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突然眨眼,沈淮吓了一跳,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开心!
真的好开心!
传胪大典、金榜题名、跨马游街、琼林赴宴,本以为这四样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了,没想到回来还有这么大的惊喜。
国公府请来乐队和舞狮来欢迎他。
沈淮既开心又感动。
“狮子”见他笑了,舞得更起劲,动作十分活泼灵动,尤其是眨眼的时候,非常俏皮可爱。
谢道珩见徒弟开心,大手一挥,让管家和谢不二带人扛着两箱铜钱出去撒。
一边撒一边喊着沈淮的名字,很快吸引很多百姓过来抢喜钱。
“沈状元,小生这厢有礼了。”谢云琅故意走到沈淮面前做了个揖。
“哎呀呀,谢公子不必多礼。”沈淮也开起玩笑,并把人扶起。
余光看到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一左一右的扶着老太君出来,沈淮赶紧上前行礼。
“老太君,伯母,嫂子。”
“好!好!好!”老太君见沈淮一身状元红袍,纱帽簪着金花,将人衬托的愈发俊朗。
“瞧瞧这气度这样貌,跟老七年轻的时候真像。”老太君眉开眼笑的说道。
别看她年纪大,记性却不错。
包括谢道珩在内的几个亲生子的糗事,老太君还记得很清楚。
“七叔探花郎出身,才华样貌自是没得说的,淮之是七叔一手教出来的,自然与七叔有几分相似。”国公夫人接话。
“那也要淮之自己争气才行。”老太君上前握住沈淮的手,“好孩子,让老沈沾沾你的喜气。”
沈淮笑道,“是淮之先沾了老太君的福气,才有今日之喜。”
“瞧瞧这孩子,说话就是好听。”
进了正厅,老太君拉着沈淮坐在身边,问他琼林宴上的事。
沈淮知道老太君年纪大了,喜欢听小辈讲外面的趣事,于是挑了一些比较好玩的小事讲给老太君听。
明明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从沈淮嘴里说出来,便生动三分。
老太君听得乐呵呵,是不是追问两句。
谢云琅“……”
语言艺术被你小子给玩明白了。
世子夫人跟沈淮接触的不多,却也知道此人很会哄人。
是老太君喜欢的小辈。
“娘,说了这么多,你作为长辈,就没什么表示么?”
老太君聊天聊得好好的,冷不丁听到儿子来这么一句,直接把拐杖挥过去,“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谢道珩没躲,生生挨着。
不过,不疼就是了。
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看见了,也假装没看到。
别说七叔了,有时候国公爷惹老太君“不开心”了,也挨“吃”拐杖。
沈淮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有点意外,又有点想笑。
可看到国公夫人婆媳二人的反应,他也跟着假装看不见。
“淮之,来,这是老身给你准备的薄礼。”老太君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莫要拒绝。”
谢云琅补了一句,“拒绝便是嫌礼薄。”
老太君一记刀眼飞过来,谢云琅立即“咳嗯”一声,退到谢道珩身边,
“老太君对淮之的好,淮之都记在心里。”沈淮接过荷包,然后朝老太君作揖。
“你这孩子,就是礼多。”
谢道珩来了一句,“礼多人不怪!”
话音刚落,他也收到了老太君的刀眼。
接着,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各自送了礼。
几人又聊了一会之后,谢道珩便带着沈淮回了道和院。
跟来的还有谢云琅。
“我去换身衣裳,你们聊。”
谢道珩去了里屋,沈淮好奇道,“国子监今日休沐?”
“忘了告诉你,我已从国子监结业,目前已在家休息半月有余了。”
月初开始,谢云琅便不用去国子监了。
原来如此!
“日后有何打算?”沈淮问。
“我想从军。”谢云琅说,“为官做宰对我吸引力不大,我更向往疆场。”说起自己的志向,谢云琅从内到外,全身发光。
“北狄撕毁盟约,大军犯边,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就是……”危险系数很大。
谢云琅丝毫不怕,“谢氏以军功立足朝堂,我身为谢氏子弟,自小便苦练武艺,研习兵法,若不上战场,岂不可惜?
