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第183章)陨星峡谷处科技造物的初对决-《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5.1 陨星峡谷布赛场,抽签分组定对手

  陨星峡谷横亘在星际尘埃带中央,两侧是千米高的暗红色陨石岩壁,岩壁上布满深褐色的冲击坑,有些坑洞里还嵌着泛着金属光泽的小行星碎块。

  仅在峡谷顶部边缘,偶尔有淡紫色的暗物质流顺着岩壁缝隙漫入,在坑洞间绕出细碎的光痕,而峡谷底部因岩壁环绕与自身引力缓冲,无暗物质流及陨石碎屑干扰。

  峡谷底部恰好处于区域引力平衡点,地表是亿万年来星尘沉积形成的浅灰色“星绒层”,质地致密且平坦,全域高低差不足0.5米,天然承载力可轻松支撑重型星舰。

  底部全域散布着37处天然磁石矿脉,形成稳定的环形磁场,能替代人工引力锚为星舰提供精准停泊定位。

  峡谷底部天空因岩壁遮挡与尘埃带过滤,恒呈澄澈的淡靛色;底部边缘环绕着低矮的硅质结晶林,既能进一步遮挡星际乱流,又不会阻碍星舰起降动线,天然适配大型舰队的密集停泊需求。

  这日清晨,华夏舰队就停靠在这样的峡谷深处,500艘银灰色战舰如列阵的钢铁星辰,在暗紫色的星云背景下铺展开上百公里的壮阔阵列。

  舰队间隙织成微光闪烁的“银网”,与峡谷岩壁的暗物质流相映成趣。

  最核心的旗舰“华夏号”格外醒目,数百米宽的舰体上,红色的“华夏”二字在星光下格外鲜明,舰桥的观测窗透着暖黄灯光,像这片冷寂峡谷里的“心脏”。

  指挥舱内,林轩和众人围着中央的全息操作台,半空中悬浮着暗物质流的三维动态模型。

  淡紫色的暗物质如绸缎般在陨石间流淌,数据流顺着模型边缘不停滚动,屏幕上的引力波动曲线、粒子密度数值实时跳动,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盯着数据变化,连呼吸都跟着慢了半拍。

  ROB1号的机械音在指挥舱里响起:“报告,已完成场地全域扫描。大气浓度、重力系数及障碍物分布均符合比赛标准,实时监测数据无异常,判定场地适合比赛。”

  亚瑟用指尖敲了下“华夏号”控制台,舱室内的储物格突然弹出八个半透明的签筒,每个里面都飘着带造物标志的金属签,签身泛着淡淡的冷光。

  签上的记号共分四种,银蓝色星纹、赤红色矿痕、金绿色藤络,还有暗紫色云纹。

  林轩第一个上前,指尖刚碰到签筒边缘,一支银蓝色星纹的金属签就自动飘到他掌心,翻面时星纹在冷光下格外清晰。

  紧随其后的维克斯伸手一捞,赤红色矿痕的签子稳稳落在他指缝,他随手晃了晃,签身碰撞发出轻响。

  伊芙指尖轻点签筒,金绿色藤络的签子慢慢浮上来,她捏着签尾转了圈,抬头冲身旁的泽娜笑了笑。

  泽娜也跟着抽了支,暗紫色云纹刚显出来,她指尖轻轻蹭了蹭签身,转头看向还没抽签的几人。

  剩下几人陆续上前,泽尔抽中赤红色矿痕,洛克斯拿到金绿色藤络,马洛克的签上是暗紫色云纹,艾丽娅最后一个抽,指尖落下时,银蓝色星纹的签子恰好飘到她面前。

  抽到同色记号的自然归为一组,八人刚把签子握在手里,控制台屏幕就亮了,分组结果瞬间跳出来。

  埃隆举起能量杖,杖尖光束扫过八人,声音借着扩音器在宽大的指挥舱里清晰回荡:“老维对小泽,小伊对老洛头,泽老妹儿对老马,老林头儿对小艾!”

