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踩着碎石小路往山腰那座老宅走,天色已经彻底暗了。风从林间穿出,带着湿冷的泥土味,像是从坟地里翻出来的气息。脚下的枯叶沙沙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谁的呼吸上。我本不该来的,可那封没有署名的信,字迹歪斜如爬虫,却偏偏写的是我母亲的名字——她说,等你回来。
老宅的轮廓在雾中浮现,灰墙斑驳,檐角翘起如兽爪,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匾,早已看不清字迹。我正要抬手推门,眼角忽然瞥见车头前多了一块木牌,斜插在泥地里,被夜风吹得微微晃动。木牌是用老槐木削成的,边缘粗糙,像是刚从坟边砍下来的祭木。上面刻着三个字,墨迹未干,黑得发紫:“访客登记处”。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三个字像是活的,在我眼前微微蠕动,仿佛有无数细小的虫在墨迹里爬行。我强压住喉咙里的腥甜,凑近去看。木牌下方,用同样的墨水写着今日“访客”名单。第一行写着:“无名老人”。字迹苍老,笔画颤抖,像是临终前的手书。第二行是:“红布女子”。那四个字写得格外用力,墨迹深陷木纹,几乎要穿透过去。而第三行,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
不是全名,只是三个字,却是我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写法。可我从未登记过,也从未见过这块牌子。更诡异的是,名字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像是后来补上的,墨色略浅,却透着一股阴冷的意味:“身份:接引者。来意:交接。”
接引者?交接?
我后退半步,脚跟撞上一块凸起的石板,冷汗顺着脊背滑下。这地方不该有登记处,更不该有我的名字。我明明是第一次来,可这名单,却像是早已等我多时。风忽然停了,四周死寂,连虫鸣都消失了。我抬头,老宅的窗子一扇扇亮起昏黄的光,像是有人在里面点起了油灯,可那光不摇不晃,静得不像人间灯火。
我咬牙走近木牌,伸手想碰那名字,指尖还未触及,木牌突然“咔”地一声轻响,像是骨头断裂。我猛地缩手,只见那“交接”二字的墨迹开始缓缓渗出血丝,顺着木纹蜿蜒而下,滴落在泥土中,发出“滋”的一声轻响,像是被土地吸了进去。
我胃里一阵翻滚,几乎要吐出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很轻,很慢,像是赤脚踩在湿泥上。我猛地回头,却什么也没看见。雾太浓了,浓得像是能掐住人的喉咙。可那脚步声还在,一步一步,越来越近。我下意识地退到木牌旁,仿佛那块破木能给我一点庇护。然后,我听见一个声音,沙哑得像是从井底传来:
“你也来了。”
我浑身一僵。那声音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像极了我记忆中某个模糊的片段——小时候,母亲在夜里哼的歌,调子古怪,词句不清,却总让我做噩梦。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雾中缓缓走出一个人影。是个老人,佝偻着背,穿着一件褪色的蓝布衫,脚上没有鞋。他的脸藏在阴影里,只有一双眼睛,白得发青,像是死鱼的眼珠。他走到木牌前,抬起枯枝般的手,在“无名老人”那行字上轻轻一点。墨迹忽然亮了一下,随即熄灭,仿佛被什么东西吞噬了。
“轮到你了。”他说,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
我还没反应过来,老人便转身走向老宅。门无声地开了,他走进去,门又缓缓合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我站在原地,心跳如鼓,冷汗浸透了后背。可更让我恐惧的是,木牌上的第二行字——“红布女子”——开始微微发烫,墨迹泛起暗红,像是被火烤过。
紧接着,我听见了布料摩擦的声音。
很轻,却清晰得刺耳。像是有人披着红布,在风中缓缓走来。我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雾的深处。一道身影浮现出来。她穿着一身褪色的红嫁衣,头盖着同色的盖头,手里提着一只纸灯笼,灯笼上画着一朵枯萎的梅花。她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缝隙里。她的脚没有着地,离地约莫半寸,飘着。
她走到木牌前,停下。灯笼的光映在木牌上,“红布女子”四个字忽然扭曲,变成了一行新的字:“已交接,魂归位。”
她缓缓抬头,盖头下没有脸,只有一片漆黑,像是被剜去了五官的空洞。她朝我轻轻一点头,然后转身,走向老宅。门再次打开,她走进去,门合上。这一次,我听见了锁链拖地的声音,从宅子深处传来,一声,又一声,像是在拖着什么沉重的东西。
我几乎瘫软在地。
可木牌上的第三行字——我的名字——开始发烫,烫得我指尖一缩。那行小字“身份:接引者。来意:交接。”忽然开始跳动,每一个字都像在呼吸。我盯着它,脑中一片混乱。接引者?我是来接谁的?交接什么?
