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是我们的机缘-《赌石,我的龙瞳能鉴定一切!》

  她扶住老相士,脸上依旧写满了不解。

  “那个人……他到底是谁啊?您可是麻衣相门的当代传人,为什么要对他那么……那么尊重?”

  “尊重?”

  老相士苦笑着摇了摇头,心有余悸地喘了口气。

  “娇娇啊,你以为爷爷那只是尊重吗?那是畏惧,是庆幸!”

  “你可知,潜鳞在渊,一遇风云便化龙?”

  “那等人物,命格贵不可言,其未来,早已超脱了你我所能想象的范畴。”

  “我今日能侥幸窥得冰山一角而未死,还能与他结下善缘,这……这是我们聂家天大的机缘啊!”

  陈寻他拉着周若竹,继续在古玩街上闲逛。

  刚才的小插曲对他而言,确实不算什么。

  很快,他在另一个地摊上,花了一百块,买下了一块被当成普通玉佩的墨玉。

  那墨玉上,萦绕着一股沉凝如山的气息,光晕内敛,至少是四百年前的东西。

  接着,他又用两百块,从一堆旧书里,淘到了一本封面破损的线装书。

  书页间流转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分明是大家手笔。

  两人走着走着见前面人群熙攘。

  这是一家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古玩店,门口围着一大群人。

  还架着好几台摄像机,灯光打得通明。

  “……所以说,这件青花缠枝莲纹盘,从它的发色和胎底来看,是典型的永乐官窑精品……”

  店里传来一个清晰洪亮的声音。

  “怎么回事?这么热闹?”

  周若竹好奇地踮起脚尖。

  “好像是在拍节目。”

  陈寻扫了一眼,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都是电视上的明星。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耳麦、拿着对讲机的工作人员忽然小跑过来。

  目光在陈寻和周若竹脸上来回打量。

  “两位,两位请等一下!”

  陈寻和周若竹的颜值在人群中实在太突出,男的俊朗清逸,女的风华佳人。

  往那一站,比精心打扮的明星还亮眼。

  导演一眼就相中了。

  “是这样的。”

  工作人员解释道。

  “我们在录一档文化探寻类的综艺《古韵寻踪》,现在需要两位路人嘉宾参与一个互动环节,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

  周若竹眼睛一亮,她看到了人群中的一个身影。

  正是她最喜欢的女演员,张小采!

  “好!”

  工作人员大喜过望,立刻领着他们进了店里。

  节目现场分成了两队,张小采自己一队,她对面,是另一个当红女星,吴焰。

  吴焰走的是美艳霸气人设,此刻正环抱着双臂。

  按照规则,陈寻和周若竹被分到了人数较少的张小采队。

  张小采看到他们,立刻露出一个友善的微笑:

  “欢迎欢迎,谢谢你们愿意帮忙。”

  周若竹激动得小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

  “小采姐,我、我是你的粉丝!”

  “是吗?那太荣幸了。”

  张小采笑得更开心了。

  对面的吴焰却冷哼一声。

  “现在真是看脸的时代,随便拉两个路人就想赢?小采,你这次的队友,看起来对古玩可没什么研究啊。”

  吴焰身边站着一个中年男人,正是这家古玩店的首席鉴赏师,王老师。

  王老师扶了扶金丝眼镜,一脸傲然。

  有他在,吴焰稳操胜券。

  张小采的脸色有些尴尬,但还是维护道:

  “吴焰,别这么说,大家一起参与,开心最重要。”

  “开心?”

  吴焰夸张地笑了一下。

  “比赛当然是为了赢。王老师可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们队,怕是一道题都答不出来吧?”

  主持人赶紧出来打圆场,宣布游戏规则。

  这是一个古玩知识问答环节,一共五道题,答对多者获胜。

  第一题很快出现在大屏幕上。

  【问题一:请问,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上的龙,是几爪?】

  屏幕上给出了梅瓶的图片,但角度刁钻。

  龙爪的部分被光影和瓶身弧度遮挡,很难看清。

  吴焰那边的王老师几乎没怎么犹豫,立刻说:

  “元代龙纹多为三爪、四爪,这件梅瓶器形饱满,釉色纯正,应是皇家之物,所以是四爪!”

  吴焰得意地看了张小采一眼。

  张小采也有些拿不准,她求助地看向陈寻和周若竹。

  周若竹紧张地摇了摇头。

  陈寻却淡淡开口:“是五爪。”

  王老师眉头一皱:

  “小伙子,不懂不要乱说。元代官窑,极少出现五爪龙,那是明朝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定制。”

  陈寻看都没看他,只是对着主持人说:

  “答案是五爪。”

  主持人将信将疑,按下了确认键。

  大屏幕上,图片旋转放大,龙爪的细节清晰呈现。

  一、二、三、四、五……不多不少,正好五爪!

  【回答正确!恭喜张小采队得一分!】

  全场哗然!

  吴焰的笑容僵在脸上。

  王老师更是满脸不可思议:

  “这……这怎么可能?这是孤品!史料上都没记载过!”

  张小采惊喜地看着陈寻:

  “你好厉害啊!”

  第二题很快出现。

  【问题二: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中,哪一种瓷器的开片,被称为“金丝铁线”?】

  这题比上一题更专业。

  王老师这次学乖了,沉吟片刻,才谨慎地说:

  “是哥窑。哥窑瓷器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大纹片颜色深,像铁线,小纹片颜色浅,像金丝。”

  所有人都以为这题稳了。

  吴焰也重新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然而,陈寻又开口了。

  “不对。”

  “是官窑。”

  王老师气笑了:

  “年轻人,你是不是想出风头想疯了?金丝铁线是哥窑最典型的特征,这是常识!”

  “常识也会骗人。”

  陈寻语气平静。

  “你们看到的所谓‘哥窑’,大部分都是后世仿品。真正的宋代官窑,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土和釉料的收缩率不同,同样会形成开片。”

  “而出土的实物证明,那种大片如铁、小片如金的特征,最早出现在官窑器物上。”

  他的话,如同天方夜谭。

  王老师嗤之以鼻:“一派胡言!你有什么证据?”

  陈寻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