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白院正回信的间歇中,最先来到的还是发榜日。
这次除了张贴榜单,还将上榜考生的答卷也依次给张贴了出来,为的就是防止上次考生围住县衙口的情况。
府试不同于县试,榜单上不仅有座位号,还有考生姓名。
宋沛年的姓名要高高挂在榜首,众多看榜的也没说话,急急忙忙一步又一步挪到考卷前,细细研读。
如同之前县试衙口的盛况一般,皆是一看一个不吱声。
还因着龚知州出的题目实在刁钻,很容易拉开考生之间的水平,宋沛年写的策论相比于第二好上一倍不止,行文流畅,内容深刻,文章几经传播,一时之间又给宋沛年扬了名。
大半个江南都得知,这宋家又出了一个麒麟儿,甚至比起他爹当年那个时候,还有几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得知此消息的龚知州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气得三天没吃一口饭,他这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完全就是损己利人!
私下里偷偷扇了自己好几个巴掌,都怪你作,现在好了吧,没有将人给为难到,反而给他做了嫁衣,扬了他的美名。
尤其是当他交好的同僚来问他是不是故意为之的,特意出个刁钻题目给宋沛年扬名,龚知州差点儿一口气没有提上来,当场表演一个惊厥气晕。
最后还不得不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让别人猜他的心思。
真的怄死他得了!
大部分看到宋沛年所作策论都是服气的,尤其是参加了此次府试有着切身体会的。
实话来讲,做文章真的看得是一个‘天时地利’,不论自身的积累,有时候灵感爆发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者考场上比起平日里,总多了几分紧迫感,对于心态不好的学子可谓是更加折磨。
所以宋沛年这次的‘超常发挥’,在众多学子眼中更加难能可贵。
学文之人与学武之人其实都差不多,大多都崇拜强者,有些心里深深服气的,瞬间摒弃之前对宋沛年的看法,有的甚至还有想要结识一二的想法。
当宋沛年的答卷被呈在太雍帝的桌案上,他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果真如传言那般,破题巧妙,文辞深刻,同场考生无人能及。
哪怕与去年殿试的几篇精妙文章相比,都有过之无不及。
再说了,这可不是考进士,只是考个童生而已啊!
来回看了许久,才对着一旁的张苦口问道,“真是那小子做的文章?”
张苦口早就做好宋家的功课了,躬身回禀道,“回皇上的话,确确实实就是宋家小儿做的文章,没有任何人给他代笔。”
一开始也没有人质疑过,但是转念一想,先不说谁人愿意,就是宋家自己都不敢进行暗箱操作,肚子里有没有墨水那可是一试便知,动静搞得越大,后面跌得越惨。
太雍帝捏了捏眉心,没想到他这一辈子还有看走眼的时候。
不过又听到张苦口说的,那小子的夫子最近愁的不得了,原因乃是宋沛年说不出文绉绉的话,再深奥的话从他嘴巴过一遍都变味了。
听张苦口这么一说,太雍帝也释然了。
也是,他都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了,咋可能看走眼。
又听宋夫人给白院正去信之事,太雍帝沉吟片刻,直接吩咐道,“所有重要的资料都让白院正摘抄一份给那边送去。”
太雍帝觉得,没有谁比他更想让宋四清醒过来,自从宋四脑子被撞傻了之后,宋四手上所有的活儿都被移交了出来,下面人干的活总是不符合他的心意。
每当这个时候,太雍帝都会格外怀念宋四爷。
更让太雍帝头疼的是,连带着他自己手上的活儿都不能偷偷交出去了,主要是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他只信任宋四爷。
这日子可真难熬啊。
一想到这,太雍帝又吩咐道,“算了,让白院正去一趟江南吧。”
张苦口听到这眉心狠狠一跳,不禁道,“那皇上您...”
