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碑下的饿殍被悄然清理,如同扫除秋天的落叶,未能在那坚实的王权基石上留下丝毫痕迹。北方的战事依旧胶着,消耗着海量的物资。高台的修建时断时续,那未竟的巅峰如同熊爪枯槁悬而未决的野心,沉默地矗立着,投下巨大的阴影。
然而,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匮乏,终究催生了更深的不安。这种不安并非源于刀兵相见,也非源于饥肠辘辘,而是源于人心深处那无法被律法和刀剑完全填满的空隙,对未知的恐惧,对命运的迷茫,对眼前苦难的寻求解释。当现实的痛苦无法缓解时,人们便容易将目光投向虚无缥缈的神灵。
熊部落本身有其原始的祖灵和自然崇拜,巫觋(巫师)在部落中一直拥有一定的地位,负责祭祀、医病、解读征兆。以往,他们的权力与部落首领相互制衡。但在熊爪枯槁的铁腕统治下,世俗王权极度膨胀,巫觋的地位被大大压制,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仪式,影响力日渐衰微。
现任的大巫觋是一位名叫鸩的老人,其名取自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可见其人心性。他亲历了熊部落的崛起和熊爪枯槁的暴政,目睹了传统信仰的衰落,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怨恨。他不敢正面挑战王的权威,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重振神权,甚至将王权置于神权之下的机会。
丰年饥荒的荒诞景象,北方战事的僵持不下,以及底层那弥漫的、无声的怨气,都被鸩看在眼里。他意识到,机会或许来了。王权并非无所不能,它无法解释为何丰收还会饿死人,无法保证战争一定能胜利,无法真正安抚人们内心的恐惧。这就是神权的缝隙。
他开始行动,极其隐秘。他不再公开举行大型祭祀,而是派遣他信任的、同样心怀不满的小巫觋,深入到底层的奴隶和族人之中,尤其是那些刚刚经历了征税之痛、家有饿殍或者有亲人在北方战死的家庭。
他们用耳语般的声音,散布着毒液般的言论:
知道为什么丰收了还会饿死人吗?是因为王的征战触怒了山灵和地母,他们收走了粮食的魂魄,只留下了无用的空壳。 北方为什么打不下来?是因为风驰部落信奉的天狼星神在庇护他们,我们的祖灵因为祭祀不诚,已经不愿全力相助了。 那高台为何修建得如此艰难,还塌方死人?那是天谴!是神灵对妄图触碰天穹的凡人的警告! 王的力量来自于杀戮和掠夺,但这力量被诅咒了,只会带来更多的灾难。唯有虔诚的祈祷和丰盛的、符合古礼的祭祀,才能平息神怒,换取真正的庇佑。
这些话语,如同鸩鸟的羽毛,轻轻拂过那些早已充满绝望和困惑的心灵,悄无声息地将毒素注入。它们为无法理解的苦难提供了简单的解释,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同时为鸩自己代表的传统神权复辟铺路。
神权如鸩,毒计惑心。这比刀剑更隐蔽,比饥饿更诛心。
一些原本就对熊爪枯槁统治心存不满的人,开始暗中相信这些言论。小规模的、秘密的祭祀活动开始在偏僻处出现,人们拿出藏匿的最后一点食物,向祖灵和地母祈祷,祈求宽恕和生机。鸩通过他的心腹,暗中引导着这些活动,逐渐编织着一张无形的、以信仰为名的反抗网络。
熊爪枯槁并非毫无察觉。他的密探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他起初并不在意,认为这只是愚昧奴隶的迷信呓语,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他甚至嗤笑着对岩骨枯槁说:神灵?如果神灵真有力量,为何现在是我坐在王座上,而不是那些整天祈祷的巫觋?
然而,当北方再次传来一场小败仗的消息,同时高台工地又发生了一次意外的坍塌,造成数十人伤亡后,流言变得更加汹涌和具体了。甚至连一些战士也开始窃窃私语,怀疑是否真的触怒了神灵。
熊爪枯槁的烦躁和暴怒再次被点燃。但他这次没有简单地杀人立威,他感到了这种弥漫的不安背后隐藏的威胁,一种不同于刀兵相见的威胁。他需要一种方式来应对,来重新掌控人心。
他再次想到了秦霄,还有白苏。
他把两人召来,阴沉着脸描述了流言的情况,然后问道:神灵?祭祀?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力量?如何能让那些人闭嘴,或者,如何能把这些东西为我所用?
