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相入主天王山的第四个百年,荣昌城已非昔日边陲小镇。
青石铺就的长街宽阔得能容纳四驾马车并行,两侧店铺鳞次栉比,雕梁画栋间,各色招牌高悬,争奇斗艳。南来北往的客商操着各地方言,从闽南的软糯到关外的粗犷,将这座城池的繁华喧嚣推至顶峰。
马车辘辘,人流如织,叫卖声、说笑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生生不息的凡尘市井图。
正街口位置最好的一间铺面,占地三进,门楣上悬着“赵氏绸缎”的黑漆金字招牌。
店面宽敞明亮,红木货架上,一匹匹锦绣如云霞般堆叠,烟雨色到塞北的泼墨青,无不流光溢彩,触手生温。
店中伙计个个训练有素,笑容可掬,穿梭于客人之间,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算盘珠响。
铺子里间,掌柜赵邳正含笑拱手,送一位大腹便便的客商出门。这位赵家之主看上去约莫四旬,面容儒雅,续着三缕清须,眉宇间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书卷气,让人一见便心生好感。一身锦袍宝蓝暗纹,虽不张扬却材质上乘,袖口与领口皆以细银线勾勒祥云图案,举手投足间,温文尔雅,尽显世家风范。
“陈掌柜慢走,这一批贡缎可还合意?下次再来荣昌,务必让在下做东,略尽地主之谊。城东新开的‘望江楼’,那里的菜肴着实不错。”
赵邳的话语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让人听着十分熨帖。
那陈掌柜是个圆脸笑弥勒,满面油光,此刻更是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赵老板客气,客气了!您这批货,那真是顶尖的!京里几位贵人都等着呢,这次回去定然能赚个盆满钵满。望江楼?哈哈,早就听闻了,只是这几日行程赶,下次,下次定要尝尝赵老板的待客之道!”
一边说着,肥厚的手掌一边紧紧握着赵邳的手,摇晃了几下才依依不舍地松开。
“能为陈掌柜效劳,赵某不胜荣幸。”
赵邳依旧保持着谦逊的笑容,目送陈掌柜的马车远去,直到彻底消失在街角。
目送客商远去后,赵邳脸上的笑意才淡去几分,嘴角微微向下撇了撇。用丝绸手帕将之前与陈掌柜所握之手擦了又擦。
赵家之主转身踱回铺内,目光扫过一匹匹色泽鲜亮的贡绸,指尖轻轻拂过那细腻的质感。
这价值千金的布匹,在他眼中却仿佛失去了所有光泽,不再是寻常商贾看到货物时的那种欣喜与贪婪,反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落寞。
夜深,赵府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这里闻不到半点铜臭味,只有名贵香料与陈年书墨混合的雅致气味,沉郁而深远。
墙上挂着前朝名家的山水泼墨画,笔意酣畅,意境高远。案上摆着价值连城的端砚,墨池中残墨犹在,墨香清淡。
笔架上悬着一排狼毫,笔尖锋利,似乎还留有主人挥毫时的凛然。
一切都布置得像个清贵文人的书斋,与白天那个精明市侩的布庄掌柜判若两人。
赵邳褪去白日里那身商贾的锦袍,换上了一身宽松的素色长衫,衣袍宽大,衬得其身形愈发清瘦。赵家之主独自坐在灯下,对着一盏冷茶出神。清冷的茶水,正如其此刻的心境。
二十多年前,他也是这般坐在灯下,苦读圣贤书。彼时,年少意气风发,以为凭着胸中丘壑,便能经天纬地,匡扶社稷。凭着天资,弱冠之年便中了举,一时间风光无两,乡里乡亲无不以他为荣,那些曾对他不屑一顾的同龄人,也争相奉承。
可官场并非只有才学,更讲究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
那些官场老油子,面上说着奉承话,背地里却阳奉阴违,彼此间盘根错节的利益链,将他这个“愣头青”排除在外。赵邳这般没有根基的读书人,又不懂得俯身结交、委曲求全的道理,终究是在一场无声的倾轧中被罢黜还乡,那身心心念念的官袍,也就穿了不到两年,便被一道谕令硬生生扒了下来。
回乡之后,穷困潦倒,生计无着。昔日那些追捧奉承的嘴脸,转眼间便变得冷漠疏离。昔日同窗,大多视若无睹。他那颗高傲的心,一度被踩在泥里。最终,是那个他一向瞧不起的将门出身的伯母,赵家老太君,用变卖嫁妆的银子,让他放下了读书人的清高,从一行一担的布匹生意做起。
谁能想到,他在官场上处处碰壁,在商场上却如鱼得水。
赵邳发现,那些看似复杂的人情世故,在银钱面前,都变得异常简单。
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赵家已是荣昌城首富,富甲一方。
“呵。”
赵邳发出一声轻不可闻的自嘲,带着几分荒诞与讽刺。端起茶杯,杯中映出的,是一张温文尔雅,却又无比陌生的脸。那张脸上挂着一个模糊不清的笑容,仿佛在嘲笑他,嘲笑那个曾经的清高书生,如今却成了满身铜臭的奸商。这面容与心中的自我,何其割裂?
