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有沙场煞气 ·有冰魄余荫-《千丝诏》

  那书册的材质、颜色,与她手中的兽皮碎片一模一样!只是大了无数倍!封面上的那个灼热掌印,也完整无比,正散发着幽幽的红光,如同活物般微微起伏!

  那是……《镇国蛊典》的另外大半部分!

  它竟然被镶嵌在这里,成为了这个邪恶仪式核心的一部分!

  仿佛感受到了碎片的共鸣,那半本《镇国蛊典》封面的掌印红光骤然炽盛了一下!

  下方水潭中的肉瘤猛地剧烈搏动!

  而那些疯狂诵经的傀儡们,吟唱声陡然拔高,变得尖锐刺耳,无数人七窍中开始流出黑血!

  外围的红斗篷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异常,警惕地停下脚步,四处张望!

  “谁?!”一个嘶哑难听的声音从某个红斗篷下传出!

  暴露了!

  沈知意心脏猛地一缩!

  就在她准备暴起后退的瞬间——

  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传音,如同丝线般,精准地钻入她的耳中:

  “别动!收敛气息!看潭边东北角第三具‘人牲’!”

  这声音苍老、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让人不由自主信服的力量!

  沈知意动作猛地僵住,强行压下所有气息,目光如电般射向潭边东北角!

  那里跪坐着的第三具“人牲”,同样面色灰败,眼神空洞,机械地张合着嘴巴。

  但……仔细看!他的眼神深处,似乎比其他人多了一丝极难察觉的、压抑到极点的清醒和痛苦!他吟唱的口型,也似乎与那扭曲的经文有极其细微的差别!

  而他的左手手指,正极其缓慢地、以一种古怪的节奏,轻轻叩击着自己的膝盖!

  那节奏……那节奏是……

  沈知意的瞳孔骤然收缩!

  是慕容家内部用来传递紧急讯号的暗码!

  这人……是慕容家的人?!

  他还活着?!被当成了维持这邪阵的“人牲”?!

  那传音再次响起,带着急促:“他们是‘拜血教’余孽!用《镇国蛊典》残页滋养‘血髓母孢’,欲污染江南水脉!必须毁掉母孢核心!那具人牲知道方法!助他!”

  拜血教?血髓母孢?污染水脉?

  信息量巨大,但沈知意瞬间抓住了关键!

  她来不及思考这传音者是谁,为何要帮她!

  几乎在那传音落下的同时,两名红斗篷已然手持骨杖,朝着她藏身的裂缝方向逼来!腥风扑鼻!

  不能再犹豫!

  沈知意眼中寒光一闪,身形如同猎豹般从裂缝中猛扑而出!目标直指潭边东北角那第三具“人牲”!

  人在半空,她已并指如剑,凝聚所有新生力量,并非攻击红斗篷,而是猛地点向那潭中央剧烈搏动的恐怖肉瘤——血髓母孢!

  一道凝练的、灰白色的、蕴含着死寂与毁灭气息的指风破空而出!

  这一击,旨在吸引所有注意!为那具“人牲”创造机会!

  “大胆!”

  “拦住她!”

  红斗篷们又惊又怒,骨杖挥舞,道道血光射向沈知意!同时催动阵法,那些傀儡人牲发出痛苦的嘶嚎,身上冒出丝丝黑气,竟挣扎着要站起来扑向沈知意!

  而那颗被指风击中的血髓母孢,猛地一颤,表面被击出一个浅坑,流出腥臭的脓液,搏动骤然紊乱!

  就在这混乱的刹那!

  东北角那第三具“人牲”一直空洞的眼神,骤然爆发出惊人的光彩和决绝!

  他猛地撕开自己胸口的破烂衣衫,露出心口处——那里,竟然镶嵌着三枚呈品字形排列的、不断旋转的幽蓝冰针!

  “慕容子弟!以身镇邪!”他发出一声嘶哑却无比坚定的咆哮,猛地将双掌狠狠拍在地面!

  嗡——!

  以他掌心为中心,无数道繁复玄奥的幽蓝色冰纹瞬间蔓延开来,如同活物般迅速爬满整个溶洞地面!

  极致的寒气轰然爆发!

  那些刚刚站起的傀儡人牲瞬间被冻僵在原地!扑向沈知意的血光也被寒气抵消大半!

  就连那潭中的黑水和中央的血髓母孢,表面都迅速覆盖上了一层坚冰!搏动变得极其缓慢!

  “小须弥冰封阵?!”红斗篷中有人发出惊骇欲绝的尖叫,“是慕容家的疯子!快阻止他!”

  几名红斗篷疯狂地攻向那慕容子弟,骨杖血光连连轰击在他身上,打得他皮开肉绽,鲜血狂喷!但他竟死死咬牙撑住,不断将生命力注入冰阵之中,维持着冰封!

