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合上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落进静水。顾逸尘的手还停在半空,指尖残留着藤蔓纹路的触感。洛倾颜没有动,也没再问。她只是转身走回客厅中央的矮桌前,把那张画了一半的烛台草图重新铺开,拿起铅笔,轻轻描了描边缘。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风拂过树叶。
她没看顾逸尘,声音也不高:“你说过,仪式感不在东西多贵重,而在谁在做。”她顿了顿,把图纸推过去一点,“既然有人替我们做了托盘,那烛台,就让我们自己来完成吧。”
顾逸尘站在原地,目光从木箱移到图纸上。磨砂玻璃的轮廓被勾得很细致,底座一圈细线,是他曾经随口提过的一句——“像星轨”。他记得那天她说“记下了”,没想到真画了出来。
他走过去,拉开抽屉,取出焊接护目镜和尺子,放在桌上。
“先做样品。”他说。
洛倾颜笑了下,没说话,低头开始裁剪玻璃管。刀片推过表面,发出细微的刮擦声。第一道划痕偏了两毫米,她轻轻叹了口气,换了一根。
“我来。”顾逸尘接过工具,重新测量。他的手稳,动作不快,但每一刀都精准。玻璃断开时清脆一响,边缘却崩了一小块。
“废了。”他皱眉。
“不废。”她拿起来对着灯看,“崩口磨圆就行,反而像手工的痕迹。”
他抬眼看她,她正把碎玻璃小心扫进纸杯,动作利落。灯光落在她发尾,泛着淡淡的光。他忽然想起什么,从书房拿来一块旧木垫板,垫在操作台下。
“别划坏桌子。”他说。
她笑出声:“你还记得上次我切菜把你新买的餐桌划出三道印?”
“记得。”他绷着脸,“你赔了我三个月早餐。”
“那这次我赔你一辈子。”她眨眨眼,把修好的玻璃条递给他,“来,试试焊接。”
他戴上护目镜,点燃焊枪。火苗“噗”地窜起,映在他镜片上跳动。第一次尝试,金属支架没固定牢,受热后歪斜,整根玻璃管滑落,“啪”地摔在地上,裂成几截。
洛倾颜“哎”了一声,蹲下捡碎片。
“要不……还是找师傅做?”他熄了火,语气迟疑。
她抬头看他,手里还捏着一小片玻璃,边缘锋利。“你以前做项目,失败一次就撤方案?”
“那是工作。”
“这也不是儿戏。”她站起来,把碎片放进垃圾桶,“我们想让婚礼有温度,不是靠买来的精致。是靠——”她指了指地上残留的焊渣,“靠这些没焊好的地方,靠你被烫到的手,靠我切歪的玻璃。”
她拿起那支钢笔,轻轻转动笔帽。淡粉水晶微闪,她闭了闭眼——他的情绪像被风吹皱的湖面,有动摇,也有被触动的涟漪。
她没说破,只把新图纸摊开:“再来。”
第二轮,他们改用铜环加固底座,先低温预热,再缓慢焊接。第三次尝试时,一盏完整的烛台终于立在桌上。磨砂玻璃透着暖光,金属支架线条流畅,底座一圈星轨刻痕清晰可见。
“成了。”她轻声说。
顾逸尘摘下护目镜,盯着那盏烛台看了很久,忽然伸手,从工具盒里翻出一把小刻刀。他蹲下,在底座背面极轻地刻了两个字母:L&G,下面写上日期。
“留个记号。”他说。
她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字迹笑起来:“你这手,比刚才切玻璃还抖。”
“第一次刻。”他收起刀,“下次熟练点。”
她没接话,只是把另外两根玻璃管推到他面前:“那还等什么?趁手热。”
两人继续埋头工作。夜色渐深,客厅里只剩下焊枪的轻响、砂纸打磨的细声,和偶尔一句“这边再修一下”。第三盏烛台完成时,窗外已泛起微光。
她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忽然说:“你说,要是婚礼那天,烛台被谁碰倒了呢?”