白院正可是太雍帝的专属御医,只给他一个人看病,就像是他最信任宋四爷为他干活一样,太雍帝只信任白院正给他号脉。
心中暗自取舍一番,最后太雍帝还是偏向了白院正去江南,“无碍,让白院正的几个徒弟留下来就是了,学了几十年了,也该出师了。”
他真的太怀念从前万事有宋四的日子了。
太雍帝决定下来的事,张苦口也没资格再去劝阻,只得领命下去执行。
张苦口暗自庆幸,菩萨保佑,看来上次赏赐一事,自己做得真的太对了,宋六元在太雍帝心中的份量可是无人能及啊,恐怕也就皇太孙能比一比了。
刚走至大殿门口,张苦口又被太雍帝给叫住了,“传朕的旨意,派朱明浪前去江南为此次院试的提学官。”
张苦口心中的猜想再次得到印证,皇上这不是摆明了给宋家小儿撑腰嘛,要知道这朱明浪之前可是从宋六元手里出来的。
这般想着,等张苦口到了太医院,面对白院正又多说了几句话,话里话外都是太雍帝对宋六元的重视,让他此次好好再给宋六元诊治一二。
----
当宋夫人听闻白院正要来江南时都是一惊,心中还有几丝隐秘的愧疚之情,对着林婉珺抹眼泪道,“我那皇表舅心中还是有我这个表侄女的...”
“呜呜呜,我以后还是不骂他了,以前我骂他的那些话都不作数,明儿个我就去庙里给菩萨说,让他不要计较我之前说的那些话了,让他以后都好好保佑我皇表舅...”
宋沛年无语凝噎,真当寺庙是你家开的啊,你说什么,菩萨就听什么。
林婉珺轻声安慰,“娘您别哭了,我到时候与你一起求菩萨,顺便再给相公求个平安符。”
宋夫人听到这,止住了哭声,转眼看向宋沛年,“年儿,你夫子给我说,你成天书也不看了,只捧着一本医书看。”
“还有,我听下面的人说,你还让人带了一套银针回来,没事儿就往自己身上扎几针,这可要不得,万一伤了身子怎么办?”
宋夫人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最后还来了个总结,“我知道你是想要给你爹施针,可那岂是一件易事?就说给你皇表舅爷看病的白院正,他都学了一辈子的医了,依旧不会那针法,你现在还是紧着院试...”
宋沛年当然知道宋夫人这么说也是为他好,也没有反驳,只是点点头,反正听不听又是一回事儿。
宋夫人见宋沛年那样子就知道他没有听进去,气不打一处来,连着给了宋沛年好几个白眼。
还想再唠叨几句,就听到下面的人通报说宋氏族人来了,来找宋沛年的。
宋沛年有机会躲过唠叨,立刻溜之大吉,屁颠屁颠地就跑了,气得背后的宋夫人牙痒痒,又开始和林婉珺吐槽起了宋沛年,“我给你说,你那相公从小就是这个怪性子,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要自己决定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都要跳进去瞧一瞧...”
林婉珺却觉得宋沛年这性子好,干事有恒心有毅力,科考学习多苦啊,从小养尊处优的他都坚持下来了。
外人只道他是天才,但是林婉珺都看在眼里,他是时时刻刻都捧着书在看,还说什么碎片时间很重要。
练字也是,绑着沙包一练就是好几炷香。
这么想着,立刻低声反驳道,“相公还好吧。”
自己亲亲儿媳妇竟然不站在自己这边,还帮她那不靠谱的男人说话?
宋夫人的情绪一下子就绷了,作势就要哭,来回推着林婉珺的手,“你和谁天下第一好?忘了谁给你分享秘密?谁给你送那些好看的首饰?谁和你一起做生意?你那相公给你分享过秘密吗?给你送过首饰吗?给你...”
林婉珺:......
怎么没有?!