  埃隆走到指挥舱中央,举起能量杖,杖尖光束扫过全场,声音借着扩音器清晰回荡:“本次造物对决分三个阶段,先进行遭遇赛,再到半决赛、决赛。整体规则统一,所有阶段均以‘攻防对抗’为核心,进攻方需完成指定任务,防守方需成功拦截,具体任务与判定标准各轮不同。”

  他顿了顿,能量杖轻点控制台:“详细规则与分组信息,由ROB1号同步投射到中央全息屏上,大伙儿可实时查看。”

  话音刚落,ROB1号的机械音随即响起,中央全息屏瞬间亮起,左侧清晰列出阶段划分。

  “遭遇赛:每组对决两轮,一轮进攻、一轮防守。进攻方需在3分钟内完成指定任务,比如撞击目标、稳定生物体征;防守方成功拦截即得分,像阻挡冲击、干扰任务执行都算拦截成功,两轮累计赢局多者晋级……”

  主屏幕接着显示:“半决赛至决赛阶段规则:首先通过抽签确定每轮对决的攻防方,确定后每轮仅进行一局对决,对决胜负直接依据该轮攻防结果判定。核心规则沿用‘进攻方完成指定任务即胜,防守方成功拦截即胜’,且各轮次的具体进攻任务(如撞击目标、稳定生物体征等)与防守拦截要求(如阻挡冲击、干扰任务执行等),会随对决阶段同步明确。”

  屏幕右侧还同步弹出“任务示例”与“判定细则”的弹窗,搭配简单的动态示意图,比如进攻方“撞击目标”的成功标准、防守方“拦截成功”的界定,让所有人一眼看清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对决区选在无遮挡的真空带,远处蟹状星云泛着淡紫光晕,脉冲星的电磁信号会时不时化作银线掠过,独特的太空环境将直接影响双方操作。

  两轮比赛将互换攻防身份,最终赢下两轮的选手晋级下一轮。

  5.2 棱镜VS数据流,力场博弈定输赢

  埃隆刚宣布“第一组比赛,老维对小泽”,指尖还没触到记录仪,亚瑟忽然轻敲控制台,笑着提议:“先别急着调试设备,咱们添个乐子,搞个无奖竞猜,猜每组最终谁能晋级。就从第一组开始,大伙儿说说,老维和小泽这局谁能赢?”

  这话一出,指挥舱里顿时热闹起来。

  林轩盯着屏幕里真空带的星图,先开口:“我押老维,他那数据流屏障裹住对决区跟浓雾似的,小泽的投射体飞5公里就得被拦,偏差肯定超15%。”

  一旁的伊芙摆了摆手:“我觉得小泽能赢,他那棱镜能转出淡金色光轨,还能借暗物质陨石反射力场,说不定能找到SU(5)规范场的空当,把偏差压到15%以内。”

  泽娜抱着胳膊笑:“我站小泽,他手里镝-162细丝操控得比谁都细,真要调整棱镜角度抵消干扰,投射体未必会偏。”

  马洛克也跟着搭话:“我选老维,他加密干扰厉害,第二轮换老维进攻,小泽的导航频段说不定一下就乱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连艾丽娅都插了句:“我猜小泽,他最会钻信号漏洞,万一频段崩了,说不定能抓脉冲星的电磁波纹补缺口。”

  没一会儿,舱里就分成两派,亚瑟干脆在控制台调出个临时竞猜面板,把“支持维克斯”“支持泽尔”的名字分别列在两侧,连埃隆都笑着点了下“维克斯”的选项。

  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在屏幕里的对决区,等着看结果。

  不远处,泽尔攥着由36块菱形棱镜拼成的架子,指节都捏白了,棱镜边的镝-162细丝闪着冷光。

  维克斯则晃了晃面前的超维拓扑信息节点,十二个透明棱柱里淡紫色的数据流不停跳:“你导航再准,碰到我这SU(5)规范场加密,信号传不出去也是白搭。”

  泽尔手指飞快调着棱镜角度:“我能算出干扰的空当,肯定能精准投中目标!”

