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符山顶,大雪坪。
风停雪歇,旷远的天地间只余下一片茫茫的素白,寂静得能听见冰雪在暖阳下悄然消融的微音。
坪上设有一方石案,案上是一局已至终章的棋。
黑子所构筑的壁垒早已被冲得七零八落,一条蜿蜒的大龙被白子彻底锁死了所有气眼,静静躺在棋盘之上,再无半分生机。
柳相修长的手指捻着一枚黑子,悬在棋盘上空,迟迟未曾落下。那枚棋子,投下的阴影显得格外孤单。
坐在对面的青衫文士荀信,则早已将手中的白子放回了温润的玉质棋罐,清脆的“嗒”一声,仿佛是为这场对弈画上了句点。
“此番前来,叨扰山君已久,也是时候该辞行了。”荀信的声音温和醇厚,如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在这片极致的宁静中漾开一圈圈涟漪。
“学宫中,老圣人依旧云游四方,踪迹难觅。两位师兄又是不问世事的性子,宫内大小事务堆积,还需我早些回去主持大局。”
柳相闻言,终于松开了手指。那枚已无力回天的黑子跌落回罐中,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宣告了这场厮杀的彻底终结。
“天王山与你稷下学宫,本无太多瓜葛。你因米月那孩子出手两次,一次在荣昌城外,一次在白骨道场,这份人情,算来已还得七七八八。”
荀信脸上露出温煦的笑意,轻轻摇头:“山君言重了。夫子曾言,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何况是庇护儒家文脉传承这等大事。荀信两次出手,不过是尽了些本分。倒是那白骨道主之事,当日立下的誓言之盟仍在荀信之身,一日未了,便一日不敢忘却。”
说着,荀信自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页泛着淡黄光泽的纸张,纸张的质地看上去极为古老,仿佛承载了千年的时光。他将这张纸轻轻放在棋盘之上,纸页无风自动,其上隐隐有沛然的浩然之气流转,将周遭的寒意都驱散了几分。
“此物还请山君收好。山君神通广大,想来那白骨道主也不敢再生事端。可凡事总有万一,若真有变故,山君只需循着这页书卷上的气息,便可追本溯源,撕裂空间壁垒。届时,无论荀信身在何处,都会感应,再临天王山脉。”
柳相的视线落在那页纸上,并未立刻去取。
“你此行,恐怕不光是为了还人情这么简单。”
荀信坦然颔首,并未否认:“确实。一则为践行承诺,二则,也是想亲眼见一见,能让张夫子都赞不绝口、视为同道的天王山,究竟是何等气象。今日一见,方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言不虚。”
柳相收回了视线,随手挥袖,石案上的棋局瞬间清空,黑白子各自归入罐中,仿佛方才那场惨烈的厮杀从未发生。
“天下大势,如手中棋局。你学宫那边,对如今这盘棋,怎么看?”
荀信沉吟片刻,似乎是在斟酌用词:“大庆气数将尽,已是不可逆转之势。龙脉衰朽,各地藩王宗室皆是心怀鬼胎的豺狼,只待那最后一根名为‘正统’的弦绷断,便会群起而食。我稷下学宫虽不涉王朝更迭,却也需为天下苍生计,为文明火种谋一条出路。”
“如此说来,你们是打算另寻新主了?”
“非也。”荀信纠正道,“非是寻主,而是传道。昔年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等读书人所求,不过是大道能行于天下,让这世间,少一些颠沛流离,多几分朗朗书声罢了。至于谁人坐那龙椅,于我等而言,并无不同。”
柳相听着,不置可否。
话题兜转,气氛又归于沉静。半晌,柳相忽然问起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儒家经义,包罗万象,不知对这阴冥轮回之事,可有见解?”