思绪被叩门声打断。
“老爷,县尊大人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门外,管家周老头的声音带着几分恭敬。
赵邳神色一怔,唇边的自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站起身亲自去迎。
不多时,一个五短身材、留着两撇鼠须的男子被请了进来。
此人穿着一套簇新的青色官袍,挺着略显肥胖的肚子,正是荣昌县令。
县令脸上堆着笑,小眼睛里精光闪烁,透着一股子市侩气。
“明府深夜到访,真是令寒舍蓬踄生辉。”
赵邳躬身拱手,语气诚恳,恰到好处的恭维,既显亲近,又不失分寸。
“子谦兄莫要取笑我了。”
县令摆摆手,声音粗哑,带着几分官腔,又几分市井气。其自顾自坐下,接过下人奉上的茶,挥退了旁人。
待房间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县令才压低声音,问道:“城南那块地,你当真要?”县
抿了一口茶,那双小眼睛透过茶雾,直勾勾地盯着赵邳。
“不过是想着再开一间染坊罢了。”
赵邳微微一笑,端起茶壶,亲自为县令续上茶水,动作从容而优雅,仿佛这并非贿赂,而是友人间的温情。
“染坊生意,利润丰厚,总能为县里带来不少赋税。至于那城中几处庙宇的修缮香火钱,明府放心,赵某早已备下,绝不会少了明府那一份,定然让众神感念明府的功德无量。”
县令嘿嘿一笑,搓了搓肥厚的手掌,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你我同窗一场,说这些就见外了。赵兄做生意是把好手,这份孝敬,我替神佛收下了。”
说到这里,县令话锋一转,眉梢微蹙,带着一丝试探:“只是那地界上住着些刁民,油盐不进,怕是不好动迁。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那儿,又惯会闹腾,若是闹到府城去,你我脸上可都不好看。”
“些许浮财,总能让他们闭嘴的。”
赵邳语气依旧平淡,他瞥了一眼县令,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虽然很快便消失不见。“明府只需出面安抚一二,剩下的,自然有赵某手下之人去办。”
赵邳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目光深邃,仿佛已将所有变数尽数掌控。
两人又密谈了半个时辰。屋内的气氛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默契,再到最后的交易达成,一切都水到渠成。县令心满意足地走了,步履轻快,仿佛踩在云端,脸上挂着志得意满的笑容。
书房内,赵邳嘴角的笑意却渐渐变得冰冷。
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一株枯死的石榴树,树干干枯,枝叶凋零,唯有几点枯红的石榴果缀在枝头,显得无比凄清。那是他亡妻亲手所植。
脑海中浮现出她温婉的笑颜,那双清澈的眼眸,是他唯一能在外疲惫归来时,感受到一丝纯粹安宁的港湾。她是他唯一能在他动怒时,敢拉住他衣袖,轻声劝慰的人。
她若是还在,或许……赵邳摇了摇头,掐灭了这丝不切实际的念头。
人死如灯灭,再如何追忆,也只余空荡荡的回响。这枯死的石榴树,就像他内心深处那一丝残存的温情,早已随着故人逝去而一同枯萎。
正在此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老太君中气十足的训斥声。声音尖利而充满威严,即使隔着几重院落,也清晰可闻。
“一群没用的东西!连个小祖宗都看不住!他!又!跑!哪儿!野!去!了?!”
