:“只要能给我们江麓商店搞来好卖的货,你放心,这方面我肯定会给你们配合的。”
这开业以来,商店会计还是头一回和供货单位对账结算,她深知责任重大,为了避免出错,那真是小心翼翼,一张一张地仔细核对提货单。
眼睛紧紧盯着单据,嘴里还念念有词,手中的笔不时在上面做着标记 。这过程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核对无误后,才把提货单转给商店出纳。出纳从保险柜里算出提货单总额对应的现金,递给刘正茂让他复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毛奇和会计、出纳都不太懂商业上的门道,刘正茂才能仅凭提货单去结算。要是按照正规的商业规则,那可必须得有正式发票才能拿到钱呢。
刘正茂身上揣着这么一大笔现金,心里头就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哪还敢在外面多停留片刻。他脚步匆匆,宛如一阵风般迅速回到了八号仓。一进仓,他便火急火燎地把赵明慧叫进了仓库小办公室。神色紧张,眼神警惕地环顾四周,仿佛生怕有人盯上了他身上的钱 。
进了办公室,刘正茂二话不说,当着赵明慧的面,将今天结算得来的现金一股脑儿地摆在了桌上。那一堆堆码放整齐的现金,在灯光下反射出诱人的光泽。
现金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气 。
耿丽萍,这位平日里少见这般大场面的出纳,此刻完全不知所措。她瞪大了眼睛,傻傻地看着刘正茂和赵明慧,仿佛在看两个天外来客,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哪来这么多钱呐,都让我保管?”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惶恐,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
赵明慧见状,赶忙拿起一扎崭新的大团结,笑着对耿丽萍说道:“小声点呀,傻姑娘,别愣着啦。你瞧,这一扎就是一千块钱呢。你先点清楚一共有多少扎,心里有数后,再慢慢仔细点检,看看每扎是不是实打实的一百张。点清楚了,就赶紧放进保险柜里。”
一边说着,一边耐心地示范,眼神里满是关切与教导 。
紧接着,赵明慧又叮嘱道:“还有啊,每次进出款,都得在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可千万别出岔子。”
看到赵明慧正悉心地教耿丽萍做事,刘正茂便把收款单轻轻放在桌子上,开口说道:“你们俩慢慢点,我还有急事,得出去一下。”
赵明慧一听,哪肯轻易放过他,连忙说道:“别走啊,你不在这儿,万一哪扎少了几张,我们可赔不起呀!”双手叉腰,佯装生气地看着刘正茂 。
刘正茂一脸无奈,赶忙解释道:“我在对方那儿都数过一遍的,你们复核就行,我真的有事儿!”
然而,赵明慧可不吃他这一套,依旧不依不饶。但刘正茂此刻心急如焚,也顾不上赵明慧的态度了,径直走出了小办公室,顺手还拉下了那扇遮人眼目的灰布门帘,仿佛这样就能把所有的麻烦都挡在门外。动作迅速,脚步匆匆,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办公室 。
此时,刘敏、鹿青他们还沉浸在打牌的乐趣中,压根没关注办公室这边的动静。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牌,时而兴奋地叫嚷,时而皱眉沉思 。
刘正茂本就对看别人打牌没啥兴趣,此刻更是归心似箭,打算出了仓库就赶紧回家。
话说昨天,老婆带队下农村去帮儿子建房了,家里就只剩下刘圭仁一个人。家里冷冷清清,只有刘圭仁形单影只,略显孤单 。除了早晚要去喂家里养的鹅和鸡,顺便打扫打扫家禽的窝,刘圭仁这一天倒也没什么其他事儿。
这刘圭仁啊,昨天又重操旧业,跑去番后街邮票黑市晃悠了一整天。不过他也就是只看不买,美其名曰积累集邮经验,实则就是过过眼瘾。在邮票黑市中穿梭,眼睛紧紧盯着一张张邮票,眼神里满是喜爱与不舍,但又不熟悉行情,只能望票兴叹 。
晚上回到家,他才突然想起刘正茂之前说过,让他去市内废品店里收集书刊杂志,等樟木学校建成后,好成立个图书室。
于是,今天他便试着去了离家最近的春桥废品店。一进店,他就满脸堆笑地给店里做事的人递上两包烟,然后和人家套近乎,说道:“兄弟啊,家里需要旧书报糊楼顶,您看能不能在您这儿买点废纸啊?”点头哈腰,一副讨好的模样 。
废品站的工作人员收了刘圭仁的烟,倒也客气,大手一挥,说道:“行嘞,您自己去废纸堆里找吧。”
就这样,刘圭仁在那堆得像小山似的废纸堆里翻找起来。最后,他花了一块钱,从废品店里买了两捆1960年代初期的教材,满心欢喜地回了家。
正在家里专心致志地清理图书时,刘正茂走进了家门。刘圭仁一见到儿子,顿时眼睛一亮,像个孩子般兴奋地报功道:“你回得正好,我今天去了春桥废品店,买到几十本教科书呢!”