秦霄听到关于神灵、流言、心理操控的问题,意识中关于宗教社会学、心理学、意识形态控制的知识碎片再次翻涌。他断断续续地低语:…信仰…是工具… …解释权… …仪式…象征… …制造神迹… …控制信息… …树立偶像… …异端审判…
白苏在一旁听着,脸色微变。她比秦霄更理解部落的实际情况,她立刻意识到,王不仅想镇压,更想将神权收编,成为王权的附庸甚至工具。这比单纯的镇压更加复杂和危险。
她谨慎地开口:王,流言源于恐惧和不解。或许……或许我们可以举行一场盛大正式的祭祀,由王亲自主持,祭奠战死的英灵,祈求丰饶与胜利,表明王同样敬畏神灵,且是神灵在人间的唯一代表?这样可以安抚人心,也能夺回对祭祀的解释权。
熊爪枯槁的独眼亮了起来。夺取解释权!代表神灵!这个想法让他非常满意。对!他要亲自与神灵沟通,他才是天命的王者!
他立刻下令,让鸩负责筹备一场最盛大的祭祀,但要按照他的要求来办——主要歌颂他的功绩,强调他的王权受命于天,祭祀的目的也是为了他的征战和伟业。
鸩接到命令时,心中冷笑。王终于要向神权低头了,哪怕只是形式上的。但他表面恭敬地答应下来,暗中却开始策划他的毒计。他要利用这次祭祀,不是巩固王权,而是要制造一个真正的“神迹”,一个对王不利的神迹,从而彻底动摇王的威信,将权柄夺回神权手中。
他秘密准备了一些能产生奇异烟雾的草药(可能是某些致幻植物),打算在祭祀的关键时刻点燃,制造天地变色的异象。他还买通了一个在祭祀中负责献祭牲畜的助手,准备在某个环节做手脚,让祭祀出现“不祥之兆”,比如牲畜突然哀鸣不止或血液颜色异常。
他甚至计划在祭祀的祝词中,埋下一些模糊的、听起来像是神灵对当前政策不满的隐喻,引导人们将灾难与王的行为联系起来。
神权与王权,一场围绕信仰和人心控制权的暗战,在这看似盛大庄严的祭祀筹备下,悄然展开了。鸩的毒计,不仅针对王权,也将在整个部落中播撒下更多迷惑、猜疑和分裂的种子。
秦霄茫然地看着这一切走向,他脑海中那些关于政教合一、宗教欺骗、群众心理的知识让他不寒而栗。
白苏则感到深深的忧虑。她预感到这场祭祀绝不会平静收场,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她试图在筹备中悄悄调整一些细节,减少鸩做手脚的机会,但她能做的十分有限。
神权如鸩,毒汁已然注入。一场看似祈福的盛大仪式,正朝着无法预料的凶险深渊滑去。人心的战场,远比真实的刀光剑影更加诡谲难测。
然而,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匮乏,终究催生了更深的不安。这种不安并非源于刀兵相见,也非源于饥肠辘辘,而是源于人心深处那无法被律法和刀剑完全填满的空隙,对未知的恐惧,对命运的迷茫,对眼前苦难的寻求解释。当现实的痛苦无法缓解时,人们便容易将目光投向虚无缥缈的神灵。
熊部落本身有其原始的祖灵和自然崇拜,巫觋(巫师)在部落中一直拥有一定的地位,负责祭祀、医病、解读征兆。以往,他们的权力与部落首领相互制衡。但在熊爪枯槁的铁腕统治下,世俗王权极度膨胀,巫觋的地位被大大压制,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仪式,影响力日渐衰微。
现任的大巫觋是一位名叫鸩的老人,其名取自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可见其人心性。他亲历了熊部落的崛起和熊爪枯槁的暴政,目睹了传统信仰的衰落,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怨恨。他不敢正面挑战王的权威,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重振神权,甚至将王权置于神权之下的机会。
丰年饥荒的荒诞景象,北方战事的僵持不下,以及底层那弥漫的、无声的怨气,都被鸩看在眼里。他意识到,机会或许来了。王权并非无所不能,它无法解释为何丰收还会饿死人,无法保证战争一定能胜利,无法真正安抚人们内心的恐惧。这就是神权的缝隙。
他开始行动,极其隐秘。他不再公开举行大型祭祀,而是派遣他信任的、同样心怀不满的小巫觋,深入到底层的奴隶和族人之中,尤其是那些刚刚经历了征税之痛、家有饿殍或者有亲人在北方战死的家庭。
他们用耳语般的声音,散布着毒液般的言论:
知道为什么丰收了还会饿死人吗?是因为王的征战触怒了山灵和地母,他们收走了粮食的魂魄,只留下了无用的空壳。 北方为什么打不下来?是因为风驰部落信奉的天狼星神在庇护他们,我们的祖灵因为祭祀不诚,已经不愿全力相助了。 那高台为何修建得如此艰难,还塌方死人?那是天谴!是神灵对妄图触碰天穹的凡人的警告! 王的力量来自于杀戮和掠夺,但这力量被诅咒了,只会带来更多的灾难。唯有虔诚的祈祷和丰盛的、符合古礼的祭祀,才能平息神怒,换取真正的庇佑。
这些话语,如同鸩鸟的羽毛,轻轻拂过那些早已充满绝望和困惑的心灵,悄无声息地将毒素注入。它们为无法理解的苦难提供了简单的解释,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同时为鸩自己代表的传统神权复辟铺路。
神权如鸩,毒计惑心。这比刀剑更隐蔽,比饥饿更诛心。
一些原本就对熊爪枯槁统治心存不满的人,开始暗中相信这些言论。小规模的、秘密的祭祀活动开始在偏僻处出现,人们拿出藏匿的最后一点食物,向祖灵和地母祈祷,祈求宽恕和生机。鸩通过他的心腹,暗中引导着这些活动,逐渐编织着一张无形的、以信仰为名的反抗网络。
熊爪枯槁并非毫无察觉。他的密探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他起初并不在意,认为这只是愚昧奴隶的迷信呓语,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他甚至嗤笑着对岩骨枯槁说:神灵?如果神灵真有力量,为何现在是我坐在王座上,而不是那些整天祈祷的巫觋?
