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我不想跟你说什么大道理。
可能在大道理方面,你比我都还会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政道现在是尚衣奉御吧?
我让他回来,照顾你如何?”
杨政道,是杨广还唯一在世的嫡孙,是他其中一个儿子的遗腹子。
当年,萧皇后为了保住这根独苗,一直带着他。
不管是去突厥还是回来,都带着。
回到大唐之后,萧皇后用传国玉玺,保住了杨政道的命。
为了避免一些政治事件,杨政道被李世民封了官,不过全是一些闲职或者是没有权势的。
总而言之,就是让杨政道好好活着,但又永远处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李家跟杨家的关系,终究太过于复杂,有些事情很难办。
李承乾这一开口,就等于是把杨政道还给了萧皇后。
潜意思也很清楚,隋朝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可能再回来了。
如果你非要趁着最后时间做点啥,那就等着杨家的血脉死绝吧。
杨政道的身份,注定了他不管有没有才,都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实权的,谁让他是前朝余孽呢?
任何皇帝都不敢赌,这种仇恨之心,会不会一直延续下去。
直到有一天,找到时机又遇到能人后代,突然爬起来造反。
除非,大唐历经上百年之后,才能够彻底断掉这种根基。
果然,听到李承乾这么说,萧皇后的那一口气泄了。
其实她心里清楚,什么都清楚。
她见多识广,又人老成精,怎么可能不明白?
若是这点道理都不明白,现在这萧府就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存在于这里。
至少在李世民时期,他就等着那些余孽跳出来联系她呢。
政治的肮脏,是不可能在意,所谓亲情血脉的。
因为血脉可能不孝,自己掌的权利却不会背叛。
“说吧,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萧皇后闭上了眼睛,叹气道。
“祖母的八十大寿,我给遗忘了,高明今天是来赔罪的。
其他的,祖母不要想多了。
既然祖母不欢迎我,那我就先走了。”
李承乾再次拱拱手,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打开厢房大门的时候,李承乾停下脚步,头也不回的说:“杨政道,我会去了他的职位,让他回来跟祖母阖家团圆。
之后,他如果有那想法,可以直接去考公。
至于考公是什么意思,想来也不用我多做解释。
只要他有那个能力,能够进哪个部就进哪个部。
在朕的眼里,他还不配成为对手。
祖母保重,愿您长命百岁!”
长命百岁这四个字,要是对九十岁以上的人说,跟诅咒没区别。
不过跟八十岁的人说,那就是真正的祝福了。
尽管李承乾知道,就算是杨政道归来,让萧皇后放下一些,活得更久一些,也终究撑不了太久。
油尽灯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至于给她一颗祛病丹或者愈合丹,李承乾从来没有想过。
某种意义上来说,萧皇后代表的是一个旧时代。
当她去世之后,这个旧时代就彻底过去了。
哪怕不怕,出于政治考量,李承乾不可能给她的。
萧皇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目送李承乾离去。
最后闭上老眼,眼角一滴浊泪划过。
杨正道被放回来了,但是李承乾这个态度。
就像他说的,隋朝已经彻底成了过去式,不可能再回来了。
这是隋朝的印记,被彻底的抹除了。
从此,印记的核心杨政道,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唐百姓。
若是李承乾要点脸,最多就是死后追封一个王,以王之礼下葬。
若是不要脸,完全可以当他不存在。
出了萧府,李承乾骑上马,并没有快马加鞭。
他好久没有出来闲逛了,准备慢慢的回到皇宫。
突然想到,自家母后那个在隔壁的别院,李承乾扭头看了一眼,突然发现一个男人的背影,正带着一些一看就是从西市买回来的奴仆,准备开门进去。
虽然看背影他没认出来,不过心中一动,大约猜到应该是长孙冲。
毕竟小偷小摸的,可不敢来这种府邸。
再说,没有长孙无垢打招呼,别人哪来的钥匙?
“吁……”
李承乾勒住缰绳,那人下意识扭头看了一眼,两人就这么隔空对望着。
长孙冲看起来,基本已经是中年人的样子。
但是你承乾看起来,比后世一些人长得还年轻,两人就像是隔了一个辈分。
不过,也不可能认不出彼此来,俗称化成灰都认识。
几秒之后,李承乾收回目光。
什么都没有说,再次给马施加了一个力,战马跺着步往前走去。
他跟长孙冲,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既然接手了这栋府邸,那就好好生活吧。
长孙冲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望着李承乾离去的背影。
他知道,从今以后,两人应该不会有交集了。
李承乾是那高高在上的神龙,而他只是那卑微的蝼蚁。
随着十月份的到来,按理来说,长安地区该下雪了。
因为现在都是农历,如果是算后世的公历,应该是差不多十二月份了。
可今年的长安,冷倒是冷了,却没有下雪的意思。
看到这个天气,李承乾察觉到了异常。
最近几年,整个大唐都没有什么大的灾害。
虽然有大臣拍马屁,说是因为他治理有方,但李承乾却知道,这是自然气候的原因,跟别的没关系。
而且他记得很清楚,明年洛阳周边有大水灾,当时上报的是淹死了六千多人。
因为历史上他这个时候还是太子,所以这件事情的印象非常深刻。
同时,明年的京畿地区,会有蝗灾。
因此,今年这个时候还不下雪也就对了。
不下雪,就冻不死地里的蝗虫卵。
同时,雨量跑到洛阳那边去了,长安这边干旱了,蝗虫就大肆泛滥了,但太史令李淳风还没有反应。
不过,李承乾没有怪他的意思。
在这个全凭经验的时代,如果他能预测几个月之后的天气,那简直就是神了。
就连后世放了卫星上去,大区域会不会下雨,也就预测过几天。
如果是小区域的话,甚至天天报都天天不准。
可能在大道理方面,你比我都还会说。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政道现在是尚衣奉御吧?
