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旭发现了一件怪事,就是自己养的那对鸽子,有一只不见了,准确的说是,平时只能看见其中一只。两只鸽子,一公一母,原本都是出双入对,但现在,却总是看见一只,另一只哪去了呢?丢了?
丢是不可能,因为两只鸽子,虽然外表都是雪白的羽毛,没有一点瑕疵,从外观上看,几乎一致,像是真假美猴王,无从分辨。但自己是这两只鸽子的主人,是自己把他们从小养到大,这两只鸽子,自己望一眼,就知道哪只是公,哪只是母。就像是父母,对自己双胞胎的孩子,能一眼分辨出来。
有时候,只有那只公鸽子,在院子里独自觅食,有时候,只有那只母鸽子,在外四处溜达,这一公一母,怎么间接性“消失”呢?
刘旭在院子里观察着,打算对鸽子来个跟踪,待到那只母鸽子,在外吃完了食后,便迫不及待的,往茅房里走去。刘旭紧跟其后,只见母鸽子进了茅房,直奔那一堆,堆放煤球的杂物,而后,钻进了那个刚好,它能钻进的缝隙里。
发现了,刘旭赶忙跑回屋,握着手电筒,朝着那个缝隙照进去。
哈哈,那个缝隙里,另一只公鸽子,正趴在里面呢,难不成,这个公鸽子,在如己所愿?刘旭用手掏了掏,呵,这鸽子底下,有两个热乎乎的蛋呢。
原来,他们偷偷的,在这煤球堆的缝隙里,做了窝,下了蛋,正在孵蛋呢。
刘旭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两只鸽子总是轮番消失,他们这是替换着孵蛋呢。
我的鸽子下蛋了,我的鸽子下蛋了,刘旭兴奋不已。又赶忙从粮食袋里,掏出鸽子爱吃的白高粱,红高粱,玉米小麦等,得好好喂一喂,那只刚刚从窝里,走出来的公鸽子。
你们这两只鸽子啊,放着墙上,那专门为你们做的,好端端的窝不要。偏偏跑到这犄角旮旯,黑暗无光的地方,自己做窝下蛋,真是气死个人啊。
待到第二天早上,刘旭早早的背着书包,奔向了学校,先是到了小卖部,跟林老板汇报一番,说昨天发现,自己的鸽子下蛋了,正在窝里孵那两个蛋呢。这俩鸽子,居然不在自己的窝里下蛋,非跑到地上,找了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
林老板笑着道:“这鸽子下蛋啊,就是喜欢往犄角旮旯里钻。”
“在地上,有老鼠怎么办?别再把我的鸽子蛋给吃了。”刘旭表示担心。
“放心吧。”林老板道:“鸽子知道护蛋呢。”
从那以后,刘旭更加爱护自己的鸽子,每天最期盼的,就是早点放学。放了学,他就赶忙跑回家,精心的喂鸽子。如今的这两个鸽子,下蛋有功,孵蛋有劳,自己可得好好喂养,待到18天后,这鸽子蛋里的小鸽子,就能破壳而出了。
到时候,自己的鸽子队伍,就能壮大了。
鸽子长大,下蛋,孵蛋,犹如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
在天津军粮城的刘静,最终被国喜送了回来,在大梨园村小学,插班到六年级,与同胞的哥哥海伦,一个祖爷爷的哥哥海旭,在一个班上学。等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小学毕业,上初中了。
回到大梨园村的刘静,对这个家,这个村,没有一丝的好感。更是打心眼里,痛恨这个家,痛恨这个村,痛恨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初,你们生了我,却没有养我,没有尽到半点父母之责,反而狠心把我,送给了别人。现在,别人不要我了,你们又要我,可我跟你们,没有任何感情,你们让我怎么融入这个家?怎么开口,叫你们爸妈?