老太君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得屋瓦都似乎要颤动。“半点没有赵家公子的样子!”
管家周老头连声告罪,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和颤抖:“老太君息怒,小公子不过是出去转转,想来不会惹出大祸……”
“不会惹出大祸?!”
老太君将手中龙头拐杖在青石板上重重一顿,发出沉闷的声响。“我方才听下人说,子期下午带人把城西王屠户家的摊子给掀了!就因为嫌人家的猪肉有味儿!你听听,这叫什么事!大白天的,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做出这等蛮横之事!再这么下去,荣昌城都要被他翻过来了!”
老太君气得胸脯起伏,脸色铁青。她将门外候着的几个小厮训斥得头都不敢抬。
赵邳闻声走出书房,脸上现出几分无奈与头疼。这情绪一半是真的,一半是为了在老太君面前做的样子。“母亲,夜深了,何事动怒?子期那孩子,想来也不是故意的。”赵邳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显得颇为孝顺。
“不是故意的?!”
老太君转头瞪了赵邳一眼、 “这小子,就是被你给惯坏了!什么叫不是故意的?他做什么事,哪一件是故意的?还不是随性子来!我看他就是故意的,就是想去瞧瞧那王屠户敢不敢顶嘴!当真是天生反骨!”
赵邳叹了口气,对着管家周老头吩咐道:“去,备一份厚礼,明早送到王屠户家去,再备上几两银子作为赔偿,好生安抚一番,莫要让人以为赵家行事蛮横不讲理。再把那孽子给我叫来,看我不好好收拾他!”
老太君闻言,气却消了大半。她摆了摆手,示意周老头退下,转而又有些心疼地看了看赵邳,又有些维护起孙子来:“行了行了,你啊,也别打得太狠,男孩子家家的,有点血性是好事。不闯点祸,如何能成大事?咱们赵家如今的家业,将来都是他的,没点霸气,怎么镇得住场面?那些乡野之人,本就该受些教训,不然总以为这天下太平,什么人都敢欺负到咱们赵家头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太君说完,还意有所指地瞟了赵邳一眼,似乎在说,你就是太老实了,才会被人欺负。
“母亲说的是,儿子省得。”
赵邳恭顺地应着,低眉顺眼,仿佛完全接受了老太君的教诲。他扶着老太君,劝她回房歇息。
老太君哼哼唧唧几声,最终还是回了自己的院子,口中仍在嘟囔着“子期这孩子,就是太实诚了,才会被人误解”之类的话。
待到四下无人,赵邳重新回到庭院中央,负手而立。夜风吹动他宽大的衣袖,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扭曲而模糊,如同他此刻内心深处真实的面貌。
收拾儿子?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样子罢了。那孽子,若真能无法无天,那也是他赵家的本事。
赵邳的眼中没有丝毫怒意,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以及平静之下,那汹涌的、永不知足的欲望。
轻蔑地扫视着周围奢华的府邸,这一切在他眼中,都还不够。
赵家还不够大,荣昌城也还不够大。
他要的,是子孙后代都能枕着金山银山,是那些曾经将他踩在脚下的京官,在他面前俯首称臣,再无人敢像当年一样,轻易将他赵家踩在脚下,剥夺他的一切。
为了这个,区区一个屠户的摊子,又算得了什么?那些不识时务的刁民,又能算得了什么?
