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让秦义军感受到了与明军精锐的差距。
以往与明军的战斗,秦义军基本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偶有波折也能迅速化解。
但今日之战,明军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优于秦义军。
也就是秦义军士气正旺,兵力十倍于明军,又训练了鸳鸯阵。
不然的话,秦义军这次,指定要吃上一场大败仗。
这让秦义军有些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继续追赶与精锐明军的差距。
嬴庆在高处看着战场,忍不住感叹:“这就是精锐明军的战斗力么,秦义军要想有超过,看来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当下战场的情况,秦义军的伤亡是高过明军的,若没有士气和兵力的绝对优势,秦义军绝对会溃败。
不过,他也知道,精锐之师非一日之功。
秦义军成军时间才三年,严格来说,就是最早跟着他的兄弟,也算不上真正的老兵。
而用后世的华夏军队对照,入伍服役满八年,才能算老兵。
何况秦义军大部分人,加入秦义军的时间,连两年都没有。
宋卓开口说道:“大帅,这些明军,是从边镇中挑选出来的勤王兵马,若我们秦义军也挑出好手来,就未必差于这些明军!”
他原来就是明军边军,知道明军的大致情况。
战场中的这些明军,不说是从边军中百里挑一出来的,那至少也是十里挑一。
又时常与草原鞑子拼命搏杀,见惯了战场生死,韧性、勇气、配合、搏杀技巧这些,都经过了生死的磨砺。
秦义军之中,也有这样的士兵,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不会比精锐明军差多少。
毕竟,秦义军也经历了这么多次战斗,多多少少也磨砺出了一些精兵。
嬴庆没有反驳,也没有完全赞同。
眼前的明军,可不单单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在于整体协同作战的默契。
即使他们秦义军,选出军事素养拔尖的兵卒,与这些明军进行对比,可在战术配合与阵型变换上,也是比不过的。
若要真正比肩明军精锐,秦义军上下,还需在实战中不断磨砺,纯靠训练是难以达到的。
此刻,战场再度出现变化。
秦义军骑营将明军队伍一分为二后,开始配合秦义军的步兵围攻明军。
骑营分出了几个把总队,对明军阵型进行多点冲击。
剩余的骑兵则继续使明军首尾分离,配合步兵完成对被分割的明军完成最后的合围。
冲入明军队伍的各骑营把总队,如狼似虎,迅猛穿插于明军阵列当中,搅乱其防御布阵。
明军防线逐渐出现缺漏,秦义军步兵抓住机会,猛攻突防,厮杀更加惨烈。
紧接着,明军开始不敌,军心动摇,阵脚渐乱。
在秦义军猛攻之下,明军抵抗愈发薄弱。
虽有悍不畏死的英勇明军,选择与秦义军拼命,但更多的明军看到了寡不敌众和败局难逆,逃亡便开始了。
往闯营方向有骑营和秦义军阻路,逃亡明军只能往东面的丹水河方向逃遁。
东面的秦义军,还没有渡过丹水河完成最后的合围,明军还有逃生的机会。
明军逃兵冒着秦义军隔岸射来的箭矢、弹丸,迅速来到丹水河边。
然后纷纷丢盔弃甲,直接跳入丹水河中,企图顺流而下逃生。
水性好的,直接潜水,能有效规避箭矢和弹丸的打击;水性差的,也只敢露出个脑袋,双手顺着水流快速划拉;没有水性的,只能找来漂浮物,随波逐流。
不过,这些明军可不一定能逃出生天。
在丹水河下游,嬴庆早已让夜不收在架桥之处,布下拦截网,只要期间不上岸,必定成为秦义军的俘虏。
明军中的逃兵越来越多,阵型愈发松散,防线如同虚设,在秦义军进攻下迅速崩溃。
而被分割出去的前部明军,在闯营士兵的阻击下,艰难推进,每一步都需付出鲜血和生命。
当然,闯营的伤亡也是惨重,往往三四人都打不过一个明军。
高迎祥只能凭借人数和地形的优势,顽强阻击,延缓明军步伐,只待秦义军腾出手来,这些明军便是插翅难飞。
想法是好的,可高迎祥手下的兵卒,却是没有那么堪用。
在精锐明军的以命相搏之下,闯营士兵节节败退,防线摇摇欲坠,纵深也愈发薄弱。
待秦义军结束对被包围明军的围歼,并对闯营支援过来时,闯营的防线已经被李卑率军撕开了一道口子。
紧跟在李卑所部后方的明军,正从这道撕开口子,快速的冲进商洛山中。
秦义军的骑兵,迅速从侧面绕路,然后将明军撕开的口子重新封堵。
与此同时,秦义军各部也迅速围上来,将没来得及逃脱的明军彻底围困。
见无路可逃,明军士卒迅速靠拢在一起,并在将官的指挥下,迅速组织起防线。
显然,明军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投降,而是准备拼死一搏。
嬴庆见状,当即下令道:“传令,让各部与明军保持安全距离,先进行劝降,若劝降不成,以远程打击消耗明军!”
