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朝廷缓过气来,再来收复江东、江南全部故土。然后将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荆山、武陵山里面的山民迁徙出来,立足南郡与江夏。
如此,南郡、江夏发展得虽然会慢一点,但也慢不到哪儿去。
由于襄阳向随县派出了一万援军,征南军团的攻取目标,自然马上转变为襄阳。
弓弩师、器械师出襄随谷地后,便与杨乐率领的五千陆水军汇合,然后渡汉水,直扑襄阳。
听到征南军团的如此作战计划,蔡成知道,襄阳必破。
襄阳城再坚固,护城河再宽,也禁受不住霹雳车几天的轰击。
但如果要想迫降随县的守军,还是要看刘表是否能归降朝廷。
大军抵达襄阳城下后,鲍信也由樊城渡过汉水,与杨乐军、弓弩师和器械师会合,还给城中刘表送去一封信。
信是刘虞写给刘表的。
没有什么客气的语言,直接斥责刘表身为皇室宗亲,却不顾大汉国祚兴衰,竟然想割据一方,数典忘祖,大逆不道。
最后,还告诫刘表,让他悬崖勒马,尽早重归皇室。
如若不然,不仅会被族谱除名,还会连累族人,更是遗臭万年。
刘表看信之后,久久沉默不语。
他想起了之前内阁给他的信件,那可是许其高官。可他那时却以为朝廷软弱,而自己则能以大江之天堑而割据荆州。
谁知道,放桓阶、桓佑父子返回江南后,先是文聘被孙策伏击被擒,再是蔡瑁、张允被孙策偷袭,荆州水师及江南四郡之地尽失。
随后,孙策来信,请其迁治所于临湘。
他当然知道,他如果真去了临湘,表面上孙策、桓阶、桓佑会奉他为主,实则是孙策想以他“皇室宗亲”的旗号来对抗朝廷。
那时,他不仅是个傀儡,而且在没了利用价值后,自己连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会性命不保。
他当然不会去临湘,可他又没脸重新归顺朝廷。
正首鼠两端之时,收到青州成公子中毒身亡的消息。
此时,他又觉得机会来了。
成公子中毒身亡,内阁刚刚组建,北方数州尚未安定,朝廷哪里有精力顾得上南郡、江夏两郡?
关键是手下的蒯良、蒯越、习祯等人,皆希望他再观望一段时间。
毕竟,暂时无论是江南孙策,还是朝廷,暂时都没有精力顾得上荆襄之地,何况还有随县、襄阳之险,以及南郡、江夏之千里沃土。
可刘表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将再也想不到,他们刚刚听说雍凉起兵,已然占据函谷关,拒朝廷兵马于函谷关以东时,南阳的护民军征南军团,便已经南下准备攻克随县。
刘表派黄忠率领一万军前往随县支援,才过了不到二十天,征南军团便突然从当阳县渡过汉水,直接封堵了襄阳以南的通道。
在护民军抵达襄阳城下的同时,汉水北岸的护民军便封锁了汉水渡口。
襄阳以西是武当山,东、北为汉水,南通道又为护民军所封锁,瞬间成为一座孤城。
刘表及麾下的文臣武将这才反应过来,如果刘表不往随县派援军,那护民军攻随县便是真;
如果刘表如现实一般向随县派了援军,护民军的攻取目标便会变成襄阳。
本来刘表手下还有大将文聘,且有蔡瑁、张允水师为后援,可现在,文聘、蔡瑁、张允皆归孙策,如果不是刘磐率麾下兵马绕路渡江至襄阳,此时刘表麾下除霍峻一人外,真是要兵无兵,要将无将。
怎么办?
此时蒯氏兄弟俩瞬间改变了口风,力劝刘表重新归顺朝廷。
而习祯、刘磐等人,还是坚持守城。
襄阳城中存粮足可以吃上三年,为何不守?
一直都是很有主张的刘表,一下子便没了主意。
降有降的理由。
毕竟刘表是皇室宗亲。哪怕他是前汉汉恭王一脉,和后汉的光武帝刘秀八竿子打不着,可刘秀复汉后,承认汉恭王一脉是皇室宗亲,才有了山阳刘氏一脉近二百年的发展。
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割据一方、对抗汉室,好像怎么也说不过去。
守有守的理由。
抛却刘表的面子不提,襄阳城高墙厚、有八十丈宽的护城河、有兵有将有粮,且雍凉两州就会牵扯朝廷的极大精力,城下的护民军能坚持多久?