就在这时,我听见老宅的钟响了。
不是现代的电子钟,而是那种老式的铜钟,声音沉闷,带着锈蚀的回音。一下,两下,三下……共九下。可现在明明是午夜,哪来的九点钟?钟声落下的瞬间,木牌上的名字忽然消失了,连同那行小字,全都化作灰烬,随风飘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怔在原地。
然后,我听见宅子里传来婴儿的啼哭。
那哭声很轻,却穿透了厚重的墙壁,直直钻进我的耳朵。我认得那声音——那是我小时候的哭声。母亲曾说,我出生那晚,整座山都在响钟,而我一落地就哭,哭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停。
我一步步走向老宅的门。
手刚触到门环,门却自己开了。里面漆黑一片,只有一盏油灯在厅堂中央亮着,灯焰是幽绿色的。灯下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访客名册”。
我颤抖着翻开。
第一页,是“无名老人”,旁边贴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竟是我自己,只是老了几十岁,满脸皱纹,眼神空洞。第二页,是“红布女子”,照片上的女人掀开盖头,赫然是我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可她的眼睛是黑的,没有瞳孔。第三页,是我的名字。空白的照片框下,写着一行字:“接引者,终将被接引。交接完成,身份更替。”
我猛地合上册子,后退几步。
这时,我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和我来时一模一样的脚步声。我回头,雾中走出一个年轻女人,穿着朴素的布衣,面容模糊,却让我心头一颤。她走到木牌前,木牌上重新浮现字迹:
第一位,无名老人;
第二位,红布女子;
第三位……她。
她的名字后写着:“身份:接引者。来意:交接。”
我终于明白了。
我不是第一个来的人。我也不是最后一个。我只是……中间的那个。接引前一个,被后一个接引。轮回不息,名单永续。而那封信,那句“等你回来”,不是母亲在等我,而是这个宅子,在等下一个“我”。
我缓缓转身,走向宅子深处。油灯熄灭了,可我知道路。因为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无数次——在梦里,在前世,在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深处。
门在我身后关上。
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墨迹未干,仿佛刚刚写下:
“今日访客已登记。”
喜欢诡异的公交车
老宅的轮廓在雾中浮现,灰墙斑驳,檐角翘起如兽爪,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匾,早已看不清字迹。我正要抬手推门,眼角忽然瞥见车头前多了一块木牌,斜插在泥地里,被夜风吹得微微晃动。木牌是用老槐木削成的,边缘粗糙,像是刚从坟边砍下来的祭木。上面刻着三个字,墨迹未干,黑得发紫:“访客登记处”。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三个字像是活的,在我眼前微微蠕动,仿佛有无数细小的虫在墨迹里爬行。我强压住喉咙里的腥甜,凑近去看。木牌下方,用同样的墨水写着今日“访客”名单。第一行写着:“无名老人”。字迹苍老,笔画颤抖,像是临终前的手书。第二行是:“红布女子”。那四个字写得格外用力,墨迹深陷木纹,几乎要穿透过去。而第三行,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
不是全名,只是三个字,却是我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写法。可我从未登记过,也从未见过这块牌子。更诡异的是,名字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像是后来补上的,墨色略浅,却透着一股阴冷的意味:“身份:接引者。来意:交接。”
接引者?交接?