夜色深沉,寒星点点。这位在人前谦逊儒雅的赵大老板,眼中闪烁的光芒名叫......野心。
喜欢大妖柳相
青石铺就的长街宽阔得能容纳四驾马车并行,两侧店铺鳞次栉比,雕梁画栋间,各色招牌高悬,争奇斗艳。南来北往的客商操着各地方言,从闽南的软糯到关外的粗犷,将这座城池的繁华喧嚣推至顶峰。
马车辘辘,人流如织,叫卖声、说笑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生生不息的凡尘市井图。
正街口位置最好的一间铺面,占地三进,门楣上悬着“赵氏绸缎”的黑漆金字招牌。
店面宽敞明亮,红木货架上,一匹匹锦绣如云霞般堆叠,烟雨色到塞北的泼墨青,无不流光溢彩,触手生温。
店中伙计个个训练有素,笑容可掬,穿梭于客人之间,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算盘珠响。
铺子里间,掌柜赵邳正含笑拱手,送一位大腹便便的客商出门。这位赵家之主看上去约莫四旬,面容儒雅,续着三缕清须,眉宇间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书卷气,让人一见便心生好感。一身锦袍宝蓝暗纹,虽不张扬却材质上乘,袖口与领口皆以细银线勾勒祥云图案,举手投足间,温文尔雅,尽显世家风范。
“陈掌柜慢走,这一批贡缎可还合意?下次再来荣昌,务必让在下做东,略尽地主之谊。城东新开的‘望江楼’,那里的菜肴着实不错。”
赵邳的话语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让人听着十分熨帖。
那陈掌柜是个圆脸笑弥勒,满面油光,此刻更是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赵老板客气,客气了!您这批货,那真是顶尖的!京里几位贵人都等着呢,这次回去定然能赚个盆满钵满。望江楼?哈哈,早就听闻了,只是这几日行程赶,下次,下次定要尝尝赵老板的待客之道!”
一边说着,肥厚的手掌一边紧紧握着赵邳的手,摇晃了几下才依依不舍地松开。
“能为陈掌柜效劳,赵某不胜荣幸。”
赵邳依旧保持着谦逊的笑容,目送陈掌柜的马车远去,直到彻底消失在街角。
目送客商远去后,赵邳脸上的笑意才淡去几分,嘴角微微向下撇了撇。用丝绸手帕将之前与陈掌柜所握之手擦了又擦。
赵家之主转身踱回铺内,目光扫过一匹匹色泽鲜亮的贡绸,指尖轻轻拂过那细腻的质感。
这价值千金的布匹,在他眼中却仿佛失去了所有光泽,不再是寻常商贾看到货物时的那种欣喜与贪婪,反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落寞。
夜深,赵府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这里闻不到半点铜臭味,只有名贵香料与陈年书墨混合的雅致气味,沉郁而深远。
墙上挂着前朝名家的山水泼墨画,笔意酣畅,意境高远。案上摆着价值连城的端砚,墨池中残墨犹在,墨香清淡。
笔架上悬着一排狼毫,笔尖锋利,似乎还留有主人挥毫时的凛然。
一切都布置得像个清贵文人的书斋,与白天那个精明市侩的布庄掌柜判若两人。
赵邳褪去白日里那身商贾的锦袍,换上了一身宽松的素色长衫,衣袍宽大,衬得其身形愈发清瘦。赵家之主独自坐在灯下,对着一盏冷茶出神。清冷的茶水,正如其此刻的心境。
二十多年前,他也是这般坐在灯下,苦读圣贤书。彼时,年少意气风发,以为凭着胸中丘壑,便能经天纬地,匡扶社稷。凭着天资,弱冠之年便中了举,一时间风光无两,乡里乡亲无不以他为荣,那些曾对他不屑一顾的同龄人,也争相奉承。
可官场并非只有才学,更讲究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
那些官场老油子,面上说着奉承话,背地里却阳奉阴违,彼此间盘根错节的利益链,将他这个“愣头青”排除在外。赵邳这般没有根基的读书人,又不懂得俯身结交、委曲求全的道理,终究是在一场无声的倾轧中被罢黜还乡,那身心心念念的官袍,也就穿了不到两年,便被一道谕令硬生生扒了下来。
回乡之后,穷困潦倒,生计无着。昔日那些追捧奉承的嘴脸,转眼间便变得冷漠疏离。昔日同窗,大多视若无睹。他那颗高傲的心,一度被踩在泥里。最终,是那个他一向瞧不起的将门出身的伯母,赵家老太君,用变卖嫁妆的银子,让他放下了读书人的清高,从一行一担的布匹生意做起。
谁能想到,他在官场上处处碰壁,在商场上却如鱼得水。
赵邳发现,那些看似复杂的人情世故,在银钱面前,都变得异常简单。
二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赵家已是荣昌城首富,富甲一方。
“呵。”
赵邳发出一声轻不可闻的自嘲,带着几分荒诞与讽刺。端起茶杯,杯中映出的,是一张温文尔雅,却又无比陌生的脸。那张脸上挂着一个模糊不清的笑容,仿佛在嘲笑他,嘲笑那个曾经的清高书生,如今却成了满身铜臭的奸商。这面容与心中的自我,何其割裂?
