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柱石崩解,时代更替!朱棣无奈叹气-《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可是朝野当中党争激烈,朝中许多人担心袁可立崛起,抢了他们的利益。】

  【于是,经过一番陷害之后,袁可立被调离。】

  【目送英雄远去,徒留遗憾与唏嘘朝野早已四分五裂、斗志尽失,明亡前夕更是崩溃不堪。】

  【正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一旦利益难以保障,这些人便立刻褪去伪装各自奔逃以求自保。】

  【内外夹击,明朝终究走向灭亡。】

  大明时空位面。

  太祖朱元璋狠狠拍了一下桌面。

  砰!

  “如此国之重臣,怎能如此待之,这个崇祯皇帝,是个白痴吗?”

  “明知道是最后希望,还将其调离!”

  朱元璋还真想不明白。

  这大明天下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吗?

  后金侵入,国破家亡。

  这帮臣子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金人入侵,他们能够独善其身?

  还是说只顾着眼前利益,压根儿就想不到后面亡国之后的事?

  “荒唐!要是咱在,必须先杀一批!”

  老朱恶狠狠道。

  【袁可立被调离登莱后,登莱防线最终沦陷,后金得以轻松突破这道最后的屏障。】

  【北方腹地转瞬尽失,直至崇祯六年,皇都遭受了极其惨烈的攻击。】

  【朝野当中,因为党争,混乱不堪。】

  【后金更是趁机入局,将局势进一步搅乱,这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朝堂早已如一盘散沙,面对外敌侵袭,各怀私心的佞臣们只顾追逐眼前利益,毫无心思抵御外侮。】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眼下已经是大厦将倾,危机重重,他却无心整理朝政。】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繁华强盛的京都,变成一潭死水。】

  【看着远方的铁蹄,向着京城步步紧逼。】

  【当崇祯皇帝好不容易拉拢出一支抵抗之师时,却遭到了清党的暗箭,功败垂成。】

  【他们成群结伙地互相拉拢,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动摇军心。】

  【更夸张的是,他们纵容军士肆意掠夺百姓财物,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若是有人敢于将这些暴行说出来,他们便将贿赂说真话的人,将真言按入水下。】

  【这帮人便是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家国。】

  【看到这一切的崇祯皇帝,在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时,早就已经是心灰意冷。】

  【宫廷内外皆是一片混乱不安,如旧日的葫芦般摇摆不定。】

  【仿佛只等待北狩之日到来,将大明王朝彻底终结。】

  【正如史书记载:“同春有旗起天涯,后尘已黯黄昏下。”】

  大明时空位面。

  啪!

  朱元璋一掌狠狠拍在桌子上。

  “欺人太甚!这帮臣子,欺人太甚!”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乃三纲五常!

  这些人不遵守,也便罢了。

  家国破灭,这些人不救,也便罢了!

  可是为什么却还要在烈火四起的社稷之上,泼油鼓风?

  朱元璋脸色狠厉。

  “这么来看,即便是咱到了这个时候,恐怕也无力回天!”

  ……

  永乐位面。

  铿锵!

  朱棣忽地抽出腰间佩剑,指向了朱高炽、朱高煦以及朱高燧兄弟三人。

  “怎么说,这也是我们这一脉的人。”

  “未来,管好你们的儿孙,这位亡国之君,身上承受了不该承受的社稷之重。”

  朱棣治国多年,他能看出来。

  成这种腐败不堪的样子,并非是一朝一夕。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前面几位帝王,随心所欲,横行无忌,留下的病根,堆出来了一个亡国之君!”

  “这,怪他,也不怪他。”

  怪他,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不怪他,是因为积重难返。

  兄弟三人皆是低头不语,朱棣见状也只能摇头叹息。

  【朝堂之上,悲凉气息弥漫,国家难寻安宁之日,官员们纷纷逃离,家人亲友流离失所。】

  【往昔的英雄袁可立,此刻仍旧坚守信念,无畏生死,意志如磐!】

  【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对皇室与国家怀揣着一片赤诚之心。】

  【那份纯粹的忠诚与勇敢,深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登莱戍卫失守后,袁可立仿佛成了游荡于朝堂与民间的一抹孤影。】

  【他竭尽全力,试图阻止那些贪生怕死、意图逃离战场的官员。】

  【言辞恳切至深,却终究未能挽回大局。】

  【当时,朝廷内外道德风气败坏,国势日渐衰微,内忧外患交织,唯有几人仍保持着真挚的忠诚。】

  【大明王朝步入末路边缘,众多将领与大臣四散奔逃,生怕被牵连其中。】

  【然而,袁可立却选择逆流而上,坚守忠诚与责任。】

  【他在朝中屡次强调,明廷应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但遗憾的是,许多人早已丧失了斗志与勇气,沦为追逐私利的宵小之辈。】

  【面对这一切,袁可立心中难免涌起阵阵遗憾。】

  【然而,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与原则,最终以身殉国,壮烈牺牲。】

  【据史书记载,他离世前的夜晚。西南天际有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响。】

  【1644年,后金最终攻陷京都,彻底征服大明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大清王朝。】

  望着画面中那个颤颤巍巍,为大明朝站到最后的耄耋老者。

  所有人都忍不住眼中含泪。

  先前玄幕说过,大明朝乃是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

  这么来看,不光是皇帝硬气。

  这臣子也十分硬气!

  这袁可立,真可谓是大明王朝的脊梁与骨气!

  历朝历代的皇帝纷纷感动不已。

  有此臣子,大明王朝的所有皇帝,都应当心怀敬意!

  那些宵小之辈,看到这样的一面“镜子”。

  是不是感觉到羞愧,颜面无存!

  【袁可立的战略眼光以及取得的战绩,在明帝国抗击后金的战线上,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他的后世名声却很低,远低于袁崇焕、熊廷弼这些名臣。】

  【甚至还比不过洪承畴,这种投降的二五仔。】

  【这主要是清廷对袁可立非常痛恨。】

  【满清夺取天下之后,明史的编撰者揣度上司意图不给袁可立单独列传。】

  【民间与他相关的传记都遭到禁毁,从战场上消灭不了,那就文字上消灭它。】

  【但今天的我们应当记得,在明末,有一个民族英雄,他曾长期泯然于史书。】

  【却难灭其光彩,他的名字叫袁可立。】

  【因此,他们的事迹被封禁了将近300年。】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挥了挥手。

  “传旨,为袁可立着书立传,封于大内藏书阁,待后续帝王开启。”

  朱标领命离去。

  朱元璋则满脸怅然踱步到窗边。

  “唉,希望这一次,大明朝不要再辜负这一颗赤诚之心。”

  ……

  就在各朝各代为袁可立的事迹,大为感动之时。

  玄幕上。

  新视频也开始了播放——

  【话说孙吴灭亡以后,这么多孙姓皇族后裔都去哪了?】

  ……

  喜欢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