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施秉偏桥-《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一夜无梦,又到天明。

  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发的第65天,天还未亮,吃过早餐,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先坐船到对面府城,上岸后,向西而行,穿过府城临河横直街,走上稻田中的驿道。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给人的印象是山高林密,瀑布众多,一向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我一直以为贵州山地多平地少,峰峦重叠,山势险峻,田地一定很贫瘠。

  这是错的。

  自从进入贵州境内,我发现贵州其实许多地方都在种水稻。

  贵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显着,导致地形垂直差异大。

  这种垂直差异使不同海拔区域可种植不同作物,例如在低海拔地区适合种植水稻,中高海拔区域则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等。

  贵州境内溪河密布,形成众多相对平坦的“小坝子”,十分适合水稻的广泛种植。

  坝子就是“甸”,指山间小盆地;小坝子就是山之间很小的一块盆地。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气候条件。

  贵州全境都在北纬24°至30°之间,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贵州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光热同步,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贵州的水稻种植,分为?一季稻?和?双季稻?。大部分地区为一季稻,低热河谷地区可实现双季稻。

  人们一直向往热闹繁华的地方,却忽略了淡泊宁静才是最让人心安的。

  后世的们发现,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那山那水,才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言归正传。

  我们沿着驿道一直行走,穿过树林,走过峡谷,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

  中午我们没有支炉生火,每人分发脯和糗,喝着自带的开水,吃完又继续赶路。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偏桥。

  明朝时候的偏桥,就是现代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

  太阳近西的时候,我们行至一个山崖,左边是高耸的悬崖,右边向下看就是溪流,脚下的驿道是石板路,但侧身俯看,发现石板路下是用木柱插入崖壁作支撑,驿道是一条在河上搭建起来的通道,溪水紧贴着崖脚流淌,不时撞击着木柱,驿道又惊又险地从崖岸绕行而过。

  船夫一边行一边指着左边的悬崖告诉我们:这个崖叫打杵岩,脚下的河叫清水江,正因为这条建在江边崖脚的栈道,此地得名偏桥。

  偏桥,在汉语里,是指在崿路险要地段架设的构造简单、工艺粗糙的型桥梁,供临时通行。

  船夫说:苗族人很尊重“桥”。在农历二月初二,苗族人会举行“祭桥节”,祈求神灵保佑家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苗族人认为族里有孩童出生,都是从“桥”而来,因此在“祭桥节”,会有孩子参与抢蛋等仪式活动。

  我们走过栈道,再前行十里路,就到了偏桥古镇。

  话说,元朝的时候,偏桥所在的地方,隶属于“偏桥硐蛮夷军民长官司”。

  现代的施秉县城,就是当年“偏桥硐蛮夷军民长官司”的“司府”所在地。

  至于“施秉”之名,是明朝正统九年,即公元1443年,因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与水之名,合二为一,得名施秉。

  施秉位于黔东南、铜仁、遵义三地的结合部,东边邻镇远、北边接壤铜仁石阡县,南边连联台江县,从台江县可到达广西;东南与剑河县相邻,西面与遵义地区余庆县交界,整个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

  施秉境内有原始森林,发源15条主要河流,包括杉木河、抬拉河、满溪河(马溪河)、包溪河、响水河、相见河、廖洞河、龙塘河、白水溪、黄琴河、江凯河、新地河(杨桥河)、小塘河、高塘河和张家冲河,这些小河都汇入舞阳河。

  舞阳河既是长江支流沅水的支流,又被誉为偏桥的“母亲河”。

  舞阳河在施秉县城即偏桥古镇内,穿城而过。

  我们入住客栈放下行李后,就到饭店吃饭。

  在偏桥镇,我们吃火锅。

  这里吃的火锅跟别的地方不同。

  一般来说,火锅下边用炭火等加热,锅里有汤,然后吃火锅的人,用筷子夹肉等,放滚水里涮熟,吃的就是那口新鲜美味。

  偏桥镇的火锅,更像广东人口中所说的锅仔菜,是以牛肉、牛杂、牛皮混合酸辣调料炒制,连锅一起上,吃起来牛皮软糯、牛肉劲道。

  还有脆皮酸汤猪脚?,红酸汤跟别处的味道不同,搭配酥脆猪蹄,酸香浓郁。

  还上了酸汤粉?,酸汤底酸辣鲜甜,米粉吸汁爽口。

  还有一道叫蕨粑炒腊肉?,是用蕨根制成的蕨粑,口感滑韧。

  我们还点了干锅牛肉?,是用牛肉、牛杂配糟辣椒等炒制,香辣过瘾,饭店小二捧上一锅白酸汤,告诉我们这可以解腻。??

  少不了灰碱粑?!

  这种大米与柴灰制成的食品,可凉拌或煮食,帮助我们消化健胃。??

  一路走来,我们在不同地方,吃过不同味道的灰碱粑?!

  船夫告诉我们,今晚吃的都是苗菜。

  船夫又说:偏桥曾先后隶属于鬼方、牂牁、大夜郎国、象郡等管辖。

  我听后就说:鬼方、牂牁、大夜郎国、象郡?

  船夫说:对!

  萧遥剑说:我知道这几个名字。

  我问:说来听听。

  萧遥剑说:鬼方在《山海经》里有记载,鬼国,威姓,少昊之子,食黍;是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小国。在商代时,鬼方强大好战,经常与商朝发生战争。

  我听了就说:原来是一个消失了的古代小国。我记得牂牁,就是且兰古国的前身;在汉武帝时,且兰古国因拒征南越,被汉朝廷认定叛汉,趁机被平定,汉朝置牂牁郡。

  萧遥剑说:是啊!且兰古国也是一个被灭了的古代小国。

  我说:大夜郎国,又是一个消失了的古代小国,我们是穿越夜郎国才到此!然而,象郡呢?

  萧遥剑说:象郡就在交趾。

  我听了频频点头!

  交趾,就是现代的越南北部。

  越南北部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太阳从北边照进来。

  在《汉书》里记载,汉武帝因此把象郡改名叫"日南郡"了。

  直至现代,在越南顺化那里,还有一个叫“秦时象郡”的遗址。

  我们听了萧遥剑的解释,还真想不到“偏桥”这个小小的地方,曾被那么多不同的统治者管辖。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偏桥虽小,但它的地理位置显要,自古以来就是西南边关重镇和军事要塞,且一直是古驿道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吃完饭,从饭店出来,看见?阳河上,落日余光,金色灿灿,渔船荡漾,渔火初上,渔民撒网向天,此景美不胜收。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