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各军团长、参谋长,以及训练营中出来的那些小家伙,恐怕也都不弱于之前朝廷之将军。
要论这些人中谁最弱,可能也就是何山相对弱了一些。
但何山也有其长处,那便是不仅有战略思维,还极为稳重;为人谦和,却坚守原则。
这也是一个总参谋长所必备的素质。
蔡成看向皇甫嵩,笑眯眯地说道:“吾一睡五年,倒是让义真未能发挥出全部能力。军事学院要新开一科:军队监察科。具体事宜,容后吾与大家共商。”
皇甫嵩内心中一惊。
他本以为,所谓的总监察使,便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衔。
护民军均出自训练营,早已培养了遵守军纪、亲民爱民的习惯,哪里还需要什么监察。
可如今听蔡成说在军事学院还要建立一个“军队监察科”,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监察一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可有可无,而是重要无比。
如果不是极其重要,又怎么会在军事学院中单开一科?
原来,成公子交给自己的,竟然是一个极重的责任。
想到此处,皇甫嵩猛然起身,对着蔡成就是一个庄重的军礼。
蔡成笑了,抬手回礼,并示意皇甫嵩坐下。
蔡成看向众人。“谁来为我解说一下这一总体谋划?”
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把目光再次投向郭嘉。
郭嘉刚想说什么,朱儁老爷子先开口了。
“让吾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为公子这样的年轻小辈讲故事,好像不大好吧?”
戏忠也开口说道:“吾已向丞相大人和子让尚书提出了申请,并也得到了两人的许可,不日便会进入内阁,任内阁新建的‘战略司’司首。兵部的事情,吾就不参与了。”
何山微微一笑。“我见公子醒来,此时还情绪难安。”
得了,所有人都要把这露脸的机会让给郭嘉,可见郭嘉在兵部是很受欢迎的。
只不过,蔡成却把目光投向了戏忠。
“志才,为何要去内阁?”
“吾以为,所有重大战略,均应出自内阁。而兵部也需要配合内阁的战略。故吾专门拜访了丞相大人,并向他提出组建‘战略司’的建议。
“蒙丞相大人和各位阁老,以及子让尚书及兵部诸公的支持,这事儿便定下了。”
“战略司都有哪些人?”
“人不多,目前只定了陈群、诸葛亮、杨修三人,再配几个侍郎,便可开始了。”
“战略司的职责如何?”
“总体来说,便是大汉发展的的长谋大略。具体下来就非常多了,如机制的利弊分析与改进、政策的适宜性与调整、大汉发展方向的提议与推演、各阶层之间矛盾的分析与化解等。”
“没有开疆拓土?”蔡成眉头蹙了一下。
“当然有。公子睡前不是拿出了地球仪吗?这些年来,吾可没少研究。至少,整个汉洲要全部在大汉的掌控之下。”
戏忠说得信誓旦旦,蔡成听得眉飞色舞。
“有我没我,大汉还是能够飞速发展。这个战略司设立得太好了!”蔡成感叹。
“谁让公子给了志才‘有大略、善长谋’这样的评价呢?”郭嘉嬉笑道。
蔡成愣了一下,马上便反应过来,这些人大概均已看过《人才榜单》了。
在《人才榜单》上,蔡成可是对每个人都有简略的评价。
蔡成挺了挺身子,把一块肉干含在嘴中,又喝了口茶,笑着说道:“还是继续说‘北攻南守东收西融’吧。”
说完,便把目光投向郭嘉。
蔡成猜测,郭嘉便是何山、朱儁等人内定的兵部“作战司”的司首,这也非常适合机变百出又有战略眼光的郭嘉。
在蔡成看来,郭嘉是何山之后的总参谋长的不二人选。
“还是继续说襄随之战吧。”郭嘉沉吟一下,便开口说道。
他发现没人反对,就有条不紊地开始讲述襄随之战。
原来,席草这一路,带的兵实在不多。
如果刘表把随县的兵马撤回襄阳,那席草只能顺势占据随县,然后出襄随谷道,入江夏,直抵西陵县。
如果刘表向随县派出援兵,席草则会放援军入随县城中,之后只会封锁襄随谷道,并不会真正攻城。
真正的攻取目标,便变成了襄阳。
至于在溠水上修桥,那是因为霍峻把原来的桥给拆了,他们又没什么事,干脆重新修一座,反正总要修的。
席草麾下的山地师、弓弩师和器械师,当前只剩下一个山地师在封锁随县。
弓弩师和器械师,已经从随县旁悄然出了襄随谷地。
可席草军营中人数却不见少。
多出来的人,除了建桥的工程大队外,其他都是征辟来的修路劳工。
修什么路?
