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凝神符的意念注入与灵识稳固-《新人写作技巧》

  符殿内,晨钟初响。

  晨雾再次聚起,透过殿门,落在玉阶如烟。

  我已立于讲道台前,身后香炉轻烟袅袅。

  弟子们陆续入殿,依次坐定,神情肃然。

  今日讲授的,是凝神符的炼制。

  此符不同于攻伐类,更侧重心神内稳。

  “修炼至筑基前后,神识常因灵力暴涨而浮动。”

  “若无凝神之法,易走火入魔,轻则停滞,重则逆血。”

  我话音落下,举手间,一枚深蓝色符纸悬于空中。

  “此符,乃凝神符。主引静意,镇心海,稳灵识。”

  我拂袖,符纸展开,符文深刻如河道,线条收敛不张扬。

  我指尖轻点,淡蓝符光流动,宛如清泉入心。

  “制此符,需以‘净魂草’与‘青心藤’为主材。”

  我从玉匣中取出两株灵材,一株草叶透明,一株藤蔓淡青。

  “净魂草清心醒神,青心藤舒缓识海波动,皆为温和之材。”

  我将两株灵材碾碎,取其精华,调入灵墨之中。

  墨色自黑转青,波澜不惊。

  弟子们屏息观看,无一人言语。

  “符纸用的是‘定神纸’,每张由百年银心木炼制而成。”

  “符笔为兽毫之精,细若毫发,可控符力微流。”

  我伏身坐下,铺纸、研墨、握笔,一气呵成。

  笔锋落下,先绘外环,再定符核。

  符纹曲折蜿蜒,宛若云绕心田,不见锋锐,唯有平和。

  我口中低声念咒,意念贯入指端。

  “凝神之法,重在意入。”

  “若无坚定意念,绘符之时,神散气乱,难成正形。”

  符纸之上,灵光忽明忽暗,浮现一道缓缓旋转的符眼。

  我将最后一道符痕落下,符眼随之闭合,符成。

  台下有弟子问:“师尊,何谓‘符眼’?”

  我开口解释:“符眼者,符之神魂入口。”

  “凝神符之眼,封闭为静;若绘作开启,则意反,成扰神符。”

  弟子闻言纷纷点头,低声重复口诀,默记符构。

  我抬手再绘第二枚,但此枚故意绘错一笔。

  只见符纹未成,纸上蓝光闪烁,符面轻裂。

  “此为意乱之象。”

  “符之心线断裂,象征念不成流,神识混沌。”

  我将破符轻轻一抖,符光散去,纸面如灰。

  “炼此符者,需静修三息,后方可执笔。”

  “心若浮,念若躁,万不宜制。”

  我走至案侧,挥袖一引,空中浮现三幅凝神符变式。

  左者线条极简,为初级静心之用。

  中者符文复杂,附有微引灵气之效。

  右者封闭严密,为筑基修士突破临界之时所用。

  “不同阶段,符各异形。”

  “初修之人,不必强绘中高阶。”

  “否则,符未成,人先伤。”

  我举步走向弟子席间,逐人察看符纸笔势。

  一名青年弟子闭目凝神,符笔不动,显然尚在定神。

  我未打扰,只在一旁轻声开口。

  “稳心静意,勿急。”

  “符之灵动,在于你意不乱。”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睁眼,落笔。

  符纸上墨色均匀,线条缓慢,却稳中有序。

  我轻轻点头,继续向前。

  又见一女弟子眉头紧皱,符纹虽准,却符意歪斜。

  我指点其符纸边缘:“你意中有惧,落笔即偏。”

  “惧伤之念,最易扰神。再净心一次。”

  她面色一红,点头退下。

  讲道台前,我再次取出一卷古籍。

  《凝神符解》一册,载有历代凝神符研究笔录。

  我翻开一页,朗声道:“心之一动,神之所往;神之一定,符之可安。”

  “炼此符者,亦是修自身神识稳固。”

  空中卷轴舒展,灵光显出一道古符,一旁注有上古仙师心诀。

  弟子们纷纷抬头,神色肃然。

  我开口讲解:“此符为‘清虚符’,为凝神符上阶。”

  “非练气所能控,但可观其结构,悟其精义。”

  “中央三环,主神识凝结;外围九纹,导灵气逆归。”

  “符内不动如山,符外流动如水。”

  我挥袖令其缓缓旋转,蓝光流动,心神随之安宁。

  讲道尚未结束,外门钟声再响一次。

  是符堂传来灵材运达之信。

  我微点头,示意一名弟子前往取回青心藤五束,净魂草两匣。

  弟子领命而去,其余人则继续绘符。

  灵炉开启,青烟缭绕,墨香中隐有草木之气。

  整座符殿犹如静修圣地,一丝不乱。

  我转回讲台,取出一块青玉符板。

  “此乃符阵之初识,用于检测符之神意完整。”

  我将先前绘成的凝神符贴于其上,符光缓缓融入青玉之中。

  玉面随之出现符意波纹,柔和平稳,无一涟漪。

  “若符有缺漏,则波动不定。”

  “若神意不稳,则波动成漩。”

  我指着玉板,示意弟子轮流试符。

  一张张符纸贴上,或光芒微弱,或波纹涌动。

  我一一点评,指出心念不定、符构不全、灵墨稀薄等问题。

  有弟子因符动灵力失衡,气息微乱,我立刻一掌拍出,将其灵气拍散。

  “勿以成败论一符。”

  “稳下心神,再练。”

  我语气平静,却直入人心。

  讲道未止,我再次挥笔,一气呵成,绘成凝神符四枚。

  将其平铺案上,分别代表不同意念状态下之变化。

  我指向第一张:“此符神意凝而不固,易散。”

  第二张:“意定而笔虚,灵力不入。”

  第三张:“符力有余,神意错位,符虽亮,却无效。”

  第四张:“此为正例。”

  “笔中有意,心中无乱,符随心生。”

  我静静看着众人,语调不高,却句句如钟。

  弟子全神贯注,凝神绘符,室内唯墨香与灵气流转之声。

  我坐回讲道台后,不语,只看殿内光影。

  符纸闪动,光芒交错,一层层微蓝之辉在众人之间起伏。

  静心、定念、稳意。

  这是修行之本,也是符箓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