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此事太过惊人,难以置信-《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

  “闻皇帝寻得建文帝,此事可真?”郑和问道。

  老爷子点头,目光转向自己的爱子,大明太子。

  “确实如此,建文帝已被寻获。”

  “此刻,他正被关押在诏狱之中。”

  老爷子再次点头,郑和无言,心中略感宽慰。

  “你安心远航吧,其余之事无需挂怀。”老爷子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遵命,陛下。”

  ……

  晨光初现,百官齐聚奉天殿。

  他们议论纷纷,难掩激动。

  “听说郑和大人回来了!”

  “我亦有所耳闻,皇帝还亲自迎接呢!”

  “这等殊荣,实乃罕见!”

  “郑和大人前途无量啊!”

  “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众人交谈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郑和稳步踏入奉天殿。朱棣望向他,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郑和,跟随我多年,从静待之地到燕王时期,再到靖难之役,你功不可没,冲锋陷阵,勇猛不输任何名将!”

  此言极为赞誉,令人震撼。恐怕连汉王等人,也未曾获得如此高度评价。由此可见,郑和在朱棣心中地位之重。

  郑和谦逊回应:“这一切皆因皇帝栽培,若无皇帝,便无今日之我。”

  微风拂过,郑和不卑不亢继续道:“身为大明子臣,我自当珍视。”

  朱棣大笑,笑声爽朗,回荡于殿内。

  “若换作他人,我或许不信,但你的话,我深信不疑!”

  朱棣微笑,百官亦随之而笑,目光不时偷瞄朱棣,生怕触怒。

  “皇帝,众使者在外求见。”郑和轻声禀报。

  朱棣微微颔首:“让他们进来吧,我也想见见他们。”

  随即,使臣们鱼贯而入,拜见大明皇帝。

  “朕安!”朱棣微微点头,望着满朝文武与各国使者,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这便是真正的万国来朝,大明盛世!朱棣望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

  他又忆起老爹朱元璋,那位梦中无数次“杀”他的 ** 。

  他渴望见到老爹,渴望告知:

  大明在我手中繁荣昌盛!

  绝不逊色于建文之时!

  此刻,他内心充满自豪,万国来朝的盛景,他已达成,真切地做到了。

  目睹此景,他不禁深吸一口气。

  “老爹,若你目睹这盛世,是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朱棣自语道。

  内心难以平复,此情此景,正是他所期盼。

  建文,实属愚钝,太祖高皇帝当年竟对他寄予厚望,真是有眼无珠。

  微风拂过朱棣的脸庞,万国来朝的盛况悄然落幕。

  但不可否认,今日之事必将流传千古。

  永乐盛世,天下无双,地位无人能撼。

  使臣们陆续离开奉天殿,太子爷正欲离去,朱棣却突然发话:

  “除郑和与太子爷外,其余人退下!”

  朱高着嘴角抽搐,满心无奈,本想回去陪伴家人,却被老爷子留住。

  “臭小子,还想往哪儿跑?给我过来!”

  朱棣招呼道,身旁两宫女正为他宽衣。

  他厌烦沉重的龙袍,偏爱轻便的白色布衣。

  穿上白衣,他倍感轻松,笑容浮现。

  今日早朝,身着龙袍,着实不适!”

  “我倒觉得,这常服更为自在,哈哈!”

  朱棣不禁微微笑了。

  他心里也泛起一丝愉悦。

  不料朱高着翻了个白眼。

  “实在不行,你当太上皇好了,我来做皇帝,这龙袍我来穿!”

  此言一出,旁侧的郑和吓了一跳,手微微一颤。

  这太子爷真是胆大妄为,这种话也敢说出口!

  就连朱高煦等人也不敢如此放言,而这太子竟有此胆量。

  郑和一时愣住了,不知所措,又偷偷瞥了一眼朱棣。

  ……

  对于郑和而言,他深知朱棣,朱棣这副模样很可能会动怒,他心里为太子暗暗担忧,你这嘴也真是没遮拦。

  所以见到此景,郑和心中猛地一颤。

  他又偷偷瞧了一眼朱棣,这话若是说得不好,朱棣定会生气。

  毕竟在此时说出这种话,胆子委实不小。

  郑和太了解朱棣了。

  即便是他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也不敢如此。

  他竟敢提议让皇上退位做太上皇,自己登基穿龙袍。

  我的天,这也太惊人了吧。

  这不是梦吧,太可怕了。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又偷偷看向朱棣。

  谁料朱棣非但没生气,反而大笑起来。

  “哈哈!”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

  “你这小子,胆子不小嘛!”

  “你可知道,你说出这种话,后果会如何?”

  朱棣反问道。

  他言罢,目光闪烁,望向自己的儿子。

  “一一。”

  郑和眼神愕然,怀疑自己听错。

  这究竟是何情形?若非亲耳所闻,实在难以置信。

  朱棣非但未怒,反而面带微笑?

