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穷骨亦有香-《梦幻旅游者》

  寒冬腊月,北风卷着残雪,扑打在刘姥姥枯皱的脸上。她紧了紧身上那件补丁叠补丁的棉袄,站在宁荣街尽头,望着那两座气派的石狮子,腿肚子直打颤。

  “俺这穷酸样,别脏了人家的地。”她喃喃自语,却又想起家里断炊三日的窘境,小孙子饿得直哭,女儿女婿愁眉不展。终究是迈开了步子,朝着那朱漆大门走去。

  门上的小厮穿着绸缎衣裳,正围着火炉说笑,见刘姥姥逡巡不前,顿时来了兴致。

  “哪儿来的叫花子?这也是你站的地儿?”一个高个子小厮喝道。

  刘姥姥连忙跪下,磕了个头:“太爷们行行好,俺是来找周瑞家的...”

  小厮们哄笑起来:“周奶奶也是你这等人见的?快滚快滚!”

  刘姥姥不死心,又磕了几个头,额头沾了雪水泥污。正在这时,一个年长些的仆人经过,看她可怜,指点道:“你绕到后角门去,或许能见着。”

  这一绕便是半个时辰。后角门的婆子倒是通传了,刘姥姥站在寒风里等着,冻得手脚发麻。她想起二十年前见过王家二小姐——如今的王夫人,那时还未出阁,端庄秀丽,却总带着几分疏离。如今来求她的亲戚,实在羞愧。

  周瑞家的终于出来,上下打量刘姥姥一番,眼中闪过些许怜悯,更多却是显摆自己体面的心思。

  “跟我来吧,奶奶今儿得空,愿意见你一面。”

  刘姥姥跟着周瑞家的穿过层层庭院,眼睛越发不够使。她活了大半辈子,何曾见过这般气象?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丫鬟们穿着比乡下地主奶奶还体面。

  忽然见一个衣着华丽的女子走来,刘姥姥以为是正主,扑通就跪下了:“给奶奶请安!”

  周瑞家的忙拉她起来:“这是平姑娘,琏二奶奶的贴身大丫鬟。”

  刘姥姥臊得满脸通红,却见那平姑娘和气地笑了笑,并不计较。

  终于见到正主。刘姥姥抬头一看,顿时呆住了。那炕上端坐的女子,不过二十出头年纪,生得粉面朱唇,一双丹凤眼不怒自威,通身的气派竟如画里的仙女一般。

  更让刘姥姥意外的是,那女子竟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个“请”字,让刘姥姥受宠若惊。

  凤姐让了座,刘姥姥只敢挨着炕边半坐。周瑞家的使眼色让她说话,她却一时语塞,只觉得这位奶奶美得让人不敢直视,爱都爱不过来。

  凤姐何等聪明,早猜出来意,却不点破,只闲话家常。刘姥姥渐渐放下紧张,照实说了年成不好、家中艰难的情形。

  凤姐听完,吩咐平儿:“去取二十两银子来,再拿一吊钱,让姥姥雇辆车回去。”

  刘姥姥喜出望外,这足够她一家一年的嚼用!她千恩万谢,凤姐却只淡淡笑道:“原是一家人,不必外道。”

  回家路上,刘姥姥紧紧攥着银子,心里暖暖的。不只是因为得了接济,更因那位奶奶竟把她当人看,给足了她体面。

  次年秋天,庄稼丰收。刘姥姥惦记着贾府的恩情,将头一茬的瓜果菜蔬拣最好的留下,装了两大筐,再次进城。

  这次她熟门熟路,却仍被贾府的富贵晃了眼。更没想到的是,贾母听说有个积古的老人家来了,竟要见见她。

  在贾母跟前,刘姥姥放开手脚,说些乡村趣闻,逗得满堂欢笑。她心里明白,这些贵人不过是图个新鲜,她乐得装傻充愣,报答当日恩情。

  唯独凤姐看出这老婆子不简单:那些笑话看似粗鄙,内里却藏着智慧;被众人取笑时,她眼中闪过狡黠的光,分明是故意为之。

  更让凤姐触动的是,巧姐儿那几日正病着,刘姥姥不顾劳累,守在孩子跟前,用土方子帮她降温。夜里,老太太握着巧姐儿的小手,喃喃祈祷,那神情竟如亲祖母般慈爱。

  凤姐心下感动,忽然道:“姥姥既与这孩子投缘,不如给她取个名吧。”

  满堂寂静。给贾府千金取名,何等重要的事,竟托付给一个乡下婆子?