然而,当北方再次传来一场小败仗的消息,同时高台工地又发生了一次意外的坍塌,造成数十人伤亡后,流言变得更加汹涌和具体了。甚至连一些战士也开始窃窃私语,怀疑是否真的触怒了神灵。
熊爪枯槁的烦躁和暴怒再次被点燃。但他这次没有简单地杀人立威,他感到了这种弥漫的不安背后隐藏的威胁,一种不同于刀兵相见的威胁。他需要一种方式来应对,来重新掌控人心。
他再次想到了秦霄,还有白苏。
他把两人召来,阴沉着脸描述了流言的情况,然后问道:神灵?祭祀?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力量?如何能让那些人闭嘴,或者,如何能把这些东西为我所用?
秦霄听到关于神灵、流言、心理操控的问题,意识中关于宗教社会学、心理学、意识形态控制的知识碎片再次翻涌。他断断续续地低语:…信仰…是工具… …解释权… …仪式…象征… …制造神迹… …控制信息… …树立偶像… …异端审判…
白苏在一旁听着,脸色微变。她比秦霄更理解部落的实际情况,她立刻意识到,王不仅想镇压,更想将神权收编,成为王权的附庸甚至工具。这比单纯的镇压更加复杂和危险。
她谨慎地开口:王,流言源于恐惧和不解。或许……或许我们可以举行一场盛大正式的祭祀,由王亲自主持,祭奠战死的英灵,祈求丰饶与胜利,表明王同样敬畏神灵,且是神灵在人间的唯一代表?这样可以安抚人心,也能夺回对祭祀的解释权。
熊爪枯槁的独眼亮了起来。夺取解释权!代表神灵!这个想法让他非常满意。对!他要亲自与神灵沟通,他才是天命的王者!
他立刻下令,让鸩负责筹备一场最盛大的祭祀,但要按照他的要求来办——主要歌颂他的功绩,强调他的王权受命于天,祭祀的目的也是为了他的征战和伟业。
鸩接到命令时,心中冷笑。王终于要向神权低头了,哪怕只是形式上的。但他表面恭敬地答应下来,暗中却开始策划他的毒计。他要利用这次祭祀,不是巩固王权,而是要制造一个真正的“神迹”,一个对王不利的神迹,从而彻底动摇王的威信,将权柄夺回神权手中。
他秘密准备了一些能产生奇异烟雾的草药(可能是某些致幻植物),打算在祭祀的关键时刻点燃,制造天地变色的异象。他还买通了一个在祭祀中负责献祭牲畜的助手,准备在某个环节做手脚,让祭祀出现“不祥之兆”,比如牲畜突然哀鸣不止或血液颜色异常。
他甚至计划在祭祀的祝词中,埋下一些模糊的、听起来像是神灵对当前政策不满的隐喻,引导人们将灾难与王的行为联系起来。
神权与王权,一场围绕信仰和人心控制权的暗战,在这看似盛大庄严的祭祀筹备下,悄然展开了。鸩的毒计,不仅针对王权,也将在整个部落中播撒下更多迷惑、猜疑和分裂的种子。
秦霄茫然地看着这一切走向,他脑海中那些关于政教合一、宗教欺骗、群众心理的知识让他不寒而栗。
白苏则感到深深的忧虑。她预感到这场祭祀绝不会平静收场,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她试图在筹备中悄悄调整一些细节,减少鸩做手脚的机会,但她能做的十分有限。
神权如鸩,毒汁已然注入。一场看似祈福的盛大仪式,正朝着无法预料的凶险深渊滑去。人心的战场,远比真实的刀光剑影更加诡谲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