  究竟发生了何事?

  郑和困惑不解,因他深知朱棣性情。

  除了已故的徐皇后,无人敢开此等玩笑。然而眼前的朱高着,竟说出此言。

  “那便罢了,若父亲看我不顺眼,废了我这太子之位又如何?”

  “有时我也在想,官位究竟要多大才算大?”

  他一脸惆怅。

  郑和默然。

  他归来后,感觉朱棣变了,的确变了。

  对朱高着,他竟如此溺爱,程度之深,令人难以置信。若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相信。

  微风拂过朱高着脸颊,他笑看朱棣。

  “实在不行,您就废了我吧!”

  郑和在一旁轻咳几声,险些被朱高着的话惊到。

  他竟敢如此直言不讳。

  此言一出,意味着什么?只说明一件事——朱棣已被太子改变。

  昔日的朱棣,脾气暴躁。

  而今,郑和自西洋归来,再见这位皇帝,简直判若两人。

  绝非同一人。

  错觉,定是错觉。

  他心中暗想。

  朱棣深吸一口气。

  “你这臭小子,心里怎么想的,我还不知道?就是不想做太子,对吧?”

  一旁的郑和再次惊愕。

  他听到了什么?

  这位太子殿下,竟有不愿为太子之意?

  真是匪夷所思,天下哪有不想做太子的王爷?

  想那朱高煦为谋太子之位,费尽心机。

  而他,即便身在西洋,对朝中之事亦了如指掌。

  此刻的朱高着,竟真的不想做太子?

  此事太过惊人,难以置信。

  “休想!这太子你做也得做,年关后便开始监国,若敢使诈,绝不轻饶!”朱棣怒目而视。

  朱高着无奈叹息。

  郑和旁观,一脸愕然,瞅瞅朱棣,又瞅瞅太子。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苦笑连连。

  “此事与你无关,这小子就是不愿做太子,你觉得可能吗?”朱棣道。

  郑和摇头:“不敢妄测。”

  “即便你真说了,朕又能奈你何?”朱棣瞪了朱高着一眼。

  郑和尴尬而笑。

  朱棣:“这小子做太子还是有能力的,就是爱偷懒,朕偏不让他如愿,气死他!”

  朱高着脸色铁青:“父皇,给我留点颜面,郑和还在此!”

  “还知道害羞,早干嘛去了?”朱棣摇头苦笑,心中无奈。

  随即看向郑和:“言归正传,你此番西洋之行,还算顺利吧?”

  郑和点头。

  “真那么顺利?”朱棣缓缓问道,“适才朝拜时,见那安丹国使者眼神闪烁,似有隐情。”

  “他们心怀愧疚,自然不敢正视,毕竟皇上也曾经历杀兄夺位之事……”

  言及此,郑和忽觉失言,望向朱棣,神色忧虑。

  朱棣同样是以夺位得权,郑和此言,岂不也将朱棣卷入其中?

  然而,朱棣只是轻轻摇头。

  “无妨,我并未怪你。此刻,这些事我亦不避讳。”

  他的话语间透出一丝寒意,随即挥手示意郑和上前。

  “你去传安丹国大王来见我。”

  朱棣语气平淡。

  “遵命,我即刻前去。”

  郑和点头,转身离去。

  朱棣静立等待,不久,安丹国大王匆匆而至,偷瞄朱棣一眼,却被朱棣凌厉的目光吓得跪倒在地。

  郑和冷声宣告:“我国皇帝拒绝收受贵国礼品,请收回。”

  “不可!万万不可!”

  安丹国大王惊恐万分,“大明皇帝,我们知错了!请再给一次机会!”

  他脸色惨白,心中惶恐不安。

  朱棣怒目而视:“还想有下次?前任安丹国大王被你所杀,你篡位为王,我国欲调解,你却 ** 我国使臣!如今知道害怕了?早干嘛去了?!”

  他吓得浑身颤抖。

  朱棣愈发无法忍受,冷哼一声,一巴掌重重拍在龙椅上,一字一顿地说:“不久的将来,我会让你们领教雷霆之怒,见识王者之师的威力!”

  这话一出,安丹国大王吓得魂飞魄散。

  “真是个没用的废物!”朱棣摇头轻叹,却发现安丹国大王已吓得晕厥。

  朱棣满心鄙视,也觉无奈。

  此刻,天地间一片寂静。几个锦衣卫迅速将他拖走。

  “此人如何处置?安丹国之事如何解决?”纪纲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送他们一句话,”朱棣冷笑,“让他们自求多福!”

  纪纲闻言,不再多言。

  “皇上还是稍作休息吧,晚上还有宴会,所有使臣都在。”郑和略带为难地说,“我知道皇上不喜龙袍,但各国使者在此,还望皇上……”

  朱棣微微一笑,深吸一口气:“行了,我知道该怎么做,还用你来教我?”

  郑和连忙否认:“郑和不敢,绝非此意!”

  喜欢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