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墨同心平疫乱,残片异动藏浩劫
一、辰时捷报传汴京
辰时的汴京,晨雾如轻纱般散尽,汴河水面被朝阳镀上一层碎金,波光粼粼间,载着粮草的漕船缓缓驶过,船桨划水的 “哗啦” 声与岸边柳丝的 “簌簌” 声交织,竟有了几分太平盛世的暖意。这场曾让汴京人心惶惶的疫灾,终在灵枢与素问的奔走下迎来转机 —— 广利、安业、通济三坊的百余患者尽数痊愈,未染病的十五坊皆铺开香薰防护,隐性戾毒浓度跌破安全线,连续七日无一人新增染病,就连此前被余孽搅乱的地脉核心,也在道墨联合封印下归于平静,只余一丝极淡的寒气,藏在土壤深处。
广利坊的主街早已不复往日死寂。百姓们自发在门楣挂起红灯笼,窗棂上贴着用圣火灰烬混朱砂画的 “平安符”,符纸在晨光中泛着淡金,与空气中萦绕的香薰、艾草气息相融,将残留的戾毒气息彻底驱散。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提着绘有墨竹图案的纸鸢,在青石板路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穿透街巷,引得路过的老者驻足含笑,眼中满是失而复得的珍视。
原本人满为患的治疗棚,此刻已修缮成 “道墨医馆”。馆外立着两尊半人高的木柱,左柱挂青铜矩尺匾,“兼爱济世” 四字刻得苍劲有力,是灵枢亲手所书;右柱悬太极木匾,“阴阳护生” 笔法温润,出自素问之手。两匾在晨光中相映,青铜的冷硬与木材的温润交织,恰如道墨医道的融合共生。
医馆内,灵枢正坐在一张楠木案前为老者诊脉。他身着洗得泛白的青色医袍,袖口沾着些许黄芪药汁,却丝毫不显邋遢。改良脉诊仪的青铜盘放在老者腕上,十二枚银针稳稳立着,盘心太极图泛着淡金,指针匀速转动,显露出老者脉气平和,再无半分戾毒残留。
“老人家,您这脉气稳得很,” 灵枢收起脉诊仪,指尖轻轻叩了叩案上的药方,“只是年事已高,脾肺稍弱,回去后用艾草三钱、黄芪五钱煮水,每日一碗,再把这香囊挂在床头,香薰别断,不出半月,保管您精神头更足。”
老者接过药方,枯瘦的双手忍不住颤抖,指腹反复摩挲着纸上的字迹:“灵枢先生,您是老朽的救命恩人啊!前几日我咳得连饭都咽不下,以为要去见阎王爷了,哪想到您几针一碗药,竟让我缓了过来!如今坊里太平了,孩子们也能去私塾念书了,这都是您和素问大夫的功劳!”
灵枢闻言轻笑,指尖拂过案上的青铜符,符面泛着微温:“老人家言重了。治病救人本是医者本分,若没有道墨两家的法子,没有百姓们的配合,单靠我二人,如何能挡得住那凶戾的疫气?您快回去吧,路上慢些,别被晨露打湿了衣裳。”
话音刚落,医馆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嚷,夹杂着锣鼓的 “咚咚” 声。只见十余个百姓抬着一块三尺见方的木质匾额,簇拥着坊正快步走来。匾额边缘缠着朱红绸缎,正中 “医道双圣” 四个大字用金粉勾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晃得人眼睛发花。
“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坊正双手捧着匾额,几步跨进医馆,对着刚从香薰坊回来的素问深深一揖,“这是我广利坊三百余户百姓的心意!您二位一个用汤药救活人,一个用香薰护平安,是咱们汴京的活菩萨,‘医道双圣’的称号,您二位受之无愧!”
百姓们纷纷附和,有提着竹篮的妇人,将刚蒸好的粟米糕塞进灵枢手中;有扛着锄头的汉子,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往医馆里送;还有之前染病的中年妇人,抱着刚痊愈的孩子,将一个绣着艾草图案的香囊递到素问面前,眼眶泛红:“素问大夫,这香囊是我照着您教的法子绣的,里面加了圣火灰烬,您戴着,保佑您一辈子平平安安!”
素问接过香囊,指尖触到布料上细密的针脚,心中一暖,眼眶竟也有些发热:“多谢大家的心意。我和灵枢先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能看到大家平安,比什么都强。这香囊我会好好收着,也盼着大家记得,香薰要常燃,双手要勤洗,守住这份太平不易啊。”
灵枢走上前,与坊正合力将 “医道双圣” 匾额挂在医馆正梁下。金粉大字在晨光中映着众人的笑脸,医馆内的气氛一时热烈起来。就在这时,陈默捧着一封烫金信封快步进来,脸上满是喜色:“灵枢先生!素问大夫!汴京府来消息了!府尹大人把您二位的功绩报给了朝廷,皇上龙颜大悦,要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要在城南建‘医圣祠’,让百姓们世代供奉您二位!”
“好啊!” 百姓们闻言齐声欢呼,有人甚至放起了爆竹,“噼啪” 声震得窗棂轻颤。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 —— 他们所求从不是功名利禄,但若道墨融合的医道能被朝廷认可,能让更多人受益,这份赏赐,便多了一层传承的意义。
二、巳时道墨话传承
巳时的日头渐渐暖起来,医馆外的百姓陆续散去,只留下几个孩童仍在门口追逐,时不时探头往馆内张望。灵枢与素问、玄清道长、李修远围坐在楠木案旁,案上摆着朝廷刚送来的赏赐:黄金码成小堆,泛着冷光;绸缎叠得整齐,有绯红、宝蓝、月白三色;最显眼的是一本用黄绫装裱的《医道传承录》,封皮上盖着朱红玉玺,烫金的 “钦定” 二字格外庄重。
玄清道长伸手抚过《医道传承录》的封皮,指尖触到玉玺的纹路,不禁感慨:“道墨两家的渊源,说起来已有百年。晚唐时,墨瑶祖师与我上清观玄真先祖曾联手对抗墨渊,可惜后来因理念差异渐渐疏远。如今你们二位能将墨家的机关医道与道家的阴阳医理揉合,不仅平定了疫灾,更让道墨医道重归一体,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盛事啊!”
