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从内部瓦解后金?古人顿时开了眼界!-《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努尔哈赤凭借13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南下伐明。】

  【一手打下清朝的基础。】

  【他用兵三十余年,屡战屡胜,获得了无数荣誉和赞美。】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努尔哈赤却在袁可立的面前屡屡碰壁。】

  【以至于袁可立这三个字,也一度成为了他以及后金的噩梦。】

  【天启三年(1623年)七月,努尔哈赤下令大肆屠戮旅顺和金、复一带的百姓。】

  【袁可立于是率军出击努尔哈赤,一战收复辽东要塞金州卫。】

  【随后袁可立又命勇将出击,接连攻克复州、盖州两卫及旅顺、红嘴、望海、永宁等要塞。】

  【使得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满脸赞叹。

  “此人当为国之柱石!”

  一旁,程咬金同样点头道:

  “此人带兵、作战皆是堪称骁勇之辈。”

  “照我看来,已是有了陛下当年一半的风采。”

  李世民没好气地瞥他一眼。

  “比起拍马屁,我觉得你更该跟此人学习一下,如何带兵抗敌。”

  程咬金嘿嘿一笑。

  “两不耽误嘛。”

  【而在努尔哈赤看来,登莱就不值一提。】

  【他素来夸耀自己“百战百胜”,又怎能在此地遭遇失败?】

  【因此,他接连七次大举进攻登莱,每次都是倾尽全力,铁蹄大军如乌云般滚滚而来。】

  【可惜的是,无论他如何勇猛冲锋,如何运用高超的攻城战术。】

  【始终在袁可立的缜密布局下,屡战屡败。】

  【袁可立才智过人,运筹帷幄之际,灵活运用各种奇谋巧计与后金军队周旋。】

  【从突围奇袭到伪装迷惑,从断绝粮道到离间策反,各种计谋层出不穷。】

  【令满军疲于应对、狼狈不堪。】

  大清时空位面。

  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袁可立,看到玄幕如此评价自己。

  顿时觉得胸中有一股豪迈意气!

  他望向北方,眼中的铁血之意浓郁无比。

  每当风沙卷起,努尔哈赤的铁蹄如同风雷般席卷而来。

  而他手下的将士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而来。

  从登莱中镇一线直至西门之外,重兵严守,城墙坚固如铁,寸草不留!

  “小小金人,也敢妄图我大明?”

  【最终,经过七战七败之后,努尔哈赤当即感觉自己已经无计可施。】

  【当时,千夫长耿继之记载道:“我大人数次亲自出征,锐不可当,却被袁可立大将军领军阻挡。”】

  【自此,努尔哈赤败于袁可立之名在满蒙地区广为流传。】

  大清时空位面。

  乾隆皇帝望着玄幕,脸色阴沉。

  “这玄幕简直是胡说八道!”

  “我大清开国太祖努尔哈赤,用兵如有神,骁勇定乾坤,有横扫八荒的盖世之武!”

  “怎么可能打不过一个风烛残年的明朝书生?”

  乾隆认为这是后世对于大清的诋毁。

  “传旨,将这几个人的记载全部抹去若是发现民间谁私自妄言,杀无赦!”

  这一道旨意传达天下。

  但是也有很多人阳奉阴违,将记载袁可立史料的记载,全部藏了起来。

  这乃是汉人风骨,绝不可丢弃!

  【用兵,那只不过是袁可立的明面手段。】

  【在背后,他还精心布局了一场大棋!】

  【从内部将后金的势力进行瓦解。】

  【于是,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努尔哈赤的得力重臣一刘爱塔身上。】

  【因为刘爱塔是一位汉族出身的后金大臣。】

  【所以袁可立便从他身上下手,略施小计将其策反。】

  【这位刘爱塔,出生于辽东的一个家族。】

  【在后金将辽东统治之后,他无奈只能归顺。】

  【可他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为汉人,始终难以割舍对故土的眷恋。】

  【刘爱塔始终将自己作为明朝的子民!】

  【尽管归顺了,那刘爱塔对于后金统治者始终有着极强的警惕心。】

  【刘爱塔骁勇善战,谋略、胆识皆有过人之处,因此他深受努尔哈赤的器重。】

  【甚至,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一时间地位显赫。】

  【作为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担任内阁重臣,更是掌管了后金军国大事。】

  【而正是因为这个背景,这个身份,刘爱塔才进入了袁可立的视线当中。】

  【经过长期的秘密周旋,袁可立最终成功策反刘爱塔,使其为反间之计奔走效力。】

  【刘爱塔暗中频繁与明军联系,伺机而动。】

  【终于带领亲信与部属,携辽东大批汉军弃城归降。】

  【此举令后金措手不及,军中连连失利,对其统一大业造成了重创。】

  【袁可立的深谋远虑,使后金陷入叛乱与内耗的巨大危机。】

  三国时空位面。

  诸葛亮不由得对袁可立的手段,由衷钦佩。

  “有一种将领,能够身处绝境而不气馁,反而将困境打造成为顺境。”

  “将一个敌人势在必得的咽喉要塞,打造成了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

  “厉害。”

  这种逆转乾坤的将领,非常难得。

  更何况,还是一介书生出身,就更加难得了。

  “占据优势后,并未居功自傲,而是继续草蛇灰线,策反对方重臣,这份铁血手腕,丝毫不像花甲之年的老将!”

  【然而,正当袁可立奋战于艰难的内外战场时。】

  【却遭到中原朝野重臣的排挤和陷害。】

  【这些投机者暗中勾结后金,竭力抹黑袁可立的战功。】

  【随着朝中党争日益激化,崇祯帝不得不将袁可立调离登莱。】

  【这一决策最终成了明朝走向覆灭的致命一击。】

  【崇祯皇帝刚刚继位之时,励精图治,想要打击后劲,整顿吏治,想要挽狂澜于既倒。】

  【可以说,将明朝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袁可立身上。】

  大明时空位面。

  朱由检此时叹了口气。

  “说是最后的希望,但是朕也明白,谁也救不了大明朝。”

  “朕赤子之心,救不回病入膏肓的大明!”

  如今,朝野之中,党争日盛。

  那些早已腐化堕落的权臣们,不知前线战事重要性。

  他们只看到了袁可立功绩斐然,将其视为了眼中钉。

  于是,很多人开始在暗中构陷袁可立,生怕他声势浩大,影响到了朝中局势。

  更有后金的党羽,渗透到朝廷高层。

  他们为讨主子欢心,竭力阻挠袁可立的壮举。

  在如此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崇祯皇帝左右为难,最终只能无奈将袁可立从登莱调离。

  于是,大明王朝最后一道防线,也就这样失去了。

  这无疑为后金提供了绝佳的突破良机,从而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

  喜欢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