在这种仇恨之下,刘静讨厌着身边的一切,厌恶着班里的同学们,她打心眼里,鄙视这些同学们,一个个土了吧唧,说着粗俗的土话,身上穿的衣服,也都脏兮兮。
对于这个插班生,班里的同学们,也都不喜欢。这个刘静,一个白白胖胖的大丫头,真是又丑又胖,还说着一口,外语似的普通话,不,是天津话。
说话,你就好好说话,干嘛老是带些儿化音啊,干嘛说句话,那音调就非得左拐右拐,就不能正常的说句话?这天津来的人,城里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就是高级,同学们一时之间,有了乐子,常常模仿和取笑,刘静说的每一句话,还明里暗里的,欺负刘静。
大家看不上,刘静这个城里来的人,刘静更是看不上,这些村子里,土了吧唧的穷孩子。再加上刘静,从小就性格乖戾,嘴上不饶人,所以跟同学们的关系,没一个能相处好,她和同学们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比一日三餐还勤快。
就连刘旭,也讨厌这个,从天而降的妹妹。
这是一种矛盾和冲突,是刘静与亲爸妈,旧父母之间,那些伦理道德上的冲突。是十四岁的她,年幼的心理上,要承受的爱恨冲突。是从城市到农村,刘静要忍受和接受,这种环境上,身边的人和物上,巨大落差的冲突。
当然,还有城里和村子上,孩子们之间的思想和观念,种种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不是一个从小过惯了富日子,娇生惯养的十四岁少女,所能承受的。
当这些矛盾和冲突,都无法解决或者释然时,必定埋下祸根,造成恶果。
那次国邦结婚,程广仙在婚礼上,跟国兴国忠等人的媳妇,又是献殷勤,又是靠近乎,还留了人家的手机号。这些阔太太们,回了天津军粮城后,程广仙就时不时的,给她们打电话,张口闭口的叫着嫂子,继续套近乎,而后又巧妙的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身上,问嫂子们,自己去军粮城工作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最终,程广仙如愿以偿,得到了确定的答复,工作都安排好了。等过几天,就让国长回去接你。
餐具厂的工作,程广仙早就辞了,如今在家里,开始做着去天津的准备。她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还把收破烂的小贩,叫到了家里,那些她觉得用不着的东西,或者说,以后都不用的东西,都纷纷卖了废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后这个家,自己就不回来啦,以后,也能像是国安的媳妇一样,在天津军粮城定居了。
几天后,国长从天津军粮城回来了,又租了个双排车,将家里的被褥,衣物,以及其他过日子的东西,杂七杂八的,装了一大车,带着媳妇和刘路,刘彤,两个孩子,扬长而去。
这次走,夫妻二人,就没有打算再回来。尤其是程广仙,心里正憧憬着,以后在城市里生活的日子,憧憬着,自己也能像是国兴,国忠等人的媳妇一样,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阔太太,也能过上那锦衣玉食的生活。
刘路跟着爸妈,坐在双排车的车座上,自然也是兴奋不已。在车子驶出村外,他看向路边草堆的时候,却忽然打了个激灵,像是自己的身上,有什么东西,突然扭动了一下。
丢是不可能,因为两只鸽子,虽然外表都是雪白的羽毛,没有一点瑕疵,从外观上看,几乎一致,像是真假美猴王,无从分辨。但自己是这两只鸽子的主人,是自己把他们从小养到大,这两只鸽子,自己望一眼,就知道哪只是公,哪只是母。就像是父母,对自己双胞胎的孩子,能一眼分辨出来。
有时候,只有那只公鸽子,在院子里独自觅食,有时候,只有那只母鸽子,在外四处溜达,这一公一母,怎么间接性“消失”呢?
刘旭在院子里观察着,打算对鸽子来个跟踪,待到那只母鸽子,在外吃完了食后,便迫不及待的,往茅房里走去。刘旭紧跟其后,只见母鸽子进了茅房,直奔那一堆,堆放煤球的杂物,而后,钻进了那个刚好,它能钻进的缝隙里。
发现了,刘旭赶忙跑回屋,握着手电筒,朝着那个缝隙照进去。
哈哈,那个缝隙里,另一只公鸽子,正趴在里面呢,难不成,这个公鸽子,在如己所愿?刘旭用手掏了掏,呵,这鸽子底下,有两个热乎乎的蛋呢。
原来,他们偷偷的,在这煤球堆的缝隙里,做了窝,下了蛋,正在孵蛋呢。
刘旭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两只鸽子总是轮番消失,他们这是替换着孵蛋呢。
我的鸽子下蛋了,我的鸽子下蛋了,刘旭兴奋不已。又赶忙从粮食袋里,掏出鸽子爱吃的白高粱,红高粱,玉米小麦等,得好好喂一喂,那只刚刚从窝里,走出来的公鸽子。
你们这两只鸽子啊,放着墙上,那专门为你们做的,好端端的窝不要。偏偏跑到这犄角旮旯,黑暗无光的地方,自己做窝下蛋,真是气死个人啊。