李修远也跟着点头,指了指案上的改良脉诊仪与青铜香器:“之前我只知墨家机关术厉害,能造出战车、弩箭,哪想到还能做出脉诊仪这种精细医具?更没想到与道家的纯阳咒、香薰术结合,竟有这么大的威力!现在汴京百姓提起‘兼爱济世’就赞墨家,说起‘阴阳护生’就敬道家,这道墨融合,真是实实在在的造福啊!”
灵枢从案角拿起一本泛黄的典籍,正是此前从墨家古迹秘库寻得的《墨道地脉考》。他轻轻翻开,内页用圣火灰烬墨绘制的地脉图仍清晰可见,旁注的小字密密麻麻,是历代墨家传人的批注。“其实道墨本就同源,” 灵枢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墨家讲‘兼爱’,是想让天下人皆不受疾苦;道家说‘无为’,是盼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质都是为了百姓安宁。晚唐战乱时,墨家传人为保医典不毁,将许多机关医术融入道家 —— 就像现在道家常用的‘焚香避邪术’,最早便是墨家的‘燃香祛戾术’,只是后来添了阴阳咒,才成了如今的模样;而我们布的‘道墨联合阵’,也是取了道家阴阳阵的骨架,填了墨家矩尺纹的细节,方能挡住戾气。”
他将典籍递到玄清道长手中,指尖点了点其中一页:“这里记载的地脉净化术,若没有道长的地脉封印咒配合,根本压不住地脉核心的戾气。现在墨家虽渐渐隐于史书中,但它的医道精髓,早已融入道家、融入其他医派,这便是‘墨隐道兴’的真谛 —— 传承从不是守着一个名号不放,而是让有用的法子流传下去,让百姓能受惠。”
素问也跟着补充,指尖捏着一枚刚做好的香薰香囊:“就像这香薰,用的是墨家传下的香方,青铜香器也是墨家机关样式,可若没有道家的纯阳咒激活,没有阴阳水浸泡药材,也挡不住那带水晶棺寒气的戾毒。如今百姓们用着香薰,或许不知道其中藏着道墨两家的智慧,但只要能护他们平安,这份传承就不算断。以后我们还要编更多医书,把治疗、预防的法子都写进去,让更多医者学会,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受益。”
玄清道长捧着《墨道地脉考》,仔细翻看每页批注,眼中满是敬佩:“灵枢先生说得极是!道墨融合,不是谁吞了谁,而是取长补短,为百姓谋福。我回去后就把这本书带回上清观,让弟子们仔细研读,把地脉净化术与封印咒结合的法子记下来,编入道家医典,让这份融合的医道,能传得更久、更远。”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微微发烫,符面泛着青金,一道虚影缓缓浮现 —— 正是墨瑶祖师。祖师身着粗布医袍,腰间挂着青铜药杵,面容慈祥如生前,只是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灵枢、素问,” 祖师的声音透过符面传来,温和却有穿透力,“疫灾虽平,隐患未除。余孽虽灭,水晶棺的核心碎片仍藏在地脉深处,不过是暂时被封印。他日地脉异动,碎片恐会再次激活,引发更大浩劫。你们需将道墨融合的医道好好传下去,培养更多传人,方能在未来的危机中,护住天下百姓。”
祖师抬手一挥,符面光芒中映出一幅景象:无数身着道墨服饰的医者,手持汤药、香器,在漫天戾气中筑起一道金色屏障,屏障上墨家矩尺与道家太极交织,将下方百姓护得周全。“这是你们的使命,” 祖师的声音愈发坚定,“道墨同心,医道方能永存;医道永存,方能守护苍生。”
虚影渐渐淡去,青铜符恢复常温。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 平定疫灾只是开始,让道墨医道传承下去,护得天下百姓安康,才是更长久的路。
三、午时朝廷颁嘉奖
午时的日头正盛,汴京府衙外的石狮子被晒得发烫,府尹大人身着绯色官服,领着一众官员站在衙门口,身后的 “明镜高悬” 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漆光。灵枢与素问并肩走来,前者仍着青色医袍,后者换了件淡紫色长衫,鬓角青铜小鼎随步伐轻晃,泛着淡青微光。两人身后跟着数十名百姓,手里提着刚摘的鲜果、新酿的米酒,竟是要陪着一同领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人,有商户特意歇了业,有学子放下了书卷,皆想亲眼见见这两位救了汴京的 “医道双圣”。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喊声此起彼伏,竟比节庆时还要热闹几分。
府尹大人见两人走来,连忙快步上前,拱手行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久仰大名!二位以道墨之术平定疫灾,救汴京数万百姓于水火,实乃我汴京之幸!皇上已下旨,任命二位为太医院供奉,掌管医道传承,另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将在城南修建‘医圣祠’,让百姓世代供奉,以表二位功绩!”