就算城下的护民军能够坚持,可护民军就不担心江南孙策渡江北上,对护民军前后夹击吗?
刘表猛然间想起了一个好主意。
他便带着蒯氏兄弟、刘磐等人上了城头,直接喊话护民军,要与护民军的首领对话。
鲍信策马来到护城河畔,身后是两百助他喊话的亲卫。
张合坐镇樊城,将这次指挥攻城的任务交给了鲍信,也让鲍信能得到一些军功。
鲍信还是很有礼貌的。
勒住马缰后,便翻身下马,然后躬身对着八十几丈外城上的刘表深深一礼。
“征南军团副军团长鲍信鲍允诚,见过景升使君。”
“吾为大汉荆州刺史,汝为大汉护民军,何故来攻伐荆襄之地?”刘表厉声质问。
“哈哈哈哈——”鲍信仰天大笑。
“使君,为何明知故问?”
“如何明知故问?”
“之前内阁向各州郡下发过诏令:如果愿意服从内阁,重新归顺朝廷,则保留原官职,却要放护民军入驻。
“如果不愿意服从内阁,便以叛贼论处。
“敢问使君,是放我护民军入城而继续做荆州刺史之位,还是拒绝护民军入城而做叛贼?”
刘表本来的打算便是以他是朝廷封的荆州刺史,从而要求护民军撤兵。
谁知道,鲍信对内阁诏令一清二楚。
“我家主公早已给内阁回信,因不知当前青州成公子以及他组建的内阁,是否忠于汉室,故须观察两年。”蒯良还想强词夺理。
“住口!”鲍信怒吼一声。“内阁诏令哪里容得讨价还价?吾现给使君两天时间。如若使君两天后不放护民军入城,尔等皆为叛贼。待城破之时,必生擒尔等押往京都,尔等亦会受万世唾骂,遗臭万年!”
说完,鲍信扭头便走。
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哪里还容他们讨价还价?
如此,南郡、江夏发展得虽然会慢一点,但也慢不到哪儿去。
由于襄阳向随县派出了一万援军,征南军团的攻取目标,自然马上转变为襄阳。
弓弩师、器械师出襄随谷地后,便与杨乐率领的五千陆水军汇合,然后渡汉水,直扑襄阳。
听到征南军团的如此作战计划,蔡成知道,襄阳必破。
襄阳城再坚固,护城河再宽,也禁受不住霹雳车几天的轰击。
但如果要想迫降随县的守军,还是要看刘表是否能归降朝廷。
大军抵达襄阳城下后,鲍信也由樊城渡过汉水,与杨乐军、弓弩师和器械师会合,还给城中刘表送去一封信。
信是刘虞写给刘表的。
没有什么客气的语言,直接斥责刘表身为皇室宗亲,却不顾大汉国祚兴衰,竟然想割据一方,数典忘祖,大逆不道。
最后,还告诫刘表,让他悬崖勒马,尽早重归皇室。
如若不然,不仅会被族谱除名,还会连累族人,更是遗臭万年。
刘表看信之后,久久沉默不语。
他想起了之前内阁给他的信件,那可是许其高官。可他那时却以为朝廷软弱,而自己则能以大江之天堑而割据荆州。
谁知道,放桓阶、桓佑父子返回江南后,先是文聘被孙策伏击被擒,再是蔡瑁、张允被孙策偷袭,荆州水师及江南四郡之地尽失。
随后,孙策来信,请其迁治所于临湘。
他当然知道,他如果真去了临湘,表面上孙策、桓阶、桓佑会奉他为主,实则是孙策想以他“皇室宗亲”的旗号来对抗朝廷。
那时,他不仅是个傀儡,而且在没了利用价值后,自己连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会性命不保。
他当然不会去临湘,可他又没脸重新归顺朝廷。
正首鼠两端之时,收到青州成公子中毒身亡的消息。
此时,他又觉得机会来了。
成公子中毒身亡,内阁刚刚组建,北方数州尚未安定,朝廷哪里有精力顾得上南郡、江夏两郡?
