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云台仙山-《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我们来到偏桥,吃完晚饭,走在?阳河边。

  ?阳河里点点渔火,一阵风吹过,河上的雾就把渔灯遮掩,我们在岸边看到渔灯忽明忽暗,像在给我们打信号灯。

  明代的偏桥,就是现代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

  施秉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布依、土家等19个民族,但以苗族最多,占了一半以上人口。

  偏桥历史悠久,但直到明朝正统九年,即公元1443年才置施秉县。

  “施秉”之名,是将境内巴施山和秉水各取其名一字而得。

  明天还要早起赶路,我们就回客栈休息了。

  一夜无梦。

  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宁出发的第66天,清晨,天还未亮,我们就起床了。

  早餐一定要吃的。

  我们就在客栈旁的饭店吃早餐。

  昨晚凌轩已跟饭店老板订好了今天早上的早餐,我们一入饭店门,坐下就可以吃了。

  偏桥的早餐有灰碱粑、包粉、干拌肉沫灰碱粑三种,随我们自由选择。

  偏桥的灰碱粑,是以大米、柴灰水为原料制作,口感绵密顺滑,搭配辣子油或汤水食用,令人很有食欲。

  听说,灰碱粑是本地人最喜爱的早餐之一。

  当地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制,作为礼品互相送赠。

  我吃了包粉,觉得特别好吃。

  问了船夫,原来包粉是用当地产的大米磨浆做皮,用猪肉、土豆、剁椒等做馅料,放在笼子里蒸熟。

  我们吃包粉时,搭配牛奶,口感软糯香辣,真是很特别又很好吃的一种早餐。

  干拌肉沫灰碱粑,就是将灰碱粑切片后与肉沫、豆腐干、小白菜等炒制,味道咸香麻辣,吃时搭配番茄酱或辣椒水食用,这也是当地人经常吃的早餐

  当地人早上还会炒上一碟香菇肉丝,就着小米饭吃,据说这样搭配很耐饱。

  我们吃完饭就出发了。

  走出西城门,行走在驿道上,四周群山起伏,田野上弥漫着晨雾。

  走了一会,就在城西的一座山上,悬崖处有一个巨大的洞口,忽然洞口发出金光,好像有人用巨大的射灯打向洞口,我们看见了都“啧”、“啧”称奇!

  船夫说:那个洞,就是太阳洞。如果在日出前进入洞里,当第一缕阳光出现的时候,旭日之光会直射入洞,所以人们称之为“太阳洞”。

  我问船夫:你爬上去了吗?

  船夫说:多年前去过一次。山脚下有石阶供登山。沿石阶而上,先到望江亭观景,可以看见玉带般的舞阳河,注入诸葛洞;再向上攀登,就到太阳洞,在那里等日出的第一缕光射进洞里,那一刻,会让人顿时觉悟,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看完日出后,到西门坡上,看偏桥城的山山水水,从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山峰岩石。

  我们听了都羡慕不已。

  这时一位凌家弟弟问: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是什么意思?

  萧遥剑抢着说:这是庄子说的,意思是说,万物皆产生于自然,又将返回自然。简单地说,就是万物皆造化。

  万物皆造化!

  确实如此!

  世间没有一件事物逃得过成、住、坏、空,生于自然,又归于自然。

  话说,太阳洞是贵州省施秉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喀斯特溶洞景观,位于县城西侧西门坡悬崖处,因朝阳直射洞内得名。

  走着走着,抬头眺望,看见北边有一座山峰,如浮空仙岛,引起我们驻足停留。

  船夫顺着我们看的方向,遥指那座山说:那座山就是云台山。可惜没有时间去爬,那里群山青翠妩媚,峰峦层层叠叠,水清澄透明,云洁白无睱,雾缥缈虚无,林幽静深遽,最难得的就是那山上有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和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

  船夫的话,让我们听了,心生向往。

  我说:听你说,云台山像一座仙山一样美!

  船夫说:我未到过仙境,但我觉得仙境真如云台山。

  船夫口中提到的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区13公里,是白云岩喀斯特地貌。

  沿着驿道,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峡谷。

  抬头看见周围都是险峻巍峨的峰岩,连绵不断。

  时已初冬,却见崖壁上,青青的藤蔓攀爬,古树临空舒展,空气清爽,峡谷里一派生机盎然,仿佛此处无冬。

  这边的峡谷不是狭窄的,而是平缓开阔的谷地,抬头可见蓝天白云,白鹭安闲飞过。

  驿道旁就是溪流,河床以卵石细沙铺地,流水晶洼碧透,顺着宽绰的河道款款流淌。

  仔细看,清澈晶亮的溪水中,鳌蟹结队,鱼虾自由往来。

  环境清幽而不闭塞,让人留连其中。

  船夫对我们说:在偏桥的西北部,约距县城28里路的地方,有一条出自崇山峻岭的小河,叫杉木河,水质清澈纯净,可以掬饮。在杉木河两岸,山岩形状非常奇特多样,又多洞穴。

  我问船夫:你怎么知道那个地方?

  船夫说:在外间,人人皆知杉木河,却少人知偏桥名。杉木河的杉木很有名气,皇家庙堂都是指定选用这里的杉木,有钱人更是趋之若鹜。我跟人家去那里取杉木,进入过那里的森林中。

  萧遥剑说:大哥,你真是人不可貌!见识广博!

  我说:我刚才听你说起诸葛洞,你有没有去过那里?

  船夫说:我们行船经过此地,都知道诸葛洞。诸葛洞,古代称瓮蓬洞;就在离偏桥约12里的望城坡山麓,是清水江流入舞阳河的入口段。舞阳三峡就是龙王峡、诸葛峡、西峡;其中诸葛峡两岸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河谷中,乱石戟列,水流湍急,涛声如钟,船行其间如入瓮中,故得名瓮蓬洞。该河段俗称“石门坎”,以险滩密布、惊涛骇浪着称。

  我说:它与诸葛亮有关吧?

  船夫说:对!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就在此屯兵,崖壁仍存烽火台残垣。诸葛亮率军到此,见如此险滩,就令人开凿航道,后人感念诸葛丞相为民做事,就将此处更名为诸葛洞。

  只是这个位置河道险阻,虽经多次开凿,一发大水,乱石又堆满其中,这里一直难以通航,直到清朝,在这里修了纤道以改善航运条件,古纤道在后世仍存。

  此是后话。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