灵枢与素问连忙回礼,灵枢道:“府尹大人客气了。我二人不过是尽了医者本分,不敢当如此厚赏。能为汴京百姓出一份力,已是我等之幸。”
“二位当之无愧!” 府尹大人笑着摆手,语气中满是敬佩,“若不是二位的‘治疗 预防’之法,汴京恐怕早已沦为戾毒之地。这赏赐不仅是皇上对二位的认可,更是对道墨融合医道的肯定。今日,本官还要代表朝廷,将这‘道墨医传’印授予二位,盼二位能将此医道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百姓。”
说着,两名随从捧着一方青铜大印上前。印身四寸见方,印面刻着 “道墨医传” 四字,边缘缠着金银丝,在阳光下泛着华贵的光泽。灵枢双手接过印玺,只觉印身微微发烫,与袖中青铜符产生共鸣,符面泛着淡金,似在呼应这枚传承之印。
“多谢朝廷信任,” 灵枢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与素问定不负皇上与百姓所托,将道墨融合的医道传承下去,培养更多医者,让天下百姓皆能免受疫病之苦,享平安康健。”
府尹大人闻言大喜,引着二人步入府衙。衙内早已备下宴席,八仙桌上摆满了汴京名菜,水晶肘子、糖醋鲤鱼、蟹粉汤包,香气扑鼻。席间,官员们纷纷向灵枢与素问敬酒,询问平定疫灾的细节。
“灵枢先生,那‘道墨融贯祛戾汤’究竟是如何配制的?竟能解那诡异戾毒?” 通判举杯问道,眼中满是好奇。
灵枢放下酒杯,耐心解释:“此汤以墨家圣火朱砂为引,融道家阴阳水调和,再加入艾草、黄芪等药材,借镇邪鼎之力熬制,方能净化戾毒。若少了墨家的圣火之力,或缺了道家的阴阳调和,都难有此效。”
素问也补充道:“那香薰疗法亦是如此,墨家香方配道家纯阳咒,方能形成防护,挡住隐性戾毒。道墨医道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官员们听得连连点头,汴京府通判更是抚掌赞叹:“此前太医院只重传统医理,轻视墨家机关、道家阴阳,以致疫灾初期应对失措。如今看来,道墨融合才是医道未来!本官提议,在太医院设‘道墨医科’,由二位担任科主任,培养懂此医道的医者,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喜色。素问道:“通判大人此提议,正合我二人之意!设立‘道墨医科’,既能让道墨医道传承,又能让更多医者学得实用之法,实乃百姓之福。”
宴席在欢笑声中结束,灵枢与素问带着赏赐与传承印,在百姓的簇拥下离开府衙。走在回医馆的路上,素问摩挲着手中的青铜印,轻声感慨:“从前总有人说墨家医道是‘旁门’,道家医理是‘迷信’,如今得了朝廷认可,还能设科传艺,以后再也不用怕这份医道断了传承了。”
灵枢点头,望向远处的汴河,眼中满是憧憬:“这只是第一步。日后我们还要编《道墨医典》,把治病、防疫、养生的法子都写进去;还要在各州府设‘道墨医馆’,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看上病。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道墨医道定能传遍天下,护得更多人平安。”
四、未时隐忧现端倪
未时的阳光渐渐柔和,灵枢与素问回到医馆,第一件事便是将朝廷赏赐的黄金、绸缎分发给众人。医者们、帮忙的百姓们,每人都分到了一份,灵枢只留下少量黄金,用于医馆日常采买药材、修缮房屋。
“灵枢先生,这如何使得?” 一位帮忙熬药的老妇捧着黄金,连连推辞,“我们不过是搭了把手,哪能要这么贵重的东西?”
灵枢笑着将黄金塞回老妇手中:“老人家,这是朝廷的赏赐,也是大家应得的。若没有你们帮忙熬药、分发香薰,我们二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平定不了疫灾。您就收下,给家里孙儿买些糖吃。”
百姓们见灵枢态度坚决,只得收下,心中更是敬佩。医馆内一时热闹起来,陈默正伏在案上整理疫灾记录,笔尖在纸上 “沙沙” 作响,要编写出《汴京疫灾防治录》;林小满则带着几个年轻医者,在院子里教做青铜香器,炉火 “噼啪” 作响,青铜熔化的 “滋滋” 声不绝于耳;清风道长手持拂尘,在一旁念着 “清心咒”,为刚做好的香器加持,银丝拂尘扫过香器,泛着淡金微光。
“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陈默突然停下笔,拿着记录册走到二人面前,眉头微蹙,“我整理记录时发现个怪事 —— 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都集中在每月十五前后,就连地脉核心的戾气波动,也在十五那天最厉害。这会不会和月相有关?还是说,水晶棺碎片的戾气,有什么周期?”
灵枢接过记录册,指尖快速划过页面 —— 广利坊首发病例在十五,安业坊隐性戾毒爆发在十五,地脉核心被激活也在十五。他的脸色渐渐凝重:“你观察得极细。水晶棺本就是墨渊用阴气炼制,碎片戾气恐与月相相关。每月十五月圆,阴气最盛,碎片戾气也会随之增强,是以疫灾关键节点都在这一日。我们虽暂时封印了碎片,但下月十五,阴气再盛,戾气恐会突破封印,卷土重来。”
素问心中一紧,手中的香囊险些滑落:“若真是如此,我们的封印只能撑一个月!必须找到彻底摧毁碎片的法子,不能只靠封印拖延!”
