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明年可能有蝗灾和水灾-《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龙椅上,心中想着这个事情。

  在日常事务汇报完毕之后,他就说:“今年的气候有些异常,诸位爱卿可曾感受到?”

  李淳风马上接话:“禀陛下,按照往年的情况,此刻应该下雪了。

  但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下雪,气候的确有些异常。”

  这话给他来接,毕竟他是掌管气候和定制历法的太史令。

  “那太史令可曾想过,明年或许会有蝗灾?

  此刻不下雪,也可能是因为气候变迁,那明年或许就有地方会有水灾?

  近几年是到太平,有官员说,这是因为朕仁德。

  但是,朕心里清楚,天气如何跟朕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说,朕即位的时间段正好。

  无论谁在这个位置上,本来就不会出现的,灾害自然也不会出现,无论他是昏君暴君还是明君。

  朕也早就说过,不要把自然灾害推到君主头上,那只会显得你们很无能。

  既然察觉到了气候的异常,那太史令你说,朕说的这种可能性会不会存在?”

  “陛下,您说的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的。

  今年如果冬天干旱,那么明年可能夏季会出现水灾。

  只是,这水患在何方,暂且无从知晓。

  另外,蝗灾难道也与干旱有关?”

  古人是非常善于总结经验的,俗称理论知识零分,但实干百分。

  只不过在这之前,蝗虫往往和什么蝗神挂钩。

  动不动就跟皇帝失德联系起来,甚至曾经把李世民都逼得吃蝗虫。

  正是因为这一套,导致很少有人去总结,蝗虫出现之前,到底有些什么异常。

  蝗虫这东西,遇到干旱会疯狂产卵,因为这气候适合它们。

  如果冬季没被气候灭杀一些,到了来年开春温暖快的话,就会疯狂的孵化,泛滥成灾。

  之所以在现代没有蝗灾了,那是因为蝗虫被农药搞得成不了灾。

  还有就是人类的各种破坏,导致蝗虫的栖息地变得很少很少,自然就没办法了。

  可是在整个农业古代,蝗虫都是一个巨大的灾害。

  “头年的冬季干旱,会导致地里的蝗虫卵,无法被足够的低温冻杀,也无法被雨水泡杀。

  再加上蝗虫产卵的深度,在土的表面烧火,除非燃烧时间足够久,也同样无法灭杀蝗虫。

  如此一来,蝗虫卵的存活率太高。

  如果因为冬季的干旱,导致来年的春季温度提升过快,蝗虫卵就会疯狂孵化,从而泛滥成灾。

  这是属于格物的道理,跟什么蝗神也好,什么皇帝失德也好,都没有任何关系。

  虫卵一般身处三寸左右的地下,就算被翻出来了,只要没有下雪,问题也不大。

  因此,想要知道明年会不会形成蝗灾,只需要松土就能确定。

  下朝之后,即刻命令各地,往后年年翻土的时候,都要注意地里有没有蝗虫卵。

  蝗虫卵起先是白色,之后渐渐变得跟土地一样的颜色,需要仔细注意。

  长短上大概就跟成年蝗虫体型差不多,因为它是一个卵囊,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小卵。

  蝗虫卵,一般是产在松软的土壤之中,本身比较硬实的土壤之中是没有的。

  这次朝会之后,即刻传令各地,清查土中的蝗虫卵。

  若是偶尔一个倒也无妨,若是大量聚集出现,那就快放鸡鸭等,先吃掉一批,或者以人工的手段处理掉一批。

  不苛求每一粒卵都不被放过,但在如此处理手法之下,想要形成蝗灾也不容易。

  待到明年,若是蝗虫数量过多,告知各地,去头尾尖端,去翅去腿,以油炸之可食用,并且还是非常好的食物。

  不只是好吃,而且多食可以治夜盲症,只是需剔除心理障碍,把其当作一种肉食即可。

  只是切记注意,蝗虫为绿色时可食。

  若大量蝗虫聚集,蝗虫的颜色化作灰褐色,则只有鸡鸭鸟等可食用,人吃易中毒。

  另外,若有蝗虫起势,夜晚燃烧火堆,利用虫子的趋光性质,让它们自投罗网。

  此三管齐下,可灭蝗灾于成形之时。

  此事,一定要在明年开春之前,传入各地,让各地做好准备。

  就算当地明年没有蝗虫成灾,但也可以预防为主。

  此三法,可保证蝗虫不会泛滥成灾。

  若是由此三法,还导致蝗虫泛滥成灾。

  哪个地方蝗虫泛滥成灾,朕就要谁的脑袋!

  防患有未然,才是硬道理。”

  众臣完全不惊讶,为什么李承乾知道这么多?

  反正李承乾的脑回路,还有他的种种奇迹,已经让众臣麻木了。

  只是,吃蝗虫?

  虽然李世民当初吃了一只,不过那也只是一只。

  而且,对于他们这群高门大法的贵人而言,吃虫子这种事情,想都不敢想。

  只是随便一想想,就感觉相当恶心。

  房玄龄站出来道:“陛下,蝗神之言确不可信。

  但是,吃蝗虫这个事情……

  若是下达圣旨的话,只怕是……”

  “无妨,可告知百姓,有些虫子本就可以食用,南方有些部族,本身都有食用虫子的传统。

  只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虫子都可食用。

  朕也知道,就算到了易子而食的时候,只怕都很少有人会食用虫子,这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有些虫子是可以食用的。

  但朕既然说出这个话来,那就会为全天下百姓负责。

  吃与不吃,这全看自身。

  若是实在接受无能,朕也不强迫谁去吃。

  但是,喜欢冒险或者想要尝试的,完全可以试试看嘛!

  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愿意去冒险。

  当他们吃到之后,就会知道朕说的没错。

  朕甚至相信,未来的蝗虫,会成为大唐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虽然依就有人坚决不会吃,但是吃过的一定都说好。

  这件事情,无需再论,只要按朕的话传达下去就好。

  朕有预感,明年肯定会有蝗灾,或许就在长安周边,或许还有别的地方。

  南方之所以形不成蝗灾,就在于其几乎永不干旱的特性,但北方易形成蝗灾。

  下面来说说,关于可能的水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