思绪被叩门声打断。
“老爷,县尊大人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门外,管家周老头的声音带着几分恭敬。
赵邳神色一怔,唇边的自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站起身亲自去迎。
不多时,一个五短身材、留着两撇鼠须的男子被请了进来。
此人穿着一套簇新的青色官袍,挺着略显肥胖的肚子,正是荣昌县令。
县令脸上堆着笑,小眼睛里精光闪烁,透着一股子市侩气。
“明府深夜到访,真是令寒舍蓬踄生辉。”
赵邳躬身拱手,语气诚恳,恰到好处的恭维,既显亲近,又不失分寸。
“子谦兄莫要取笑我了。”
县令摆摆手,声音粗哑,带着几分官腔,又几分市井气。其自顾自坐下,接过下人奉上的茶,挥退了旁人。
待房间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县令才压低声音,问道:“城南那块地,你当真要?”县
抿了一口茶,那双小眼睛透过茶雾,直勾勾地盯着赵邳。
“不过是想着再开一间染坊罢了。”
赵邳微微一笑,端起茶壶,亲自为县令续上茶水,动作从容而优雅,仿佛这并非贿赂,而是友人间的温情。
“染坊生意,利润丰厚,总能为县里带来不少赋税。至于那城中几处庙宇的修缮香火钱,明府放心,赵某早已备下,绝不会少了明府那一份,定然让众神感念明府的功德无量。”
县令嘿嘿一笑,搓了搓肥厚的手掌,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你我同窗一场,说这些就见外了。赵兄做生意是把好手,这份孝敬,我替神佛收下了。”
说到这里,县令话锋一转,眉梢微蹙,带着一丝试探:“只是那地界上住着些刁民,油盐不进,怕是不好动迁。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那儿,又惯会闹腾,若是闹到府城去,你我脸上可都不好看。”
“些许浮财,总能让他们闭嘴的。”
赵邳语气依旧平淡,他瞥了一眼县令,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虽然很快便消失不见。“明府只需出面安抚一二,剩下的,自然有赵某手下之人去办。”
赵邳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目光深邃,仿佛已将所有变数尽数掌控。
两人又密谈了半个时辰。屋内的气氛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默契,再到最后的交易达成,一切都水到渠成。县令心满意足地走了,步履轻快,仿佛踩在云端,脸上挂着志得意满的笑容。
书房内,赵邳嘴角的笑意却渐渐变得冰冷。
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一株枯死的石榴树,树干干枯,枝叶凋零,唯有几点枯红的石榴果缀在枝头,显得无比凄清。那是他亡妻亲手所植。
脑海中浮现出她温婉的笑颜,那双清澈的眼眸,是他唯一能在外疲惫归来时,感受到一丝纯粹安宁的港湾。她是他唯一能在他动怒时,敢拉住他衣袖,轻声劝慰的人。
她若是还在,或许……赵邳摇了摇头,掐灭了这丝不切实际的念头。
人死如灯灭,再如何追忆,也只余空荡荡的回响。这枯死的石榴树,就像他内心深处那一丝残存的温情,早已随着故人逝去而一同枯萎。
正在此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老太君中气十足的训斥声。声音尖利而充满威严,即使隔着几重院落,也清晰可闻。
“一群没用的东西!连个小祖宗都看不住!他!又!跑!哪儿!野!去!了?!”