不过林婉珺也很头疼宋夫人的哭声,只得换着法子开始安慰宋夫人。
怪不得相公脾气这么好呢,发起脾气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感情都是被磨出来的。
----
宋沛年去到外院的会客厅,来者都是此次参考府试的宋氏学子们,一见到宋沛年就立刻站了起来,有些拘谨地看着来人。
虽说如此,但自从宋沛年一踏进来,他们打量的目光就没有停下来过。
少年一身黑色锦袍,随着他的动作衣袂翻飞,身姿挺拔如松,青丝束在玉簪之下,眉若远山,面如冠玉,当真是惊才绝艳之姿。
年轻、好看、气派、挺拔、桀骜...
片刻的愣神,一个又一个词从他们的脑海中蹦了出来,组成了面前的少年人形象。
直到宋沛年开口,“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掩去面上的惊艳之色对着宋沛年行了一个同辈礼,真的奇了怪了,往日也不是没有见过,咋今儿个看着格外气度不凡,看久了还生出几丝自愧不如的念想。
难道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人最近书看得多,所以这气质也提升了好大一截?
嗯,一定是的。
既然他是主人家,宋沛年便挪步到主位坐下,“你们也都坐下吧。”
再次询问道,“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
为首的那位宋氏学子立刻笑着回道,“今日我与诸位师兄弟前来是想要感谢宋师兄的备考笔记,多亏了那本笔记,我们才能在此次府试中脱颖而出。”
附和声逐渐响起,“对啊,对啊。”
实事求是,因着那本备考笔记,虽然这次的府试的题目很难,但是他们写文章时却感觉如有神助,按照宋沛年笔记上的法子,抽丝剥茧,最后做出了在他们眼里不错的文章。
考试结果也如他们预期那般,真的榜上有名,且比自己预期中还要高几个名次!
甚至有些这次府试只是打算试试水,提前适应一下府试氛围的学子,此次竟然也考中被录取了!
相较于往年,今年府试宋氏一族可谓是收获颇丰,这一切都多亏了宋沛年的备考笔记。
现如今,宋沛年那本备考笔记,宋氏所有学生恨不得当作金科玉律,逐字研读,铭记于心。
于是乎,他们便商量前来道谢。
宋沛年听闻十分不在意摆手,“谢就不用了,咱们都姓宋。”
刚刚发言的学子名为宋沛忌,与宋沛年是同辈,又道,“虽说如此,但比起师兄你的胸襟,我们远不及你那般开阔。”
说着还和同行的学子们一起站起身来,对着宋沛年比了一个十分郑重且正式的谢礼,还将他们凑钱买的谢礼递给了与宋沛年随行的五里。
一来二去,搞得宋沛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别这样。”宋沛年低声道,但随即又绷起一张脸,“既然你们想要谢,这句道谢我就收下了,不过这谢礼我就不收了,都是一族之人,不必这么生分。”
虽说宋氏是大族,但不是每一个族人都是富裕的,宋沛年看到好几个学生袖口都磨白了。
宋沛年执意拒绝,无论他们再怎么说都是摆手拒绝,又见他们因他拒收谢礼而神情黯然,想了想还是开口道,“若是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话音刚落,一个面容十分稚嫩的学子立刻举手,“师兄,听说你背书特别厉害,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背的吗?我无论再怎么背,总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
宋沛年听闻一副很是为难的样子,那学子以为自己这个话题僭越了,连忙摆手,“师兄不想回答也没事的,我只是随口一问。”
“没有。”
宋沛年出声道,随即指了指脑子,“还得看这个。”
众人:......
宋沛年尴尬一笑,想了想又才道,“一本书总有个前中后,大家可以循序渐进分为几个小节来记。若还是不行的话,大家还可以默写,一段一段的来,应该也有效果。还有...”
