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穿越七零都跟阎王谈过判还怕啥》

  烟囱废墟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周小小便感到胸口银锁片那持续已久的温热感,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彻骨髓的、沉静下来的温凉。那片被“钉魂桩”污染的土地,虽然看上去一片狼藉,但那股令人窒息、凝固生机的邪异力量已然消失无踪。大地仿佛挣脱了一道无形的枷锁,尽管伤痕累累,却开始透出粗粝而真实的生机。

  吴皓被保卫科严密看管起来。他起初一言不发,态度顽固。但当周小小将他那面邪门的小旗和罗盘,连同被烟囱废墟碾得粉碎的“钉魂桩”碎石片一起放在他面前时,这个清秀年轻人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尤其是那面小旗,在“钉魂桩”被毁后,上面的符文似乎也失去了光泽,变得黯淡无光,如同死物。

  在确凿证据和反复的政策攻心下,吴皓终于断断续续交代了实情。他的曾祖父,曾是旧社会一个旁门风水术士,与李文杰的师承有些渊源,但走的路径更为阴邪,精于利用地脉死气、怨气修炼一些损人利己的秘法。李文杰当年布下这个连环局,野心极大。电线杆下的“窃运匣”和枯井中的“转阴符”是基础,而这根“钉魂桩”,才是核心——他意图以此桩为引,将整个厂区乃至周边区域的地脉灵气彻底钉死、转化为一种极阴煞气,并非仅仅为了破坏,而是想尝试借此炼制一种传说中的邪门之物“阴煞珠”,用以延续自身寿命或获得某种诡异能力。只是后来运动风起,他自身难保,这个恶毒的计划才中途夭折。

  吴家祖上知晓这个未完成的“局”,尤其是这根凝聚了近二十年极阴死气的“钉魂桩”,在他们看来,虽是邪物,却也是“大补”之物。若能以家传秘法将其蕴含的阴煞之气安全引导出来,或可用来滋养某些阴属性的法器,甚至尝试完成李文杰未竟的“炼制”。于是,便让继承了部分家学、心思缜密且出身成分经过精心伪装的吴皓,借着知青下乡的机会,想方设法分配到向阳机械厂,伺机寻找并夺取这根“钉魂桩”。

  “我……我只是想取走它,没想继续害厂里……”吴皓苍白地辩解,眼神躲闪。

  “取走?用你的血祭炼它?将这凝聚了无数人可能遭受的病痛衰败之气的东西收为己用?”周小小目光如炬,厉声质问,“你们这种将他人苦难视为己身资粮的行径,比李文杰更加自私恶毒!”吴皓被斥得哑口无言,颓然瘫坐。

  吴皓被移交给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审查。厂里对此事的公开解释定性为“成功粉碎阶级敌人利用封建迷信残余进行的破坏活动”,吴皓是“受封建余毒思想蛊惑、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坏分子”。这一说法既符合时代基调,稳定了人心,也巧妙地将事件的玄异色彩掩盖在政治话语之下,保护了周小小、陈强等知情人的安全。

  “钉魂桩”的铲除,仿佛清除了向阳机械厂最后一丝隐形的桎梏。春回大地,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生产指标持续飘红,厂里的氛围也愈发和谐昂扬。周小小被正式任命为技术科副科长,陈强担任锻工车间副主任,两人都成为了厂里最年轻的中层骨干。牛师傅虽然依旧在车间忙碌,但被厂里特聘为“技术顾问”,享受更高的礼遇。

  然而,周小小并未就此放松。银锁片彻底沉寂了,但她自身的直觉和洞察力却在一次次历练中变得愈发敏锐。她意识到,外在的邪物易除,但人心的波动、环境的变迁,依然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管理和培养新人上,同时更加留意厂内外的人事与环境变化。

  七十年代表中期,社会氛围悄然发生着变化。厂里来的新知青越来越多,他们思维更活跃,带来的书籍和话题也更广泛。有时,周小小能听到一些关于“科学”、“未来”的热烈讨论,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对旧事物、对“迷信”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在周小小看来,有时显得过于简单和绝对。她亲身经历过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物,深知这个世界存在许多未知,简单的“迷信”二字并不能概括一切。如何在这种强调“破旧立新”的大潮中,保持一份对未知的敬畏和审慎,同时又不违背时代精神,成了她需要默默把握的分寸。

  这年夏天,省里一支地质勘探小队来到厂区附近进行常规矿产资源普查。带队的是位姓董的中年技术员,戴着眼镜,做事一丝不苟。勘探队在厂区外围架设了一些仪器,进行测量。几天后,董技术员带着一组数据,疑惑地找到了厂领导。

  “魏书记,王厂长,有个情况很奇怪。”董技术员指着图纸上的数据,“按照这一带的地质构造,地下磁场和放射性背景值都应该很稳定。但我们在厂区东南方向,也就是你们老翻砂车间那片区域附近,测到的数据有轻微但持续的异常波动。这种波动很微弱,不像是矿藏,倒像是……某种局部的地质应力异常或者残留的能量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厂领导们面面相觑,他们自然联想到了不久前被摧毁的“钉魂桩”和那场惊天动地的烟囱爆破。老魏书记沉吟片刻,沉稳地说:“董工,感谢你们的专业和负责。那片区域以前确实进行过一些特殊的施工处理,可能对局部地质有点影响。只要这异常不影响厂区安全和职工健康,我看问题不大。你们可以把数据记录下来,作为特殊案例上报。”

  董技术员虽然觉得厂领导的解释有些含糊,但基于数据确实微弱,且厂方态度明确,也就没有再深究,只是将此地标记为“异常区”,继续其他区域的勘探工作。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周小小耳朵里。她心中一动。烟囱爆破的物理冲击早已平息,“钉魂桩”的邪气也被银锁片确认净化,为何还会有能量残留?难道……吴皓或者李文杰的手段,还有更深层次的隐藏?