恰在此时,玄清道长从外面回来,听闻几人对话,脸色也沉了下来:“我刚从上清观回来,师父说,水晶棺碎片藏着墨渊残魂,寻常净化、封印根本无用,唯有‘道墨联合灭魂术’能将残魂打散,永绝后患。只是此术凶险,需道墨核心传人联手,借镇邪鼎与圣火核心之力施展,稍有不慎,施术者便会被残魂反噬,性命难保。”
灵枢握紧袖中青铜符,指节微微发白,眼中却无半分退缩:“纵使凶险,也需一试!为了汴京百姓,为了天下苍生,就算拼了性命,也不能让碎片再危害人间。玄清道长,你负责钻研灭魂术的步骤;我与素问准备施术物资,镇邪鼎、圣火核心、纯阳咒符,一样都不能少;陈默、林小满,你们要尽快将‘治疗 预防’之法教给更多医者,若我们施术失败,你们便是汴京最后的守护。”
众人齐声应下,各自忙碌起来。玄清道长翻开《阴阳封印术》,与灵枢凑在案前研究图谱;素问领着几个医者,清点圣火灰烬、地脉灵液;陈默与林小满则将年轻医者召集起来,手把手教他们辨认戾毒、熬制汤药。
医馆外,百姓们仍在欢天喜地地庆祝,孩童的笑声、商贩的吆喝声不断,没人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已在暗处酝酿。灵枢站在窗前,望着街上来往的百姓,心中满是沉甸甸的责任 —— 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若不能在下次月圆前摧毁碎片,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汴京又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五、申时古物显异象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医馆内的气氛却愈发凝重。灵枢与玄清道长仍围在楠木案前,《墨道地脉考》与《阴阳封印术》摊开在案上,两本书的书页微微颤动,泛着淡金,似在呼应彼此。
“道墨联合灭魂术,需三人配合,” 玄清道长指着图谱,指尖划过纸上的阵眼位置,“灵枢先生站镇邪鼎左侧,以墨家‘圣火融魂诀’引圣火核心之力,驱散残魂;我在右侧,用道家‘阴阳散魂咒’引地脉阳气,打散残魂;素问大夫在阵外,以香薰与纯阳咒布下防护,既防残魂逃逸,也护我们不受戾气侵袭。”
“镇邪鼎需置于地脉核心处,” 灵枢补充道,指尖点了点《墨道地脉考》中的地脉图,“那里是汴京地脉枢纽,能汇聚阳气,增强术法威力。施术前,还要用青铜丝与清心银丝布‘道墨联合阵’,将鼎围在中央,防止残魂渗入地脉,留下隐患。”
就在这时,素问抱着一个青铜盒,脸色苍白地冲进医馆,声音带着颤抖:“灵枢,玄清道长,不好了!我们夺回的四块水晶棺碎片,出怪事了!”
众人连忙围拢过去。素问掀开盒盖,只见原本泛着幽绿的碎片,此刻竟通体血红,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的纹路,像蛛网般蔓延,又似血管般微微搏动。碎片在盒中轻轻颤动,发出 “嗡嗡” 的细微声响,与远处地脉核心的方向隐隐呼应,仿佛在与藏于地下的核心碎片 “对话”。
“是墨渊残魂在共鸣!” 灵枢的声音冷得像冰,指尖悬在碎片上方,能清晰感受到一股阴冷的气息,“这四块碎片与地脉核心的碎片产生了感应,正在互相增强力量。照此下去,不用等到下月十五,戾气就会冲破封印,甚至让墨渊残魂凝聚,重现人间!”
玄清道长掏出一枚太极符,轻轻贴在碎片上。符面瞬间被染成血红,边缘冒出黑烟,“滋滋” 作响,竟被戾气腐蚀得蜷曲起来:“残魂之力比之前强了三倍!最多十日,封印就会被冲破!我们必须提前施术,不能再等!”
灵枢猛地攥紧三齿刀,刀背矩尺纹泛着冷光:“事不宜迟,明日一早就去墨家古迹!素问,你即刻准备香薰、纯阳咒符,越多越好;玄清道长,你去上清观召十位修为高深的弟子,协助布阵;陈默、林小满,你们留在医馆,若我们十日未归,便带着百姓前往终南山,那里有圣火守护,能暂避戾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没有半分犹豫,转身便去准备。素问抱着青铜盒,快步走向香薰坊,要赶制更多的防护香薰;玄清道长披上道袍,匆匆赶往上清观;陈默与林小满则开始清点医馆物资,规划百姓转移路线。
灵枢独自走到医馆外,望着汴河上往来的船只,心中百感交集。他从怀中掏出青铜符,符面泛着青金,与地脉核心方向隐隐呼应,似在提醒他肩上的重担。“墨瑶祖师,玄真先祖,” 灵枢在心中默念,“求二位先祖庇佑,让我们能成功摧毁碎片,守住汴京,守住道墨医道的传承。”
突然,袖中的青铜符剧烈发烫,烫得灵枢险些松手。符面泛着的青金中,一道黑袍虚影缓缓浮现 —— 竟是墨渊!虚影面容狰狞,双目赤红,周身萦绕着浓黑戾气,对着灵枢发出刺耳的冷笑:“灵枢,你以为凭你们几个,就能阻我复活?碎片已开始共鸣,不出十日,我便会重临人间,将汴京、将天下,都变成我的戾毒乐园!你们这些道墨传人,都将成为我复活的祭品!”
虚影猛地伸手,一股黑气朝着灵枢袭来。灵枢下意识地挥刀抵挡,三齿刀泛着金光,将黑气斩散。可虚影却在笑声中渐渐消散,只留下一句冰冷的话语,回荡在空气中:“十日之后,便是你们的死期!”
青铜符恢复常温,却残留着一股浓郁的戾气,让灵枢浑身发冷。他握紧三齿刀,眼中没有半分畏惧,只有坚定:“墨渊,纵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让你得逞!道墨医道传承千年,守护百姓的初心从未变过,你想危害人间,先过我这一关!”