“那就捡起来,重新点。”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反正蜡油滴在木托盘上,也是我们的痕迹。”
她笑:“你越来越会说了。”
他抬眼,正对上她亮晶晶的眸子,没躲,也没笑,只是静静看着。
笔搁在桌角,水晶又闪了一下,比之前亮了些。
门铃响的时候,是上午十点。
洛倾颜去开门,苏曼站在外面,手里拎着一盒马卡龙,笑容明媚:“来看看你们的‘应急预案’进展如何?”
她走进来,目光扫过客厅——矮桌上摆着三盏烛台,旁边是木托盘、工具、图纸,还有半杯冷掉的咖啡。
“哇,真动手啊?”她走近,拿起一盏烛台端详,“挺有艺术感的……就是,有点……朴素?”
洛倾颜没接话,只把另一盏烛台点上小蜡烛,放在木托盘上。火光摇曳,映着雪松木的纹理和玻璃的雾面,暖意缓缓铺开。
苏曼看着,没再说话。
顾逸尘走过来,自然地把手搭在洛倾颜肩上:“她说,这是我们的开始。”
苏曼笑了笑,把马卡龙放在一边:“你们开心就好。”她顿了顿,“不过婚礼是大事,宾客里那么多高层,万一觉得……不够体面?”
洛倾颜吹灭蜡烛,拿起托盘,轻轻摩挲内侧那行刻字:“体面是给别人看的。这个,是给我们自己的。”
苏曼没再开口,只低头拍了张照,发了朋友圈,配文:“朋友亲手做的婚礼烛台,独一无二。”
不到十分钟,点赞破百。
朋友陆续发来消息:“这也太有感觉了!”“比买的高级多了!”“我要是伴娘,都想偷一个回家!”
洛倾颜一条条翻着,笑得眼睛弯起。她抬头看顾逸尘,他正低头检查焊点,侧脸被晨光勾出一道轮廓。
她拿起笔,又轻轻转了一下。
水晶光芒柔和,她感知到的情绪不再是动摇或怀念,而是一种沉稳的、带着温度的坚定,像炉火正旺,不张扬,却足以暖透整个房间。
下午,婚庆团队来取样品。
负责人看着烛台和托盘,连连点头:“风格统一,质感也好。我们可以在仪式区做一组主题陈列,叫‘手作之光’。”
“名字不错。”洛倾颜说。
“要不要加个说明牌?写上‘新人亲手制作’?”负责人问。
顾逸尘看向洛倾颜。
她想了想:“不用写‘亲手’,就写——‘有些光,是慢慢磨出来的’。”
负责人记下,笑着收好样品:“宾客看了肯定感动。”
“不一定非得感动。”她轻声说,“只要他们知道,这不是流水线上的东西,就够了。”
团队走后,客厅重新安静下来。洛倾颜蹲在地上收拾工具,顾逸尘则把剩下的木料一块块收进箱子。
“还留一块。”她说。
“留着?”他问。
“嗯。”她拿起刻刀,在木块上轻轻划了一道,“以后每年结婚纪念日,刻一笔。十年,就是十道。”
他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忽然蹲下来,从工具盒底层摸出一小瓶清漆。
“上次用漆刻字,你说‘掉就掉’。”他拧开盖子,“这次,我刷层保护漆。”
她抬头看他,笑了:“你这是打算让它传家?”
“不传家。”他一边刷漆一边说,“但得让后人知道,他们祖宗的第一件手工作品,歪得挺有水平。”
她笑得差点呛到,伸手去推他,他顺势抓住她的手腕,把清漆瓶塞进她手里。
“来,你刷最后一层。”
她接过,小心翼翼涂在托盘内侧的刻字上。漆面未干,灯光下泛着微润的光。
笔静静躺在桌边,水晶忽地亮了一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清晰。
她没看,只是把托盘轻轻放回盒中,抬头对他说:“下一个做什么?”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你说呢?”
她歪头想了想:“请柬。我不想用印刷的。”
“手写?”
“嗯。每一张,都写一句不一样的祝福。”
他点头:“我陪你写。”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一张空白请柬,递给他:“那现在就开始?”
他接过笔,顿了顿:“写什么?”