当然是把襄随谷道,也就是后世的随枣走廊,修一条柏油路了。
有了这条路,从南阳平原往江夏、南郡运送粮草,不知道要快捷多少。
南郡和江夏两郡,被郭嘉形容为“拒南战场、缓冲之地”。
在收复荆州江南四州前,江夏与南郡便是护民军与江南孙策的作战之地。
南阳盆地,也是南阳平原,境内有众多河流,土地肥沃,又与汝南、颍川相连,与洛阳、弘农隔山相望,正好作为供应江夏、南郡前线的粮仓之地。
护民军收复南阳后,南阳共有两百万人口,耕地也只有四千多万亩。
如果再加上曲辕犁、播种机等新型农具,按农部的核算,南阳可以开垦出多于青州的耕地,至少可达一亿一千万亩。
如此,当前南阳的人口就远远不够了。
兵部并没有忽视荆州新出现的“仙人弟子”桓佑。
所以,兵部决定,如果征南军团再加上陆水军,在夺取南郡、江夏之后,如果守不住大江防线,就把两郡百姓全部迁徙到南阳,以补充南阳的人口。
之后,护民军会死守襄阳、随县及淮水上的新息渡口。
真要把江夏、南郡的人口迁徙到南阳,南阳一年的粮食产量,估计不会比冀州差多少,又将是大汉一大粮仓。
可南郡、江夏郡荒无人烟怎么办?
要论这些人中谁最弱,可能也就是何山相对弱了一些。
但何山也有其长处,那便是不仅有战略思维,还极为稳重;为人谦和,却坚守原则。
这也是一个总参谋长所必备的素质。
蔡成看向皇甫嵩,笑眯眯地说道:“吾一睡五年,倒是让义真未能发挥出全部能力。军事学院要新开一科:军队监察科。具体事宜,容后吾与大家共商。”
皇甫嵩内心中一惊。
他本以为,所谓的总监察使,便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衔。
护民军均出自训练营,早已培养了遵守军纪、亲民爱民的习惯,哪里还需要什么监察。
可如今听蔡成说在军事学院还要建立一个“军队监察科”,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监察一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可有可无,而是重要无比。
如果不是极其重要,又怎么会在军事学院中单开一科?
原来,成公子交给自己的,竟然是一个极重的责任。
想到此处,皇甫嵩猛然起身,对着蔡成就是一个庄重的军礼。
蔡成笑了,抬手回礼,并示意皇甫嵩坐下。
蔡成看向众人。“谁来为我解说一下这一总体谋划?”
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把目光再次投向郭嘉。
郭嘉刚想说什么,朱儁老爷子先开口了。
“让吾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为公子这样的年轻小辈讲故事,好像不大好吧?”
戏忠也开口说道:“吾已向丞相大人和子让尚书提出了申请,并也得到了两人的许可,不日便会进入内阁,任内阁新建的‘战略司’司首。兵部的事情,吾就不参与了。”
何山微微一笑。“我见公子醒来,此时还情绪难安。”
得了,所有人都要把这露脸的机会让给郭嘉,可见郭嘉在兵部是很受欢迎的。
只不过,蔡成却把目光投向了戏忠。
“志才,为何要去内阁?”
