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百年老槐树-《高考前,废柴醒来成为道家天师》

  屋檐下挂着褪色的灯笼,有的灯笼已经破旧不堪,只剩下骨架;有的则被居民重新更换过,布料崭新,颜色鲜艳。

  有的四合院门口还贴着红色的春联,虽然已经有些破损,字迹也变得模糊,却依旧透着一股浓浓的年味与生活气息。

  偶尔能听到巷子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

  几个穿着短袖短裤的孩子,在巷子里追逐打闹,手中拿着玩具枪和气球,清脆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充满了活力。

  还有老人的咳嗽声,从某个四合院的院子里传来,带着岁月的厚重。

  更有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味,有红烧肉的浓郁香气,有炒青菜的清新香气。

  还有米饭的香甜气息,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与夕阳的暖意交织,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真实的老城区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久违的烟火气。

  “走吧,我们去巷中段找老槐树。”

  莫少统率先推开车门,脚下的黑色皮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 “哒哒” 声,在安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姜李文、苗风、李国义也纷纷下车,四人沿着望岳巷缓缓前行。

  巷子比想象中更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两人并排通过,若是遇到有人推着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经过,还需要侧身避让。

  两侧的四合院大门大多是朱红色的,有的门环已经生锈,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红色的锈迹,轻轻一碰,就会掉下细小的锈屑。

  有的门环则被居民精心擦拭过,是崭新的铜环,泛着明亮的光泽,轻轻一碰,就发出 “铛铛” 的轻响,声音清脆悦耳。

  走了大约十分钟,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淡淡的槐花香,香气清新淡雅,随着微风飘来,让人闻着心旷神怡。

  姜李文抬起头,顺着香气望去,一棵巨大的老槐树出现在视野中。

  这便是耿秋浩提到的百年老槐树,是寻找郑家老宅的重要标志。

  老槐树的树干粗壮得惊人,需要三个成年男子手拉手才能勉强合抱。

  树干的颜色是深褐色的,树皮粗糙得如同老人的皱纹,深深浅浅的沟壑里还残留着岁月的痕迹,有的沟壑中还长出了小小的绿色植物,为这棵古老的槐树增添了一丝生机。

  树干向上分叉出无数枝条,枝条向四周延伸,如同撑开的巨大绿伞,覆盖了大半个巷子的天空,为行人遮挡住夕阳的余晖。

  此时正值槐花盛开的季节,白色的槐花挂满了枝头,一簇簇、一串串,如同雪片般点缀在翠绿的树叶间,显得格外美丽。

  微风一吹,花瓣纷纷飘落,如同下了一场温柔的 “槐花雨”,白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落在行人的肩头、落在四合院的屋顶上,为整个望岳巷都增添了一丝浪漫与诗意。

  槐花的香气也随着微风变得更加浓郁,清新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忍不住深呼吸,想要将这美好的气息永远留在心中。

  树干上挂着一块蓝色的木牌,木牌大约手掌大小,上面用白色的油漆写着 “百年古树,重点保护” 八个字,字体工整清晰,只是木牌的边缘已经有些褪色和磨损,显然已经挂在这里很多年了。

  木牌的下方还刻着一串编号,应该是相关部门为了方便管理而标注的。

  树根部分露出地面,盘根错节,如同巨龙的爪子,紧紧抓住泥土,有的根系甚至延伸到了旁边的青石板下,将坚硬的石板顶得微微凸起,形成一个个小小的鼓包。

  根系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泥土和落叶,有的根系上还长着青苔,显得格外古老。

  几个七八岁的孩童围着老槐树追逐嬉戏,他们穿着鲜艳的衣服,手中拿着用槐花串成的花环,偶尔伸手摘下一串槐花,放在鼻尖轻嗅,脸上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清脆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与槐花的香气、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温馨的画面。

  姜李文站在老槐树下,抬头望着茂密的枝叶,望着飘落的槐花,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眼前的望岳巷与隋唐时期先祖李文记忆中的模样早已截然不同。

  那时的巷子更宽,两侧多是高门大院,门口立着石狮子,挂着彰显身份的牌匾,少了如今的烟火气,多了几分世家大族的威严与疏离。

  可不知为何,站在这里,他却能感受到一股似曾相识的气息。

  或许是脚下青石板路的纹理,或许是空气中隐约残留的古老韵味,又或许是血脉中先祖记忆的共鸣,让他跨越千年时光,与先祖的脚步在此悄然重合。

  姜李文闭上眼睛,缓缓抬起右手,指尖凝聚一丝微弱的真气,如同发丝般轻轻飘散在空气中。

  他运转道家 “观气术”,感知着周围的气息流动。

  空气中弥漫着居民生活的烟火气,那是柴米油盐的温暖味道。

  混杂着草木的清新气,是老槐树与巷内杂草散发的自然气息;还有一丝淡淡的泥土气息,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这些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平和而稳定的气场,没有任何阴煞之气的波动,也没有邪修常用的阴邪法器散发出的诡异气息,一切都显得平静而正常,仿佛郑家老宅只是这条古巷中一个普通的院落,从未与邪术有过关联。

  “怎么样,姜兄弟,有发现吗?”

  莫少统走到姜李文身边,压低声音问道,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老槐树后方的几座四合院。

  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越是平静的表象下,越可能隐藏着危险。

  姜李文缓缓睁开眼睛,收回指尖的真气,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暂时没发现异常,周围的气息很干净,没有阴煞之气,也没有邪修活动的痕迹。郑红旗隐藏得比我们想象中更隐蔽,要么是他还没到这里,要么就是他用了特殊的方法掩盖了气息。”

  一旁的李国义也拄着阴沉木拐杖,缓缓走到老槐树下。

  他将拐杖顶端的铜饰轻轻贴在地面,闭上眼睛,借助法器的感应能力探查周围的能量波动。

  拐杖上的铜饰刻着复杂的辟邪符文,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微微泛起一丝淡红色的微光,如同呼吸般轻轻闪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