灵枢转身回医馆,开始检查施术用的圣火核心。他知道,一场决定汴京乃至天下命运的决战,已近在眼前。他们能否成功打散墨渊残魂?灭魂术是否会被反噬?百姓能否躲过这场浩劫?一切仍是未知。但他心中清楚,无论前路多险,他都会带着道墨融合的医道,带着守护百姓的初心,拼尽全力,一战到底。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一、辰时捷报传汴京
辰时的汴京,晨雾如轻纱般散尽,汴河水面被朝阳镀上一层碎金,波光粼粼间,载着粮草的漕船缓缓驶过,船桨划水的 “哗啦” 声与岸边柳丝的 “簌簌” 声交织,竟有了几分太平盛世的暖意。这场曾让汴京人心惶惶的疫灾,终在灵枢与素问的奔走下迎来转机 —— 广利、安业、通济三坊的百余患者尽数痊愈,未染病的十五坊皆铺开香薰防护,隐性戾毒浓度跌破安全线,连续七日无一人新增染病,就连此前被余孽搅乱的地脉核心,也在道墨联合封印下归于平静,只余一丝极淡的寒气,藏在土壤深处。
广利坊的主街早已不复往日死寂。百姓们自发在门楣挂起红灯笼,窗棂上贴着用圣火灰烬混朱砂画的 “平安符”,符纸在晨光中泛着淡金,与空气中萦绕的香薰、艾草气息相融,将残留的戾毒气息彻底驱散。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提着绘有墨竹图案的纸鸢,在青石板路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穿透街巷,引得路过的老者驻足含笑,眼中满是失而复得的珍视。
原本人满为患的治疗棚,此刻已修缮成 “道墨医馆”。馆外立着两尊半人高的木柱,左柱挂青铜矩尺匾,“兼爱济世” 四字刻得苍劲有力,是灵枢亲手所书;右柱悬太极木匾,“阴阳护生” 笔法温润,出自素问之手。两匾在晨光中相映,青铜的冷硬与木材的温润交织,恰如道墨医道的融合共生。
医馆内,灵枢正坐在一张楠木案前为老者诊脉。他身着洗得泛白的青色医袍,袖口沾着些许黄芪药汁,却丝毫不显邋遢。改良脉诊仪的青铜盘放在老者腕上,十二枚银针稳稳立着,盘心太极图泛着淡金,指针匀速转动,显露出老者脉气平和,再无半分戾毒残留。
“老人家,您这脉气稳得很,” 灵枢收起脉诊仪,指尖轻轻叩了叩案上的药方,“只是年事已高,脾肺稍弱,回去后用艾草三钱、黄芪五钱煮水,每日一碗,再把这香囊挂在床头,香薰别断,不出半月,保管您精神头更足。”
老者接过药方,枯瘦的双手忍不住颤抖,指腹反复摩挲着纸上的字迹:“灵枢先生,您是老朽的救命恩人啊!前几日我咳得连饭都咽不下,以为要去见阎王爷了,哪想到您几针一碗药,竟让我缓了过来!如今坊里太平了,孩子们也能去私塾念书了,这都是您和素问大夫的功劳!”
灵枢闻言轻笑,指尖拂过案上的青铜符,符面泛着微温:“老人家言重了。治病救人本是医者本分,若没有道墨两家的法子,没有百姓们的配合,单靠我二人,如何能挡得住那凶戾的疫气?您快回去吧,路上慢些,别被晨露打湿了衣裳。”
话音刚落,医馆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嚷,夹杂着锣鼓的 “咚咚” 声。只见十余个百姓抬着一块三尺见方的木质匾额,簇拥着坊正快步走来。匾额边缘缠着朱红绸缎,正中 “医道双圣” 四个大字用金粉勾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晃得人眼睛发花。
“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坊正双手捧着匾额,几步跨进医馆,对着刚从香薰坊回来的素问深深一揖,“这是我广利坊三百余户百姓的心意!您二位一个用汤药救活人,一个用香薰护平安,是咱们汴京的活菩萨,‘医道双圣’的称号,您二位受之无愧!”
百姓们纷纷附和,有提着竹篮的妇人,将刚蒸好的粟米糕塞进灵枢手中;有扛着锄头的汉子,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往医馆里送;还有之前染病的中年妇人,抱着刚痊愈的孩子,将一个绣着艾草图案的香囊递到素问面前,眼眶泛红:“素问大夫,这香囊是我照着您教的法子绣的,里面加了圣火灰烬,您戴着,保佑您一辈子平平安安!”
素问接过香囊,指尖触到布料上细密的针脚,心中一暖,眼眶竟也有些发热:“多谢大家的心意。我和灵枢先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能看到大家平安,比什么都强。这香囊我会好好收着,也盼着大家记得,香薰要常燃,双手要勤洗,守住这份太平不易啊。”
灵枢走上前,与坊正合力将 “医道双圣” 匾额挂在医馆正梁下。金粉大字在晨光中映着众人的笑脸,医馆内的气氛一时热烈起来。就在这时,陈默捧着一封烫金信封快步进来,脸上满是喜色:“灵枢先生!素问大夫!汴京府来消息了!府尹大人把您二位的功绩报给了朝廷,皇上龙颜大悦,要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要在城南建‘医圣祠’,让百姓们世代供奉您二位!”
“好啊!” 百姓们闻言齐声欢呼,有人甚至放起了爆竹,“噼啪” 声震得窗棂轻颤。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 —— 他们所求从不是功名利禄,但若道墨融合的医道能被朝廷认可,能让更多人受益,这份赏赐,便多了一层传承的意义。
二、巳时道墨话传承
巳时的日头渐渐暖起来,医馆外的百姓陆续散去,只留下几个孩童仍在门口追逐,时不时探头往馆内张望。灵枢与素问、玄清道长、李修远围坐在楠木案旁,案上摆着朝廷刚送来的赏赐:黄金码成小堆,泛着冷光;绸缎叠得整齐,有绯红、宝蓝、月白三色;最显眼的是一本用黄绫装裱的《医道传承录》,封皮上盖着朱红玉玺,烫金的 “钦定” 二字格外庄重。
玄清道长伸手抚过《医道传承录》的封皮,指尖触到玉玺的纹路,不禁感慨:“道墨两家的渊源,说起来已有百年。晚唐时,墨瑶祖师与我上清观玄真先祖曾联手对抗墨渊,可惜后来因理念差异渐渐疏远。如今你们二位能将墨家的机关医道与道家的阴阳医理揉合,不仅平定了疫灾,更让道墨医道重归一体,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盛事啊!”
