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起时,洛倾颜正把那份装订整齐的预案文件放进文件夹。来电显示是婚庆公司负责人,她接得干脆:“说。”
“洛小姐,刚收到供应商消息,定制的水晶烛台和誓言卡托盘……海外断供了,最快也得半个月后才能重新排产。”对方语气歉意中带着无力,“本地合作商临时调货也没找到匹配的款式。”
她指尖一顿,目光落在文件夹角落一行小字上——“物资应急:备用供应商三级联动”。可预案里没写明定制类道具的替代流程。她沉默两秒,挂了电话,转身看向客厅。
顾逸尘刚放下水杯,见她神色便明白了七八分。他没问“怎么办”,而是直接拿起手机:“我让公司物流部查查国际快运通道,看能不能加急调一批原料回来。”
“等原料做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她坐到沙发上,翻开笔记本,快速拨通三家本地手工艺坊的电话。前两家一听是定制水晶件,立刻推说接不了;第三家倒是应得爽快,可发来的样品图一打开,洛倾颜就皱了眉——烛台雕着繁复龙凤,像极了上世纪影楼风婚礼的标配。
“太浮夸。”她把手机递给顾逸尘。
他扫了一眼,没评价,只说:“再找。”
她又翻出收藏夹里那家北欧极简风工作室的页面,点开对话框发去设计图:“这款能做吗?”
对方回得很快:“能做,但水晶原材缺货,最快十天。”
十天,婚礼都办完了。
她合上平板,靠在沙发背上,长长呼出一口气。窗外阳光正好,照在茶几上那支古朴钢笔上,笔身镶嵌的淡粉色水晶安静无光。
顾逸尘递来一杯温水:“别急。”
“我不是急。”她摇头,“是觉得……好像不管准备得多周全,总有一环会脱节。我们写了应急预案,防了设备、防了人、防了风,却没防住一支烛台会‘失踪’。”
他轻笑一声:“婚礼又不是项目汇报,哪能全按计划走。”
“可我希望它是完美的。”她低头摩挲笔帽,忽然轻轻一转。
水晶微闪,一道细微的波动掠过心头——不是浓烈爱意,而是沉静的包容,像暖流缓缓淌过冰面。她知道,他在心疼她的执着。
“要不,”她抬眼,“我们自己做?”
顾逸尘挑眉:“你确定?”
“不确定。”她笑了,“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心意比成品重要。”
她取出笔,在便签纸上写下:“我们第一次野餐时用的木盒。”笔尖落下瞬间,纸面泛起微光,一段画面悄然浮现——春日林间,阳光穿过树叶洒在野餐布上,他把木盒打开,将三明治整齐摆好,又顺手折了块硬纸板当托盘,笑着说:“没有银盘,也有仪式感。”
画面消散,她抬头看他:“那时候你不嫌弃简陋,现在呢?”
他凝视她片刻,起身拉开书房抽屉,翻出一把刻刀、一卷砂纸,还有一块未曾使用过的浅色雪松木料。“这块木头,本来想等书房装修完做书签架。”他递给她,“现在,它有更好的用途。”
两人搬了张矮桌到客厅中央,铺开工具。洛倾颜对照设计图用铅笔在木料上画线,顾逸尘则调试切割工具。电锯声响起时,她吓了一跳,下意识往后缩,却被他轻轻按住肩:“别怕,我来切第一刀。”
木屑飞溅,松香弥漫。他手法不算熟练,但稳。第一块托盘雏形出来时,边缘毛糙,四角也不完全对称。
“歪了。”她拿起来端详。
“但结实。”他接过,开始用砂纸打磨,“婚礼那天,你不会真把誓言卡放上去当摆设吧?重要的是你说的话,不是它长得圆不圆。”
她忍不住笑:“你这是在安慰我,还是在说服自己?”
他没答,只低头继续磨。砂纸摩擦木头的声音沙沙作响,像某种温柔的节拍。
两小时后,第二块托盘完成,比第一块顺滑许多。他们决定用这块当样品,拍照发给婚庆团队确认风格。刚拍完,顾逸尘伸手去拿刻刀修边,手一滑,刀刃划过指腹,一道细长血痕立刻渗出血珠。
“哎!”她惊呼,立刻翻出医药箱,抽出棉片按上去,“疼不疼?”