我让他回来,照顾你如何?”
杨政道,是杨广还唯一在世的嫡孙,是他其中一个儿子的遗腹子。
当年,萧皇后为了保住这根独苗,一直带着他。
不管是去突厥还是回来,都带着。
回到大唐之后,萧皇后用传国玉玺,保住了杨政道的命。
为了避免一些政治事件,杨政道被李世民封了官,不过全是一些闲职或者是没有权势的。
总而言之,就是让杨政道好好活着,但又永远处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李家跟杨家的关系,终究太过于复杂,有些事情很难办。
李承乾这一开口,就等于是把杨政道还给了萧皇后。
潜意思也很清楚,隋朝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可能再回来了。
如果你非要趁着最后时间做点啥,那就等着杨家的血脉死绝吧。
杨政道的身份,注定了他不管有没有才,都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实权的,谁让他是前朝余孽呢?
任何皇帝都不敢赌,这种仇恨之心,会不会一直延续下去。
直到有一天,找到时机又遇到能人后代,突然爬起来造反。
除非,大唐历经上百年之后,才能够彻底断掉这种根基。
果然,听到李承乾这么说,萧皇后的那一口气泄了。
其实她心里清楚,什么都清楚。
她见多识广,又人老成精,怎么可能不明白?
若是这点道理都不明白,现在这萧府就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存在于这里。
至少在李世民时期,他就等着那些余孽跳出来联系她呢。
政治的肮脏,是不可能在意,所谓亲情血脉的。
因为血脉可能不孝,自己掌的权利却不会背叛。
“说吧,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萧皇后闭上了眼睛,叹气道。
“祖母的八十大寿,我给遗忘了,高明今天是来赔罪的。
其他的,祖母不要想多了。
既然祖母不欢迎我,那我就先走了。”
李承乾再次拱拱手,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打开厢房大门的时候,李承乾停下脚步,头也不回的说:“杨政道,我会去了他的职位,让他回来跟祖母阖家团圆。
之后,他如果有那想法,可以直接去考公。
至于考公是什么意思,想来也不用我多做解释。
只要他有那个能力,能够进哪个部就进哪个部。
在朕的眼里,他还不配成为对手。
祖母保重,愿您长命百岁!”
长命百岁这四个字,要是对九十岁以上的人说,跟诅咒没区别。
不过跟八十岁的人说,那就是真正的祝福了。
尽管李承乾知道,就算是杨政道归来,让萧皇后放下一些,活得更久一些,也终究撑不了太久。
油尽灯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至于给她一颗祛病丹或者愈合丹,李承乾从来没有想过。
某种意义上来说,萧皇后代表的是一个旧时代。
当她去世之后,这个旧时代就彻底过去了。
哪怕不怕,出于政治考量,李承乾不可能给她的。
萧皇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目送李承乾离去。
最后闭上老眼,眼角一滴浊泪划过。
杨正道被放回来了,但是李承乾这个态度。
就像他说的,隋朝已经彻底成了过去式,不可能再回来了。
这是隋朝的印记,被彻底的抹除了。
从此,印记的核心杨政道,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唐百姓。
若是李承乾要点脸,最多就是死后追封一个王,以王之礼下葬。
若是不要脸,完全可以当他不存在。
出了萧府,李承乾骑上马,并没有快马加鞭。
他好久没有出来闲逛了,准备慢慢的回到皇宫。
突然想到,自家母后那个在隔壁的别院,李承乾扭头看了一眼,突然发现一个男人的背影,正带着一些一看就是从西市买回来的奴仆,准备开门进去。
虽然看背影他没认出来,不过心中一动,大约猜到应该是长孙冲。
毕竟小偷小摸的,可不敢来这种府邸。
再说,没有长孙无垢打招呼,别人哪来的钥匙?
“吁……”
李承乾勒住缰绳,那人下意识扭头看了一眼,两人就这么隔空对望着。
长孙冲看起来,基本已经是中年人的样子。
但是你承乾看起来,比后世一些人长得还年轻,两人就像是隔了一个辈分。
不过,也不可能认不出彼此来,俗称化成灰都认识。
几秒之后,李承乾收回目光。
什么都没有说,再次给马施加了一个力,战马跺着步往前走去。
他跟长孙冲,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既然接手了这栋府邸,那就好好生活吧。
长孙冲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望着李承乾离去的背影。
他知道,从今以后,两人应该不会有交集了。
李承乾是那高高在上的神龙,而他只是那卑微的蝼蚁。
随着十月份的到来,按理来说,长安地区该下雪了。
因为现在都是农历,如果是算后世的公历,应该是差不多十二月份了。
可今年的长安,冷倒是冷了,却没有下雪的意思。
看到这个天气,李承乾察觉到了异常。
最近几年,整个大唐都没有什么大的灾害。
虽然有大臣拍马屁,说是因为他治理有方,但李承乾却知道,这是自然气候的原因,跟别的没关系。
而且他记得很清楚,明年洛阳周边有大水灾,当时上报的是淹死了六千多人。
因为历史上他这个时候还是太子,所以这件事情的印象非常深刻。
同时,明年的京畿地区,会有蝗灾。
因此,今年这个时候还不下雪也就对了。
不下雪,就冻不死地里的蝗虫卵。
同时,雨量跑到洛阳那边去了,长安这边干旱了,蝗虫就大肆泛滥了,但太史令李淳风还没有反应。
不过,李承乾没有怪他的意思。
在这个全凭经验的时代,如果他能预测几个月之后的天气,那简直就是神了。
就连后世放了卫星上去,大区域会不会下雨,也就预测过几天。
如果是小区域的话,甚至天天报都天天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