这个问题突兀,却又像是柳相思虑了许久。
没有丝毫遮掩,坦然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能开阴冥之门,送凡俗亡者归于轮回,转世投胎。可一旦遇上修士,无论其生前修为是高是低,其魂魄一旦入内,便如泥牛入海,再也寻不到半点踪迹。无论我如何推衍天机,所见皆是一片虚无混沌。”
荀信闻言,再次从棋罐中拈起一枚白子,放在两指间缓缓转动,那温润的触感似乎能帮助他理清思绪。
“山君可知,凡人开窍,吐纳天地灵气,踏上修行之路,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种逆天而行。”
荀信的声音不疾不徐,“既是逆旅,便需付出代价。天道至公,予取予求之间,自有平衡。修士修行,窃取天地造化以养自身,寿元得以远超凡俗,百年,千年,乃至万年。此举已是打破了生死常理。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维持这方天地的平衡,天道自然会在冥冥之中设下重重枷锁。这轮回转生之限,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道。”
白子“嗒”的一声,被荀信轻轻按在棋盘之位,声音清越。
“修士身死道消之后,其神魂想要转世,便不再如凡人那般顺畅。冥冥之中,自有时限。这期限的长短,便与其生前的修为境界息息相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常而言,下三境、中三境的修士,每登临一重境界,其轮回之期便会向后推迟百年。若是以此推算,一位涅盘境圆满的修士,便需要等上六百载光阴,才有重入轮回的可能。”
“而一旦迈入上三境的门槛,这期限便不再以百年计,而是千年。天门一千,化虚两千年,道一三千,至于那传说中站在九境之巅、几可与天地同寿的人物,其轮回之期,至少也是万年起步了。”
荀信说到此处,略微停顿,给了柳相消化的时间,而后才继续补充。
“当然,山君也需明白,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定数。轮回一事,玄之又玄,其中还得掺杂进各人身负的因果业力、命格气运的变数,以及可能遭遇的劫难。种种因素交织,使得最终的天时极难确定。具体的内幕,恐怕就算是那高出天外的老神仙,也未必能尽数说清。我等所知,亦不过是古籍上记载的只言片语罢了。”
一番详尽的解释,让柳相瞬间恍然。
原来如此。
难怪,难怪他耗费心神,反复推衍,却始终找不到赵春生的转世之身。
承台境,位列下三境,正对应着三百年的轮回期限。
仔细算来,距离她身陨之日,时日还远远未到。
更何况,柳相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心有所感,曾自指尖剥离了两缕至纯的剑意,又牵引来一缕难得的福运,一并打入了那女子的神魂之内。
这些,无疑都是巨大的“变数”。
剑意护其魂魄不散,福运助其来世顺遂。
这些外力的干涉,必然会影响其轮回的最终时机。
或早或晚,皆有可能。
既然时候未到,再如何强求推衍,也是徒劳无功。
想通了这一点,柳相心中一块悬了许久的顽石终于悄然落地。
朝着荀信,郑重地拱了拱手,“多谢荀先生解惑。”
荀信坦然受之,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谦逊的笑容。“山君言重了。这些都算不得什么秘辛,不过是修行界一些流传较广的常识罢了,当不得一个‘谢’字。”
棋局已终,惑也已解。
荀信再次整了整衣衫,向柳相深深一揖,此为辞行之礼。“既如此,荀信便不再叨扰山君清修。”
这位在儒家学宫排名第四的读书人直起身,最后望了一眼这壮丽的天王山景,又将视线转回到柳相身上,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天下大好风光,无数人间烟火,都在山下,等君亲临观赏。”
柳相抬起头,视线越过荀信的肩膀,望向那云海翻腾、深不可测的天外,嘴角也勾起一抹难得的笑意。
“会有这么一天的。”
荀信的身影,便在这句话音中,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消散于无形,仿佛从未在此地出现过。
下一刻,整座臧符山,毫无征兆地下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梨花大雨。
那并非真正的雨水,而是由精纯至极的天地元气所化的梨花花瓣,洋洋洒洒,漫天飞舞,似在为远行的贵客送行。
梨花雨中,柳相缓缓转身,走入山巅那座看似破败矮小的祠庙。
祠庙之内,空空荡荡,只有香火缭绕的余味。
柳相穿过空寂的前堂,没有片刻停留,径直走入祠庙后方,那座寻常人根本无法看见的高楼。