“吾以为,所有重大战略,均应出自内阁。而兵部也需要配合内阁的战略。故吾专门拜访了丞相大人,并向他提出组建‘战略司’的建议。
“蒙丞相大人和各位阁老,以及子让尚书及兵部诸公的支持,这事儿便定下了。”
“战略司都有哪些人?”
“人不多,目前只定了陈群、诸葛亮、杨修三人,再配几个侍郎,便可开始了。”
“战略司的职责如何?”
“总体来说,便是大汉发展的的长谋大略。具体下来就非常多了,如机制的利弊分析与改进、政策的适宜性与调整、大汉发展方向的提议与推演、各阶层之间矛盾的分析与化解等。”
“没有开疆拓土?”蔡成眉头蹙了一下。
“当然有。公子睡前不是拿出了地球仪吗?这些年来,吾可没少研究。至少,整个汉洲要全部在大汉的掌控之下。”
戏忠说得信誓旦旦,蔡成听得眉飞色舞。
“有我没我,大汉还是能够飞速发展。这个战略司设立得太好了!”蔡成感叹。
“谁让公子给了志才‘有大略、善长谋’这样的评价呢?”郭嘉嬉笑道。
蔡成愣了一下,马上便反应过来,这些人大概均已看过《人才榜单》了。
在《人才榜单》上,蔡成可是对每个人都有简略的评价。
蔡成挺了挺身子,把一块肉干含在嘴中,又喝了口茶,笑着说道:“还是继续说‘北攻南守东收西融’吧。”
说完,便把目光投向郭嘉。
蔡成猜测,郭嘉便是何山、朱儁等人内定的兵部“作战司”的司首,这也非常适合机变百出又有战略眼光的郭嘉。
在蔡成看来,郭嘉是何山之后的总参谋长的不二人选。
“还是继续说襄随之战吧。”郭嘉沉吟一下,便开口说道。
他发现没人反对,就有条不紊地开始讲述襄随之战。
原来,席草这一路,带的兵实在不多。
如果刘表把随县的兵马撤回襄阳,那席草只能顺势占据随县,然后出襄随谷道,入江夏,直抵西陵县。
如果刘表向随县派出援兵,席草则会放援军入随县城中,之后只会封锁襄随谷道,并不会真正攻城。
真正的攻取目标,便变成了襄阳。
至于在溠水上修桥,那是因为霍峻把原来的桥给拆了,他们又没什么事,干脆重新修一座,反正总要修的。
席草麾下的山地师、弓弩师和器械师,当前只剩下一个山地师在封锁随县。
弓弩师和器械师,已经从随县旁悄然出了襄随谷地。
可席草军营中人数却不见少。
多出来的人,除了建桥的工程大队外,其他都是征辟来的修路劳工。
修什么路?
当然是把襄随谷道,也就是后世的随枣走廊,修一条柏油路了。
有了这条路,从南阳平原往江夏、南郡运送粮草,不知道要快捷多少。
南郡和江夏两郡,被郭嘉形容为“拒南战场、缓冲之地”。
在收复荆州江南四州前,江夏与南郡便是护民军与江南孙策的作战之地。
南阳盆地,也是南阳平原,境内有众多河流,土地肥沃,又与汝南、颍川相连,与洛阳、弘农隔山相望,正好作为供应江夏、南郡前线的粮仓之地。
护民军收复南阳后,南阳共有两百万人口,耕地也只有四千多万亩。
如果再加上曲辕犁、播种机等新型农具,按农部的核算,南阳可以开垦出多于青州的耕地,至少可达一亿一千万亩。
如此,当前南阳的人口就远远不够了。
兵部并没有忽视荆州新出现的“仙人弟子”桓佑。
所以,兵部决定,如果征南军团再加上陆水军,在夺取南郡、江夏之后,如果守不住大江防线,就把两郡百姓全部迁徙到南阳,以补充南阳的人口。
之后,护民军会死守襄阳、随县及淮水上的新息渡口。
真要把江夏、南郡的人口迁徙到南阳,南阳一年的粮食产量,估计不会比冀州差多少,又将是大汉一大粮仓。
可南郡、江夏郡荒无人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