他深知明军已无退路,以命相搏之下,爆发出的战斗力,将远超平时。
在胜负已定的局面下,剩下的残局,他自然要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命令传达后,秦义军开始劝降,火器营和大量的弓箭手迅速就位,弓箭上弦,火铳填装弹药,严阵以待。
秦义军劝降的声音此起彼伏,明军的死志也在慢慢动摇。
面对生死抉择的人,一旦冷静下来,便会各自权衡,而不是冲动下的盲目赴死。
在连绵不断的劝降声音中,一些明军开始产生动摇,他们的眼神逐渐从坚定转为犹豫。
而将官的喝骂又让他们心生畏惧,以至于让他们无法做出最终的抉择。
当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义军的信誉,他们主观认为反贼不可信。
一旦他们放下武器,那可就没有反抗之力了。
劝降持续了一个时辰,可明军上下依然犹豫不决。
嬴庆看天色已是中午时分,当即有了主意。
他立即命人埋锅造饭,将死伤的战马和牲畜做成肉食,熬煮肉汤。
当肉的香味弥漫战场,刚刚因为战斗而疲惫与空腹的明军,纷纷忍不住的咽口水。
不过,流口水的可不止明军,还有秦义军和闯营士兵。
秦义军前来商洛,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若不是在山中灭了几股山匪,他们都已经断粮两三天了。
而且,这些天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没有生火,自然也就吃不到肉食肉汤了。
闯营士兵更不用说,肉食可轮不到那些底层士兵。
不多时,肉食、肉汤、烤饼被摆到了明军面前,并有人喊话:“凡是投降者,每人领熟肉一斤,肉汤和饼子管够!如若不然,今日就是尔等死期!”
以往与明军的战斗,秦义军基本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偶有波折也能迅速化解。
但今日之战,明军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优于秦义军。
也就是秦义军士气正旺,兵力十倍于明军,又训练了鸳鸯阵。
不然的话,秦义军这次,指定要吃上一场大败仗。
这让秦义军有些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继续追赶与精锐明军的差距。
嬴庆在高处看着战场,忍不住感叹:“这就是精锐明军的战斗力么,秦义军要想有超过,看来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当下战场的情况,秦义军的伤亡是高过明军的,若没有士气和兵力的绝对优势,秦义军绝对会溃败。
不过,他也知道,精锐之师非一日之功。
秦义军成军时间才三年,严格来说,就是最早跟着他的兄弟,也算不上真正的老兵。
而用后世的华夏军队对照,入伍服役满八年,才能算老兵。
何况秦义军大部分人,加入秦义军的时间,连两年都没有。
宋卓开口说道:“大帅,这些明军,是从边镇中挑选出来的勤王兵马,若我们秦义军也挑出好手来,就未必差于这些明军!”