楼阁之内,幽暗深邃。
无数根殷红如血的丝线,从穹顶垂落,在空中交织错落,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
每一根红线,都代表着一位大渊遗民的命运脉络。
有的红线光泽明亮,坚韧无比,预示着其主人生机勃勃,气运昌隆。
有的则黯淡无光,细若游丝,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柳相立于这片命运丝线的中央,缓缓闭上了双眼。
心神沉入识海,如意神通自行运转。
他即将开启自己的第二场大梦。
这将是一个无比漫长、枯燥的推演过程,或许直到第四个,乃至第五个百年渡口降临,都未必能够醒来。
在此之前,必须为接下来的人事,做好最后的安排与观望。
一幅浩瀚无垠的命运画卷,在他心头无声地展开。
画卷之上,光影流转,如光阴长河奔腾不息,浮现出一幕幕属于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景象。
柳相只是一个沉默的翻书人。
只看,只听,作壁上观,不加干涉。
喜欢大妖柳相
风停雪歇,旷远的天地间只余下一片茫茫的素白,寂静得能听见冰雪在暖阳下悄然消融的微音。
坪上设有一方石案,案上是一局已至终章的棋。
黑子所构筑的壁垒早已被冲得七零八落,一条蜿蜒的大龙被白子彻底锁死了所有气眼,静静躺在棋盘之上,再无半分生机。
柳相修长的手指捻着一枚黑子,悬在棋盘上空,迟迟未曾落下。那枚棋子,投下的阴影显得格外孤单。
坐在对面的青衫文士荀信,则早已将手中的白子放回了温润的玉质棋罐,清脆的“嗒”一声,仿佛是为这场对弈画上了句点。
“此番前来,叨扰山君已久,也是时候该辞行了。”荀信的声音温和醇厚,如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在这片极致的宁静中漾开一圈圈涟漪。
“学宫中,老圣人依旧云游四方,踪迹难觅。两位师兄又是不问世事的性子,宫内大小事务堆积,还需我早些回去主持大局。”
柳相闻言,终于松开了手指。那枚已无力回天的黑子跌落回罐中,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宣告了这场厮杀的彻底终结。
“天王山与你稷下学宫,本无太多瓜葛。你因米月那孩子出手两次,一次在荣昌城外,一次在白骨道场,这份人情,算来已还得七七八八。”
荀信脸上露出温煦的笑意,轻轻摇头:“山君言重了。夫子曾言,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何况是庇护儒家文脉传承这等大事。荀信两次出手,不过是尽了些本分。倒是那白骨道主之事,当日立下的誓言之盟仍在荀信之身,一日未了,便一日不敢忘却。”
说着,荀信自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页泛着淡黄光泽的纸张,纸张的质地看上去极为古老,仿佛承载了千年的时光。他将这张纸轻轻放在棋盘之上,纸页无风自动,其上隐隐有沛然的浩然之气流转,将周遭的寒意都驱散了几分。
“此物还请山君收好。山君神通广大,想来那白骨道主也不敢再生事端。可凡事总有万一,若真有变故,山君只需循着这页书卷上的气息,便可追本溯源,撕裂空间壁垒。届时,无论荀信身在何处,都会感应,再临天王山脉。”
柳相的视线落在那页纸上,并未立刻去取。
“你此行,恐怕不光是为了还人情这么简单。”
荀信坦然颔首,并未否认:“确实。一则为践行承诺,二则,也是想亲眼见一见,能让张夫子都赞不绝口、视为同道的天王山,究竟是何等气象。今日一见,方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言不虚。”
柳相收回了视线,随手挥袖,石案上的棋局瞬间清空,黑白子各自归入罐中,仿佛方才那场惨烈的厮杀从未发生。
“天下大势,如手中棋局。你学宫那边,对如今这盘棋,怎么看?”
荀信沉吟片刻,似乎是在斟酌用词:“大庆气数将尽,已是不可逆转之势。龙脉衰朽,各地藩王宗室皆是心怀鬼胎的豺狼,只待那最后一根名为‘正统’的弦绷断,便会群起而食。我稷下学宫虽不涉王朝更迭,却也需为天下苍生计,为文明火种谋一条出路。”
“如此说来,你们是打算另寻新主了?”
“非也。”荀信纠正道,“非是寻主,而是传道。昔年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等读书人所求,不过是大道能行于天下,让这世间,少一些颠沛流离,多几分朗朗书声罢了。至于谁人坐那龙椅,于我等而言,并无不同。”
柳相听着,不置可否。
话题兜转,气氛又归于沉静。半晌,柳相忽然问起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儒家经义,包罗万象,不知对这阴冥轮回之事,可有见解?”