她靠在桌边,看着他:“写你最想对我说的那句。”
他低头,笔尖悬在纸上,许久,落下一行字——
“明天,你终于要正式成为我的家人了。”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风拂过树叶。
她没看顾逸尘,声音也不高:“你说过,仪式感不在东西多贵重,而在谁在做。”她顿了顿,把图纸推过去一点,“既然有人替我们做了托盘,那烛台,就让我们自己来完成吧。”
顾逸尘站在原地,目光从木箱移到图纸上。磨砂玻璃的轮廓被勾得很细致,底座一圈细线,是他曾经随口提过的一句——“像星轨”。他记得那天她说“记下了”,没想到真画了出来。
他走过去,拉开抽屉,取出焊接护目镜和尺子,放在桌上。
“先做样品。”他说。
洛倾颜笑了下,没说话,低头开始裁剪玻璃管。刀片推过表面,发出细微的刮擦声。第一道划痕偏了两毫米,她轻轻叹了口气,换了一根。
“我来。”顾逸尘接过工具,重新测量。他的手稳,动作不快,但每一刀都精准。玻璃断开时清脆一响,边缘却崩了一小块。
“废了。”他皱眉。
“不废。”她拿起来对着灯看,“崩口磨圆就行,反而像手工的痕迹。”
他抬眼看她,她正把碎玻璃小心扫进纸杯,动作利落。灯光落在她发尾,泛着淡淡的光。他忽然想起什么,从书房拿来一块旧木垫板,垫在操作台下。
“别划坏桌子。”他说。
她笑出声:“你还记得上次我切菜把你新买的餐桌划出三道印?”
“记得。”他绷着脸,“你赔了我三个月早餐。”
“那这次我赔你一辈子。”她眨眨眼,把修好的玻璃条递给他,“来,试试焊接。”
他戴上护目镜,点燃焊枪。火苗“噗”地窜起,映在他镜片上跳动。第一次尝试,金属支架没固定牢,受热后歪斜,整根玻璃管滑落,“啪”地摔在地上,裂成几截。
洛倾颜“哎”了一声,蹲下捡碎片。
“要不……还是找师傅做?”他熄了火,语气迟疑。
她抬头看他,手里还捏着一小片玻璃,边缘锋利。“你以前做项目,失败一次就撤方案?”
“那是工作。”
“这也不是儿戏。”她站起来,把碎片放进垃圾桶,“我们想让婚礼有温度,不是靠买来的精致。是靠——”她指了指地上残留的焊渣,“靠这些没焊好的地方,靠你被烫到的手,靠我切歪的玻璃。”
她拿起那支钢笔,轻轻转动笔帽。淡粉水晶微闪,她闭了闭眼——他的情绪像被风吹皱的湖面,有动摇,也有被触动的涟漪。
她没说破,只把新图纸摊开:“再来。”
第二轮,他们改用铜环加固底座,先低温预热,再缓慢焊接。第三次尝试时,一盏完整的烛台终于立在桌上。磨砂玻璃透着暖光,金属支架线条流畅,底座一圈星轨刻痕清晰可见。
“成了。”她轻声说。
顾逸尘摘下护目镜,盯着那盏烛台看了很久,忽然伸手,从工具盒里翻出一把小刻刀。他蹲下,在底座背面极轻地刻了两个字母:L&G,下面写上日期。
“留个记号。”他说。
她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字迹笑起来:“你这手,比刚才切玻璃还抖。”
“第一次刻。”他收起刀,“下次熟练点。”
她没接话,只是把另外两根玻璃管推到他面前:“那还等什么?趁手热。”
两人继续埋头工作。夜色渐深,客厅里只剩下焊枪的轻响、砂纸打磨的细声,和偶尔一句“这边再修一下”。第三盏烛台完成时,窗外已泛起微光。
她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忽然说:“你说,要是婚礼那天,烛台被谁碰倒了呢?”