他原来就是明军边军,知道明军的大致情况。
战场中的这些明军,不说是从边军中百里挑一出来的,那至少也是十里挑一。
又时常与草原鞑子拼命搏杀,见惯了战场生死,韧性、勇气、配合、搏杀技巧这些,都经过了生死的磨砺。
秦义军之中,也有这样的士兵,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不会比精锐明军差多少。
毕竟,秦义军也经历了这么多次战斗,多多少少也磨砺出了一些精兵。
嬴庆没有反驳,也没有完全赞同。
眼前的明军,可不单单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在于整体协同作战的默契。
即使他们秦义军,选出军事素养拔尖的兵卒,与这些明军进行对比,可在战术配合与阵型变换上,也是比不过的。
若要真正比肩明军精锐,秦义军上下,还需在实战中不断磨砺,纯靠训练是难以达到的。
此刻,战场再度出现变化。
秦义军骑营将明军队伍一分为二后,开始配合秦义军的步兵围攻明军。
骑营分出了几个把总队,对明军阵型进行多点冲击。
剩余的骑兵则继续使明军首尾分离,配合步兵完成对被分割的明军完成最后的合围。
冲入明军队伍的各骑营把总队,如狼似虎,迅猛穿插于明军阵列当中,搅乱其防御布阵。
明军防线逐渐出现缺漏,秦义军步兵抓住机会,猛攻突防,厮杀更加惨烈。
紧接着,明军开始不敌,军心动摇,阵脚渐乱。
在秦义军猛攻之下,明军抵抗愈发薄弱。
虽有悍不畏死的英勇明军,选择与秦义军拼命,但更多的明军看到了寡不敌众和败局难逆,逃亡便开始了。
往闯营方向有骑营和秦义军阻路,逃亡明军只能往东面的丹水河方向逃遁。
东面的秦义军,还没有渡过丹水河完成最后的合围,明军还有逃生的机会。
明军逃兵冒着秦义军隔岸射来的箭矢、弹丸,迅速来到丹水河边。
然后纷纷丢盔弃甲,直接跳入丹水河中,企图顺流而下逃生。
水性好的,直接潜水,能有效规避箭矢和弹丸的打击;水性差的,也只敢露出个脑袋,双手顺着水流快速划拉;没有水性的,只能找来漂浮物,随波逐流。
不过,这些明军可不一定能逃出生天。
在丹水河下游,嬴庆早已让夜不收在架桥之处,布下拦截网,只要期间不上岸,必定成为秦义军的俘虏。
明军中的逃兵越来越多,阵型愈发松散,防线如同虚设,在秦义军进攻下迅速崩溃。
而被分割出去的前部明军,在闯营士兵的阻击下,艰难推进,每一步都需付出鲜血和生命。
当然,闯营的伤亡也是惨重,往往三四人都打不过一个明军。
高迎祥只能凭借人数和地形的优势,顽强阻击,延缓明军步伐,只待秦义军腾出手来,这些明军便是插翅难飞。
想法是好的,可高迎祥手下的兵卒,却是没有那么堪用。
在精锐明军的以命相搏之下,闯营士兵节节败退,防线摇摇欲坠,纵深也愈发薄弱。
待秦义军结束对被包围明军的围歼,并对闯营支援过来时,闯营的防线已经被李卑率军撕开了一道口子。
紧跟在李卑所部后方的明军,正从这道撕开口子,快速的冲进商洛山中。
秦义军的骑兵,迅速从侧面绕路,然后将明军撕开的口子重新封堵。
与此同时,秦义军各部也迅速围上来,将没来得及逃脱的明军彻底围困。
见无路可逃,明军士卒迅速靠拢在一起,并在将官的指挥下,迅速组织起防线。
显然,明军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投降,而是准备拼死一搏。
嬴庆见状,当即下令道:“传令,让各部与明军保持安全距离,先进行劝降,若劝降不成,以远程打击消耗明军!”
他深知明军已无退路,以命相搏之下,爆发出的战斗力,将远超平时。
在胜负已定的局面下,剩下的残局,他自然要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命令传达后,秦义军开始劝降,火器营和大量的弓箭手迅速就位,弓箭上弦,火铳填装弹药,严阵以待。
秦义军劝降的声音此起彼伏,明军的死志也在慢慢动摇。
面对生死抉择的人,一旦冷静下来,便会各自权衡,而不是冲动下的盲目赴死。
在连绵不断的劝降声音中,一些明军开始产生动摇,他们的眼神逐渐从坚定转为犹豫。
而将官的喝骂又让他们心生畏惧,以至于让他们无法做出最终的抉择。
当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义军的信誉,他们主观认为反贼不可信。
一旦他们放下武器,那可就没有反抗之力了。
劝降持续了一个时辰,可明军上下依然犹豫不决。
嬴庆看天色已是中午时分,当即有了主意。
他立即命人埋锅造饭,将死伤的战马和牲畜做成肉食,熬煮肉汤。
当肉的香味弥漫战场,刚刚因为战斗而疲惫与空腹的明军,纷纷忍不住的咽口水。
不过,流口水的可不止明军,还有秦义军和闯营士兵。
秦义军前来商洛,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若不是在山中灭了几股山匪,他们都已经断粮两三天了。
而且,这些天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没有生火,自然也就吃不到肉食肉汤了。
闯营士兵更不用说,肉食可轮不到那些底层士兵。
不多时,肉食、肉汤、烤饼被摆到了明军面前,并有人喊话:“凡是投降者,每人领熟肉一斤,肉汤和饼子管够!如若不然,今日就是尔等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