  对决双方的核心设备各有侧重。

  泽尔操控的是超维晶体棱镜组,36块菱形棱镜以镝-162细丝串联在特制支架上,每块棱镜都刻有细密的时空编织方程式,其原理基于光的折射与偏振,棱镜高速旋转时能生成淡金色光轨,为银灰色投射体提供实时导航校准,相当于给投射体装了“精准瞄准镜”,确保飞行轨迹贴合预设坐标。

  维克斯的防守装备则是超维拓扑信息节点,十二组半米长的透明棱柱呈正六边形排列,内置SU(5)规范场算法,启动后能释放淡紫色数据流,形成覆盖整个对决区的无形力场屏障,本质是通过量子数据流扭曲局部空间轨迹,从根源上干扰投射体的飞行路径。

  本轮情况清晰,首轮由泽尔担任进攻方,他将使用36块棱镜组成的支架作为投射器,需在3分钟内将3个投射体精准投入10公里外的模拟舱,完成则进攻获胜。

  维克斯为防守方,依靠十二组透明棱柱释放淡紫色数据流屏障,只要能让投射体偏差超过15%,即可防守获胜。

  比赛倒计时归零的瞬间,泽尔立刻启动超维晶体棱镜组,36块棱镜同步高速旋转,淡金色光轨顺着棱镜刻痕在虚空中迅速织成一条直线,第一个银灰色投射体顺着光轨疾驰而出。

  但就在投射体飞至5公里处,恰好是真空区域力场干扰最强的临界点,维克斯突然按下超维拓扑信息节点的启动键,十二组透明棱柱瞬间喷涌出淡紫色数据流,如同浓雾般裹住对决区。

  数据流形成的规范场力场直接作用于投射体,打乱了其惯性轨迹,投射体像撞上无形的墙,“砰”地偏出原路线,最终砸在10公里外目标舱旁3米的陨石碎块上。

  “偏差28%,远超15%判定线,维克斯防守获胜!”埃隆的播报声刚落,泽尔额头已渗出细汗。

  押维克斯赢的马洛克当即拍了下大腿,盯着屏幕里闪烁的数据流屏障咋舌:“嘿!老维你这信息节点够稳!我就跟老娘们儿说过,你这规范场能把小泽的投射体全拦在外头!”

  泽娜没好气地白了一眼马洛克。

  维克斯指尖划过控制台,笑着点头:“先别急着夸,还得看后面两轮。”

  泽尔则迅速调整超维晶体棱镜组的折射频率,第二次投射时特意让投射体贴着暗物质流边缘飞行,试图借暗物质微弱的引力场抵消数据流冲击,可最终投射体仍偏差17%,以2%的差距惜败。

  马洛克见状更笃定:“瞧见没?老维这干扰力场,小泽根本破不了!”

  直到第三次投射,泽尔盯着棱镜折射出的光纹突然顿悟,既然无法直接突破规范场力场,便借力场本身破局。

  他立即改变超维晶体棱镜组的角度,引导投射体先撞向一块暗物质富集的陨石,借助陨石反射的暗物质力场,与维克斯超维拓扑信息节点释放的数据流力场形成局部抵消。

  银灰色投射体借着力场对冲的间隙,“嗖”地穿过能量屏障,精准钻入模拟舱核心。

  “偏差不大,符合进攻获胜标准,泽尔进攻得分!”埃隆的播报声刚落,指挥舱里瞬间炸开了锅,众人的反应跟着此前的竞猜立场分成两派,热闹得像炸开了的星子。

  马洛克愣了愣,又拍了下大腿,语气里带着点惋惜:“嘿!老维你这信息节点咋还漏了个缝?暗物质的引力场咋没算进去!”

  维克斯自己也笑着摇头:“小泽这棱镜组借陨石反射力场的招,确实没料到。”

  而站泽尔这边的伊芙立刻凑到控制台前,指着超维晶体棱镜组的光轨残影笑:“我就说吧!小泽这棱镜刻的时空方程式不是白练的,找力场空当的本事比谁都细!刚才林老头儿还跟我赌老维的屏障牢不可破呢!”