李修远也跟着点头,指了指案上的改良脉诊仪与青铜香器:“之前我只知墨家机关术厉害,能造出战车、弩箭,哪想到还能做出脉诊仪这种精细医具?更没想到与道家的纯阳咒、香薰术结合,竟有这么大的威力!现在汴京百姓提起‘兼爱济世’就赞墨家,说起‘阴阳护生’就敬道家,这道墨融合,真是实实在在的造福啊!”
灵枢从案角拿起一本泛黄的典籍,正是此前从墨家古迹秘库寻得的《墨道地脉考》。他轻轻翻开,内页用圣火灰烬墨绘制的地脉图仍清晰可见,旁注的小字密密麻麻,是历代墨家传人的批注。“其实道墨本就同源,” 灵枢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墨家讲‘兼爱’,是想让天下人皆不受疾苦;道家说‘无为’,是盼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质都是为了百姓安宁。晚唐战乱时,墨家传人为保医典不毁,将许多机关医术融入道家 —— 就像现在道家常用的‘焚香避邪术’,最早便是墨家的‘燃香祛戾术’,只是后来添了阴阳咒,才成了如今的模样;而我们布的‘道墨联合阵’,也是取了道家阴阳阵的骨架,填了墨家矩尺纹的细节,方能挡住戾气。”
他将典籍递到玄清道长手中,指尖点了点其中一页:“这里记载的地脉净化术,若没有道长的地脉封印咒配合,根本压不住地脉核心的戾气。现在墨家虽渐渐隐于史书中,但它的医道精髓,早已融入道家、融入其他医派,这便是‘墨隐道兴’的真谛 —— 传承从不是守着一个名号不放,而是让有用的法子流传下去,让百姓能受惠。”
素问也跟着补充,指尖捏着一枚刚做好的香薰香囊:“就像这香薰,用的是墨家传下的香方,青铜香器也是墨家机关样式,可若没有道家的纯阳咒激活,没有阴阳水浸泡药材,也挡不住那带水晶棺寒气的戾毒。如今百姓们用着香薰,或许不知道其中藏着道墨两家的智慧,但只要能护他们平安,这份传承就不算断。以后我们还要编更多医书,把治疗、预防的法子都写进去,让更多医者学会,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受益。”
玄清道长捧着《墨道地脉考》,仔细翻看每页批注,眼中满是敬佩:“灵枢先生说得极是!道墨融合,不是谁吞了谁,而是取长补短,为百姓谋福。我回去后就把这本书带回上清观,让弟子们仔细研读,把地脉净化术与封印咒结合的法子记下来,编入道家医典,让这份融合的医道,能传得更久、更远。”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微微发烫,符面泛着青金,一道虚影缓缓浮现 —— 正是墨瑶祖师。祖师身着粗布医袍,腰间挂着青铜药杵,面容慈祥如生前,只是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灵枢、素问,” 祖师的声音透过符面传来,温和却有穿透力,“疫灾虽平,隐患未除。余孽虽灭,水晶棺的核心碎片仍藏在地脉深处,不过是暂时被封印。他日地脉异动,碎片恐会再次激活,引发更大浩劫。你们需将道墨融合的医道好好传下去,培养更多传人,方能在未来的危机中,护住天下百姓。”
祖师抬手一挥,符面光芒中映出一幅景象:无数身着道墨服饰的医者,手持汤药、香器,在漫天戾气中筑起一道金色屏障,屏障上墨家矩尺与道家太极交织,将下方百姓护得周全。“这是你们的使命,” 祖师的声音愈发坚定,“道墨同心,医道方能永存;医道永存,方能守护苍生。”
虚影渐渐淡去,青铜符恢复常温。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 平定疫灾只是开始,让道墨医道传承下去,护得天下百姓安康,才是更长久的路。
三、午时朝廷颁嘉奖
午时的日头正盛,汴京府衙外的石狮子被晒得发烫,府尹大人身着绯色官服,领着一众官员站在衙门口,身后的 “明镜高悬” 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漆光。灵枢与素问并肩走来,前者仍着青色医袍,后者换了件淡紫色长衫,鬓角青铜小鼎随步伐轻晃,泛着淡青微光。两人身后跟着数十名百姓,手里提着刚摘的鲜果、新酿的米酒,竟是要陪着一同领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人,有商户特意歇了业,有学子放下了书卷,皆想亲眼见见这两位救了汴京的 “医道双圣”。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喊声此起彼伏,竟比节庆时还要热闹几分。
府尹大人见两人走来,连忙快步上前,拱手行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久仰大名!二位以道墨之术平定疫灾,救汴京数万百姓于水火,实乃我汴京之幸!皇上已下旨,任命二位为太医院供奉,掌管医道传承,另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将在城南修建‘医圣祠’,让百姓世代供奉,以表二位功绩!”