老太君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得屋瓦都似乎要颤动。“半点没有赵家公子的样子!”
管家周老头连声告罪,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和颤抖:“老太君息怒,小公子不过是出去转转,想来不会惹出大祸……”
“不会惹出大祸?!”
老太君将手中龙头拐杖在青石板上重重一顿,发出沉闷的声响。“我方才听下人说,子期下午带人把城西王屠户家的摊子给掀了!就因为嫌人家的猪肉有味儿!你听听,这叫什么事!大白天的,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做出这等蛮横之事!再这么下去,荣昌城都要被他翻过来了!”
老太君气得胸脯起伏,脸色铁青。她将门外候着的几个小厮训斥得头都不敢抬。
赵邳闻声走出书房,脸上现出几分无奈与头疼。这情绪一半是真的,一半是为了在老太君面前做的样子。“母亲,夜深了,何事动怒?子期那孩子,想来也不是故意的。”赵邳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显得颇为孝顺。
“不是故意的?!”
老太君转头瞪了赵邳一眼、 “这小子,就是被你给惯坏了!什么叫不是故意的?他做什么事,哪一件是故意的?还不是随性子来!我看他就是故意的,就是想去瞧瞧那王屠户敢不敢顶嘴!当真是天生反骨!”
赵邳叹了口气,对着管家周老头吩咐道:“去,备一份厚礼,明早送到王屠户家去,再备上几两银子作为赔偿,好生安抚一番,莫要让人以为赵家行事蛮横不讲理。再把那孽子给我叫来,看我不好好收拾他!”
老太君闻言,气却消了大半。她摆了摆手,示意周老头退下,转而又有些心疼地看了看赵邳,又有些维护起孙子来:“行了行了,你啊,也别打得太狠,男孩子家家的,有点血性是好事。不闯点祸,如何能成大事?咱们赵家如今的家业,将来都是他的,没点霸气,怎么镇得住场面?那些乡野之人,本就该受些教训,不然总以为这天下太平,什么人都敢欺负到咱们赵家头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太君说完,还意有所指地瞟了赵邳一眼,似乎在说,你就是太老实了,才会被人欺负。
“母亲说的是,儿子省得。”
赵邳恭顺地应着,低眉顺眼,仿佛完全接受了老太君的教诲。他扶着老太君,劝她回房歇息。
老太君哼哼唧唧几声,最终还是回了自己的院子,口中仍在嘟囔着“子期这孩子,就是太实诚了,才会被人误解”之类的话。
待到四下无人,赵邳重新回到庭院中央,负手而立。夜风吹动他宽大的衣袖,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扭曲而模糊,如同他此刻内心深处真实的面貌。
收拾儿子?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样子罢了。那孽子,若真能无法无天,那也是他赵家的本事。
赵邳的眼中没有丝毫怒意,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以及平静之下,那汹涌的、永不知足的欲望。
轻蔑地扫视着周围奢华的府邸,这一切在他眼中,都还不够。
赵家还不够大,荣昌城也还不够大。
他要的,是子孙后代都能枕着金山银山,是那些曾经将他踩在脚下的京官,在他面前俯首称臣,再无人敢像当年一样,轻易将他赵家踩在脚下,剥夺他的一切。
为了这个,区区一个屠户的摊子,又算得了什么?那些不识时务的刁民,又能算得了什么?
夜色深沉,寒星点点。这位在人前谦逊儒雅的赵大老板,眼中闪烁的光芒名叫......野心。
喜欢大妖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