至于死不死的,先去闯了再说。”
沈淮抱拳,“佩服!”
谢云琅突然就笑道,“哈哈,你怕是还不知道吧,谢云峥已经跟他爹去靖朔关了。”
“什么时候的事?”沈淮一惊,“二月出城踏青时,我分明还看到他跟萧策在一起。”
二月份,他组织了一场踏青蹴鞠活动,萧策没下场子一起踢,但也过来找过萧策。
“他便是在那个时候去的边关。”
难怪三月初的蹴鞠局,他没冒泡,原来是去边关了。
不得不说,很勇。
沈淮正想问谢云琅什么时候行动时,谢道珩换了一身常服出来了。
丫鬟们开始传膳。
饭菜很多,足足做了十八道。
有鸡有甲鱼,还有沈淮喜欢的扣肉和四喜丸子,还有文思豆腐等名菜。
最最重要的是,在家里可以尽情的吃,不用时刻注意。
“这杯,庆贺淮之高中状元!”
谢道珩高兴的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多谢老师栽培,淮之感激不尽。”沈淮举杯回敬,然后一口闷。
“好酒量!”
谢云琅见他们二人豪爽,立即把就给他们满上。
“七叔,淮之高中,你身为授业恩师,就没什么表示么?”
“你小子……”谢道珩笑着指了指谢云琅,“礼物早有准备。”
谢道珩从袖中拿出一张地契,“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宅子,位置在春熙巷那边。”
乖乖!
春熙巷的房子是出了名的贵,老师一出手就是三进宅院。
“考虑到你在京城没什么田产,为师给你置办了一千亩的旱田,方便以后说亲。”
“这两间铺子是西坊市的,你日后有空再自己捯饬。”
谢道珩又拿出两张银票,“授官入朝,需要走动,银钱上不能吝啬,该吃吃该喝喝。
这五千两你先拿去应急,过段时间为师在给你一些其他的。”
好开心!
真的好开心!
传胪大典、金榜题名、跨马游街、琼林赴宴,本以为这四样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了,没想到回来还有这么大的惊喜。
国公府请来乐队和舞狮来欢迎他。
沈淮既开心又感动。
“狮子”见他笑了,舞得更起劲,动作十分活泼灵动,尤其是眨眼的时候,非常俏皮可爱。
谢道珩见徒弟开心,大手一挥,让管家和谢不二带人扛着两箱铜钱出去撒。
一边撒一边喊着沈淮的名字,很快吸引很多百姓过来抢喜钱。
“沈状元,小生这厢有礼了。”谢云琅故意走到沈淮面前做了个揖。
“哎呀呀,谢公子不必多礼。”沈淮也开起玩笑,并把人扶起。
余光看到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一左一右的扶着老太君出来,沈淮赶紧上前行礼。
“老太君,伯母,嫂子。”
“好!好!好!”老太君见沈淮一身状元红袍,纱帽簪着金花,将人衬托的愈发俊朗。
“瞧瞧这气度这样貌,跟老七年轻的时候真像。”老太君眉开眼笑的说道。
别看她年纪大,记性却不错。
包括谢道珩在内的几个亲生子的糗事,老太君还记得很清楚。
“七叔探花郎出身,才华样貌自是没得说的,淮之是七叔一手教出来的,自然与七叔有几分相似。”国公夫人接话。
“那也要淮之自己争气才行。”老太君上前握住沈淮的手,“好孩子,让老沈沾沾你的喜气。”
沈淮笑道,“是淮之先沾了老太君的福气,才有今日之喜。”
“瞧瞧这孩子,说话就是好听。”
进了正厅,老太君拉着沈淮坐在身边,问他琼林宴上的事。
沈淮知道老太君年纪大了,喜欢听小辈讲外面的趣事,于是挑了一些比较好玩的小事讲给老太君听。
明明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从沈淮嘴里说出来,便生动三分。
老太君听得乐呵呵,是不是追问两句。
谢云琅“……”
语言艺术被你小子给玩明白了。
世子夫人跟沈淮接触的不多,却也知道此人很会哄人。
是老太君喜欢的小辈。
“娘,说了这么多,你作为长辈,就没什么表示么?”