  林轩也跟着笑,抬手拍了拍泽尔的肩膀:“得,算你小子有两下子!我之前还真没琢磨到,棱镜居然能这么借暗物质的劲儿,合着是我预判跑偏了!”

  泽娜抱着胳膊凑过来,眼神扫过竞猜面板上自己“支持泽尔”的名字,笑着打趣:“老闷骚,刚才谁说老维的加密干扰能让小泽扛不住?现在服不服?”

  马洛克挠了挠头,瞥了眼旁边的维克斯,不服气地哼了声:“这把是老维漏算了环境变量,下次指定赢回来!”

  连之前插话说“小泽会抓信号漏洞”的艾丽娅也弯了眼,指着超维晶体棱镜组仍在发烫的棱边:“我就说他对棱镜参数的把控够细,果然能找到力场对冲的法子。”

  亚瑟则凑到竞猜面板前,把“支持泽尔”的名字圈了圈,冲泽尔竖大拇指:“小泽可以啊!刚才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改立场,现在看来没押错,赚着了!”

  洛克斯举着空了的烧杯,也跟着凑热闹:“要我说,还是小泽这棱镜组够灵活,老维的信息节点虽稳,但架不住人家会借宇宙的劲儿,不过老维你也别气,下次咱给信息节点加层暗物质屏蔽,保管让投射体找不着缝!”

  维克斯笑着摆手,转头看向泽尔:“你这棱镜玩得比我预想的溜,输得不冤。”

  泽尔攥着仍在泛光的棱镜支架,脸上还带着点紧张后的泛红,被众人的目光围着,忍不住挠了挠头腼腆道:“也、也是刚才突、突然想到的,暗、暗物质它……它能反射力场……”

  话没说完,就被伊芙笑着打断:“别谦虚了!刚才那下借陨石反光的操作,换别人未必能想到!”

  这一轮紧凑攻防的关键,在于双方对“力场操控”的博弈。

  维克斯胜在超维拓扑信息节点的初始力场部署突然性,能瞬间用规范场封锁对决区。

  而泽尔则靠后期对超维晶体棱镜组的灵活调整,借助暗物质、陨石等太空环境变量找到力场漏洞,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破局的逆转。

  整个指挥舱里,赢了预测的人忙着“炫耀”,输了的也没气馁,反倒围着两人的设备讨论起刚才的攻防细节。

  原本紧绷的比赛氛围,瞬间被这股热热闹闹的劲儿裹成了团,连舷窗外的蟹状星云,都像是被这股活力染得更亮了些。

  5.3 弦线网VS熔浆流,刚柔对决见真章

  接下来是伊芙和洛克斯的对决。

  “华夏号”指挥舱内,观测屏正实时传着陨星峡谷的画面,众人围着屏幕凑成圈。

  伊芙的棱晶共振仪已安置在指挥舱侧的专用操控平台上,由她在旁近距离待命操作。

  而洛克斯的超维拓扑化学反应炉,早已被智能机器人精准运送到战舰外的陨石平台上,与洛克斯的控制台形成远程联动态势。

  亚瑟走到指挥舱中央,抬手示意众人看向主屏幕,声音沉稳有力:“接下来这组遭遇赛,核心是‘能量束缚与突破’的对抗,具体任务和判定标准,咱们先看宏观框架。首轮小伊为进攻方、老洛头为防守方,第二轮攻防互换,两轮对决后,赢局更多的一方晋级。”

  他顿了顿,指尖轻点控制台:“详细规则和设备参数,让ROB1号同步到中央主屏幕,大伙儿看屏幕就能一目了然。”