宋沛年说了很多,宋氏学子们听着只觉得豁然开朗,全都竖起了耳朵,有的甚至已经掏出笔再记录宋沛年所言了。
呜呜呜,以前是他们狭隘了,师兄真的是个大好人啊。
这次除了张贴榜单,还将上榜考生的答卷也依次给张贴了出来,为的就是防止上次考生围住县衙口的情况。
府试不同于县试,榜单上不仅有座位号,还有考生姓名。
宋沛年的姓名要高高挂在榜首,众多看榜的也没说话,急急忙忙一步又一步挪到考卷前,细细研读。
如同之前县试衙口的盛况一般,皆是一看一个不吱声。
还因着龚知州出的题目实在刁钻,很容易拉开考生之间的水平,宋沛年写的策论相比于第二好上一倍不止,行文流畅,内容深刻,文章几经传播,一时之间又给宋沛年扬了名。
大半个江南都得知,这宋家又出了一个麒麟儿,甚至比起他爹当年那个时候,还有几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得知此消息的龚知州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气得三天没吃一口饭,他这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完全就是损己利人!
私下里偷偷扇了自己好几个巴掌,都怪你作,现在好了吧,没有将人给为难到,反而给他做了嫁衣,扬了他的美名。
尤其是当他交好的同僚来问他是不是故意为之的,特意出个刁钻题目给宋沛年扬名,龚知州差点儿一口气没有提上来,当场表演一个惊厥气晕。
最后还不得不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让别人猜他的心思。
真的怄死他得了!
大部分看到宋沛年所作策论都是服气的,尤其是参加了此次府试有着切身体会的。
实话来讲,做文章真的看得是一个‘天时地利’,不论自身的积累,有时候灵感爆发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者考场上比起平日里,总多了几分紧迫感,对于心态不好的学子可谓是更加折磨。
所以宋沛年这次的‘超常发挥’,在众多学子眼中更加难能可贵。
学文之人与学武之人其实都差不多,大多都崇拜强者,有些心里深深服气的,瞬间摒弃之前对宋沛年的看法,有的甚至还有想要结识一二的想法。
当宋沛年的答卷被呈在太雍帝的桌案上,他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果真如传言那般,破题巧妙,文辞深刻,同场考生无人能及。
哪怕与去年殿试的几篇精妙文章相比,都有过之无不及。
再说了,这可不是考进士,只是考个童生而已啊!
来回看了许久,才对着一旁的张苦口问道,“真是那小子做的文章?”
张苦口早就做好宋家的功课了,躬身回禀道,“回皇上的话,确确实实就是宋家小儿做的文章,没有任何人给他代笔。”
一开始也没有人质疑过,但是转念一想,先不说谁人愿意,就是宋家自己都不敢进行暗箱操作,肚子里有没有墨水那可是一试便知,动静搞得越大,后面跌得越惨。
太雍帝捏了捏眉心,没想到他这一辈子还有看走眼的时候。
不过又听到张苦口说的,那小子的夫子最近愁的不得了,原因乃是宋沛年说不出文绉绉的话,再深奥的话从他嘴巴过一遍都变味了。
听张苦口这么一说,太雍帝也释然了。
也是,他都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了,咋可能看走眼。
又听宋夫人给白院正去信之事,太雍帝沉吟片刻,直接吩咐道,“所有重要的资料都让白院正摘抄一份给那边送去。”
太雍帝觉得,没有谁比他更想让宋四清醒过来,自从宋四脑子被撞傻了之后,宋四手上所有的活儿都被移交了出来,下面人干的活总是不符合他的心意。
每当这个时候,太雍帝都会格外怀念宋四爷。
更让太雍帝头疼的是,连带着他自己手上的活儿都不能偷偷交出去了,主要是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他只信任宋四爷。
这日子可真难熬啊。
一想到这,太雍帝又吩咐道,“算了,让白院正去一趟江南吧。”
张苦口听到这眉心狠狠一跳,不禁道,“那皇上您...”