灵枢与素问连忙回礼,灵枢道:“府尹大人客气了。我二人不过是尽了医者本分,不敢当如此厚赏。能为汴京百姓出一份力,已是我等之幸。”
“二位当之无愧!” 府尹大人笑着摆手,语气中满是敬佩,“若不是二位的‘治疗 预防’之法,汴京恐怕早已沦为戾毒之地。这赏赐不仅是皇上对二位的认可,更是对道墨融合医道的肯定。今日,本官还要代表朝廷,将这‘道墨医传’印授予二位,盼二位能将此医道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百姓。”
说着,两名随从捧着一方青铜大印上前。印身四寸见方,印面刻着 “道墨医传” 四字,边缘缠着金银丝,在阳光下泛着华贵的光泽。灵枢双手接过印玺,只觉印身微微发烫,与袖中青铜符产生共鸣,符面泛着淡金,似在呼应这枚传承之印。
“多谢朝廷信任,” 灵枢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与素问定不负皇上与百姓所托,将道墨融合的医道传承下去,培养更多医者,让天下百姓皆能免受疫病之苦,享平安康健。”
府尹大人闻言大喜,引着二人步入府衙。衙内早已备下宴席,八仙桌上摆满了汴京名菜,水晶肘子、糖醋鲤鱼、蟹粉汤包,香气扑鼻。席间,官员们纷纷向灵枢与素问敬酒,询问平定疫灾的细节。
“灵枢先生,那‘道墨融贯祛戾汤’究竟是如何配制的?竟能解那诡异戾毒?” 通判举杯问道,眼中满是好奇。
灵枢放下酒杯,耐心解释:“此汤以墨家圣火朱砂为引,融道家阴阳水调和,再加入艾草、黄芪等药材,借镇邪鼎之力熬制,方能净化戾毒。若少了墨家的圣火之力,或缺了道家的阴阳调和,都难有此效。”
素问也补充道:“那香薰疗法亦是如此,墨家香方配道家纯阳咒,方能形成防护,挡住隐性戾毒。道墨医道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官员们听得连连点头,汴京府通判更是抚掌赞叹:“此前太医院只重传统医理,轻视墨家机关、道家阴阳,以致疫灾初期应对失措。如今看来,道墨融合才是医道未来!本官提议,在太医院设‘道墨医科’,由二位担任科主任,培养懂此医道的医者,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喜色。素问道:“通判大人此提议,正合我二人之意!设立‘道墨医科’,既能让道墨医道传承,又能让更多医者学得实用之法,实乃百姓之福。”
宴席在欢笑声中结束,灵枢与素问带着赏赐与传承印,在百姓的簇拥下离开府衙。走在回医馆的路上,素问摩挲着手中的青铜印,轻声感慨:“从前总有人说墨家医道是‘旁门’,道家医理是‘迷信’,如今得了朝廷认可,还能设科传艺,以后再也不用怕这份医道断了传承了。”
灵枢点头,望向远处的汴河,眼中满是憧憬:“这只是第一步。日后我们还要编《道墨医典》,把治病、防疫、养生的法子都写进去;还要在各州府设‘道墨医馆’,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看上病。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道墨医道定能传遍天下,护得更多人平安。”
四、未时隐忧现端倪
未时的阳光渐渐柔和,灵枢与素问回到医馆,第一件事便是将朝廷赏赐的黄金、绸缎分发给众人。医者们、帮忙的百姓们,每人都分到了一份,灵枢只留下少量黄金,用于医馆日常采买药材、修缮房屋。
“灵枢先生,这如何使得?” 一位帮忙熬药的老妇捧着黄金,连连推辞,“我们不过是搭了把手,哪能要这么贵重的东西?”
灵枢笑着将黄金塞回老妇手中:“老人家,这是朝廷的赏赐,也是大家应得的。若没有你们帮忙熬药、分发香薰,我们二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平定不了疫灾。您就收下,给家里孙儿买些糖吃。”
百姓们见灵枢态度坚决,只得收下,心中更是敬佩。医馆内一时热闹起来,陈默正伏在案上整理疫灾记录,笔尖在纸上 “沙沙” 作响,要编写出《汴京疫灾防治录》;林小满则带着几个年轻医者,在院子里教做青铜香器,炉火 “噼啪” 作响,青铜熔化的 “滋滋” 声不绝于耳;清风道长手持拂尘,在一旁念着 “清心咒”,为刚做好的香器加持,银丝拂尘扫过香器,泛着淡金微光。
“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陈默突然停下笔,拿着记录册走到二人面前,眉头微蹙,“我整理记录时发现个怪事 —— 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都集中在每月十五前后,就连地脉核心的戾气波动,也在十五那天最厉害。这会不会和月相有关?还是说,水晶棺碎片的戾气,有什么周期?”
灵枢接过记录册,指尖快速划过页面 —— 广利坊首发病例在十五,安业坊隐性戾毒爆发在十五,地脉核心被激活也在十五。他的脸色渐渐凝重:“你观察得极细。水晶棺本就是墨渊用阴气炼制,碎片戾气恐与月相相关。每月十五月圆,阴气最盛,碎片戾气也会随之增强,是以疫灾关键节点都在这一日。我们虽暂时封印了碎片,但下月十五,阴气再盛,戾气恐会突破封印,卷土重来。”
素问心中一紧,手中的香囊险些滑落:“若真是如此,我们的封印只能撑一个月!必须找到彻底摧毁碎片的法子,不能只靠封印拖延!”