刘正茂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强打起精神说道:“爸,你行啊!快跟我讲讲,你是怎么和废品站打交道的,让我也学学。”其实刘正茂想要的可不是这些教材,他心心念念的是各科工具书和小说,最好能从废品站淘到那种能升值的古董,那就再好不过了。心里暗自嘀咕,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 。
不过父亲能主动迈出这第一步,刘正茂觉得还是得先给予鼓励,让父亲越干越带劲,以后再慢慢给他灌输自己的理念。
刘圭仁一听儿子夸赞,顿时来了兴致,神采奕奕地解释道:“春桥废品站就三个工人,其中一个是女同志。我就给那两个男工人每人一包建设牌香烟,跟他们说家里需要废纸糊楼板。他们倒也爽快,就让我自己去废品堆里找合适的废纸。我这才挑了这些书,他们人也客气,就收了我一块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正茂听了,思索片刻后提醒道:“爸,给你提个建议,以后遇到女同志,不管她抽不抽烟,你也给她一包。她不抽,她家里人保不准会抽呢。”
刘圭仁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也是,今天那个女的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得到,她心里不太开心。”
刘正茂附和道:“是吧,要是我,我心里也不乐意呀。”
“恩,我记住了。”刘圭仁虚心接受了儿子的意见。
刘正茂接着说道:“爸,学校需要的工具书和小说,不管是国内出版的还是国外出版的都行。你以后把重点就放在这上面。”
刘圭仁一脸茫然,挠挠头问道:“什么是工具书呀?”
刘正茂耐心解释道:“工具书嘛,就是杂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电工入门》、《木工入门》之类的,反正就是教各种技术的书。你看到不同类别的,就都收集点。”
刘圭仁又问道:“那一共要收集多少旧书啊?”他想着问清楚后,出去收书心里也好有个底。
刘正茂想了想,说道:“先收一千本吧。要是遇到有价值的书,多收点也没事儿。”
“这么多!家里哪有地方放啊!”刘圭仁被这个数字惊得瞪大了眼睛。
刘正茂笑着说道:“妈不是买了两栋屋吗?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家里放不下,就搬到那里存着呗。过几个月,樟木学校建好了,这些书不都得搬到学校里去嘛。”
刘圭仁突然想起一件事,不经意地说道:“讲到买屋的事,昨天街对面的老李跟我讲,阴家村那里有栋屋,房主想卖出来,价格开得不高,但是没人愿意接手。”
这阴家村啊,旁边就是江南省城的陵园,还有间火葬场,阴家村的名字便是因此而来。这里的地势有些特别,背后是陵园,大门正对着一条流经省城的大江。
阴家村笼罩在一种神秘而阴森的氛围中,陵园里的墓碑林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
原本村子里还有二十几户人家,可随着陵园里下葬的坟头越来越多,阴家村的人口外迁得也越来越厉害。毕竟每天一开窗就看到大片坟头,任谁心里都会觉得不吉利,膈应得慌。
刘正茂家离阴家村并不远,沿江往上走不到三公里的样子。上学那会儿,年少无知,胆子也大,暑假期间刘正茂就经常和同学去那边江里抓螃蟹和鱼,玩得不亦乐乎。回忆起年少时的欢乐时光,刘正茂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
后来年纪大了,听街坊邻居说那里闹鬼,心里难免有些忌惮,就不怎么往那儿走了。那个地方,连小偷都不愿光顾,住户想卖屋搬迁倒也在情理之中。
刘正茂听父亲这么一说,心中突然有了新想法,赶忙说道:“爸,你问一下李叔,看看阴家村的房屋面积多大,门前能不能停货车。”
刘圭仁一听,不禁打了个寒颤,说道:“你想那个地方的房子?太阴森了吧!”脸上露出一丝恐惧,仿佛阴家村的阴森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
刘正茂解释道:“家里现在有两台货车,停在街边太显眼了。要是那里能停车,买下来倒也可以。现在这风头,太惹眼了可不好。”
刘圭仁是被过去的运动整怕了,一听儿子这么说,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道:“哦!我没想到这一层。明天看到老李,我就问一下。”
喜欢花开春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