“那就捡起来,重新点。”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反正蜡油滴在木托盘上,也是我们的痕迹。”
她笑:“你越来越会说了。”
他抬眼,正对上她亮晶晶的眸子,没躲,也没笑,只是静静看着。
笔搁在桌角,水晶又闪了一下,比之前亮了些。
门铃响的时候,是上午十点。
洛倾颜去开门,苏曼站在外面,手里拎着一盒马卡龙,笑容明媚:“来看看你们的‘应急预案’进展如何?”
她走进来,目光扫过客厅——矮桌上摆着三盏烛台,旁边是木托盘、工具、图纸,还有半杯冷掉的咖啡。
“哇,真动手啊?”她走近,拿起一盏烛台端详,“挺有艺术感的……就是,有点……朴素?”
洛倾颜没接话,只把另一盏烛台点上小蜡烛,放在木托盘上。火光摇曳,映着雪松木的纹理和玻璃的雾面,暖意缓缓铺开。
苏曼看着,没再说话。
顾逸尘走过来,自然地把手搭在洛倾颜肩上:“她说,这是我们的开始。”
苏曼笑了笑,把马卡龙放在一边:“你们开心就好。”她顿了顿,“不过婚礼是大事,宾客里那么多高层,万一觉得……不够体面?”
洛倾颜吹灭蜡烛,拿起托盘,轻轻摩挲内侧那行刻字:“体面是给别人看的。这个,是给我们自己的。”
苏曼没再开口,只低头拍了张照,发了朋友圈,配文:“朋友亲手做的婚礼烛台,独一无二。”
不到十分钟,点赞破百。
朋友陆续发来消息:“这也太有感觉了!”“比买的高级多了!”“我要是伴娘,都想偷一个回家!”
洛倾颜一条条翻着,笑得眼睛弯起。她抬头看顾逸尘,他正低头检查焊点,侧脸被晨光勾出一道轮廓。
她拿起笔,又轻轻转了一下。
水晶光芒柔和,她感知到的情绪不再是动摇或怀念,而是一种沉稳的、带着温度的坚定,像炉火正旺,不张扬,却足以暖透整个房间。
下午,婚庆团队来取样品。
负责人看着烛台和托盘,连连点头:“风格统一,质感也好。我们可以在仪式区做一组主题陈列,叫‘手作之光’。”
“名字不错。”洛倾颜说。
“要不要加个说明牌?写上‘新人亲手制作’?”负责人问。
顾逸尘看向洛倾颜。
她想了想:“不用写‘亲手’,就写——‘有些光,是慢慢磨出来的’。”
负责人记下,笑着收好样品:“宾客看了肯定感动。”
“不一定非得感动。”她轻声说,“只要他们知道,这不是流水线上的东西,就够了。”
团队走后,客厅重新安静下来。洛倾颜蹲在地上收拾工具,顾逸尘则把剩下的木料一块块收进箱子。
“还留一块。”她说。
“留着?”他问。
“嗯。”她拿起刻刀,在木块上轻轻划了一道,“以后每年结婚纪念日,刻一笔。十年,就是十道。”
他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忽然蹲下来,从工具盒底层摸出一小瓶清漆。
“上次用漆刻字,你说‘掉就掉’。”他拧开盖子,“这次,我刷层保护漆。”
她抬头看他,笑了:“你这是打算让它传家?”
“不传家。”他一边刷漆一边说,“但得让后人知道,他们祖宗的第一件手工作品,歪得挺有水平。”
她笑得差点呛到,伸手去推他,他顺势抓住她的手腕,把清漆瓶塞进她手里。
“来,你刷最后一层。”
她接过,小心翼翼涂在托盘内侧的刻字上。漆面未干,灯光下泛着微润的光。
笔静静躺在桌边,水晶忽地亮了一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清晰。
她没看,只是把托盘轻轻放回盒中,抬头对他说:“下一个做什么?”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你说呢?”
她歪头想了想:“请柬。我不想用印刷的。”
“手写?”
“嗯。每一张,都写一句不一样的祝福。”
他点头:“我陪你写。”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一张空白请柬,递给他:“那现在就开始?”
他接过笔,顿了顿:“写什么?”
她靠在桌边,看着他:“写你最想对我说的那句。”
他低头,笔尖悬在纸上,许久,落下一行字——
“明天,你终于要正式成为我的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