这个问题突兀,却又像是柳相思虑了许久。
没有丝毫遮掩,坦然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能开阴冥之门,送凡俗亡者归于轮回,转世投胎。可一旦遇上修士,无论其生前修为是高是低,其魂魄一旦入内,便如泥牛入海,再也寻不到半点踪迹。无论我如何推衍天机,所见皆是一片虚无混沌。”
荀信闻言,再次从棋罐中拈起一枚白子,放在两指间缓缓转动,那温润的触感似乎能帮助他理清思绪。
“山君可知,凡人开窍,吐纳天地灵气,踏上修行之路,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种逆天而行。”
荀信的声音不疾不徐,“既是逆旅,便需付出代价。天道至公,予取予求之间,自有平衡。修士修行,窃取天地造化以养自身,寿元得以远超凡俗,百年,千年,乃至万年。此举已是打破了生死常理。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维持这方天地的平衡,天道自然会在冥冥之中设下重重枷锁。这轮回转生之限,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道。”
白子“嗒”的一声,被荀信轻轻按在棋盘之位,声音清越。
“修士身死道消之后,其神魂想要转世,便不再如凡人那般顺畅。冥冥之中,自有时限。这期限的长短,便与其生前的修为境界息息相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常而言,下三境、中三境的修士,每登临一重境界,其轮回之期便会向后推迟百年。若是以此推算,一位涅盘境圆满的修士,便需要等上六百载光阴,才有重入轮回的可能。”
“而一旦迈入上三境的门槛,这期限便不再以百年计,而是千年。天门一千,化虚两千年,道一三千,至于那传说中站在九境之巅、几可与天地同寿的人物,其轮回之期,至少也是万年起步了。”
荀信说到此处,略微停顿,给了柳相消化的时间,而后才继续补充。
“当然,山君也需明白,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定数。轮回一事,玄之又玄,其中还得掺杂进各人身负的因果业力、命格气运的变数,以及可能遭遇的劫难。种种因素交织,使得最终的天时极难确定。具体的内幕,恐怕就算是那高出天外的老神仙,也未必能尽数说清。我等所知,亦不过是古籍上记载的只言片语罢了。”
一番详尽的解释,让柳相瞬间恍然。
原来如此。
难怪,难怪他耗费心神,反复推衍,却始终找不到赵春生的转世之身。
承台境,位列下三境,正对应着三百年的轮回期限。
仔细算来,距离她身陨之日,时日还远远未到。
更何况,柳相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心有所感,曾自指尖剥离了两缕至纯的剑意,又牵引来一缕难得的福运,一并打入了那女子的神魂之内。
这些,无疑都是巨大的“变数”。
剑意护其魂魄不散,福运助其来世顺遂。
这些外力的干涉,必然会影响其轮回的最终时机。
或早或晚,皆有可能。
既然时候未到,再如何强求推衍,也是徒劳无功。
想通了这一点,柳相心中一块悬了许久的顽石终于悄然落地。
朝着荀信,郑重地拱了拱手,“多谢荀先生解惑。”
荀信坦然受之,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谦逊的笑容。“山君言重了。这些都算不得什么秘辛,不过是修行界一些流传较广的常识罢了,当不得一个‘谢’字。”
棋局已终,惑也已解。
荀信再次整了整衣衫,向柳相深深一揖,此为辞行之礼。“既如此,荀信便不再叨扰山君清修。”
这位在儒家学宫排名第四的读书人直起身,最后望了一眼这壮丽的天王山景,又将视线转回到柳相身上,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天下大好风光,无数人间烟火,都在山下,等君亲临观赏。”
柳相抬起头,视线越过荀信的肩膀,望向那云海翻腾、深不可测的天外,嘴角也勾起一抹难得的笑意。
“会有这么一天的。”
荀信的身影,便在这句话音中,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消散于无形,仿佛从未在此地出现过。
下一刻,整座臧符山,毫无征兆地下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梨花大雨。
那并非真正的雨水,而是由精纯至极的天地元气所化的梨花花瓣,洋洋洒洒,漫天飞舞,似在为远行的贵客送行。
梨花雨中,柳相缓缓转身,走入山巅那座看似破败矮小的祠庙。
祠庙之内,空空荡荡,只有香火缭绕的余味。
柳相穿过空寂的前堂,没有片刻停留,径直走入祠庙后方,那座寻常人根本无法看见的高楼。
楼阁之内,幽暗深邃。
无数根殷红如血的丝线,从穹顶垂落,在空中交织错落,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
每一根红线,都代表着一位大渊遗民的命运脉络。
有的红线光泽明亮,坚韧无比,预示着其主人生机勃勃,气运昌隆。
有的则黯淡无光,细若游丝,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柳相立于这片命运丝线的中央,缓缓闭上了双眼。
心神沉入识海,如意神通自行运转。
他即将开启自己的第二场大梦。
这将是一个无比漫长、枯燥的推演过程,或许直到第四个,乃至第五个百年渡口降临,都未必能够醒来。
在此之前,必须为接下来的人事,做好最后的安排与观望。
一幅浩瀚无垠的命运画卷,在他心头无声地展开。
画卷之上,光影流转,如光阴长河奔腾不息,浮现出一幕幕属于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景象。
柳相只是一个沉默的翻书人。
只看,只听,作壁上观,不加干涉。
喜欢大妖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