  “收到。”ROB1号的机械音刚落,中央主屏幕立刻亮起,左侧弹出伊芙的棱晶共振仪三维模型。

  蓝色光纹顺着弦线结构流转,下方文字清晰标注:“【首轮:伊芙(进攻方)任务】1. 时限:3分钟内;2. 操作:使用棱晶共振仪能量弦线,完整捆缚洛克斯化学反应炉喷出的熔浆流;3. 判定标准:弦线需持续缠绕熔浆流不低于10秒,期间无断裂、无遗漏,即进攻成功;若弦线被熔浆熔断,或未完全裹住熔浆流,判定防守方(洛克斯)得分。”

  随后屏幕右侧切换为洛克斯的超维拓扑化学反应炉模型,虚拟熔浆从炉口涌出,文字同步更新:“【第二轮:洛克斯(进攻方)任务】1. 时限:3分钟内;2. 操作:操控化学反应炉释放熔浆,突破伊芙的能量弦线网;3. 判定标准:至少5%熔浆量击中10公里外靶心,即进攻成功;若熔浆全被弦线拦截,未接触靶心,判定防守方(伊芙)得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屏幕底部还弹出“晋级规则”提示框:“两轮对决结束后,统计双方赢局数,赢局多者晋级下一轮;若两轮打平,加赛一局,抽签决定攻防方,单局定胜负。”

  早在亚瑟上前介绍对决情况时,竞猜讨论早热络起来。

  “我押小伊!”林轩指着屏幕里泛着蓝光的超维晶体,“她那弦线能织密网,老洛头的熔浆再烫,也未必能破得了这没缝儿的网!”

  亚瑟却摇了头,目光落在化学反应炉顶端的观察窗上:“老洛头的熔浆加了铀-238,能融力场,说不定能烧断弦线。我站老洛头!”

  泽娜抱着胳膊笑:“我倒觉得小伊灵活,她能借小行星碎片绕路,老洛头的熔浆流速慢,未必追得上。”

  马洛克跟着点头:“但老洛头鬼点子多,说不定会搞突袭。”

  艾丽娅盯着棱晶共振仪的弦线参数:“就看小伊的弦线韧性,能不能扛住铀-238的高温了。”

  洛克斯自己举着长柄勺,在化学反应炉旁晃悠:“我这熔浆连合金都能化,小伊的弦线再细,也经不住烧!”

  伊芙立刻挑眉回应:“我的弦线能织双层网,你熔浆就算溅成滴,也钻不进来!”

  两人的话一落地,众人更期待这场“刚柔对决”的结果。

  对决场地选在小行星碎片密集区,暗紫色岩石碎片在真空里碰撞,百米宽的岩石表面还留着高温灼烧痕,碎片碰撞的瞬间火花一闪即灭,为拦截与突围添了天然障碍。

  计时器启动的刹那,伊芙指尖按向“华夏号”中央操控室的棱晶共振仪控制面板。

  共振仪顶端的超维晶体瞬间亮起钴蓝光纹,能量首先顺着仪器内部的超导导管流转,迅速冲开舰体侧舷的能量发射舱门。

  数万道发丝细的能量弦线随即从舱门内的发射端口喷涌而出,在战舰外的虚空中织成密不透风的网,直扑远处化学反应炉顶端的熔浆。

  可弦线刚触到熔浆表面,铀-238释放的高能粒子就撞乱了弦线的力场平衡,最外层两根弦线“滋啦”化作银蓝色光点。

  “弦线断了,拦截失败,洛克斯防守赢了!”埃隆的播报声刚落,伊芙立刻调整策略,借着一块三十米宽的小行星碎片当掩护,操控弦线网从侧面绕开熔浆正面冲击,总算在倒计时结束前,让弦线缠住熔浆流动的轨迹,扳回一轮进攻分。

  第二轮轮到洛克斯进攻,他通过远程操控系统,猛地扳动了化学反应炉的青铜阀门。

  阀门转动的瞬间,炉内原本奔腾的红色熔浆立刻分流,化作两股炽热的岩浆流。

  一股顺着螺旋纹路快速涌出,故意引着伊芙的弦线网往左侧偏移。

  另一股则贴着小行星碎片的阴影,趁弦线网露出空隙时,精准击中10公里外的靶心。

  后续两次拦截,伊芙干脆织出双层弦线网,却没料到洛克斯故意晃动炉身,让熔浆溅成细小液滴,液滴直径仅0.5毫米,恰好从双层网眼的缝隙钻过,最终还是突破了拦截。

  “老洛头二比一获胜!”