恰在此时,玄清道长从外面回来,听闻几人对话,脸色也沉了下来:“我刚从上清观回来,师父说,水晶棺碎片藏着墨渊残魂,寻常净化、封印根本无用,唯有‘道墨联合灭魂术’能将残魂打散,永绝后患。只是此术凶险,需道墨核心传人联手,借镇邪鼎与圣火核心之力施展,稍有不慎,施术者便会被残魂反噬,性命难保。”
灵枢握紧袖中青铜符,指节微微发白,眼中却无半分退缩:“纵使凶险,也需一试!为了汴京百姓,为了天下苍生,就算拼了性命,也不能让碎片再危害人间。玄清道长,你负责钻研灭魂术的步骤;我与素问准备施术物资,镇邪鼎、圣火核心、纯阳咒符,一样都不能少;陈默、林小满,你们要尽快将‘治疗 预防’之法教给更多医者,若我们施术失败,你们便是汴京最后的守护。”
众人齐声应下,各自忙碌起来。玄清道长翻开《阴阳封印术》,与灵枢凑在案前研究图谱;素问领着几个医者,清点圣火灰烬、地脉灵液;陈默与林小满则将年轻医者召集起来,手把手教他们辨认戾毒、熬制汤药。
医馆外,百姓们仍在欢天喜地地庆祝,孩童的笑声、商贩的吆喝声不断,没人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已在暗处酝酿。灵枢站在窗前,望着街上来往的百姓,心中满是沉甸甸的责任 —— 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若不能在下次月圆前摧毁碎片,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汴京又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五、申时古物显异象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医馆内的气氛却愈发凝重。灵枢与玄清道长仍围在楠木案前,《墨道地脉考》与《阴阳封印术》摊开在案上,两本书的书页微微颤动,泛着淡金,似在呼应彼此。
“道墨联合灭魂术,需三人配合,” 玄清道长指着图谱,指尖划过纸上的阵眼位置,“灵枢先生站镇邪鼎左侧,以墨家‘圣火融魂诀’引圣火核心之力,驱散残魂;我在右侧,用道家‘阴阳散魂咒’引地脉阳气,打散残魂;素问大夫在阵外,以香薰与纯阳咒布下防护,既防残魂逃逸,也护我们不受戾气侵袭。”
“镇邪鼎需置于地脉核心处,” 灵枢补充道,指尖点了点《墨道地脉考》中的地脉图,“那里是汴京地脉枢纽,能汇聚阳气,增强术法威力。施术前,还要用青铜丝与清心银丝布‘道墨联合阵’,将鼎围在中央,防止残魂渗入地脉,留下隐患。”
就在这时,素问抱着一个青铜盒,脸色苍白地冲进医馆,声音带着颤抖:“灵枢,玄清道长,不好了!我们夺回的四块水晶棺碎片,出怪事了!”
众人连忙围拢过去。素问掀开盒盖,只见原本泛着幽绿的碎片,此刻竟通体血红,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的纹路,像蛛网般蔓延,又似血管般微微搏动。碎片在盒中轻轻颤动,发出 “嗡嗡” 的细微声响,与远处地脉核心的方向隐隐呼应,仿佛在与藏于地下的核心碎片 “对话”。
“是墨渊残魂在共鸣!” 灵枢的声音冷得像冰,指尖悬在碎片上方,能清晰感受到一股阴冷的气息,“这四块碎片与地脉核心的碎片产生了感应,正在互相增强力量。照此下去,不用等到下月十五,戾气就会冲破封印,甚至让墨渊残魂凝聚,重现人间!”
玄清道长掏出一枚太极符,轻轻贴在碎片上。符面瞬间被染成血红,边缘冒出黑烟,“滋滋” 作响,竟被戾气腐蚀得蜷曲起来:“残魂之力比之前强了三倍!最多十日,封印就会被冲破!我们必须提前施术,不能再等!”
灵枢猛地攥紧三齿刀,刀背矩尺纹泛着冷光:“事不宜迟,明日一早就去墨家古迹!素问,你即刻准备香薰、纯阳咒符,越多越好;玄清道长,你去上清观召十位修为高深的弟子,协助布阵;陈默、林小满,你们留在医馆,若我们十日未归,便带着百姓前往终南山,那里有圣火守护,能暂避戾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没有半分犹豫,转身便去准备。素问抱着青铜盒,快步走向香薰坊,要赶制更多的防护香薰;玄清道长披上道袍,匆匆赶往上清观;陈默与林小满则开始清点医馆物资,规划百姓转移路线。
灵枢独自走到医馆外,望着汴河上往来的船只,心中百感交集。他从怀中掏出青铜符,符面泛着青金,与地脉核心方向隐隐呼应,似在提醒他肩上的重担。“墨瑶祖师,玄真先祖,” 灵枢在心中默念,“求二位先祖庇佑,让我们能成功摧毁碎片,守住汴京,守住道墨医道的传承。”
突然,袖中的青铜符剧烈发烫,烫得灵枢险些松手。符面泛着的青金中,一道黑袍虚影缓缓浮现 —— 竟是墨渊!虚影面容狰狞,双目赤红,周身萦绕着浓黑戾气,对着灵枢发出刺耳的冷笑:“灵枢,你以为凭你们几个,就能阻我复活?碎片已开始共鸣,不出十日,我便会重临人间,将汴京、将天下,都变成我的戾毒乐园!你们这些道墨传人,都将成为我复活的祭品!”
虚影猛地伸手,一股黑气朝着灵枢袭来。灵枢下意识地挥刀抵挡,三齿刀泛着金光,将黑气斩散。可虚影却在笑声中渐渐消散,只留下一句冰冷的话语,回荡在空气中:“十日之后,便是你们的死期!”
青铜符恢复常温,却残留着一股浓郁的戾气,让灵枢浑身发冷。他握紧三齿刀,眼中没有半分畏惧,只有坚定:“墨渊,纵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让你得逞!道墨医道传承千年,守护百姓的初心从未变过,你想危害人间,先过我这一关!”
灵枢转身回医馆,开始检查施术用的圣火核心。他知道,一场决定汴京乃至天下命运的决战,已近在眼前。他们能否成功打散墨渊残魂?灭魂术是否会被反噬?百姓能否躲过这场浩劫?一切仍是未知。但他心中清楚,无论前路多险,他都会带着道墨融合的医道,带着守护百姓的初心,拼尽全力,一战到底。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