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军工-《末世之我能召唤钢铁洪流》

  做完一系列关键部署,胡思乱想一阵后,陆诚重新回到了指挥席。

  看了看各个屏幕不断闪烁的实时画面,战区地图,以及各类信息,见没什么要紧事情需要处理,他缓缓向后躺去,靠在了结实的椅背上。

  从天明时分开始,先是第一批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起飞,抵达各自的预定空域完成组网。

  然后宣传中心开始了面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广播,将希望播散了出去。

  紧接着,是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联络信号,准确来说是求援信号。

  最后,就是争分夺秒的派出战机,奔赴一个个坐标点,执行紧急救援任务……

  这短短的半天,可谓是惊心动魄至极。

  此刻稍一放松,疲惫之意潮水般涌来,一股酸胀感从眉心深处蔓延开来。

  他缓缓闭上眼睛,抬起手用拇指和食指揉捏着额角,想要暂时将纷乱如麻的思绪,以及不断回放的战斗画面暂时驱逐出去。

  慢慢的,他的思绪不由自主的再次飘远。

  以前闲暇时,他也爱看些小说,无论是历史传奇还是科幻冒险,里面的主角总是挥洒自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风生间强虏灰飞烟灭。

  可现在呢?他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整天忙的脚不沾地,压力比山还大,比之前当基层小领导时,忙了累了不知多少倍,哪有什么潇洒可言。

  他无比怀念过去的日子,至少那时候,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而现在,单就西北地区而言,他自己就是个子最高的那个。

  他强迫自己停止这种无意义的比较,再次将思维放空。

  就在这时,指挥的大门被轻轻的推开了。

  值班参谋的身影率先进入,他脚步放的极轻,目光快速扫过室内,最终落在闭目养神的陆诚身上,显得有些犹豫。

  而跟在他身后的,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海林。

  老同志的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

  付金年和何志刚几乎同时注意到了进来的两人。

  “李主任,来啦!”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出言招呼,声音都刻意压低了少许。

  李海林脸上微微一笑,冲两人点头致意:“政委,参谋长,打扰了,我有重要工作要找首长汇报。”

  说完,他的目光迅速投向指挥席。

  当他看到靠在椅背上,好像陷入沉睡的陆诚时,脚步不由的顿住了,脸上露出一丝明显的踌躇和犹豫。

  他知道首长最近非常辛苦,实在不忍心立刻打断这难得的休息。

  于是,他提着公文包,站在原地,进退两难。

  就在他犹豫的当口,陆诚已经睁开了眼睛。

  他直接坐直了身体,目光投向李海林,指了指身旁空着的一张椅子:“李主任来了,站那干嘛,坐下慢慢说。”

  得到首肯,李海林明显松了口气,快步走到近前,依言坐下。

  他没有寒暄,直接打开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沓文件,双手递向陆诚。

  “首长,今天过来,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向您汇报。”李海林开门见山,语速不快,但吐字清晰。

  说着,他翻开了文件的首页:“第一,根据我们组织人手,加班加点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初步筛选出了一批位于兰州市范围内的重点工业企业清单。其中,我们认为最关键,最具战略价值的,就是那一批曾经的军工企业。”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首长,兰州市自国家实施‘一五’计划起,就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发展出了门类相当齐全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可谓是底蕴深厚。”

  “这份清单上的企业,除了我们已经初步控制并进行保护的五零四厂核工业之外,还涉及航天发射配套、航空零部件制造、以及相当规模的陆军兵器装备研发和生产体系。”

  “这些单位,哪怕只是部分恢复产能,也绝对能在很大程度上为部队的装备维护,或者生产制造提供有力支撑,更能极大程度减轻我们的后勤保障压力,意义重大!”

  听着李海林的汇报,陆诚一边快速浏览着文件上的列表,一边不住的点头。

  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尤其是近年来一直在兰州工作生活,其中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自然是听过的,比如生产大型挖掘设备的兰石集团,虽然不是纯军工,但能够紧急转产。

  不过像那些神秘的航天配套单位和兵器装备企业,具体哪些还在,生产情况如何,他就不是很清楚了,这份清单来的很及时。

  他思索了大约十几秒,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清单上的一个厂名,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恢复生产,想法很好,我也很希望看到。但现实难度有多大?评估过吗?还有,即便初期能恢复,原材料、能源、技术工人的持续供应跟不跟的上?换句话说,它们的持续发展能力怎么样?我们不能搞一波流,那没有意义。”

  面对陆诚直指要害的提问,李海林没有回避问题,神情严肃:“首长,困难肯定巨大,方方面面都是挑战。但事在人为,我们已经在着手恢复兰州市的几处主要电厂和自来水厂了。现在城内没有了大规模居民消耗,电力和水资源的主要供应方向,完全可以倾斜向这些关键企业。”

  “人员方面,在我们现在接收安置的幸存者中,经过仔细筛查,已经发现了少量可用人员,他们曾是这些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和熟练工人,虽然数量远远不够,但至少有了火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员,并选拔一批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由这些老师傅带队,进行紧急培训。”

  “首长,只要咱们肯下决心干,不怕苦不怕累,我相信,就算不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实现特定零部件、简单的武器弹药、或者某些装备的小批量复产,还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您担心的持续性问题,瓶颈主要卡在原材料和上游零部件供应上。很多特种钢材、稀有金属、化工原料,我们本地无法生产,库存用一点少一点。”

  “但这方面,随着我们部队控制区域的不断扩大,搜索和回收行动的深入,相信能够逐步得到缓解。或许也可以寻找替代材料,一步一步来,问题总能慢慢得到解决。”李海林一条条分析着,显然做过扎实的功课。

  陆诚的脸上露出笑意:“很好,既然你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更有相对可行的计划,那就放手去做,有什么需求,随时打报告提出来。”

  他现在的系统增援点数始终捉襟见肘,每一分都要精打细算,如果本土工业能分担一部分压力,无疑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