  她找了个借口,独自一人再次来到老翻砂车间的废墟旁。如今这里已被清理平整,准备规划为新的绿化带。时值午后,阳光明媚,草木初生,看上去一片祥和。周小小静心感受,胸口的银锁片没有任何反应。她闭上眼,尝试调动那已被锤炼得异常敏锐的直觉,去感知这片土地更深层的“气息”。

  起初,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暖意,那是大地自愈的力量。但渐渐地,在这片暖意之下,她似乎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和谐的“杂音”。那并非之前的死寂邪气,而更像是一种……被强行扭转后未能完全复原的“扭曲感”,如同一条被巨石压弯的河道,石头虽移开,但河床的形态却已改变,水流在其间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

  这感觉转瞬即逝,却让周小小确信,董技术员测到的异常并非空穴来风。“钉魂桩”对地脉的伤害是深层次的,物理摧毁了邪物,但大地自身的“伤痕”愈合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可能留下了某种难以磨灭的“印记”。这印记目前无害,但长远来看,是否会成为新的隐患?

  周小小将她的隐忧告诉了陈强和牛师傅。牛师傅吧嗒着旱烟,沉思良久,缓缓道:“小小的感觉没错。那种邪门的东西,像毒钉子一样扎得那么深,年头又久,哪能一下子就跟没事发生一样?地脉也是有灵性的,受了重伤,就算伤口长好了,也会留疤,气血运行可能也不如从前那么顺畅。”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老一辈的智慧:“按理说,这种地脉的损伤,老祖宗是有办法慢慢调养的。比如,寻一些本身具有祥和生发之气的石头,按照特定的方位埋下去,像是给大地针灸、敷药,引导地气慢慢回归正轨。或者,栽种一些根系深广、生命力顽强的树木,靠草木的生机来滋养受损的土地。但这都是慢功夫,而且……现在这年头,搞这些,容易被人说成是‘封建迷信’复辟。”

  陈强眉头紧锁:“牛师傅说得对。明着来肯定不行。但既然这隐患确实存在,我们就不能不管。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周小小目光闪动,有了主意:“我们不能用‘风水’‘地脉’的名义,但可以用‘绿化环境’、‘优化厂区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厂区’的名义来做这件事。厂里本来就有扩大绿化的计划,我们只需要在规划上,稍微‘科学’地引导一下。”

  于是,由周小小和陈强牵头,结合技术科和后勤部门,提出了一份详尽的《向阳机械厂厂区环境优化与绿化升级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因地制宜,科学植树,改善小气候,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方案中,特别强调了要对“部分因历史施工导致土壤条件可能欠佳的区域”(暗指老翻砂车间旧址及周边)进行“重点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在选择树种时,周小小和牛师傅暗中参考了一些传统智慧:他们建议在厂区东侧(木位,主生发)种植更多挺拔向阳的杨树、松柏(象征正气、坚韧);在南部(火位,主繁荣)种植一些观赏性花果树木,如石榴、海棠(象征红火、兴旺);而在那片需要“修复”的区域,则重点种植根系发达、生命力极强的国槐和银杏(槐树被认为有安土之效,银杏则寿命极长,象征稳定),并巧妙地建议将这些树木呈环绕之势种植,中心预留为休闲空地,美其名曰“利于通风采光和职工活动”。

  方案论证充分,理由冠冕堂皇,完全符合“抓革命,促生产,美化环境”的号召,很快得到了厂领导班子的批准。老魏书记在审批时,特意看了一眼周小小,眼中带着心照不宣的赞许。

  绿化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工人们挥锹铲土,栽下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树苗。周小小和陈强也经常参加劳动。每当看到树苗被种下,特别是当那些国槐和银杏被精心种植在那片曾经的“伤疤”土地上时,周小小能隐约感觉到,一丝丝温和的生机正在缓慢地渗透进土地,那丝微弱的“扭曲感”似乎在一点点被抚平。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调和,虽慢,却稳。

  不久后,厂里传来了关于吴皓的官方处理通报。他被认定为“受封建思想严重腐蚀,企图进行破坏活动”,但鉴于其年轻,且未造成实际重大损失,最终被送去边远地区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这个结局,在当时的背景下,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这件事也给周小小提了个醒:李文杰、吴皓这样的人虽然倒下了,但他们所代表的那些隐藏在历史阴影中的旁门左道,或许并未完全绝迹。

  只要人心的贪婪与对捷径的妄念不除,这些暗流就可能在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继续涌动。这份警觉,让她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了一份沉静的观察与深思。

  向阳机械厂作为省重点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承接一些更具技术含量的国家任务。周小小因技术过硬、管理能力突出,尤其是在几次关键技术革新中展现出的胆识和智慧,被提拔为厂技术科科长,成为了全厂最年轻的中层正职。陈强也因其踏实肯干、原则性强,被调任至更为重要的生产调度科担任科长。

  职位高了,责任也更重。周小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全厂的技术规划、质量把控和人才培养上。她倡导建立的“技术攻关小组”和“师徒结对”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热情。

  喜欢穿越七零都跟阎王谈过判还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