  结果一出,洛克斯率先放下长柄勺,拍了拍伊芙的肩膀:“你那弦线网挺厉害的,是我运气好,钻了网眼的空子。”

  伊芙虽说有点可惜,但还是笑着摆了摆手:“是我没料到你会把熔浆弄成小滴溅过来。不过没事,下次我直接织三层网,看你还咋钻空子!”

  林轩凑过来,盯着棱晶共振仪上残留的弦线光痕:“小伊,你这弦线韧性够劲儿了,就是网眼得再密点儿!”

  亚瑟则冲洛克斯竖大拇指:“老洛头你这‘分兵突袭’的招够绝!刚才我还以为小伊能赢呢!”

  艾丽娅则指着化学反应炉的螺旋纹路:“老洛头这炉身设计才是关键,能精准控住熔浆流向,换别人还真做不到。”

  整个观测区里,讨论声混着笑声,连埃隆都在记录板上画了个“熔浆穿网”的简笔画。

  这场精彩的“刚柔对决”虽有胜负,却让众人更摸清了彼此造物的门道,也为后续比赛添了更多期待。

  5.4 校准器VS力场发生器,分层防护锁胜局

  “华夏号”指挥舱内,观测屏实时传着辐射星云带的画面,众人围着屏幕七嘴八舌讨论,竞猜热度丝毫不减。

  泽娜的生物场谐振校准器已由智能机器人安置在星云带边缘的稳定陨石平台上,校准器核心的半透明螺旋培养舱内,实验小鼠被置于充有恒温恒压合成氧的密闭生物舱中。

  舱壁外层覆着超薄抗辐射膜,既隔绝星云带的高强度辐射,又能让校准器释放的“谐振素”穿透舱体作用于小鼠。

  马洛克的超维谐振力场发生器则架在相邻的另一处陨石平台,两台仪器呈对角分布,既保持对战距离,又能精准作用于同一测试区域的生物舱。

  此次将仪器置于太空而非舰内,核心是为模拟“星际探索中的极端环境应急场景”。

  未来深入未知星域时,船员可能面临辐射带滞留、生物损伤、外部干扰等多重危机,需通过真实太空环境验证造物的实战适配性,而非仅在舰内理想条件下测试性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站泽姐!”伊芙指着屏幕里的生物舱,“她那校准器能激活细胞自愈,小鼠在辐射里肯定能稳住。”

  洛克斯却摇了摇头,晃了晃手里的空烧杯:“老马的力场能挡辐射还能搞干扰,说不定能让小鼠体征波动超过两成,我押老马!”

  林轩盯着观测屏上的辐射指数与生物舱内的生命体征数据:“关键看老马的力场方向,要是挡辐射,就是帮泽老妹儿;要是专搞干扰,泽老妹儿未必扛得住。而且太空里辐射强度实时变化,对两台仪器的动态调整能力都是考验。”

  艾丽娅跟着点头:“泽姐的校准器得先应对辐射,再防老马干扰,难度更大。毕竟到了真实星域,不可能只有单一危机。”

  马洛克自己倒满不在乎,拍着力场发生器笑:“我这力场想挡就挡、想扰就扰,太空里波速更快,老娘们儿未必能猜着我咋动!”