待到第二天早上,刘旭早早的背着书包,奔向了学校,先是到了小卖部,跟林老板汇报一番,说昨天发现,自己的鸽子下蛋了,正在窝里孵那两个蛋呢。这俩鸽子,居然不在自己的窝里下蛋,非跑到地上,找了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
林老板笑着道:“这鸽子下蛋啊,就是喜欢往犄角旮旯里钻。”
“在地上,有老鼠怎么办?别再把我的鸽子蛋给吃了。”刘旭表示担心。
“放心吧。”林老板道:“鸽子知道护蛋呢。”
从那以后,刘旭更加爱护自己的鸽子,每天最期盼的,就是早点放学。放了学,他就赶忙跑回家,精心的喂鸽子。如今的这两个鸽子,下蛋有功,孵蛋有劳,自己可得好好喂养,待到18天后,这鸽子蛋里的小鸽子,就能破壳而出了。
到时候,自己的鸽子队伍,就能壮大了。
鸽子长大,下蛋,孵蛋,犹如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
在天津军粮城的刘静,最终被国喜送了回来,在大梨园村小学,插班到六年级,与同胞的哥哥海伦,一个祖爷爷的哥哥海旭,在一个班上学。等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小学毕业,上初中了。
回到大梨园村的刘静,对这个家,这个村,没有一丝的好感。更是打心眼里,痛恨这个家,痛恨这个村,痛恨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初,你们生了我,却没有养我,没有尽到半点父母之责,反而狠心把我,送给了别人。现在,别人不要我了,你们又要我,可我跟你们,没有任何感情,你们让我怎么融入这个家?怎么开口,叫你们爸妈?
在这种仇恨之下,刘静讨厌着身边的一切,厌恶着班里的同学们,她打心眼里,鄙视这些同学们,一个个土了吧唧,说着粗俗的土话,身上穿的衣服,也都脏兮兮。
对于这个插班生,班里的同学们,也都不喜欢。这个刘静,一个白白胖胖的大丫头,真是又丑又胖,还说着一口,外语似的普通话,不,是天津话。
说话,你就好好说话,干嘛老是带些儿化音啊,干嘛说句话,那音调就非得左拐右拐,就不能正常的说句话?这天津来的人,城里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就是高级,同学们一时之间,有了乐子,常常模仿和取笑,刘静说的每一句话,还明里暗里的,欺负刘静。
大家看不上,刘静这个城里来的人,刘静更是看不上,这些村子里,土了吧唧的穷孩子。再加上刘静,从小就性格乖戾,嘴上不饶人,所以跟同学们的关系,没一个能相处好,她和同学们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比一日三餐还勤快。
就连刘旭,也讨厌这个,从天而降的妹妹。
这是一种矛盾和冲突,是刘静与亲爸妈,旧父母之间,那些伦理道德上的冲突。是十四岁的她,年幼的心理上,要承受的爱恨冲突。是从城市到农村,刘静要忍受和接受,这种环境上,身边的人和物上,巨大落差的冲突。
当然,还有城里和村子上,孩子们之间的思想和观念,种种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不是一个从小过惯了富日子,娇生惯养的十四岁少女,所能承受的。
当这些矛盾和冲突,都无法解决或者释然时,必定埋下祸根,造成恶果。
那次国邦结婚,程广仙在婚礼上,跟国兴国忠等人的媳妇,又是献殷勤,又是靠近乎,还留了人家的手机号。这些阔太太们,回了天津军粮城后,程广仙就时不时的,给她们打电话,张口闭口的叫着嫂子,继续套近乎,而后又巧妙的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身上,问嫂子们,自己去军粮城工作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最终,程广仙如愿以偿,得到了确定的答复,工作都安排好了。等过几天,就让国长回去接你。
餐具厂的工作,程广仙早就辞了,如今在家里,开始做着去天津的准备。她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还把收破烂的小贩,叫到了家里,那些她觉得用不着的东西,或者说,以后都不用的东西,都纷纷卖了废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后这个家,自己就不回来啦,以后,也能像是国安的媳妇一样,在天津军粮城定居了。
几天后,国长从天津军粮城回来了,又租了个双排车,将家里的被褥,衣物,以及其他过日子的东西,杂七杂八的,装了一大车,带着媳妇和刘路,刘彤,两个孩子,扬长而去。
这次走,夫妻二人,就没有打算再回来。尤其是程广仙,心里正憧憬着,以后在城市里生活的日子,憧憬着,自己也能像是国兴,国忠等人的媳妇一样,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阔太太,也能过上那锦衣玉食的生活。
刘路跟着爸妈,坐在双排车的车座上,自然也是兴奋不已。在车子驶出村外,他看向路边草堆的时候,却忽然打了个激灵,像是自己的身上,有什么东西,突然扭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