“小口子。”他想抽手,却被她牢牢抓住。
“别动。”她拧开碘伏,动作轻,“你刚才还说要打下手,结果一上手就见红。”
“总得有人开个光。”他笑,“婚礼道具,带点血才镇得住场。”
她白他一眼,却还是忍不住弯了嘴角。消毒、包扎,纱布缠好后,她忽然拿起那支钢笔,蘸了点清漆,在托盘内侧极轻地刻下:
L.q.Y & G.Y.c
2025.4.12
“干嘛用漆?容易掉。”他问。
“掉就掉。”她吹了吹未干的字迹,“可这一刻,它存在过。就像我们今天,哪怕手忙脚乱,也一起做了点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
他看着那行小字,良久,伸手将托盘轻轻放回桌面,又把她的手拢进掌心。温度相接,谁也没再说话。
夜灯亮起时,客厅地板上已堆满半成品。木屑铺了一地,像落了一场微型雪。他们并肩坐着,肩靠着肩,顾逸尘继续打磨最后一块托盘边缘,洛倾颜则用细毛笔给烛台底座画草图——既然水晶买不到,那就用磨砂玻璃加金属支架,仿出通透感。
“明天得去买玻璃管。”她打了个小哈欠,“还得找焊接师傅。”
“我认识一个老匠人,专做灯饰。”他说,“明早我带他来看图。”
她点头,脑袋慢慢往他肩上靠。他没动,任她靠着,手里的砂纸依旧匀速移动。
笔搁在矮桌边缘,水晶忽然泛起一层极淡的粉光,不似爱意沸腾时的明亮,也不似情绪共鸣时的闪烁,而是像炉火将熄未熄时,那一缕安静的余温。
她闭着眼,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你说……要是别的东西也出问题呢?”
他停下动作,侧头看她。
“我说,”她睁开眼,转头对他笑,“要是连玻璃都买不到,我们就用纸折个烛台,写满誓言当装饰,行不行?”
他看着她,忽然伸手,将她额前一缕乱发别到耳后。指尖带着砂纸磨出的微糙,却格外温柔。
“行。”他说,“只要是你折的,点蜡烛都像在发光。”
她笑出声,正要回嘴,门铃忽然响了。
两人对视一眼。这个时间,不该有人来。
她起身去开门,顾逸尘跟在后面。猫眼里,快递员模样的人站在外头,手里抱着一个长条形木箱。
“洛倾颜小姐?加急件,签收一下。”
她签完字,搬进屋。箱子沉,表面无任何标识。
“谁寄的?”他问。
她摇头,用拆信刀撬开钉子。木盖掀开刹那,一股熟悉的松木香散开——里面整齐码着六支手工打磨的雪松托盘,每一块边缘都刻着极细的藤蔓纹,内侧同样写着他们的名字与日期,字体竟与她刚才刻下的如出一辙。
她怔住。
顾逸尘蹲下身,指尖抚过纹路,忽然低声道:“这纹样……是我母亲当年常用的。”
她猛地抬头看他。
他没解释,只盯着那些托盘,眼神复杂。片刻后,他轻轻合上箱盖,声音沉了下去:
“这手艺,外人做不出来。”
“洛小姐,刚收到供应商消息,定制的水晶烛台和誓言卡托盘……海外断供了,最快也得半个月后才能重新排产。”对方语气歉意中带着无力,“本地合作商临时调货也没找到匹配的款式。”
她指尖一顿,目光落在文件夹角落一行小字上——“物资应急:备用供应商三级联动”。可预案里没写明定制类道具的替代流程。她沉默两秒,挂了电话,转身看向客厅。
顾逸尘刚放下水杯,见她神色便明白了七八分。他没问“怎么办”,而是直接拿起手机:“我让公司物流部查查国际快运通道,看能不能加急调一批原料回来。”
“等原料做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她坐到沙发上,翻开笔记本,快速拨通三家本地手工艺坊的电话。前两家一听是定制水晶件,立刻推说接不了;第三家倒是应得爽快,可发来的样品图一打开,洛倾颜就皱了眉——烛台雕着繁复龙凤,像极了上世纪影楼风婚礼的标配。
“太浮夸。”她把手机递给顾逸尘。
他扫了一眼,没评价,只说:“再找。”
她又翻出收藏夹里那家北欧极简风工作室的页面,点开对话框发去设计图:“这款能做吗?”
对方回得很快:“能做,但水晶原材缺货,最快十天。”
十天,婚礼都办完了。
她合上平板,靠在沙发背上,长长呼出一口气。窗外阳光正好,照在茶几上那支古朴钢笔上,笔身镶嵌的淡粉色水晶安静无光。
顾逸尘递来一杯温水:“别急。”
“我不是急。”她摇头,“是觉得……好像不管准备得多周全,总有一环会脱节。我们写了应急预案,防了设备、防了人、防了风,却没防住一支烛台会‘失踪’。”
他轻笑一声:“婚礼又不是项目汇报,哪能全按计划走。”
“可我希望它是完美的。”她低头摩挲笔帽,忽然轻轻一转。
水晶微闪,一道细微的波动掠过心头——不是浓烈爱意,而是沉静的包容,像暖流缓缓淌过冰面。她知道,他在心疼她的执着。
“要不,”她抬眼,“我们自己做?”
顾逸尘挑眉:“你确定?”
