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走访-《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感谢老师精准扶贫!”沈淮高高兴兴的收下礼物!

  一手田产,一手铺子银票,简直不要太爽了!

  “这一杯,敬老师。”沈淮举杯,“感谢老师这么多年的悉心教导。”

  谢道珩笑着举杯。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大恩不言谢!

  老师的恩情,沈淮觉得自己这辈子都还不清,说句谢谢显得太轻,他只要将这份恩情牢记心里,日后涌泉相报就好!

  “这些东西,于为师而言,不过是寻常,淮之不必有心里负担。”

  谢道珩似乎看出沈淮所想,出言宽慰道,“你出息了,为师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沈淮心里暖暖的,好似泡在温水之中,弥漫至四肢百骸。

  “弟子不善言辞,那就……再敬老师一杯吧。”沈淮再次举杯。

  谢道珩笑呵呵的把杯中酒饮尽。

  “这一杯,敬云琅兄。”沈淮转头敬谢云琅,“这两年多亏有云琅兄的陪伴,我的惊鸿十三枪才得以突破。”

  借住国公府三年,每次去练武场练枪,谢云琅几乎都在。

  他也是跟自己对练最多的人。

  谢云莱和谢云渺也经常见,但亲近度不如谢云琅。

  说实话,他以前的惊鸿十三枪就是花架子。

  名字好听,口感好听,耍得也好看,但花里胡哨,不实用。

  来了京城,得老师一番指点,再经过实战演练,才一点点完善不足。

  虽然吧,比不上嫡传的谢氏枪法,却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枪法。

  沈淮也清楚,嫡传的谢氏枪法,用在战场威力巨大,只有嫡脉才有资格练。

  他所练的,只是普通版。

  “淮之客气了,我们是互帮互助。”谢云琅举手碰杯。

  “这一杯,敬自己。”沈淮把酒杯满上,“敬自己寒窗十年,终于金榜题名。

  祝前路漫漫亦灿灿。”

  “说得好。”谢道珩叫好之后,再次举杯,“前路漫漫亦灿灿。”

  谢云琅也举杯,“前路漫漫亦灿灿。”

  这句话,是对沈淮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这顿饭,三人吃的非常开心。

  回到听雨斋。

  沈淮把老太君几个送的礼一一拆开。

  国公夫人依旧很实在,送了一千两。

  世子夫人同样送了一千两。

  老太君依旧送了一间铺子,据谢不二说,是间旺铺。

  老太君也大气,连同铺子的管事和伙计都给他了。

  老师同样大手笔,直接送了一千亩的旱田,要知道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想要买这么大片的田,是非常不容易的。

  沐浴过后,沈淮去了书房。

  明天要去走访考官和读卷官,得提前规划一下路线。

  至于礼物,不能太贵重,也不能太寒酸,所以准备文房四宝和茶叶便差不多了。

  这两样东西,很好的避开了过于贵重,可能会引发的嫌疑,又符合基本走访的基本礼节,同时也能表达自己的谢意。

  罗列好清单,沈淮便回房休息了。

  一夜好梦!

  早上起来,沈淮直接拉着谢不二和碧青去东坊市采购文房四宝和茶叶。

  分装好之后,直奔祝大学士府邸。

  门房见是新科状元来访,不敢怠慢。

  “沈状元稍等,小的这就去通报。”

  门房拿着拜帖就往里面跑。

  让沈淮意外的是,接待他的居然是祝山卿。

  “祝编修,许久不见。”沈淮上前见礼。

  祝山卿是上届殿试的探花郎,在翰林院任编修一职。

  沈淮即将授官,到了翰林院,祝山卿便是他的前辈。

  “没想到你真考中了状元,恭喜!”祝山卿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

  两年翰林滚打,他身上已经褪去了那份青涩,多了一份沉稳。

  身上也多了一丝文官气质。

  “祝编修是前辈,日后到了翰林院还盼着你能关照一二呢。”

  “怕是没这个机会了。”

  沈淮的第一反应是祝山卿升官了,并且调离了翰林院,就是不知去往何处。

  沈淮好奇,但分寸的没问,毕竟他们只是点头之交。

  于是转移话题道,“我今日带了些薄礼,想当面致谢祝学士,不知祝学士方便否?”

  “家父外出了!”

  最后,沈淮留下薄礼便告退了。

  祝山卿看着手中的篮子,不自觉的想起当初在烟雨楼斗诗的情景。

  自那之后,他听到关于沈淮的消息,心里总是有些微妙。

  直到恩科,成了探花郎,入了翰林,慢慢的,那点微妙已经消失了。

  反而欣赏起沈淮来。

  毕竟每月都上评优榜的实力,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即便是他跟裴聿都不能做到。

  但,沈淮做到了。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束水冲沙之法,发明铁龙爪,改良直辕犁。

  这样的人,说实话,他非常佩服,又怎会对他生出敌意呢?

  离开祝府,沈淮马不停蹄的赶去下一个考官府邸。

  递上拜帖,道明来意后,门房说老爷不在家中。

  沈淮听出言外之意,留下礼物便离开了。

  不过,也不是每个考官都会接礼物。

  像詹事府和司政通的考官就婉拒了,还说新科进士不容易,别破这个费,有这份心就行了。

  去到裴府的时候,沈淮人都麻了,也做好了被拒的心理准备,结果他看到了裴聿。

  “小裴大人!”见到裴聿,沈淮挺意外的,见礼的时候,还调皮了一下。

  “沈状元,别来无恙呀。”裴聿还是那个裴聿,就是身上多了点“班味”。

  毕竟在翰林院上了两年的班,跟在国子监的时候,还是有点区别的。

  “哈哈,可比不得你这个大忙人。”

  “里面说话吧。”

  进了待客厅,裴聿亲自给沈淮倒茶,并说道,“我父亲猜到这两日会有人上门走访,便携我娘和我妹去郊外赏花去了。”

  “能得裴修撰亲自招待,沈某这趟算是值了。”沈淮笑着端过茶杯,品了一口,赞道,“好茶!”

  顿了顿,又说道,“裴兄猜猜,我方才见了谁么?”

  “谁?”裴律稍作思索,便说道,“沈兄不会是见到祝编修了吧?”

  不得不说,裴律很聪明。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裴兄。”沈淮赞道,“我让他以后多多关照,他却说没这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