白院正可是太雍帝的专属御医,只给他一个人看病,就像是他最信任宋四爷为他干活一样,太雍帝只信任白院正给他号脉。
心中暗自取舍一番,最后太雍帝还是偏向了白院正去江南,“无碍,让白院正的几个徒弟留下来就是了,学了几十年了,也该出师了。”
他真的太怀念从前万事有宋四的日子了。
太雍帝决定下来的事,张苦口也没资格再去劝阻,只得领命下去执行。
张苦口暗自庆幸,菩萨保佑,看来上次赏赐一事,自己做得真的太对了,宋六元在太雍帝心中的份量可是无人能及啊,恐怕也就皇太孙能比一比了。
刚走至大殿门口,张苦口又被太雍帝给叫住了,“传朕的旨意,派朱明浪前去江南为此次院试的提学官。”
张苦口心中的猜想再次得到印证,皇上这不是摆明了给宋家小儿撑腰嘛,要知道这朱明浪之前可是从宋六元手里出来的。
这般想着,等张苦口到了太医院,面对白院正又多说了几句话,话里话外都是太雍帝对宋六元的重视,让他此次好好再给宋六元诊治一二。
----
当宋夫人听闻白院正要来江南时都是一惊,心中还有几丝隐秘的愧疚之情,对着林婉珺抹眼泪道,“我那皇表舅心中还是有我这个表侄女的...”
“呜呜呜,我以后还是不骂他了,以前我骂他的那些话都不作数,明儿个我就去庙里给菩萨说,让他不要计较我之前说的那些话了,让他以后都好好保佑我皇表舅...”
宋沛年无语凝噎,真当寺庙是你家开的啊,你说什么,菩萨就听什么。
林婉珺轻声安慰,“娘您别哭了,我到时候与你一起求菩萨,顺便再给相公求个平安符。”
宋夫人听到这,止住了哭声,转眼看向宋沛年,“年儿,你夫子给我说,你成天书也不看了,只捧着一本医书看。”
“还有,我听下面的人说,你还让人带了一套银针回来,没事儿就往自己身上扎几针,这可要不得,万一伤了身子怎么办?”
宋夫人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最后还来了个总结,“我知道你是想要给你爹施针,可那岂是一件易事?就说给你皇表舅爷看病的白院正,他都学了一辈子的医了,依旧不会那针法,你现在还是紧着院试...”
宋沛年当然知道宋夫人这么说也是为他好,也没有反驳,只是点点头,反正听不听又是一回事儿。
宋夫人见宋沛年那样子就知道他没有听进去,气不打一处来,连着给了宋沛年好几个白眼。
还想再唠叨几句,就听到下面的人通报说宋氏族人来了,来找宋沛年的。
宋沛年有机会躲过唠叨,立刻溜之大吉,屁颠屁颠地就跑了,气得背后的宋夫人牙痒痒,又开始和林婉珺吐槽起了宋沛年,“我给你说,你那相公从小就是这个怪性子,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要自己决定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都要跳进去瞧一瞧...”
林婉珺却觉得宋沛年这性子好,干事有恒心有毅力,科考学习多苦啊,从小养尊处优的他都坚持下来了。
外人只道他是天才,但是林婉珺都看在眼里,他是时时刻刻都捧着书在看,还说什么碎片时间很重要。
练字也是,绑着沙包一练就是好几炷香。
这么想着,立刻低声反驳道,“相公还好吧。”
自己亲亲儿媳妇竟然不站在自己这边,还帮她那不靠谱的男人说话?
宋夫人的情绪一下子就绷了,作势就要哭,来回推着林婉珺的手,“你和谁天下第一好?忘了谁给你分享秘密?谁给你送那些好看的首饰?谁和你一起做生意?你那相公给你分享过秘密吗?给你送过首饰吗?给你...”
林婉珺:......
怎么没有?!