  泽娜则淡淡瞥他一眼:“只要生物舱里的小鼠稳定,老闷骚再折腾也没用,太空环境本就是校准器该应对的场景。”

  比赛临近,ROB1号的机械音在指挥舱内响起,全息投影同步亮起泽娜与马洛克的造物三维模型,细节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泽娜的生物场谐振校准器,以半透明螺旋状培养舱为核心,舱壁内侧嵌满荧光菌,可分泌具备生物激活特性的“谐振素”。

  搭配舱体自带的螺旋力场,能穿透生物舱保护膜,精准导向舱内小鼠,核心作用是在太空辐射环境中修复细胞损伤,稳定心率、代谢等生命体征,避免辐射引发的应激反应,适配“太空生物急救”需求。

  马洛克的超维谐振力场发生器,由三台环形装置构成,启动后可释放淡粉色暗物质谐振波,拥有“防护”“干扰”两种切换模式。

  “防护模式”能在生物舱外形成力场屏障,辅助抵消太空辐射;“干扰模式”则通过低频波穿透生物舱,打乱小鼠生物场平衡,既能模拟“太空未知干扰源”,也可在实战中应对敌方生物类设备,适配“太空环境干预与反制”场景。

  对决场地选在辐射星云带,淡绿色辐射火花“滋滋”灼烧着太空里的金属碎渣,臭氧浓度通过仪器检测持续飙升,而生物舱内的小鼠在合成氧与基础生命维持系统的支撑下,正平稳等待测试启动。

  这场太空对抗,本质是对“极端环境下生物保护与环境干预”两类核心能力的实战校验。

  泽娜培养舱里的小白鼠刚进入区域,就因辐射粒子破坏细胞DNA,出现焦躁乱撞的应激反应,生命体征曲线开始小幅波动。

  亚瑟此前已明确评判标准。

  首轮泽娜进攻,需让伊瑟拉小鼠在辐射环境中稳定存活5分钟,生命体征波动不超10%即赢。

  马洛克防守,若能让小鼠体征波动超20%,或打断稳定状态,就算防守得分。

  第二轮互换攻防,马洛克需用干扰型力场让小鼠体征异常,泽娜防守则需抵消力场影响,维持小鼠稳定。

  计时器启动后,泽娜立刻启动生物场谐振校准器。

  舱壁荧光菌瞬间亮起淡绿色光,分泌的谐振素在螺旋力场引导下,精准渗透到小鼠体内。

  这一过程的核心原理是“生物场与力场协同共振”,谐振素通过激活小鼠细胞的自愈基因,修复辐射造成的DNA损伤,同时螺旋力场以5.2×101?Hz的频率与细胞修复节奏同步,强化抗辐射能力。

  没几秒,小鼠的焦躁动作就渐渐放缓,体征曲线趋于平稳。

  可没等泽娜松口气,马洛克突然启动超维谐振力场发生器。

  他本想切换到“干扰模式”,释放低频暗物质谐振波打乱小鼠生物场,却误按成“防护模式”,高频暗物质谐振波在培养舱外形成防护场,暗物质粒子与辐射粒子发生碰撞,直接抵消辐射能量,让培养舱内的辐射强度骤降。

  失去了辐射威胁,小鼠彻底安静下来,体征曲线平稳得像条直线。

  “辐射被力场拦住了,小鼠稳定时间已超五分钟,泽娜进攻赢了!”埃隆憋着笑播报。

  马洛克愣在原地挠头:“我明明想启动干扰模式,咋按成防护了?反倒帮你了!”

  泽娜忍不住笑出了声:“我说老闷骚,你这手跟脑子咋还不同步呢?想调干扰模式,结果倒按成防护了,反倒给我帮了忙,合着你这是提前犯老年痴呆啦?”

  她边说边弯腰,指尖戳了戳马洛克面前控制台的按钮,眼底满是笑意:“不对啊,咱都延长两千年寿命了,现在正搁‘青春年华’呢!下次按按钮前,先好好瞅瞅上面的字儿,成不?”

  第二轮换马洛克进攻,他调整力场发生器为“干扰模式”,试图通过释放低频暗物质谐振波,破坏小鼠体内的生物场平衡。

  这种低频波会与小鼠细胞的振动频率产生冲突,打乱自愈基因的激活节奏,导致体征波动。

  前两次干扰波刚靠近培养舱,泽娜就立刻调整生物场谐振校准器的参数。

  她通过提高荧光菌的发光频率,让谐振素的释放量翻倍,增强的生物场强度直接盖过干扰波,小鼠细胞的自愈节奏没受任何影响,体征依旧稳定。

  第三次马洛克急了,猛地加大力场功率,却因功率输出过快,导致暗物质谐振波自身出现频率紊乱,力场刚触碰到培养舱就溃散了,没能造成有效冲击。

  最终两轮战罢,双方1比1打平,亚瑟当即宣布:“加时赛!一局定胜负!”