“不确定。”她笑了,“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心意比成品重要。”
她取出笔,在便签纸上写下:“我们第一次野餐时用的木盒。”笔尖落下瞬间,纸面泛起微光,一段画面悄然浮现——春日林间,阳光穿过树叶洒在野餐布上,他把木盒打开,将三明治整齐摆好,又顺手折了块硬纸板当托盘,笑着说:“没有银盘,也有仪式感。”
画面消散,她抬头看他:“那时候你不嫌弃简陋,现在呢?”
他凝视她片刻,起身拉开书房抽屉,翻出一把刻刀、一卷砂纸,还有一块未曾使用过的浅色雪松木料。“这块木头,本来想等书房装修完做书签架。”他递给她,“现在,它有更好的用途。”
两人搬了张矮桌到客厅中央,铺开工具。洛倾颜对照设计图用铅笔在木料上画线,顾逸尘则调试切割工具。电锯声响起时,她吓了一跳,下意识往后缩,却被他轻轻按住肩:“别怕,我来切第一刀。”
木屑飞溅,松香弥漫。他手法不算熟练,但稳。第一块托盘雏形出来时,边缘毛糙,四角也不完全对称。
“歪了。”她拿起来端详。
“但结实。”他接过,开始用砂纸打磨,“婚礼那天,你不会真把誓言卡放上去当摆设吧?重要的是你说的话,不是它长得圆不圆。”
她忍不住笑:“你这是在安慰我,还是在说服自己?”
他没答,只低头继续磨。砂纸摩擦木头的声音沙沙作响,像某种温柔的节拍。
两小时后,第二块托盘完成,比第一块顺滑许多。他们决定用这块当样品,拍照发给婚庆团队确认风格。刚拍完,顾逸尘伸手去拿刻刀修边,手一滑,刀刃划过指腹,一道细长血痕立刻渗出血珠。
“哎!”她惊呼,立刻翻出医药箱,抽出棉片按上去,“疼不疼?”
“小口子。”他想抽手,却被她牢牢抓住。
“别动。”她拧开碘伏,动作轻,“你刚才还说要打下手,结果一上手就见红。”
“总得有人开个光。”他笑,“婚礼道具,带点血才镇得住场。”
她白他一眼,却还是忍不住弯了嘴角。消毒、包扎,纱布缠好后,她忽然拿起那支钢笔,蘸了点清漆,在托盘内侧极轻地刻下:
L.q.Y & G.Y.c
2025.4.12
“干嘛用漆?容易掉。”他问。
“掉就掉。”她吹了吹未干的字迹,“可这一刻,它存在过。就像我们今天,哪怕手忙脚乱,也一起做了点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
他看着那行小字,良久,伸手将托盘轻轻放回桌面,又把她的手拢进掌心。温度相接,谁也没再说话。
夜灯亮起时,客厅地板上已堆满半成品。木屑铺了一地,像落了一场微型雪。他们并肩坐着,肩靠着肩,顾逸尘继续打磨最后一块托盘边缘,洛倾颜则用细毛笔给烛台底座画草图——既然水晶买不到,那就用磨砂玻璃加金属支架,仿出通透感。
“明天得去买玻璃管。”她打了个小哈欠,“还得找焊接师傅。”
“我认识一个老匠人,专做灯饰。”他说,“明早我带他来看图。”
她点头,脑袋慢慢往他肩上靠。他没动,任她靠着,手里的砂纸依旧匀速移动。
笔搁在矮桌边缘,水晶忽然泛起一层极淡的粉光,不似爱意沸腾时的明亮,也不似情绪共鸣时的闪烁,而是像炉火将熄未熄时,那一缕安静的余温。
她闭着眼,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你说……要是别的东西也出问题呢?”
他停下动作,侧头看她。
“我说,”她睁开眼,转头对他笑,“要是连玻璃都买不到,我们就用纸折个烛台,写满誓言当装饰,行不行?”
他看着她,忽然伸手,将她额前一缕乱发别到耳后。指尖带着砂纸磨出的微糙,却格外温柔。
“行。”他说,“只要是你折的,点蜡烛都像在发光。”
她笑出声,正要回嘴,门铃忽然响了。
两人对视一眼。这个时间,不该有人来。
她起身去开门,顾逸尘跟在后面。猫眼里,快递员模样的人站在外头,手里抱着一个长条形木箱。
“洛倾颜小姐?加急件,签收一下。”
她签完字,搬进屋。箱子沉,表面无任何标识。
“谁寄的?”他问。
她摇头,用拆信刀撬开钉子。木盖掀开刹那,一股熟悉的松木香散开——里面整齐码着六支手工打磨的雪松托盘,每一块边缘都刻着极细的藤蔓纹,内侧同样写着他们的名字与日期,字体竟与她刚才刻下的如出一辙。
她怔住。
顾逸尘蹲下身,指尖抚过纹路,忽然低声道:“这纹样……是我母亲当年常用的。”
她猛地抬头看他。
他没解释,只盯着那些托盘,眼神复杂。片刻后,他轻轻合上箱盖,声音沉了下去:
“这手艺,外人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