  刘姥姥却不推辞,沉思片刻,道:“就叫巧姐吧。以毒攻毒,以火攻火,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凤姐默念两遍,竟觉得再合适不过。她看着刘姥姥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过巧姐的额头,忽然明白这老人给的不仅是个名字,更是最朴素的祝福。

  相比之下,王夫人的态度却让刘姥姥心寒。二奶奶始终淡淡的,送礼也只循例而行。临走时,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却说:“拿去或做个小本买卖,别再投亲靠友了。”

  一句话,划清了界限。

  刘姥姥何等聪明,自然明白这是买断往日情分的意思。她谢了赏,心里却记着凤姐的好——那二十两银子是雪中送炭,而这次的取名之托,更是真心相待。

  世事难料,不过几年光景,贾府忽遭大难。抄家封产,树倒猢狲散。凤姐病重,被休弃在破屋中;巧姐儿被奸兄狠舅卖入烟花巷。

  消息传到乡下,刘姥姥顿时哭了:“那样金尊玉贵的人儿,怎能落入那等地方!”

  她不顾年迈,当即收拾行装,倾尽全部家当——连棺材本都拿了出来,就要进城救人。

  女儿女婿劝她:“自家尚且艰难,何苦再去招惹是非?”

  刘姥姥叹道:“人活一世,有的债不得不还。当年他们富贵时,待咱有一分好,如今落难了,咱得拿出十分来报。”

  几经周折,刘姥姥终于找到凤姐栖身的破屋。昔日风华绝代的琏二奶奶,如今枯瘦如柴,奄奄一息地躺在草席上。

  见刘姥姥来,凤姐浑浊的眼中闪过一线光:“姥姥...怎么来了...”

  “来接巧姐儿回家。”刘姥姥握着她冰冷的手,轻声道。

  凤姐眼泪滚落:“那孩子...被我连累了...”

  刘姥姥帮她梳理稀疏的头发,一如当年她抚摸巧姐儿:“奶奶放心,我就是拼了老命,也把巧姐儿找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刘姥姥四处打听,终于得知巧姐儿被卖到了城南的怡红院。她变卖了女婿家最后一亩地,凑足赎身银两。

  怡红院的老鸨见她穷酸,起初不肯放人。刘姥姥索性跪在门前,哭诉原委,引来众人围观。老鸨怕事情闹大,只得收了银子,放巧姐儿出来。

  当刘姥姥牵着面色苍白的巧姐儿回到乡下时,全村人都来看热闹。有人说她傻,为了个不相干的人倾家荡产;也有人笑她痴,富贵时已还了恩情,何必如此。

  刘姥姥只笑笑,将巧姐儿安顿在自家炕上,盖上了唯一一床新棉被。

  夜深人静时,巧姐儿哭问:“姥姥为何待我这样好?”

  刘姥姥抚着她的头发,柔声道:“因你娘当年待姥姥好,给钱时还给了体面。这世上,穷人最缺的不是钱,是脸面。你娘给了姥姥脸面,姥姥就得用脸面换你平安。”

  窗外月光如水,刘姥姥想起那年第一次进荣国府,凤姐那句“怎么还不请进来”。一个“请”字,温暖了她这么多年。

  人活一世,有的不只是金银财宝,更有寸心知遇。穷人虽穷,骨子里也有香,记得住谁曾给予尊严,便甘心以尊严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