  经抽签确定了加时赛攻守双方。

  加时赛情形进一步简化,泽娜担任防守方,核心任务是在2分钟内维持培养舱中小鼠的生命体征稳定。

  马洛克担任进攻方,需全力启动超维谐振力场发生器的干扰模式,若能让小鼠的体征波动幅度超过15%,即判定进攻获胜,一局定最终胜负。

  马洛克深吸一口气,先调试力场发生器的频率旋钮,将暗物质谐振波稳定在“低频干扰档”,还特意在三台环形装置间加了同步信号,确保三股力场能形成“叠加干扰波”,增强对小鼠生物场的冲击。

  泽娜则提前将荧光菌发光频率调至最高,让谐振素在培养舱内形成“预防护层”,同时收缩螺旋力场,将防护范围精准锁定在小鼠周围1米内,减少力场接触面积。

  计时器一响,马洛克立刻按下启动键,三股淡粉色干扰波同步涌向培养舱,在舱外形成旋转的力场漩涡。

  低频波透过舱壁渗透进去,试图与小鼠细胞振动频率产生共振。

  泽娜盯着体征曲线,见曲线刚出现轻微波动,立刻微调螺旋力场方向,让谐振素顺着力场纹路“包裹”小鼠,同时降低荧光菌发光频率,让谐振素释放节奏与小鼠自愈节奏更贴合,抵消干扰波的冲击。

  1分钟时,马洛克突然改变力场旋转方向,干扰波从“顺时针”转为“逆时针”,试图打乱泽娜的应对节奏。

  小鼠体征曲线瞬间跳到12%,泽娜却没慌,反而将螺旋力场拆分成“多层小力场”,像鱼鳞般护住小鼠,每层力场都释放微量谐振素,层层抵消干扰。

  最后30秒,马洛克把力场功率加到最大,干扰波强度飙升,可小鼠体征波动始终停在14%,差1%没达判定线。“时间到!小鼠体征波动正常,泽娜防守赢!”

  加时赛泽娜能赢,核心在于她对“力场与生物场协同”的精准把控。

  通过收缩力场范围减少干扰接触、拆分力场形成多层防护,让谐振素的作用更集中。

  而马洛克虽优化了力场同步性,却始终没突破泽娜的“分层抵消策略”,最后加力时又因力场强度过强导致稳定性下降,没能将波动推到15%以上。

  泽娜的“稳”恰好克制了马洛克的“猛”,最终拿下决胜局。

  “泽老妹儿二比一获胜!”埃隆的声音刚落,指挥舱里立刻响起掌声。

  马洛克抹了把额头的汗,苦笑着拍泽娜的肩膀:“服了服了,老娘们儿,你这分层力场的招太绝,我咋就没想到呢!”

  泽娜也松了口气,看着培养舱里安稳的小鼠笑:“老闷骚,也是你最后加力太急,力场稳点说不定就赢了。”

  伊芙凑过来笑:“老马,这回没按错模式了吧?输得不冤!”

  洛克斯举着烧杯打趣:“下次咱不光标模式,还得标功率档,省得你又猛加力!”

  林轩盯着观测屏上的加时赛数据:“泽老妹儿的分层力场思路好,把生物校准和力场防护结合得更细了,以后能用到舰队的生物舱上。”

  马洛克点点头,没再纠结输赢:“老娘们儿这校准器配分层力场,在强辐射区肯定好用,回头咱琢磨琢磨咋配合!”

  众人围着屏幕,一边讨论刚才这场一波三折比赛的攻防细节,一边盘算着两种设备的联用方案。

  这场对决,反倒让大家找到了新的技术方向。

  喜欢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