关键是手下的蒯良、蒯越、习祯等人,皆希望他再观望一段时间。
毕竟,暂时无论是江南孙策,还是朝廷,暂时都没有精力顾得上荆襄之地,何况还有随县、襄阳之险,以及南郡、江夏之千里沃土。
可刘表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将再也想不到,他们刚刚听说雍凉起兵,已然占据函谷关,拒朝廷兵马于函谷关以东时,南阳的护民军征南军团,便已经南下准备攻克随县。
刘表派黄忠率领一万军前往随县支援,才过了不到二十天,征南军团便突然从当阳县渡过汉水,直接封堵了襄阳以南的通道。
在护民军抵达襄阳城下的同时,汉水北岸的护民军便封锁了汉水渡口。
襄阳以西是武当山,东、北为汉水,南通道又为护民军所封锁,瞬间成为一座孤城。
刘表及麾下的文臣武将这才反应过来,如果刘表不往随县派援军,那护民军攻随县便是真;
如果刘表如现实一般向随县派了援军,护民军的攻取目标便会变成襄阳。
本来刘表手下还有大将文聘,且有蔡瑁、张允水师为后援,可现在,文聘、蔡瑁、张允皆归孙策,如果不是刘磐率麾下兵马绕路渡江至襄阳,此时刘表麾下除霍峻一人外,真是要兵无兵,要将无将。
怎么办?
此时蒯氏兄弟俩瞬间改变了口风,力劝刘表重新归顺朝廷。
而习祯、刘磐等人,还是坚持守城。
襄阳城中存粮足可以吃上三年,为何不守?
一直都是很有主张的刘表,一下子便没了主意。
降有降的理由。
毕竟刘表是皇室宗亲。哪怕他是前汉汉恭王一脉,和后汉的光武帝刘秀八竿子打不着,可刘秀复汉后,承认汉恭王一脉是皇室宗亲,才有了山阳刘氏一脉近二百年的发展。
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割据一方、对抗汉室,好像怎么也说不过去。
守有守的理由。
抛却刘表的面子不提,襄阳城高墙厚、有八十丈宽的护城河、有兵有将有粮,且雍凉两州就会牵扯朝廷的极大精力,城下的护民军能坚持多久?
就算城下的护民军能够坚持,可护民军就不担心江南孙策渡江北上,对护民军前后夹击吗?
刘表猛然间想起了一个好主意。
他便带着蒯氏兄弟、刘磐等人上了城头,直接喊话护民军,要与护民军的首领对话。
鲍信策马来到护城河畔,身后是两百助他喊话的亲卫。
张合坐镇樊城,将这次指挥攻城的任务交给了鲍信,也让鲍信能得到一些军功。
鲍信还是很有礼貌的。
勒住马缰后,便翻身下马,然后躬身对着八十几丈外城上的刘表深深一礼。
“征南军团副军团长鲍信鲍允诚,见过景升使君。”
“吾为大汉荆州刺史,汝为大汉护民军,何故来攻伐荆襄之地?”刘表厉声质问。
“哈哈哈哈——”鲍信仰天大笑。
“使君,为何明知故问?”
“如何明知故问?”
“之前内阁向各州郡下发过诏令:如果愿意服从内阁,重新归顺朝廷,则保留原官职,却要放护民军入驻。
“如果不愿意服从内阁,便以叛贼论处。
“敢问使君,是放我护民军入城而继续做荆州刺史之位,还是拒绝护民军入城而做叛贼?”
刘表本来的打算便是以他是朝廷封的荆州刺史,从而要求护民军撤兵。
谁知道,鲍信对内阁诏令一清二楚。
“我家主公早已给内阁回信,因不知当前青州成公子以及他组建的内阁,是否忠于汉室,故须观察两年。”蒯良还想强词夺理。
“住口!”鲍信怒吼一声。“内阁诏令哪里容得讨价还价?吾现给使君两天时间。如若使君两天后不放护民军入城,尔等皆为叛贼。待城破之时,必生擒尔等押往京都,尔等亦会受万世唾骂,遗臭万年!”
说完,鲍信扭头便走。
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哪里还容他们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