  “快!”他看向沈知意,眼神焦急欲裂,声音如同破碎的风箱,“母孢核心……在书册掌印下方……用……至阴之力……逆冲……”

  沈知意瞬间明了!

  她避开残余的血光,身形在空中诡异地一折,如同流星般射向被暂时冰封的血髓母孢,射向那镶嵌在其上的半本《镇国蛊典》!

  手中那枚一直灼热的兽皮碎片,被她全力催动!

  这一次,不再是共鸣,而是……逆向的冲击!

  将她那新生的、融合了死寂与冰寒的力量,透过这同源的碎片,狠狠轰向那完整的掌印!

  “不——!”红斗篷们发出绝望的怒吼!

  噗——!

  沈知意的指尖,带着那枚碎片,狠狠点中了书册封面上那个灼热的掌印中心!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掌印的红光剧烈闪烁,明灭不定。

  碎片与她的力量,如同钥匙刺入了锁孔!

  下一刻!

  咔嚓——!

  以她的指尖为中心,那半本《镇国蛊典》的封面,连同下面那恐怖的血髓母孢,骤然裂开无数道冰蓝色的裂痕!

  一股无法形容的、精纯却无比狂暴的邪恶能量,混合着慕容子弟冰封阵的极致寒气,轰然爆发!

  巨大的冲击力将沈知意狠狠掀飞出去!

  她在空中喷出一口鲜血,重重撞在岩壁上,眼前一黑,几乎昏死过去。

  在彻底失去意识的前一瞬,她模糊看到——

  整个溶洞剧烈摇晃,冰层碎裂,潭水沸腾爆炸!

  那些红斗篷在能量风暴中惨叫着化为飞灰!

  那名慕容子弟在最后时刻,对她露出了一个解脱而又欣慰的笑容,随即身体彻底被幽蓝冰晶吞噬,化作一尊永恒的冰雕,但双掌依旧死死按着地面,维持着阵眼……

  而爆炸的核心,那本《镇国蛊典》和血髓母孢,似乎并未完全毁灭,而是被一道突然出现的、扭曲的空间裂缝猛地吞噬了进去,消失无踪……

  同时消失的,好像还有一道极淡的、穿着红斗篷的影子……

  最后的最后,她似乎听到玉玑子有些焦急的呼喊声从隧道方向传来……

  然后,便是无边的黑暗。

  黑暗。粘稠的,带着血腥和硝烟味道的黑暗。

  沈知意感觉自己像是在惊涛骇浪中沉浮的碎片,每一次试图凝聚意识,都会被剧烈的痛楚和混乱的记忆冲散。

  血髓母孢的爆炸……慕容子弟决绝的冰封……《镇国蛊典》被空间裂缝吞噬……玉玑子的呼喊……

  碎片化的画面如同走马灯般旋转。

  不知过了多久,一股温和醇厚的暖流缓缓注入她近乎枯竭的经脉,如同春雨滋润干裂的土地,一点点抚平那撕裂般的痛楚。意识终于从深渊边缘被慢慢拉回。

  她艰难地掀开沉重的眼皮。

  模糊的光线映入眼帘,带着淡淡的檀香味。视线逐渐清晰,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简朴的竹榻上,身上盖着素净的薄被。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一桌一椅,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透着一股出尘的雅致。

  窗外,是连绵的翠绿山峦,云雾缭绕,仙气盎然。

  这里……不是那阴森的地底溶洞。

  “姑娘醒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沈知意侧过头,只见玉玑子正站在榻边,神色平和,手中还端着一只白玉碗,碗里是冒着热气的漆黑药汁。

  “道长……”她开口,声音嘶哑得厉害,喉咙如同被砂纸磨过。

  “姑娘伤势极重,神魂亦有震荡,昏迷了三日。”玉玑子将药碗递过来,“这是家师亲自调配的‘九转还魂汤’,于姑娘伤势大有裨益,请趁热服下。”

  沈知意没有立刻去接,目光锐利地扫过房间,最后定格在玉玑子脸上:“这里是……青峰山?”

  “正是。”玉玑子颔首,“那日贫道摆脱尸傀虫,寻入地穴时,正逢邪阵爆炸,幸得将姑娘及时救出,带回山中。”

  沈知意沉默片刻,接过药碗。药汁苦涩难当,却带着一股奇异的生机,流入腹中,迅速化为暖流,滋养着受损的脏腑和经脉。她能感觉到,这药效远比之前的青灵丹更强。

  她没有道谢,只是缓缓坐起身,靠坐在榻上,感受着体内缓慢恢复的力量,以及那新生力量与这股道家灵药交融后产生的微妙变化。

  “那地穴……后来如何?”她问。

  玉玑子轻轻一叹:“邪阵核心已毁,血髓母孢与那半部邪书被空间乱流卷走,不知所踪。拜血教余孽或死或逃,那处巢穴已然废了。只是……那位慕容义士,以身殉道,魂飞魄散,可惜可叹。”