我后退半步,脚跟撞上一块凸起的石板,冷汗顺着脊背滑下。这地方不该有登记处,更不该有我的名字。我明明是第一次来,可这名单,却像是早已等我多时。风忽然停了,四周死寂,连虫鸣都消失了。我抬头,老宅的窗子一扇扇亮起昏黄的光,像是有人在里面点起了油灯,可那光不摇不晃,静得不像人间灯火。
我咬牙走近木牌,伸手想碰那名字,指尖还未触及,木牌突然“咔”地一声轻响,像是骨头断裂。我猛地缩手,只见那“交接”二字的墨迹开始缓缓渗出血丝,顺着木纹蜿蜒而下,滴落在泥土中,发出“滋”的一声轻响,像是被土地吸了进去。
我胃里一阵翻滚,几乎要吐出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很轻,很慢,像是赤脚踩在湿泥上。我猛地回头,却什么也没看见。雾太浓了,浓得像是能掐住人的喉咙。可那脚步声还在,一步一步,越来越近。我下意识地退到木牌旁,仿佛那块破木能给我一点庇护。然后,我听见一个声音,沙哑得像是从井底传来:
“你也来了。”
我浑身一僵。那声音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像极了我记忆中某个模糊的片段——小时候,母亲在夜里哼的歌,调子古怪,词句不清,却总让我做噩梦。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雾中缓缓走出一个人影。是个老人,佝偻着背,穿着一件褪色的蓝布衫,脚上没有鞋。他的脸藏在阴影里,只有一双眼睛,白得发青,像是死鱼的眼珠。他走到木牌前,抬起枯枝般的手,在“无名老人”那行字上轻轻一点。墨迹忽然亮了一下,随即熄灭,仿佛被什么东西吞噬了。
“轮到你了。”他说,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
我还没反应过来,老人便转身走向老宅。门无声地开了,他走进去,门又缓缓合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我站在原地,心跳如鼓,冷汗浸透了后背。可更让我恐惧的是,木牌上的第二行字——“红布女子”——开始微微发烫,墨迹泛起暗红,像是被火烤过。
紧接着,我听见了布料摩擦的声音。
很轻,却清晰得刺耳。像是有人披着红布,在风中缓缓走来。我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雾的深处。一道身影浮现出来。她穿着一身褪色的红嫁衣,头盖着同色的盖头,手里提着一只纸灯笼,灯笼上画着一朵枯萎的梅花。她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缝隙里。她的脚没有着地,离地约莫半寸,飘着。
她走到木牌前,停下。灯笼的光映在木牌上,“红布女子”四个字忽然扭曲,变成了一行新的字:“已交接,魂归位。”
她缓缓抬头,盖头下没有脸,只有一片漆黑,像是被剜去了五官的空洞。她朝我轻轻一点头,然后转身,走向老宅。门再次打开,她走进去,门合上。这一次,我听见了锁链拖地的声音,从宅子深处传来,一声,又一声,像是在拖着什么沉重的东西。
我几乎瘫软在地。
可木牌上的第三行字——我的名字——开始发烫,烫得我指尖一缩。那行小字“身份:接引者。来意:交接。”忽然开始跳动,每一个字都像在呼吸。我盯着它,脑中一片混乱。接引者?我是来接谁的?交接什么?
就在这时,我听见老宅的钟响了。
不是现代的电子钟,而是那种老式的铜钟,声音沉闷,带着锈蚀的回音。一下,两下,三下……共九下。可现在明明是午夜,哪来的九点钟?钟声落下的瞬间,木牌上的名字忽然消失了,连同那行小字,全都化作灰烬,随风飘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怔在原地。
然后,我听见宅子里传来婴儿的啼哭。
那哭声很轻,却穿透了厚重的墙壁,直直钻进我的耳朵。我认得那声音——那是我小时候的哭声。母亲曾说,我出生那晚,整座山都在响钟,而我一落地就哭,哭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停。
我一步步走向老宅的门。
手刚触到门环,门却自己开了。里面漆黑一片,只有一盏油灯在厅堂中央亮着,灯焰是幽绿色的。灯下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访客名册”。
我颤抖着翻开。
第一页,是“无名老人”,旁边贴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竟是我自己,只是老了几十岁,满脸皱纹,眼神空洞。第二页,是“红布女子”,照片上的女人掀开盖头,赫然是我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可她的眼睛是黑的,没有瞳孔。第三页,是我的名字。空白的照片框下,写着一行字:“接引者,终将被接引。交接完成,身份更替。”
我猛地合上册子,后退几步。
这时,我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和我来时一模一样的脚步声。我回头,雾中走出一个年轻女人,穿着朴素的布衣,面容模糊,却让我心头一颤。她走到木牌前,木牌上重新浮现字迹:
第一位,无名老人;
第二位,红布女子;
第三位……她。
她的名字后写着:“身份:接引者。来意:交接。”
我终于明白了。
我不是第一个来的人。我也不是最后一个。我只是……中间的那个。接引前一个,被后一个接引。轮回不息,名单永续。而那封信,那句“等你回来”,不是母亲在等我,而是这个宅子,在等下一个“我”。
我缓缓转身,走向宅子深处。油灯熄灭了,可我知道路。因为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无数次——在梦里,在前世,在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深处。
门在我身后关上。
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墨迹未干,仿佛刚刚写下:
“今日访客已登记。”
喜欢诡异的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