老太君聊天聊得好好的,冷不丁听到儿子来这么一句,直接把拐杖挥过去,“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谢道珩没躲,生生挨着。
不过,不疼就是了。
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看见了,也假装没看到。
别说七叔了,有时候国公爷惹老太君“不开心”了,也挨“吃”拐杖。
沈淮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有点意外,又有点想笑。
可看到国公夫人婆媳二人的反应,他也跟着假装看不见。
“淮之,来,这是老身给你准备的薄礼。”老太君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莫要拒绝。”
谢云琅补了一句,“拒绝便是嫌礼薄。”
老太君一记刀眼飞过来,谢云琅立即“咳嗯”一声,退到谢道珩身边,
“老太君对淮之的好,淮之都记在心里。”沈淮接过荷包,然后朝老太君作揖。
“你这孩子,就是礼多。”
谢道珩来了一句,“礼多人不怪!”
话音刚落,他也收到了老太君的刀眼。
接着,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各自送了礼。
几人又聊了一会之后,谢道珩便带着沈淮回了道和院。
跟来的还有谢云琅。
“我去换身衣裳,你们聊。”
谢道珩去了里屋,沈淮好奇道,“国子监今日休沐?”
“忘了告诉你,我已从国子监结业,目前已在家休息半月有余了。”
月初开始,谢云琅便不用去国子监了。
原来如此!
“日后有何打算?”沈淮问。
“我想从军。”谢云琅说,“为官做宰对我吸引力不大,我更向往疆场。”说起自己的志向,谢云琅从内到外,全身发光。
“北狄撕毁盟约,大军犯边,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就是……”危险系数很大。
谢云琅丝毫不怕,“谢氏以军功立足朝堂,我身为谢氏子弟,自小便苦练武艺,研习兵法,若不上战场,岂不可惜?
至于死不死的,先去闯了再说。”
沈淮抱拳,“佩服!”
谢云琅突然就笑道,“哈哈,你怕是还不知道吧,谢云峥已经跟他爹去靖朔关了。”
“什么时候的事?”沈淮一惊,“二月出城踏青时,我分明还看到他跟萧策在一起。”
二月份,他组织了一场踏青蹴鞠活动,萧策没下场子一起踢,但也过来找过萧策。
“他便是在那个时候去的边关。”
难怪三月初的蹴鞠局,他没冒泡,原来是去边关了。
不得不说,很勇。
沈淮正想问谢云琅什么时候行动时,谢道珩换了一身常服出来了。
丫鬟们开始传膳。
饭菜很多,足足做了十八道。
有鸡有甲鱼,还有沈淮喜欢的扣肉和四喜丸子,还有文思豆腐等名菜。
最最重要的是,在家里可以尽情的吃,不用时刻注意。
“这杯,庆贺淮之高中状元!”
谢道珩高兴的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多谢老师栽培,淮之感激不尽。”沈淮举杯回敬,然后一口闷。
“好酒量!”
谢云琅见他们二人豪爽,立即把就给他们满上。
“七叔,淮之高中,你身为授业恩师,就没什么表示么?”
“你小子……”谢道珩笑着指了指谢云琅,“礼物早有准备。”
谢道珩从袖中拿出一张地契,“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宅子,位置在春熙巷那边。”
乖乖!
春熙巷的房子是出了名的贵,老师一出手就是三进宅院。
“考虑到你在京城没什么田产,为师给你置办了一千亩的旱田,方便以后说亲。”
“这两间铺子是西坊市的,你日后有空再自己捯饬。”
谢道珩又拿出两张银票,“授官入朝,需要走动,银钱上不能吝啬,该吃吃该喝喝。
这五千两你先拿去应急,过段时间为师在给你一些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