  慕容子弟……沈知意眼前闪过那双最后解脱而欣慰的眼睛,心中微微一涩。又一个因这《镇国蛊典》而牺牲的人。

  “拜血教,究竟是什么?”她追问。

  “一个极为古老隐秘的邪教。”玉玑子神色凝重,“信奉所谓‘血海老祖’,认为万物皆可血祭,以众生鲜血魂魄滋养自身,追求所谓的‘血魔大道’。其教义残忍歹毒,早在数百年前便已被正道联手剿灭,没想到还有余孽潜藏,竟与《镇国蛊典》勾结,妄图污染水脉,祸乱苍生。”

  血祭……污染水脉……沈知意想起那潭边密密麻麻的傀儡人牲和滴落的粘液,心中寒意更盛。这背后的阴谋,远比她想象的更庞大、更恶毒。

  “家师正在‘静虚堂’相候。”玉玑子见她气息稍平,开口道,“姑娘若觉尚可,贫道便引姑娘前去。”

  该来的,终究要来。

  沈知意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情绪,点了点头:“有劳道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下榻,略整了整依旧染血的衣衫,虽脸色苍白,步履却已稳健。

  玉玑子在前引路,穿过几重清幽的庭院,来到一座位于山崖边的古朴堂舍前。堂舍匾额上写着“静虚堂”三个古朴大字,门前一株古松虬枝盘曲,云雾在松间流淌。

  玉玑子止步于门外,躬身道:“师尊,沈姑娘到了。”

  “请进。”一个平和温润、仿佛能洗涤人心的声音从堂内传出。

  沈知意定了定神,推门而入。

  堂内光线柔和,陈设简朴至极。一名身着朴素道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背对着她,站在窗前,眺望着云海翻腾的远山。老者身形并不高大,却给人一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浩瀚感,仿佛他站在那里,便是山,便是云,便是道。

  听到脚步声,老者缓缓转过身。

  他的面容清癯,皱纹深刻,却丝毫不显老态,一双眼睛澄澈如同初生的婴儿,又深邃如同万古星空,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虚妄。

  正是当世天师,张玄素。

  他的目光落在沈知意身上,没有审视,没有探究,只有一种悲悯和平和。

  “沈姑娘,你来了。”他微微一笑,声音令人如沐春风,“身上煞气未消,却已见灵台一点清明,难得。”

  沈知意躬身行了一礼,不卑不亢:“晚辈沈知意,见过天师真人。”

  张玄素轻轻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走到一张蒲团前坐下,也指了指对面的蒲团:“坐吧。你心中定有许多疑问。”

  沈知意依言坐下,目光直视张玄素:“真人召晚辈前来,所言家父之事……”

  张玄素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之色:“令尊沈明允,贫道与他,确有一面之缘。那已是二十年前,他初露峥嵘,于边关大破胡虏,凯旋回京受封之时。”

  他顿了顿,缓缓道:“那时他年少气盛,锋芒毕露,一身军魂煞气直冲霄汉。陛下于宫中设宴,贫道恰也在席。席间,令尊曾私下问贫道一事。”

  “何事?”沈知意屏住呼吸。

  “他问……”张玄素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回到二十年前那个夜晚,“……问这大明国运,是否真如钦天监所言,有累卵之危?问这世间,是否真有逆天改命之法?”

  沈知意心脏狂跳!父亲当年,竟然问过这个?!

  “真人如何回答?”她声音微颤。

  张玄素轻轻一叹:“贫道当时言道,国运兴衰,系于民心,系于天道,非人力可强求。逆天改命,更是虚妄,纵有秘法,亦必遭天谴,祸及苍生。”

  他看向沈知意,目光深邃:“令尊听后,沉默良久,只道:‘若为社稷,纵遭天谴,青冥何惜?’”

  若为社稷,纵遭天谴,何惜?

  沈知意如遭雷击,浑身冰凉!

  父亲他……早在那时,就已经存了为国牺牲、甚至不惜触碰禁忌的念头了吗?!所以后来,他才会被曹安民利用,成为那“虚饵”?还是说……这其中另有隐情?

  “那……《镇国蛊典》……”她艰难地问道。

  张玄素摇了摇头:“此书来历诡异,并非正道。贫道只知,它与上古一些被封印的邪异之力有关。太祖皇帝得之,曾欲借其力稳固国运,后察觉其害远大于利,便将其封存,并留下警示。曹安民之辈,不过是利欲熏心,妄图解开封印,攫取力量,却不知是在玩火自焚,更是在释放灾祸。”

  他的目光落在沈知意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了然:“姑娘,你身上如今汇聚的力量,颇为复杂。有沙场煞气,有冰魄余荫,有安魂执念,甚至……还有一丝来自那邪书本源的牵引。福兮祸之所伏,这股力量若运用不当,恐反噬其身。”

  喜欢千丝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