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护体符的灵力流转与符骨刻绘-《新人写作技巧》

  朝阳初升。

  符殿四壁微光闪耀,映照符图百幅,古意盎然。

  我站在讲道台前,身后青松道袍随风微摆。

  今日讲授之道,为“护体符”的炼制。

  此符不攻不扰,唯护灵身,为修士历练、斗法、渡劫之根本。

  我展开一卷黄色符纸,纸上纹理密布,如鳞若甲。

  “此为‘甲鳞纸’,专为护体类符箓所用。”

  “其质坚韧,可承数道灵冲不破。”

  我指向符纸边缘:“符纸材质不同,所承之力亦异。”

  “护体符,需灵力流转均匀,符骨刻绘坚稳。”

  我缓步走至案前,取出符骨一支。

  符骨通体乌黑,为飞羽兽尾骨所炼,弯若弓,坚若铁。

  “此骨,柔中带韧,能导灵力如流水。”

  “用其作笔,能保符纹不断。”

  我将符骨蘸入灵墨。

  此墨由金玄砂、铁玉汁、三阳兽血炼制而成,通体金红,气息灼热。

  弟子们皆凝视不语,目光落在我笔尖跃动的墨光上。

  “绘护体符,需先定三角守基。”

  我落笔画出三点,位于符纸三隅。

  点落如钉,符纸微震,符光浮现。

  “此三点,为‘定身、护元、转力’。”

  我顺势连线,构成护体符主框,线条粗犷,气息沉稳。

  “护体符之精华,非在灵力厚重,而在流转顺畅。”

  “若符纹纠缠、墨痕交错,则灵力聚而不散,反成自困。”

  我一笔接一笔,从内绘至外,符线如盾,环环相扣。

  我轻喝一声:“神意注入!”

  符骨笔尖灵光一盛,笔随神走,符文之中泛起银色纹痕。

  我顿笔于符心,封闭灵口。

  符光由内向外蔓延,一圈圈金光缓缓扩展。

  我放下符骨,神识微探,确认符中灵力流通无阻。

  “此为一阶护体符。”

  “防御一击之力,适合练气中期以下修士使用。”

  我示意一名弟子前来试符。

  那弟子面容清瘦,名唤姚衡,手中持木剑。

  我点头示意他:“你以剑斩此符。”

  姚衡微躬身,一剑斩下。

  只听“叮”的一声轻响,符面金光浮现,化出光盾一层。

  剑锋落下,光盾微晃未破,符纸稳稳悬于半空。

  弟子席间低声议论,惊叹之声不绝。

  我伸手收符,符上金光渐淡,光盾消散。

  “护体符以‘灵稳’为本。”

  “若神意紊乱,绘之再好,亦形似废纸。”

  我走向另一案几,取出五种符骨样本。

  “左为‘乌铁骨’,适合粗线护体。”

  “中者‘青晶骨’,控灵稳重,适合细密护符。”

  “右为‘赤枝骨’,导速极快,但不稳,需高修为者掌控。”

  我将每种符骨各绘一符,悬于空中对比。

  金光、青芒、赤焰交织,层次分明,各具风采。

  “选骨依人,不可盲用。”

  我再指一小匣灵材。

  其中摆有“金络藤”、“厚土芽”、“灵龟胆”三种。

  “金络藤稳气,厚土芽增坚,灵龟胆延效。”

  “此三材,可分别用于符墨调制,使护体符各有侧重。”

  我拈出金络藤细枝,滴入墨瓶中。

  墨色由金转青,流速变缓,光芒内敛。

  我轻轻摇动墨瓶。

  “加金络藤之墨,护体符可延时久驻。”

  “但流速慢,适用于静态防御。”

  我重新绘制一符,加注此墨。

  绘成后,符光虽无闪动,但如山稳固。

  我将其按于弟子肩头,灵力微动,金青护罩如钟罩般浮现。

  弟子尝试挥手,却见护罩紧随不离,连发力都被缓冲。

  “此为静守之符。”

  “若处劣势,暂保全身。”

  我转身走回讲台,召出空中浮符图谱一页。

  其上绘有七种护体符变形,分列外敌、内乱、法伤三类。

  “外敌符,重盾形;内乱符,稳气脉;法伤符,抗灵术侵蚀。”

  我手指一点,其中一幅“回灵护体符”浮现旋转。

  “此符为双层结构,外层抗冲击,内层回聚灵气。”

  “但绘制复杂,仅供观摩,不作实炼。”

  我走至台下,逐人察看练习成果。

  有一弟子符线溢墨,护体符绘至半成,符纸却自燃碎裂。

  我皱眉道:“墨力未控,火性外泄。”

  “你加了赤枝骨,又未稳心,灵墨冲散,不爆才怪。”

  那弟子满面汗水,低头称是。

  我挥袖施诀,将余焰吸入掌中,化作灰烬散去。

  我又见一名女弟子,绘符虽慢,却符线极准,光流顺畅。

  我点头示意:“你此符,可再注‘厚土芽’粉末,可加稳护力。”

  她抬头一笑,眼中有喜。

  我返回讲道台,取出一方青铜符炉。

  “此物为‘定元炉’,专为激符所制。”

  我将数张护体符置入炉中,以灵力催动。

  炉内灵焰腾起,符纸不燃,仅灵光交汇。

  片刻后,炉口一亮,一张金纹浮动的高级护体符缓缓飞出。

  我接于掌中,展示给众弟子观看。

  “此为炼后激符。”

  “将数张同类护体符融一,灵力倍增,效果更强。”

  “然耗材极大,需符纹一致,刻画齐整,方可成。”

  我示意弟子分组演练,三人共绘、共调墨、共定意。

  殿内灵气流动,符光四起,炉火摇曳,墨香渐浓。

  我负手站于高台,注视弟子演练。

  符纸展开如雪,金芒随笔而起,灵光渐显。

  有符如镜,稳若山川;有符失控,焰腾而碎。

  我口中念道:“护体之法,不止画符。”

  “亦在心守。”

  “若心乱,则符散;心坚,则盾固。”

  讲道声中,阳光透窗,殿外青松轻响。

  灵炉不熄,符笔不歇。

  殿中一线一画,皆为护身之盾,一笔一墨,皆系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