不过林婉珺也很头疼宋夫人的哭声,只得换着法子开始安慰宋夫人。
怪不得相公脾气这么好呢,发起脾气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感情都是被磨出来的。
----
宋沛年去到外院的会客厅,来者都是此次参考府试的宋氏学子们,一见到宋沛年就立刻站了起来,有些拘谨地看着来人。
虽说如此,但自从宋沛年一踏进来,他们打量的目光就没有停下来过。
少年一身黑色锦袍,随着他的动作衣袂翻飞,身姿挺拔如松,青丝束在玉簪之下,眉若远山,面如冠玉,当真是惊才绝艳之姿。
年轻、好看、气派、挺拔、桀骜...
片刻的愣神,一个又一个词从他们的脑海中蹦了出来,组成了面前的少年人形象。
直到宋沛年开口,“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掩去面上的惊艳之色对着宋沛年行了一个同辈礼,真的奇了怪了,往日也不是没有见过,咋今儿个看着格外气度不凡,看久了还生出几丝自愧不如的念想。
难道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人最近书看得多,所以这气质也提升了好大一截?
嗯,一定是的。
既然他是主人家,宋沛年便挪步到主位坐下,“你们也都坐下吧。”
再次询问道,“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
为首的那位宋氏学子立刻笑着回道,“今日我与诸位师兄弟前来是想要感谢宋师兄的备考笔记,多亏了那本笔记,我们才能在此次府试中脱颖而出。”
附和声逐渐响起,“对啊,对啊。”
实事求是,因着那本备考笔记,虽然这次的府试的题目很难,但是他们写文章时却感觉如有神助,按照宋沛年笔记上的法子,抽丝剥茧,最后做出了在他们眼里不错的文章。
考试结果也如他们预期那般,真的榜上有名,且比自己预期中还要高几个名次!
甚至有些这次府试只是打算试试水,提前适应一下府试氛围的学子,此次竟然也考中被录取了!
相较于往年,今年府试宋氏一族可谓是收获颇丰,这一切都多亏了宋沛年的备考笔记。
现如今,宋沛年那本备考笔记,宋氏所有学生恨不得当作金科玉律,逐字研读,铭记于心。
于是乎,他们便商量前来道谢。
宋沛年听闻十分不在意摆手,“谢就不用了,咱们都姓宋。”
刚刚发言的学子名为宋沛忌,与宋沛年是同辈,又道,“虽说如此,但比起师兄你的胸襟,我们远不及你那般开阔。”
说着还和同行的学子们一起站起身来,对着宋沛年比了一个十分郑重且正式的谢礼,还将他们凑钱买的谢礼递给了与宋沛年随行的五里。
一来二去,搞得宋沛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别这样。”宋沛年低声道,但随即又绷起一张脸,“既然你们想要谢,这句道谢我就收下了,不过这谢礼我就不收了,都是一族之人,不必这么生分。”
虽说宋氏是大族,但不是每一个族人都是富裕的,宋沛年看到好几个学生袖口都磨白了。
宋沛年执意拒绝,无论他们再怎么说都是摆手拒绝,又见他们因他拒收谢礼而神情黯然,想了想还是开口道,“若是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话音刚落,一个面容十分稚嫩的学子立刻举手,“师兄,听说你背书特别厉害,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背的吗?我无论再怎么背,总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
宋沛年听闻一副很是为难的样子,那学子以为自己这个话题僭越了,连忙摆手,“师兄不想回答也没事的,我只是随口一问。”
“没有。”
宋沛年出声道,随即指了指脑子,“还得看这个。”
众人:......
宋沛年尴尬一笑,想了想又才道,“一本书总有个前中后,大家可以循序渐进分为几个小节来记。若还是不行的话,大家还可以默写,一段一段的来,应该也有效果。还有...”
宋沛年说了很多,宋氏学子们听着只觉得豁然开朗,全都竖起了耳朵,有的甚至已经掏出笔再记录宋沛年所言了。
呜呜呜,以前是他们狭隘了,师兄真的是个大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